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活”一堂语文课的关键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课堂的教学都是动态教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如何才能上“活”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语文课堂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
  要树立语文课堂教育新理念,就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这是呼唤人性回归的教育。为此,作为教师应彻底更新观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真正的发言权,有实实在在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二、要勇于变独角戏为同台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语文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课堂气氛容易单调、沉闷及至令人窒息。上活语文课,教师要善于变独角戏为同台戏,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比如,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并不局限于教师的分析,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展开课文内容大讨论,每位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被肯定。然后组织学生自导自演,自编课本剧。演出获得了成功,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更浓了,以后的语文课,他们就更投入了。这种功效,是教师的独角戏无法实现的。
  “把课教活”,就要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应把学生推上主人公的宝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导演”,而不是“主角”。让学生活起来,这一点是动态的关键,教师的一切手段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有“活”起来,才会去深入思考,才能验证知识,拓宽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不再是以往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课堂,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和非凡的应变能力。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胸有成竹,还要对学生了如指掌。
  要讲究技巧,精心启发,悉心观察,耐心等待,巧妙引导。语文教学应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让小课堂与家庭、学校、社会大课堂互相渗透。扩大信息量,创造机会,增加实践,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知识技能,弥补小课堂的不足。可搞些一日一名言接力、课前一分钟演讲、即兴口头小作文、语文知识竞猜、编排课堂剧等活动,建立“校园文苑”“正反辩台”等组织,使人人都有“风光”的时候,个个都有理想的去处。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终身学习观
  语文老师应该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精彩纷呈的精神文化遗产。语文老师应该多有涉猎、积累,在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之后,再去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经典,研究各种哲学著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守中国古典文化之宗,吸取各种文化之长,真正做到专而博。老师拥有了这些知识,就有了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的可能。每一篇课文,不仅涉及到学科基础知识,而且关联着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等,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细土尘。
  “腹有诗书气自华”,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为了学生有丰富的精神追求,需要把他们引进书的世界,引领他们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感悟坚强与不屈。阅读这些文学经典,一束束精神的阳光静静地从文字中氤氲开来,除去他们心里的浮躁,让他们充满昂扬向上的力量,让他们渐渐形成一种宁静、淡雅的气质。语文老师有了这样的文化底蕴,分析教材时就能高屋建瓴式地鸟瞰,从较高的立足点上,对教材进行较深层次的释读,才能将语文课上得有浓厚的语文味。
  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上课时精神饱满,自豪自信;教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板书清晰美观,富有哲理;教学民主开放,引人入胜;善于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激情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美的手势等);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总之,语文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功夫。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把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让引导者与参与者形成共鸣。变教为学,乐教乐学,活教活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大乐园里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活”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语文学科更注重情感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述一定的内容、表达一种感情、表达一种思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间的情感氛围,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组织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好的开头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形成好的第一印象,这也往往会左右作文最后的得分。  可写出好的开端并非易事,高尔基说过:“最困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花好久时间去寻找它。”由此可见,文章开头之重要以及写好它的难度。可是如果掌握了它的诀窍和一定的方法,写出“凤头”也并非难事。在
期刊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伊始倾力打造的一个亮点。但一些课堂的导入过于追求新、奇、趣,给人以哗众取宠、牵强附会之感,这实是有违导语设计的初衷。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为学生尽快地走入文本提供必要的信息。因而,应该让导入语返璞归真,自然生趣,努力提高它的含金量。  一、从课题导入  现行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时代感较强,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期刊
情感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目标,不能把情感仅作为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更要把它视为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学生的情感就像一潭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泛起粼粼波纹。如果老师的教学能激
期刊
2012年云南省中考古诗词鉴赏,从考查的篇目来看,对课内课标考查的力度加大。一般设题1-2题,分值2-5分,选材仍以课标34首为主,个别地区如玉溪、大理等8州从课外选材设题。考生依据当地考情选择复习的侧重点,熟练掌握各种题材的诗歌类型,铭记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术语,丰富古诗词阅读的积淀,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古诗词鉴赏应试对策,应先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再有针对性地做好应试技
期刊
要做到言为心声,首先选材要真实。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在作文时,也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才能使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阿长与》是鲁迅先生为缅怀保姆长妈妈而写的一篇短文,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通过七件小事及作者的切身感
期刊
目前留守儿童现状,困境种种。那么,在经济、文体高速发展转型这一特定时期,该如何来寻求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呢?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索的问题,愚以为可在以下方面来做足工作:  一、教育者扮演好老师、家长双重角色,用爱来包裹留守儿童  “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学好功课,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在学
期刊
大凡特级名师,都把课堂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教学既有匠心独运的构思,光彩夺目的开场,智慧互动的过程,又有自然生成的华章,还有余音绕梁的结束语,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打造充满艺术味道的课堂,实践中发现:精彩的课堂结束语,能为整个课堂锦上添花!它犹如古刹钟声,余音绕梁;又如美人回眸一笑,勾魂摄魄,能激活学生新的兴奋点,能在最后再次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对课堂的升
期刊
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丰富课内外生活,千方百计主动积极地发掘、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立体的教育大环境,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既是践行“新教育理论”创新实验,也是落实“缔造完美和谐课堂”的重要举措。近几年的课改,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老师和学生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
期刊
前不久,县里举行了“观摩课”活动,在认真学习他们授课方法的同时,感受颇深的是:通过“读”来掌握的语文课堂,让声音引导声音,让声音唤醒心灵,让声音点燃激情,把学生导入了真实而又动情的语言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情感得以发挥,能用自己的心灵与文章对话,这样才是一节极为成功的语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