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纹样的特点及应用

来源 :经济·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关于蒙古族纹样的文化
  蒙古族装饰纹样是蒙古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装饰纹样充分的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精神文化领域的视觉感知形式。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蒙古族装饰纹样在继承中不断的发展,主要形成了以自然形态纹样、吉祥纹样(宗教纹样)为中体的装饰纹样体系。这些纹样通过蒙古族特有的服饰(帽子、哈达、长袍、鞋靴)饰品、建筑等生活用品中充分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被应用于很多层面,最终形成了蒙族特有的装饰纹样文化。
  2、常见蒙古族纹样及特点
  常见的蒙族纹样大致分为自然形态纹样以及吉祥纹样(宗教纹样),在蒙古族纹饰
  2.1自然形态纹样
  自然形态纹样是传统蒙古装饰纹样最重要的形态之一,其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人物纹样。吉祥意蕴的纹样几乎存在于在每一种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物品的装饰纹样中,种类最多,使用最广泛,尤其是皮革用品和木材质的器物,其装饰纹样都由吉祥纹样构成。
  2.1吉祥纹样(宗教纹样)
  万字纹(图4),最初的一个纹样佛的一个纹样,代表太阳的意思,再后来变成了这在甲骨文里面就有,然后以年代一次转变成,这些纹样都是太阳的符号,表达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太阳的崇拜。在阴山岩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十字纹”和圈里面加一个十字纹。有意思的是希特勒的纳粹也是引用了这个太阳纹,据考证这个最早的”在阴山岩画中已出现,距今一万多年。这个万字纹从北方游牧民族的亚欧板块传向西伯利亚,然后再流传到西亚,非洲和欧洲,主要的流传路线是从内蒙古往西往南流传的,流至阿拉伯,然后这个纹样又开始反流,到印度用这个纹样时,已经是是公元前27年了。
  2.3蒙古族纹样的应用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距今一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晚期,各个大陆板块上经常流动着牧人和猎人的氏族群体,随着时间迁移,大部分地区气候开始变得温暖而干燥,许多冰冷的湖泊开始变成潮湿的沼泽地,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覆盖荒野。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维持生活是靠易捕获的动物、捕捞水中的鱼蚌,并且为了找到适合生活的地方迁徙性很强。适应和選择环境,几乎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他们会制造工具并且用以日常的生产生活,以便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原始社会的祖先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采集活动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优越的自然与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动植物生长,同时丰富的动植物类又为牧民的生存提供了良好丰厚的保障。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服饰经过了,中西方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式,蒙古族装饰纹样也在服饰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图6中蒙古族特有的摔跤服,不仅色彩丰富,图案优美,体现了男性身体的健壮,皮质的腰带,护肩,鞋靴,质感强烈,从这些角度也充分的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艺术特性。
  3.蒙古族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
  1.装饰性
  蒙古族民间美术的色彩及纹样是来自于长久以来的民族风格客观历史中的主管体现,其色彩淳朴、明快、鲜亮、对比大胆强烈有着极其强的装饰性表现性。内蒙古民间艺术和色彩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特色风味,一向是追求华美而多彩多样的视觉效果,使装饰的工程完整厚重,力求完美。
  2.民族性
  民间美术不仅仅是艺术源泉,还是艺术之流。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生产、生活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地域性、人文因素的影响,蒙古族人在蒙古族民间美术中自然流露出蒙古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蒙古族民间艺术的色彩也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3.色彩性
  象征是用视觉可感知的具体的现实的的事物表达某些抽象观念的一种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行动,为了使这些抽象的观念外化得以使人容易接受,就需要借助象征。因为抽象的想法很难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而颜色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手法加以比喻,在其过程中在它的性质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通过蒙古族纹样的这些特性,继承传统纹样的特点,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充分的使蒙古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4.结语
  蒙古族民间图案沉积了蒙古族文化,没有蒙古文化的长期积累和继承,不可能有今天的蒙古文明。蒙古族民间图案崇尚精神追求,即“天人合一”、“超以像外”;崇尚简洁,摒弃华而不实;崇尚深厚,摒弃肤浅。天地之大,人的精神更是超越一切,这或许就是融于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中的崇拜。
  蒙古族民间图案凝聚了蒙古祖先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传统的才是民族固有的发展根基。我们应该在稳步发展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其中的精华,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的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在全球设计界站稳脚跟。
其他文献
