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自主管理”作为一种民主化德育管理方式,旨在真正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空间,进而实现德育内化,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指导”是教师德育管理中的主要方法,直接指向是唤起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并参与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讨论与计划,启发学生自觉纠错;“自主管理”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发挥其主体性,主动积极地参与组织活动和常规管理,并在自主管理和相互管理中不断地自我分析、自我评判、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教师和学生在“指导——自主管理”中都是管理主体,彼此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交互的关系。
一、实施“指导一自主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常听人抱怨,现在的孩子总是长不大,生活能力低下,缺乏与他人的社交能力,缺乏自主选择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教育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立,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成年后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本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功能。如果在全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关注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倾其心血培养出的学生却总是长不大,连自立自主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教育应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自我的真正利益的能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身性质或自身利益与需求的选择,这种选择应是“我”的主动选择。但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心理上正处于重新建构阶段。前所未有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使学生常常处于精神困惑之中,其主体n生既有向“善”发展的可能性,也有向“恶”发展的可能性,这种主体的未成熟性,势必要有教师的指导才有更多的向“善”发展的可能。
从可能性来看,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体验,渴望独立自主已成为中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知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和意志能力也得到发展,对行为的选择和评价机制也逐步建立,行为能力不断增强并逐步完善。换句话说,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已逐渐增强,并已具备基本的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实施“指导——自主管理”方式的措施
(一)加强合作,凝聚学生自主管理的合力
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应加强各个环节中人、事、物的通力合作。一方面,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每位教职工都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情操影响熏陶下一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愿望与要求,创设有利于不同个体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要从传统的管理“权威”向“顾问”、“朋友”的角色转换。另一方面要完善学生组织的建设,加强年级合作、班队合作以及校内外合作。以我校为例,我们建立了班委会、班联会、学生会三级学生组织,下一级学生组织有建议权,并负有参与宣传组织的责任,上一级学生组织负有协调指导的责任。在三级学生组织的牵动下,成立了诸如财产保卫部、学习部、宣传部等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各专项工作;组织了养花小组、棋社、谜社、体育、书法、演讲等兴趣小组。此外,我们注意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功能,为学生自行组织的一些小型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保证。
以合作为主线的德育管理网络,将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而取得了整体优化的放大效应,这是学生个性获得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
(二)强化民主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指导——自主管理”就是要解放学生,充分发挥c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1.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强化自主管理意识。
学校内部的德育机构应为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创设制度保障条件。我们引导学生建立了诸如学生会干部选拔与民主监督制度,班干部民主选举和竞选制度,重大事情班级民主协商制度,日常表现民主评价制度等。制定和落实这些制度是为了给学生在常规管理中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为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每项管理工作都能有章可循地开展,以制度来指导学生的自主管理。
2.指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计划权下放。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规划活动目标,不仅要规划外显目标(如名次、获奖等),而且要挖掘活动本身所蕴含的育人目标。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个体与团体的长、短处,力争做到“扬长克短”。其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各项活动的学生组织者正确而又全面地吸纳每个参与者的意见,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计划权下放”有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互动,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使每项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我要做的活动”。
组织过程民主化。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与需求,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担任活动组织者的机会。要相信学生的组织才能,活动过程中不要随意地指手划脚,而要引导学生在相互管理和相互交流中学会相互宽容、相互肯定、相互理解、彼此合作。
反馈形式多样化。活动是德育的载体,除了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之外,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也不应忽略。我们采用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写心得体会、开展经验交流、互相赠言等形式从更细更深的层面加以反馈,以扩大活动的教育效果。
3.坚持全面科学的评价,固化自主管理。
评价是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镜子”。实施“指导——自主管理”,首先要求评价的内容应让学生易于理解,其次是评价内容应全面,应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与心理素质等;再次是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或采用个人自评、民主测评、教师与家长全员参与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价,或采用特长展示、成果汇报、奖优罚劣等方式进行显性评价。要将及时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纠错、自我约束,进而上升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自我道德意识评判中决定自我发展方向。评价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结合起来,学会关怀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面呈现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身心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平衡发展,因此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在“幼稚”与“成熟”之间会有大幅度的徘徊。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特有的既渴望独立又企盼合作交流;既想重新建构自我的道德价值观,又时常会犹豫徘徊的矛盾心理,抓住时机,创造机会,不断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自主管理能力。以下几点作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目标和评价内容。
1,有自信心。能够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融入整个团体的欲望和信心,有不断获得成功的心理取向。
2,自我调控能力较强。能自觉参照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纠正、自我约束,有较明确的自我发展方向。
3,能科学统筹。能够合理安排工作中的人、事、物,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事井然有序,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有创造精神。能够综合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敢于标新立异,善于独立思考,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常能发挥出令人赞叹的管理才能。
