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几种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qian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开启创新大门的钥匙。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策略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创设直言情境,引导鼓励学生提问题
  
  在以往教学中,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依问而答,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想出的问题也比较单一、呆板,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我尽量把教材中出现的课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断创设既贴近教学生活情景又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我注意引导学生在从旧知向新知迁移的途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或者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问题;或者在学生遭遇困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加下次提问题的信心。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提问题。过去,在师道尊严的教学氛围下,许多学生怕提问题。现在,在课堂上我们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的潜力很大,如果说错了也不用害怕,学生会在教师的诱导下发展个性,提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2、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学生的共同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我们应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一年级第一册有关“比多少”的内容时,我拿着一束花走进教室,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他们都猜测着教师上课为什么拿着花来,我顺着学生的兴趣发言了:“看到这么漂亮的花,你有什么感想,能提出问题吗?看谁是这束花的拥有者!”学生一下子来劲了,于是,在孩子的雀跃中,问题提出了一大堆,下课时学生还感到问题没提完。
  
  3、运用激励机制使学生见“疑”乐“问”
  
  常言道:“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句话导出了当前课改的核心——让学生提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学生到达那种“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几组,优差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问题提得多提得好的全组可以加分,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每周评出最佳提问能手,并记入个人学习档案。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提问能手,他们就得认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从而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4、开放思考空间,让学生积极提问题
  
  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一天一天长大,却一年比一年不爱发言,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教师上课时分析教材多,研究学生少,没有留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只听不问的惰性。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开放思考时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上课时,我以不同方式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我把提出的问题分成三类。第一类:所提的问题比较简单,可能是课堂中某一个问题的重复甚至可能是幼稚的问题。第二类:所提的问题比较深刻,可能连老师当场都无法解答。第三类:有“创造”发现的问题。这是最好的一类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如果我们教师只用设计好的问题领着学生走,而不敢让学生提问,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产生情性。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提问。特别对“独到见解”或“别出心裁”、“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学期接近尾声时,每一位班主任都在着手为学生准备寄语。一份好的寄语,不仅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习生活各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而且可以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弱点,改正缺点,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呆板、机械、缺乏个性的八股式评语,努力去写好每一份寄语,使之成为献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1、充满师情。体现爱心    寄语给了老师向学生表达“爱”的舞台。一
期刊
2007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化学试题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对学生的整合化学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化学实验的探究及准确的表达等能力进行了考查。意在引导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及“题海战术”,体现能力及选拔性的考查。    一、突出考查实验分析及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在中考试题中有效地体现出这一个特征,是各地中考命题者都在关注的问题,毕竟
期刊
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应当是洋溢诗意、智慧、灵动的,应当是学生感受语文魅力、体验学习乐趣的精神家园。为了打造这种理想课堂,应该从教学设计的“细节”处理上下功夫。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有时对某个教学环节作细节的改变与创新,就能创设一种使学生乐学的情境,即使没有绚丽的课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
期刊
“STS”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STS”是指“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是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内涵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与STS的有机结合,融合科学史、技术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政策等等。把STS领域研究成果应用到基础教育中,是一种从学术向普及的转换观念。这种转换也可以说是对STS领域研究成果的一种具体应用。  课改新教材
期刊
选择《可能性》一课执教,我很自信,源于我们二度磨课,对教材把握应该算是到位了。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定位    《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陛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共安排了3个例题。通过例1例2的学习使学生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一些简单
期刊
曾经有位香港学人一眼看穿内地高考作文的命题之弊,这便是“内中无一忧民字”。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翻开今年的语文考卷,一股关注苍生、正视民瘼的气息扑面而来。今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系列史上罕见的天灾人祸,诸如春节期间南中国的雪灾、“3·14”藏独分子的打砸抢烧、“5·12”川北地区的8级强震……不过按照以往的命题思路,这些内容都是难以进入高考作文话题范围的。一是因为我们的考试作文素来都是言喜不言忧、避实
期刊
“指导——自主管理”作为一种民主化德育管理方式,旨在真正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空间,进而实现德育内化,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指导”是教师德育管理中的主要方法,直接指向是唤起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并参与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讨论与计划,启发学生自觉纠错;“自主管理”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发挥其主体性,主动积极地参与组织活动和常规管理,并在自主管理和相互管理中不断地自我分析、
期刊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高
期刊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政治》教科书,亮点之一是在每个单元(或专题)后面安排了内容相关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一做法既能对单元知识提供一定的事例佐证和体系归纳,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材理论,又给学生提供了开展探究活动的新平台,更好地体现生活类教材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服务。可以说上述亮点指向明确,积极意义明显。但美好的动机与设想并不总是随着人们的愿望而变为现实。    一、教师开展学科
期刊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准备E课,却忽然发现讲台上横着一把断了的教学用直尺。再一看同学,似乎啥事也没发生。我沉吟了一会儿,转身在黑板中间写上“追悼会”三个大字;又沉默了一会,低沉地说:“同学们,我们的一位伙伴,今天不幸与世长辞了。本节语文课,我们用一点时间,为它举行个简短的追悼会,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同学们十分惊讶,有的四顾教室,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大惑不解……我双手捧起直尺,说:“该伙伴的遗体已经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