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材,在世界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在教育过程中,靠死记硬背的应试式教育是跟不上历史发展潮流的。教师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一位大学校长曾发出呼吁:“其他什么都可以引进,唯有人的素质引进不了,只能在这块土地上自己培养,这是最根本的。”在现实教学中,研究老师教法的多,研究学生学法的少,忽视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决不能只让学生学懂、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十多年的政治教育中,我在教学生“会学”方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教学生“会预习”
预习在教学环节中居首要地位。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预习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并让其掌握方法。做到:一要快速浏览,时间不可过长;二要专心致志;三要用笔标出重点内容和看不懂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生“会上课”
上好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一环,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会听”、“会思”、“会问”、“会练”。
(1)教学生“会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听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多数学生听的能力并不理想,听课抓不住重点,记忆不牢固,听课记不下笔记,把握不住要领,有时听顾不了记,记顾不了听,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可见,教会学生“会听”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生会听关键语。所谓关键语就是指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观和保障”等等。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会学生会听关键语,无疑会产生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听课效果。
教学生会听重音。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执教者的语气、语调的变化应该体现艺术性。老师讲到关键处或者有意让学生特别留心的地方,就应该使用重音,让讲解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理解。如分析“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时,教师应把重音放在“制度”上以突出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深层次思考,使学习的内容更容易地被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学生会听重复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精炼,但有时恰当地使用“重复”这种课堂艺术手段能起到特别好的效果。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处和难点处,老师在揭示时要注意重复,放慢速度,以便引起学生特别注意。
(2)教学生“会思”。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他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揭示了知识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知识本身是“死”的,唯有经过积极的思维这一必经之路,才能成为真正“活”的知识。赞科夫说得好:“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论语》也有“学而不思则罔”。教学生“会学”的主调就是要落实到“会思”这一点上。
思,要明确思标。射击首先看靶子的远近、高低,据此调整标尺,缺口与准星一致,射击才能百发百中。这说明了明确思维目标的重要性。“会思”首先应该明确思标。现在我们采用的目标教学法,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这目标就是每节课的思标。标一亮,学生一目了然,对靶放枪,围绕思标动脑,才能避免走弯路。
思,要开拓思源。真正高效的思维必須以巩固旧知识,增强新知识为目的。为此,教学生“会思”,如果缺乏充足的旧知信息源,思维就会出现障碍。开拓思源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也是最理想的是以旧知引新知。如:讲“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时,需先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这一内容,让学生从已知去思考未知,得出“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思,要引深思路。学生的思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思路要宽广,课堂上要多设计引深题,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如讲“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时,让学生分析一例:“现在的维维豆奶集团属什么增长类型?原因是什么?”讲“社会主义法制”部分时,可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当前发生在本地的典型法制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生“会问”。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提出一个问题,是学生钻研所学知识的积极表现。学会勤问。勤学多问是一种优良的学习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集中精力,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时,可让学生先自学后自己提问题,学生会提出很多有质量的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有什么好处?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
学会善问。“善问”就是能不断地提出问题且问题有质量、富有启发性。如讲“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总结出:“个体经济靠自己或家庭经营,私营经济主要靠雇工经营。”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个体户也有雇佣工人的, 属不属于私营经济?”针对这一问题,老师给予解释:“雇请工人在八人和八人以上的属于私营经济,如果以家庭成员劳动为主,只靠八人以下帮工的,就属于个体经济。”这样学生对这一疑点就彻底明白了。
(4)教学生“会练”。贝斯特说得好:“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因此“会练”也是教学质量的内核性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在教的基础上加强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契机,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要练得恰当,注重效率。练要注意灵活性。比如:讲一个概念,不可以只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现,可以采用辨别是非题、选择题、辨析题或简答题等多种形式。练要体现阶梯性。课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先是用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描红式”练习,接着用“架桥式”的方法练习,最后是“应用型”练习。所以设计的训练题要类型齐全,难易程度呈阶梯形。
三、教学生“会做作业”
学生做作业是对教与学情况的检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做作业只是掌握知识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做作业时,一要独立做;二要复习后做;三要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如:答题有创新、有独特见解、字体漂亮等。
四、教学生“会复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心理学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要不断复习巩固,才能真正把握。让学生学会复习,做到在每晚睡前把自己所学知识回忆一下,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重温一遍。经常看看笔记,学生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大都是老师讲的重点或难点内容,经常翻阅笔记对学生掌握知识大有裨益。复习的另外一种很好的方法是检查,这包括自查和互查。自查是自己经常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互查是学生间相互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出现难点疑点共同研究解决。
