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注意可以筛选和调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的有意注意,积极调节学生的无意注意,防止学生注意分散。日常教学中,“点名”“吹哨子提醒”和“讲道理”等调节注意的方法被体育教师经常使用,虽然有效,但针对性不强,容易失效,“讲道理”的方法还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预设精确到分和秒,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用在调节学生注意的时间就不能多,最好能与教学内容和环节无痕结合。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否有一些调节简便、实用性强的方法和手段,既能调节学生的注意,又不打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呢?大量的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发现: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分散的行为表现,可按部位归纳为5类(表1)。当教师清楚注意到学生注意分散的表现部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意调节。
一、手勢吸引,形成默契
调节意图:针对学生视觉注意分散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将手势赋予含义,也可将裁判手势运用到课堂,把手势与学生的行为相联系,学生观察教师手势,按指定意图进行行为调整(表2)。师生在课前约定手势及手势的代表含义,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视觉注意。在使用该技巧时,学生只有视觉注意高度集中,才能迅速做出反应,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师生间形成默契,就能将该技巧自然流畅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调节要点:手势必须简而精,烦琐的手势将适得其反;于多数学生视觉注意分散时使用,也可根据教学安排合理使用手势;使用手势技巧前可以辅以语言提示;1节课中的使用频率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
教学实例:1节排球课上,教学内容是原地自抛自垫。教师讲解时,总有学生时不时拍几下球,或在垫球时停不下来,教师强调了多次也不见效。这时教师说:“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第1个手势比划数字,当我比划出某个数字时,大家就喊出这个数字;第2个手势握拳高举,大家看到就迅速两脚屈膝半蹲双手持球。”当学生随意拍球时教师就使用第2个手势,学生就会两脚屈膝半蹲双手持球;当学生练习停不下来时,教师就运用第1个手势,学生就会报数,注意分散的学生就会关注教师的手势,及时调整,这时手势技巧迅速重整了教学秩序。
二、教具提醒,生成规则
调节意图:教师通过教具的使用,主要调节学生听觉注意的分散。教师借助课堂上能发出声响的器材和道具,与学生达成共识,听音识别指令和要求(表3)。此技巧有一定新鲜感,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不同的指定音乐,代表不同的指令和提示。此外,亦可巧妙地运用课堂所用器材进行注意力集中辅助练习。
调节要点:课前与学生有所约定;于多数学生倾听注意分散时使用;课堂环境比较复杂,声音杂乱时使用;结合课堂内容和使用的教具合理使用。
教学实例:教师在教学前提出要求:当教师发出“集合”的口令时,学生需听清教师运球的节奏的快慢——听到慢节奏则左手拿球集合,听到快节奏则右手拿球集合。教师的这个小技巧能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运球快慢上,继而统一持球听教师讲解,比教师只发出“集合”口令时的集合效率要高许多,而且还增加了课堂趣味性。
三、问答召唤,快速归位
调节意图:针对学生课堂中随意讲话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
在练习和比赛结束后,学生们往往喜欢议论一番,这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调节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就能快速整理好教学队伍(表4)。问答类技巧即通过师生间互相回应,快速统一声音,提醒学生管好嘴巴不说话,继而进行简单的课堂要求提示和队伍调整。
调节要点:问答口令简单清晰、富有节奏感;于多数学生讨论时或比赛后注意分散时使用;建议2~3种问答技巧搭配使用,避免单调乏味;问答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相关联,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教学实例:在教学的讨论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的讨论中,且学生都分散在操场的周围,这时教师需要学生能快速地静下来并排好队,教师可以发出口令“快速归位”,学生就会边快速集合边回答“快!快!快!”在使用问答类技巧时,学生就会立即停止讨论,根据约定喊出口令,快速归位。这样教师的课堂管理就能轻松高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四、游戏吸引,统一步调
调节意图:教师通过游戏的参与调动学生注意,主要调节肢体注意的分散。运用简单的注意力调节小游戏,让学生的肢体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成有意注意(表5)。调节注意的游戏都是一些小游戏,所耗费的时间比较少,其目的就是吸引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停止学生的无意注意和不合理的肢体动作,并于游戏结束后快速投入学习当中,这样的调节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调节要点:设计简单易调节,用时较少的游戏;于学生在肢体引起的注意分散时使用;更适用于低年级课堂教学;游戏一般进行1~2遍,最后要引导回教学环节。
