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行政单位审批与监督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与此相对应,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却相对表现不足。对此,本文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出发,对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认为,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监督委员会;二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监督委员会;三是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四是要加强自下而上的内部监督;最后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的制约,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来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审计;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在我国目前的各个监督管理过程中,虽然在机构内部设立的自我监督机构,但是对于同属于一个事业单位的内部,上下级监督主体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审批人员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自觉性不够,缺乏法律意识,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功能的弱化。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及内部审计的特点和作用
与外部监督相比较,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直接性。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主体设在与政府相隶属的事业单位内部,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人员的行为可以直接进行监督,不需要通过第三者或者其他渠道,对违规行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直接进行处理;二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透明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主体与行政机关单位的的内部监督程序及其流程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时对局外人可以隐瞒,对内部人员尤其是内部监督人员是无法隐瞒的,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就更有利于监督权力的行使;三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有效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主体可以参考和比照行政单位内部监督人员的工作考核,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人员必须做到这一点,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监督方式毫无疑问是有效的;四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及时性。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人员与事业单位被监督对象接触较为紧密,在监督机制完善的情况下,一旦被监督人员有违规行为发生,就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至于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是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不仅涵盖财务审计,而且更要考虑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职能不仅要考虑传统的监督职能,更要强调通过评价而促进经营管理活动效率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检查。内部审计机制的设立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开展及其独立性的保证等。内部审计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在现实工作中的实践我们知道,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至少可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尤其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侧重于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它将违纪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对违法违纪行为有一种预防作用,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的根源,而外部监督则相反,它主要是一种事后监督,这种监督的弊端也能够非常明显,一般是造成后果才进行监督,因此起不到预防的作用;二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由于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被监督人员的违规行为,在被监督人员铸成更大的错误道路上越滑越远,这样一来就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监督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2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监督委员会
事业单位的审计和监督委员会对于审计执行是上下级之间的内部监督关系。其在履行职责中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对新设立或者撤销的监督审批事项进行备案管理;代表事业单位甚至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督促和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有无与实际工作存在偏差,是否符合实际,调查处理违规行为的发生。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内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及审批事项,项目繁多、复杂并且很不规范。个别部门违反国家的政策规定,不顾客观事实,更不顾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随意设定行政审批和监督事项,就就造成了监督事项过多过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现在我们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部门,一个省、一个地区到底有多少审批和监督事项,每年审批和监督多少,怕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在我们国家前一阶段改革中保留下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批和监督事项仍然很多,根据市场经济和我们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要求,距离人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行政审批和监督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旧的制度将不断消亡,新的制度又将不断的产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现有的事业单位监督和审批进行动态的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备案制度,由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的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管理。一是凡是按照法律法规保留下来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事项,都要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并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告,如果没有确认和公告的,一律不得进行监督和审批,否则视为违法违纪;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批机构要对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予以备案,并且报告有关部门公开发布。备案的内容包括监督的单位、监督的程序、监督的收费、监督的时限、监督开始执行的日期等详细资料。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的全套资料及结果存档备案,以便于监督检查,对发现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分清责任,为监督人员的责任追究奠定堅实的基础。四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要建立计算机资料库,将实行运行的每项审批事项的详细资料和较大的监督事项结果储存在计算机里,作为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查阅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属于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这种监督虽然不如行政机关的监督直接,但却是避免了由于隶属于同一个领导对执法监督的束缚,因此,这种监督的力度更大,更有效果。因此,这种监督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一是日常监控和定期检查相结合,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因此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批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事项先进必须的监督审批,发现的违法违纪的行为,应当立即进行备案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另外,还可以定期进行实地检查的方式,亲自进行监督检查。二是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监督上报机制,凡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项,关系到城市规划,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进行监督审计。三是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投诉和举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举报机制,是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失误的前提和保证,这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所在。 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为方便事业单位相对人维护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中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更加直接地监督事业单位内部行为,必须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监督制约机制机构。设立投诉中心,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举报和投诉。因此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审批与监管分离的原则,将审批人员与监管人员进行分开,审批机构内部应当进一步明确监督的责任领导人,责任科室,并由监管人员对审批人员具体经办的审批事项实施监督。同时,要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的责任、权力、程序,增加监督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程序和方式,投诉中心安排专人值班,接受群众的上访;并向社会各界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举报网站和网页,以方便群众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投诉中心接到举报人的举报后,要详细记录在案,并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对监督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与相应的纪检、监察部门取得联系,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投诉中心的人员要对举报人进行信息保密,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实时的监控制度。实时监控制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实施内部监控的重要手段,它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效率,也极大地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力度。该制度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网络的形式实现,在网上进行监督尚未全面实行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定期查阅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审批的申请材料,对即将审批时限的监督审批事项进行督察督办,对已经符合监督审批事项进行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监督。在网上监督审批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这项制度的实施将更加便捷,专门监督人员定期调阅计算机中的各类型审批的文档即可实施有效的监控。
