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深入、完全地掌握、应用汉语,必须对汉语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及其隶属的中华民族文化有所了解。从教师角度看,真正教授好汉语的前提,在于教师既要对汉语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应熟悉掌握中华民族文化,甚至对其有一定的研究,进而将其反馈于对外汉语教学。从这个角度看,王美雨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期间著述的《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可作为一个案例,我们可以此为契机,研究开发其他汉语教师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研究成果;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启示
就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看,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类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指依托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身处中国的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国外汉语教学则指借助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当地高校、中小学等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汉语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不意味着只教授学生汉语语言本体类的知识,还需教授与之有关的文化乃至其他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原因在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要想让学生深入、完全地掌握、应用汉语,必须对汉语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及其隶属的中华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就师资而言,以上两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其授课主体都是中国教师,所以真正教授好汉语的前提,既要求教师对汉语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应熟悉掌握中华民族文化,甚至对其有一定的研究,进而将其反馈于对外汉语教学。
一、著作中对诗篇语言的研究,有利于汉语本体的教与学
大多数子弟书包括正书和诗篇两部分内容,两者的语言都经历了从满语为主到汉语为主的动态变化过程,期间还有两者间杂使用的情况,它的这种语言特色恰好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阶段特色一致。如笔者所教授的留学生,初期主要靠其母语理解、学习汉语,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可以母语和汉语夹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其汉语达到一定水平后,可完全自由地使用汉语。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母语与汉语往往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无论是语言本体还是其载体都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需要学生具有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梳理自己的心理,接受汉语学习的这种阶段性特点,笔者曾以《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中所提及的子弟书诗篇的语言特点为例证,为其讲述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以及其在说唱文学中的体现,进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换言之,《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中所提及的子弟书及其诗篇在不同阶段的语言特点,与世人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特点都相似,基于人们的趋同性或群体性心理,是可将其作为例证呈现给学生的。
二、著作中对儒家思想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教与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构建汉语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保证汉语和文化并列。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的方面,可以促使教师透彻地讲解汉语;学的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对汉语文化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恰当合理地应用汉语、解读相关的中华民族文化。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分具体和抽象两类,具体的如武术、剪纸、舞龙等,抽象的如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等,《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关涉到的即为思想文化。
《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中涉及的儒家思想文化类型很多,有仁义思想、孝悌思想、礼义思想、忠义思想、天命思想及鬼神思想等。显而易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天命思想及鬼神思想外,其他四种都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讲授,并重点阐释其适合当下时代背景及学生隶属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举例而言,笔者单位的共建孔子学院地处西非几内亚,该国较为重视孝悌思想,如此就可结合其国家的具体案例及《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詮释与传播》中对孝悌思想的论述,借助恰当的汉语语句形式,向学生讲授孝悌思想。王美雨在书中指出:“从孝的词义发展演变中可以看出,无论人们赋予了孝什么样的内涵,子女对父母对孝都是基础和核心。因为一个人如果连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孝顺,又怎么会对父母之外的人好,这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原因。”这段论述涉及到了孝的词义发展,又提及了孝的内涵,由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可依据这段论述,从词义及文化两个角度向学生讲述中国的孝义思想,同时可比较两国孝义思想的异同,进而使学生对中国的孝义思想产生共鸣,自觉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三、著作阐释的儒家思想文化在当代的应用,有利于语言文化教学的实践
没有人的参与和应用。首先,语言文化不会存在;其次,即便是已经存在语言文化,如果没有后世的继续参与和应用,无论前人将其建设得多么完善与优秀,它们也是“死”的,没有存在的任何意义。所以,当代如何利用好前人创造的语言文化,使其符合当下时代语境,关系到民族语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到语言文化的历史传承,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把民族自信心及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融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到汉语本体知识的同时,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及中华民族文化理念、发展趋势等有所认知和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指出:“在学习、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注意检测效果。如此才能将其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应该注意思想文化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正如《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所言,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时,可筛选出相关的、正面的新闻内容、网络信息及影视内容等,向学生讲解其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容,并让学生对其作出评价,在学生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行选择现实案例讲解或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进行,真正实现思想文化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在寓教于乐和学生身体力行的学习形式中,取得对相关思想文化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应用。
其次,注意思想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对外汉语中的思想文化教育区别于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它的目的在于让汉语学习者(主要包括留学生及国外汉语教育机构中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进而辅助提升其对汉语的学习能力。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避免出现文化冲突现象,要着力避免文化差异点,且在讲解、展示民族文化的共性时,要注意形式,规避因形式不同而产生文化冲突。根据《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到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主体参与者都是学生。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的理解及结论,从中选取既符合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特质又符合学生民族文化特质的部分讲解,既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又能实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目的。
综上,就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应多将汉语教学与个人研究成果相结合,借助其在研究成果中对汉语及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后的成果,为对外汉语语言文化教学添加带有教师本人特色的内容,既能完成教师研究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又能增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感要素及学生了解、学习汉语及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途径。无疑,《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作用,并给予我们以上启示,正在于作者在研究中充分注意为当代服务的原因。从这一点看,我们可将其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结合的一个代表,并以此为契机,研究开发其他汉语教师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任盛奥.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与作用[J].学园,2018,11(32):93-94.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研究成果;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启示