总之,我们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达到政治教学的高效率,要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教学生“会学”,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学生学习效率定会不断提高。
一、教学生“会预习”
预习在教学环节中居首要地位。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预习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并让其掌握方法。做到:一要快速浏览,时间不可过长;二要专心致志;三要用笔标出重点内容和看不懂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生“会上课”
上好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一环,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会听”、“会思”、“会问”、“会练”。
(1)教学生“会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听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多数学生听的能力并不理想,听课抓不住重点,记忆不牢固,听课记不下笔记,把握不住要领,有时听顾不了记,记顾不了听,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可见,教会学生“会听”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生会听关键语。所谓关键语就是指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观和保障”等等。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会学生会听关键语,无疑会产生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听课效果。
教学生会听重音。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执教者的语气、语调的变化应该体现艺术性。老师讲到关键处或者有意让学生特别留心的地方,就应该使用重音,让讲解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理解。如分析“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时,教师应把重音放在“制度”上以突出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深层次思考,使学习的内容更容易地被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学生会听重复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精炼,但有时恰当地使用“重复”这种课堂艺术手段能起到特别好的效果。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处和难点处,老师在揭示时要注意重复,放慢速度,以便引起学生特别注意。
(2)教学生“会思”。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他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揭示了知识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知识本身是“死”的,唯有经过积极的思维这一必经之路,才能成为真正“活”的知识。赞科夫说得好:“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论语》也有“学而不思则罔”。教学生“会学”的主调就是要落实到“会思”这一点上。
思,要明确思标。射击首先看靶子的远近、高低,据此调整标尺,缺口与准星一致,射击才能百发百中。这说明了明确思维目标的重要性。“会思”首先应该明确思标。现在我们采用的目标教学法,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这目标就是每节课的思标。标一亮,学生一目了然,对靶放枪,围绕思标动脑,才能避免走弯路。
思,要开拓思源。真正高效的思维必須以巩固旧知识,增强新知识为目的。为此,教学生“会思”,如果缺乏充足的旧知信息源,思维就会出现障碍。开拓思源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也是最理想的是以旧知引新知。如:讲“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时,需先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这一内容,让学生从已知去思考未知,得出“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思,要引深思路。学生的思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思路要宽广,课堂上要多设计引深题,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如讲“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时,让学生分析一例:“现在的维维豆奶集团属什么增长类型?原因是什么?”讲“社会主义法制”部分时,可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当前发生在本地的典型法制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生“会问”。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提出一个问题,是学生钻研所学知识的积极表现。学会勤问。勤学多问是一种优良的学习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集中精力,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时,可让学生先自学后自己提问题,学生会提出很多有质量的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有什么好处?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
学会善问。“善问”就是能不断地提出问题且问题有质量、富有启发性。如讲“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总结出:“个体经济靠自己或家庭经营,私营经济主要靠雇工经营。”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个体户也有雇佣工人的, 属不属于私营经济?”针对这一问题,老师给予解释:“雇请工人在八人和八人以上的属于私营经济,如果以家庭成员劳动为主,只靠八人以下帮工的,就属于个体经济。”这样学生对这一疑点就彻底明白了。
(4)教学生“会练”。贝斯特说得好:“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因此“会练”也是教学质量的内核性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在教的基础上加强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契机,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要练得恰当,注重效率。练要注意灵活性。比如:讲一个概念,不可以只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现,可以采用辨别是非题、选择题、辨析题或简答题等多种形式。练要体现阶梯性。课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先是用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描红式”练习,接着用“架桥式”的方法练习,最后是“应用型”练习。所以设计的训练题要类型齐全,难易程度呈阶梯形。
三、教学生“会做作业”
学生做作业是对教与学情况的检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做作业只是掌握知识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做作业时,一要独立做;二要复习后做;三要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如:答题有创新、有独特见解、字体漂亮等。
四、教学生“会复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心理学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要不断复习巩固,才能真正把握。让学生学会复习,做到在每晚睡前把自己所学知识回忆一下,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重温一遍。经常看看笔记,学生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大都是老师讲的重点或难点内容,经常翻阅笔记对学生掌握知识大有裨益。复习的另外一种很好的方法是检查,这包括自查和互查。自查是自己经常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互查是学生间相互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出现难点疑点共同研究解决。
总之,我们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达到政治教学的高效率,要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教学生“会学”,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学生学习效率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