四是要强化检查和通报的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审批监督投诉中心应当对审批监督的相关责任人和具体经办人员的审批监督行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进一步细化考核的标准,同时要在适当的时候要进行量化责任,定期做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审批的自我纠察报告,定期向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汇报监督检查的情况和结果。
五是要加强自下而上的内部监督。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审批监督措施大多只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的经办人员,对监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忽视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影响了监督的合理合法性,因此应当尽快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约束机制,避免由于缺乏对上级领导的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减弱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威慑力量。所以在实践中要事业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行政首长监督制度,实行行政首长审批责任终身制度,重大事项也要进行集体研究,集体审批,特别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离任审计工作,审计一把手的各项审批工作,尤其是一把手的职权特批。
4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两者相互渗透: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围,是单位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运用专业方法,以独立的立场,对公司内部经营活动的各环节进行检查与监督,发现问题,揭露矛盾,提出建议。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内部控制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协助单位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是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对改进内部控制相当重要。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行使监督权,保证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和严密。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包括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以利内审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要开展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增强企业科学管理意识:企业管理要求产权清晰、提高整体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是要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审计人员应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全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坚持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前、事中审计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四是要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组织经营、管理及开展各项经济业务的必要保证:内部审计要研究和探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宽视野,尽快消除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局限,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领域进一步延伸。
实践证明,适当的组织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的标志。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就等于没有实质意义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和完善本单位的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
5 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的制约
事业单位监督审计的具体执行者,是内部监督的主体。只有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法律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思想觉悟高的监督队伍,才能确保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監督的有效性。因此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和审批回避制度,把制度约束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并把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素质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的日常行为管理方面。实践证明,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和审批回避制度,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处理结果和审批程序的公平公正性,这样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人员保持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有利于防止行政事业单位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和事业单位形象和声誉。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充分有效地进行监督制约,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人员的上岗、轮岗和回避制度,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并且在实践中保证该制度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作者简介】
刘英瑞,女,1974年出生,汉族,吉林通榆人,高级经济师,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财务会计与审计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行政单位审批与监督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与此相对应,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却相对表现不足。对此,本文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出发,对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认为,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监督委员会;二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监督委员会;三是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四是要加强自下而上的内部监督;最后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的制约,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来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审计;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在我国目前的各个监督管理过程中,虽然在机构内部设立的自我监督机构,但是对于同属于一个事业单位的内部,上下级监督主体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审批人员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自觉性不够,缺乏法律意识,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功能的弱化。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及内部审计的特点和作用
与外部监督相比较,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直接性。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主体设在与政府相隶属的事业单位内部,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人员的行为可以直接进行监督,不需要通过第三者或者其他渠道,对违规行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直接进行处理;二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透明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主体与行政机关单位的的内部监督程序及其流程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时对局外人可以隐瞒,对内部人员尤其是内部监督人员是无法隐瞒的,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就更有利于监督权力的行使;三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有效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主体可以参考和比照行政单位内部监督人员的工作考核,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人员必须做到这一点,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监督方式毫无疑问是有效的;四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及时性。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人员与事业单位被监督对象接触较为紧密,在监督机制完善的情况下,一旦被监督人员有违规行为发生,就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至于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是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不仅涵盖财务审计,而且更要考虑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职能不仅要考虑传统的监督职能,更要强调通过评价而促进经营管理活动效率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检查。内部审计机制的设立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开展及其独立性的保证等。内部审计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在现实工作中的实践我们知道,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至少可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尤其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侧重于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它将违纪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对违法违纪行为有一种预防作用,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的根源,而外部监督则相反,它主要是一种事后监督,这种监督的弊端也能够非常明显,一般是造成后果才进行监督,因此起不到预防的作用;二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由于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被监督人员的违规行为,在被监督人员铸成更大的错误道路上越滑越远,这样一来就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监督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2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监督委员会