就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看,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类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指依托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身处中国的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国外汉语教学则指借助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当地高校、中小学等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汉语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不意味着只教授学生汉语语言本体类的知识,还需教授与之有关的文化乃至其他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原因在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要想让学生深入、完全地掌握、应用汉语,必须对汉语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及其隶属的中华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就师资而言,以上两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其授课主体都是中国教师,所以真正教授好汉语的前提,既要求教师对汉语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应熟悉掌握中华民族文化,甚至对其有一定的研究,进而将其反馈于对外汉语教学。
一、著作中对诗篇语言的研究,有利于汉语本体的教与学
大多数子弟书包括正书和诗篇两部分内容,两者的语言都经历了从满语为主到汉语为主的动态变化过程,期间还有两者间杂使用的情况,它的这种语言特色恰好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阶段特色一致。如笔者所教授的留学生,初期主要靠其母语理解、学习汉语,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可以母语和汉语夹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其汉语达到一定水平后,可完全自由地使用汉语。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母语与汉语往往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无论是语言本体还是其载体都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需要学生具有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梳理自己的心理,接受汉语学习的这种阶段性特点,笔者曾以《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中所提及的子弟书诗篇的语言特点为例证,为其讲述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以及其在说唱文学中的体现,进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换言之,《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中所提及的子弟书及其诗篇在不同阶段的语言特点,与世人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特点都相似,基于人们的趋同性或群体性心理,是可将其作为例证呈现给学生的。
二、著作中对儒家思想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教与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构建汉语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保证汉语和文化并列。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的方面,可以促使教师透彻地讲解汉语;学的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对汉语文化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恰当合理地应用汉语、解读相关的中华民族文化。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分具体和抽象两类,具体的如武术、剪纸、舞龙等,抽象的如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等,《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关涉到的即为思想文化。
《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中涉及的儒家思想文化类型很多,有仁义思想、孝悌思想、礼义思想、忠义思想、天命思想及鬼神思想等。显而易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天命思想及鬼神思想外,其他四种都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讲授,并重点阐释其适合当下时代背景及学生隶属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举例而言,笔者单位的共建孔子学院地处西非几内亚,该国较为重视孝悌思想,如此就可结合其国家的具体案例及《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詮释与传播》中对孝悌思想的论述,借助恰当的汉语语句形式,向学生讲授孝悌思想。王美雨在书中指出:“从孝的词义发展演变中可以看出,无论人们赋予了孝什么样的内涵,子女对父母对孝都是基础和核心。因为一个人如果连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孝顺,又怎么会对父母之外的人好,这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原因。”这段论述涉及到了孝的词义发展,又提及了孝的内涵,由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可依据这段论述,从词义及文化两个角度向学生讲述中国的孝义思想,同时可比较两国孝义思想的异同,进而使学生对中国的孝义思想产生共鸣,自觉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三、著作阐释的儒家思想文化在当代的应用,有利于语言文化教学的实践
没有人的参与和应用。首先,语言文化不会存在;其次,即便是已经存在语言文化,如果没有后世的继续参与和应用,无论前人将其建设得多么完善与优秀,它们也是“死”的,没有存在的任何意义。所以,当代如何利用好前人创造的语言文化,使其符合当下时代语境,关系到民族语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到语言文化的历史传承,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把民族自信心及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融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到汉语本体知识的同时,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及中华民族文化理念、发展趋势等有所认知和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指出:“在学习、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注意检测效果。如此才能将其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应该注意思想文化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正如《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所言,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时,可筛选出相关的、正面的新闻内容、网络信息及影视内容等,向学生讲解其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容,并让学生对其作出评价,在学生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行选择现实案例讲解或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进行,真正实现思想文化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在寓教于乐和学生身体力行的学习形式中,取得对相关思想文化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应用。
其次,注意思想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对外汉语中的思想文化教育区别于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它的目的在于让汉语学习者(主要包括留学生及国外汉语教育机构中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进而辅助提升其对汉语的学习能力。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避免出现文化冲突现象,要着力避免文化差异点,且在讲解、展示民族文化的共性时,要注意形式,规避因形式不同而产生文化冲突。根据《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到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主体参与者都是学生。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的理解及结论,从中选取既符合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特质又符合学生民族文化特质的部分讲解,既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又能实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目的。
综上,就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应多将汉语教学与个人研究成果相结合,借助其在研究成果中对汉语及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后的成果,为对外汉语语言文化教学添加带有教师本人特色的内容,既能完成教师研究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又能增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感要素及学生了解、学习汉语及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途径。无疑,《子弟书诗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与传播》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作用,并给予我们以上启示,正在于作者在研究中充分注意为当代服务的原因。从这一点看,我们可将其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结合的一个代表,并以此为契机,研究开发其他汉语教师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任盛奥.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与作用[J].学园,2018,11(3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