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建設,以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网络空间的干净纯洁,网民的网络文明素质提升迫在眉睫。当代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提升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习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建设,以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但网络载体良莠不齐,网民对自媒体平台的依赖,
期刊
一、汉篆  进入汉代,由于隶书、草书的博兴,楷、行书的萌芽,篆书逐渐走向衰微。汉篆在日常书写中较少运用,但依然活跃于印章刻制和重大场合中,如汉代碑刻中多以篆书作碑额。此外,还可在众多的瓦当文中见到篆书的运用。东汉时期的篆书承前启后,显示出独特的风貌。这一时期的篆书代表作有《袁安碑》、《袁敞碑》等。《袁安碑》是一块纯用篆书书写的碑刻,既有秦小篆的圆转,又含秦诏版的方折笔画。在汉代多用隶书书写墓碑的大
期刊
一、油画肌理的定义  事物中表面自然的纹理与高低起伏就是肌理,是事物的结构形式。从表面的大致意义来解释,“肌”主要指皮肤表面;“理”是指事物的纹理。油画肌理是画作触觉和视觉上的独特质感,是画家利用各种绘画工具和绘画材料,以丰富的绘画技巧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肌理就是凭借绘画画布、色彩与笔触彼此作用最终达到的视觉感受,是在油画创作中独有的形象化的特殊绘画语言。油画肌理是画家进行油画绘制的一种手法,
期刊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产品制造业的脚步是一骑绝尘。但是,我国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产品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要把绿色设计这个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宣传绿色设计,倡导绿色设计,从而鞭策以及鼓励人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让绿色环保观念与我们的生活同行。  1.什么是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
期刊
本文旨在指出中国学生所接受的英语口语教学过分强调基于母语模式(尤其是英美两国)的准确性和发音,而在当前的英语国际语言的语境中, 可懂度则应该是首要考虑因素(Mckay 和 Brown,2016)。 口音是语言习得者衡量第二语言习得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语言习得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如果学生和教师能认清口音歧视的本质,师生就都可以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多元的口音,从而提高自信,进入良性的教学互动。  口
期刊
五彩缤纷的色彩唯独黑白色成为时尚的经典用色。黑白色作为服装色彩中必不可少的色彩元素,以其独具特色的色彩魅力征服着时尚圈,占据流行舞台的一席之地。从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来谈关于服装黑白设计的创作过程,可以领略到黑白色作为服装的经典用色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别具一格的文化含义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以及黑白色如何以其极具特色的色彩魅力征服着广大设计师,成就如今的时尚地位。  1、了解服装黑白色  1
期刊
引言:将舞蹈教学与音乐学专业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鉴赏能力,两者结合可满足现阶段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和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融合学习中,深入了解音乐学专业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的音乐与舞蹈能力。  1舞蹈教学融入普通高效音乐教教育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融入到音乐学专业教学中,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在大部分幼儿园及小学里,美术的教育环境及授课接受程度很不到位。学校往往以“副课”而称之,孩子的操作工具和表现形式很是单一化。少儿美术教育应该是完善孩子心智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教师,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引导孩子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如今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孩子的技能手法的培养以及作品展现,而远忽略这些。教师在追求图画效果时,极大的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篇文章首先对少儿美术的意义及作用做出
期刊
雕塑与园林关系密切。雕塑最传统的存在方式就是作为装饰物,即使到了现代,这一传统仍然存在。由于雕塑其本身的形态关系,就会给人产生一种装饰化的感觉。到了现代,雕塑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在变化,使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也变得丰富,探究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有助于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1 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关系  现代雕塑有现代景观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现代景观是现代雕塑的
期刊
在教学工作中进行相关学科的综合与渗透,一直是高校教学工作者备受注重的课题,由于艺术类舞蹈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音乐素养的认知,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无法解决学生对音乐的处理及理解较为薄弱的问题。  因此笔者2017年的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计划课题中,就以此方面为课题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对综合型大学艺术类专业学科教学特点、意义等多种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对学生的进行应用性的课程研究与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