事业单位的审计和监督委员会对于审计执行是上下级之间的内部监督关系。其在履行职责中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对新设立或者撤销的监督审批事项进行备案管理;代表事业单位甚至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督促和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有无与实际工作存在偏差,是否符合实际,调查处理违规行为的发生。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内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及审批事项,项目繁多、复杂并且很不规范。个别部门违反国家的政策规定,不顾客观事实,更不顾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随意设定行政审批和监督事项,就就造成了监督事项过多过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现在我们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部门,一个省、一个地区到底有多少审批和监督事项,每年审批和监督多少,怕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在我们国家前一阶段改革中保留下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批和监督事项仍然很多,根据市场经济和我们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要求,距离人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行政审批和监督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旧的制度将不断消亡,新的制度又将不断的产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现有的事业单位监督和审批进行动态的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备案制度,由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的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管理。一是凡是按照法律法规保留下来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事项,都要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并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告,如果没有确认和公告的,一律不得进行监督和审批,否则视为违法违纪;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批机构要对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予以备案,并且报告有关部门公开发布。备案的内容包括监督的单位、监督的程序、监督的收费、监督的时限、监督开始执行的日期等详细资料。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的全套资料及结果存档备案,以便于监督检查,对发现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分清责任,为监督人员的责任追究奠定堅实的基础。四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要建立计算机资料库,将实行运行的每项审批事项的详细资料和较大的监督事项结果储存在计算机里,作为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查阅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属于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这种监督虽然不如行政机关的监督直接,但却是避免了由于隶属于同一个领导对执法监督的束缚,因此,这种监督的力度更大,更有效果。因此,这种监督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一是日常监控和定期检查相结合,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因此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批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事项先进必须的监督审批,发现的违法违纪的行为,应当立即进行备案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另外,还可以定期进行实地检查的方式,亲自进行监督检查。二是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监督上报机制,凡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项,关系到城市规划,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进行监督审计。三是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投诉和举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举报机制,是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失误的前提和保证,这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所在。 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为方便事业单位相对人维护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中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更加直接地监督事业单位内部行为,必须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监督制约机制机构。设立投诉中心,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举报和投诉。因此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审批与监管分离的原则,将审批人员与监管人员进行分开,审批机构内部应当进一步明确监督的责任领导人,责任科室,并由监管人员对审批人员具体经办的审批事项实施监督。同时,要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的责任、权力、程序,增加监督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程序和方式,投诉中心安排专人值班,接受群众的上访;并向社会各界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举报网站和网页,以方便群众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投诉中心接到举报人的举报后,要详细记录在案,并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对监督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与相应的纪检、监察部门取得联系,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投诉中心的人员要对举报人进行信息保密,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实时的监控制度。实时监控制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实施内部监控的重要手段,它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效率,也极大地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力度。该制度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网络的形式实现,在网上进行监督尚未全面实行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定期查阅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审批的申请材料,对即将审批时限的监督审批事项进行督察督办,对已经符合监督审批事项进行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监督。在网上监督审批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这项制度的实施将更加便捷,专门监督人员定期调阅计算机中的各类型审批的文档即可实施有效的监控。
四是要强化检查和通报的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审批监督投诉中心应当对审批监督的相关责任人和具体经办人员的审批监督行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进一步细化考核的标准,同时要在适当的时候要进行量化责任,定期做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审批的自我纠察报告,定期向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汇报监督检查的情况和结果。
五是要加强自下而上的内部监督。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审批监督措施大多只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的经办人员,对监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忽视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影响了监督的合理合法性,因此应当尽快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约束机制,避免由于缺乏对上级领导的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减弱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威慑力量。所以在实践中要事业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行政首长监督制度,实行行政首长审批责任终身制度,重大事项也要进行集体研究,集体审批,特别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离任审计工作,审计一把手的各项审批工作,尤其是一把手的职权特批。
4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两者相互渗透: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围,是单位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运用专业方法,以独立的立场,对公司内部经营活动的各环节进行检查与监督,发现问题,揭露矛盾,提出建议。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内部控制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协助单位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是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对改进内部控制相当重要。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行使监督权,保证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和严密。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包括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以利内审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要开展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增强企业科学管理意识:企业管理要求产权清晰、提高整体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是要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审计人员应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全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坚持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前、事中审计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四是要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组织经营、管理及开展各项经济业务的必要保证:内部审计要研究和探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宽视野,尽快消除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局限,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领域进一步延伸。
实践证明,适当的组织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的标志。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就等于没有实质意义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和完善本单位的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
5 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的制约
事业单位监督审计的具体执行者,是内部监督的主体。只有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法律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思想觉悟高的监督队伍,才能确保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監督的有效性。因此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和审批回避制度,把制度约束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并把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素质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的日常行为管理方面。实践证明,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人员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和审批回避制度,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处理结果和审批程序的公平公正性,这样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人员保持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有利于防止行政事业单位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和事业单位形象和声誉。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充分有效地进行监督制约,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人员的上岗、轮岗和回避制度,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并且在实践中保证该制度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作者简介】
刘英瑞,女,1974年出生,汉族,吉林通榆人,高级经济师,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财务会计与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