5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交往愿望,能进行多层面的沟通,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总之,
“指导——自主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方式,它直接指向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实施“指导一自主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常听人抱怨,现在的孩子总是长不大,生活能力低下,缺乏与他人的社交能力,缺乏自主选择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教育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立,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成年后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本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功能。如果在全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关注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倾其心血培养出的学生却总是长不大,连自立自主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教育应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自我的真正利益的能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身性质或自身利益与需求的选择,这种选择应是“我”的主动选择。但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心理上正处于重新建构阶段。前所未有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使学生常常处于精神困惑之中,其主体n生既有向“善”发展的可能性,也有向“恶”发展的可能性,这种主体的未成熟性,势必要有教师的指导才有更多的向“善”发展的可能。
从可能性来看,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体验,渴望独立自主已成为中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知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和意志能力也得到发展,对行为的选择和评价机制也逐步建立,行为能力不断增强并逐步完善。换句话说,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已逐渐增强,并已具备基本的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实施“指导——自主管理”方式的措施
(一)加强合作,凝聚学生自主管理的合力
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应加强各个环节中人、事、物的通力合作。一方面,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每位教职工都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情操影响熏陶下一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愿望与要求,创设有利于不同个体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要从传统的管理“权威”向“顾问”、“朋友”的角色转换。另一方面要完善学生组织的建设,加强年级合作、班队合作以及校内外合作。以我校为例,我们建立了班委会、班联会、学生会三级学生组织,下一级学生组织有建议权,并负有参与宣传组织的责任,上一级学生组织负有协调指导的责任。在三级学生组织的牵动下,成立了诸如财产保卫部、学习部、宣传部等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各专项工作;组织了养花小组、棋社、谜社、体育、书法、演讲等兴趣小组。此外,我们注意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功能,为学生自行组织的一些小型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保证。
以合作为主线的德育管理网络,将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而取得了整体优化的放大效应,这是学生个性获得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
(二)强化民主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指导——自主管理”就是要解放学生,充分发挥c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1.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强化自主管理意识。
学校内部的德育机构应为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创设制度保障条件。我们引导学生建立了诸如学生会干部选拔与民主监督制度,班干部民主选举和竞选制度,重大事情班级民主协商制度,日常表现民主评价制度等。制定和落实这些制度是为了给学生在常规管理中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为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每项管理工作都能有章可循地开展,以制度来指导学生的自主管理。
2.指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计划权下放。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规划活动目标,不仅要规划外显目标(如名次、获奖等),而且要挖掘活动本身所蕴含的育人目标。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个体与团体的长、短处,力争做到“扬长克短”。其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各项活动的学生组织者正确而又全面地吸纳每个参与者的意见,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计划权下放”有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互动,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使每项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我要做的活动”。
组织过程民主化。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与需求,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担任活动组织者的机会。要相信学生的组织才能,活动过程中不要随意地指手划脚,而要引导学生在相互管理和相互交流中学会相互宽容、相互肯定、相互理解、彼此合作。
反馈形式多样化。活动是德育的载体,除了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之外,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也不应忽略。我们采用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写心得体会、开展经验交流、互相赠言等形式从更细更深的层面加以反馈,以扩大活动的教育效果。
3.坚持全面科学的评价,固化自主管理。
评价是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镜子”。实施“指导——自主管理”,首先要求评价的内容应让学生易于理解,其次是评价内容应全面,应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与心理素质等;再次是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或采用个人自评、民主测评、教师与家长全员参与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价,或采用特长展示、成果汇报、奖优罚劣等方式进行显性评价。要将及时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纠错、自我约束,进而上升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自我道德意识评判中决定自我发展方向。评价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结合起来,学会关怀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面呈现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身心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平衡发展,因此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在“幼稚”与“成熟”之间会有大幅度的徘徊。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特有的既渴望独立又企盼合作交流;既想重新建构自我的道德价值观,又时常会犹豫徘徊的矛盾心理,抓住时机,创造机会,不断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自主管理能力。以下几点作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目标和评价内容。
1,有自信心。能够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融入整个团体的欲望和信心,有不断获得成功的心理取向。
2,自我调控能力较强。能自觉参照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纠正、自我约束,有较明确的自我发展方向。
3,能科学统筹。能够合理安排工作中的人、事、物,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事井然有序,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有创造精神。能够综合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敢于标新立异,善于独立思考,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常能发挥出令人赞叹的管理才能。
5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交往愿望,能进行多层面的沟通,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总之,
“指导——自主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方式,它直接指向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