教学实例: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容易分散,同时注意也容易被外界所吸引,课堂中总能看见有些学生东张西望、玩玩衣服、拨拨手指,甚至互相干扰。教师只要抓住时机发出指令:“看看谁是木头人?不会讲话不会动。”学生立马就一个个装扮成木头人了,而且还特别积极地参与游戏。教师接着说:“小木头人现在开始认真听教师讲3点要求。”他们就会认真专注地听完3点要求。
五、评价激励,焕发热情
调节意图:评价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调节学习注意的有效方法。评价调节注意的技巧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节注意分散的综合手段,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奋勇前进(表6)。评价技巧通过比赛、表扬和奖励等形式,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调节要点:根据学情来设定评价标准;适用于学生综合性注意分散调节;几种评价方法交替运用,避免单一无趣;评价要公正、真实,具有导向作用。
教学实例:一名教师借用足球比赛中的红黄牌来管理课堂,结果学生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度,做法如下:课前教师与学生约定比赛方法,“足球运动员都具有一定的身价,越优秀的运动员身价越高。在场的所有同学也有一定的身价,并根据大家的课堂表现上涨或降低身价。如果向你出示1张黄牌,表示提醒你身价将降低,出示1张红牌表示你的身价将降低1万,本节课结束没有‘吃牌’的同学,身价自动上涨1万……”学生们对这一评价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考克斯著.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张力为,张禹,牛曼漪,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毛景广,朱天明,苏江.注意力策略研究回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340-343.
[3]司琪.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与提升训练[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一、手勢吸引,形成默契
调节意图:针对学生视觉注意分散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将手势赋予含义,也可将裁判手势运用到课堂,把手势与学生的行为相联系,学生观察教师手势,按指定意图进行行为调整(表2)。师生在课前约定手势及手势的代表含义,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视觉注意。在使用该技巧时,学生只有视觉注意高度集中,才能迅速做出反应,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师生间形成默契,就能将该技巧自然流畅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调节要点:手势必须简而精,烦琐的手势将适得其反;于多数学生视觉注意分散时使用,也可根据教学安排合理使用手势;使用手势技巧前可以辅以语言提示;1节课中的使用频率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
教学实例:1节排球课上,教学内容是原地自抛自垫。教师讲解时,总有学生时不时拍几下球,或在垫球时停不下来,教师强调了多次也不见效。这时教师说:“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第1个手势比划数字,当我比划出某个数字时,大家就喊出这个数字;第2个手势握拳高举,大家看到就迅速两脚屈膝半蹲双手持球。”当学生随意拍球时教师就使用第2个手势,学生就会两脚屈膝半蹲双手持球;当学生练习停不下来时,教师就运用第1个手势,学生就会报数,注意分散的学生就会关注教师的手势,及时调整,这时手势技巧迅速重整了教学秩序。
二、教具提醒,生成规则
调节意图:教师通过教具的使用,主要调节学生听觉注意的分散。教师借助课堂上能发出声响的器材和道具,与学生达成共识,听音识别指令和要求(表3)。此技巧有一定新鲜感,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不同的指定音乐,代表不同的指令和提示。此外,亦可巧妙地运用课堂所用器材进行注意力集中辅助练习。
调节要点:课前与学生有所约定;于多数学生倾听注意分散时使用;课堂环境比较复杂,声音杂乱时使用;结合课堂内容和使用的教具合理使用。
教学实例:教师在教学前提出要求:当教师发出“集合”的口令时,学生需听清教师运球的节奏的快慢——听到慢节奏则左手拿球集合,听到快节奏则右手拿球集合。教师的这个小技巧能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运球快慢上,继而统一持球听教师讲解,比教师只发出“集合”口令时的集合效率要高许多,而且还增加了课堂趣味性。
三、问答召唤,快速归位
调节意图:针对学生课堂中随意讲话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
在练习和比赛结束后,学生们往往喜欢议论一番,这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调节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就能快速整理好教学队伍(表4)。问答类技巧即通过师生间互相回应,快速统一声音,提醒学生管好嘴巴不说话,继而进行简单的课堂要求提示和队伍调整。
调节要点:问答口令简单清晰、富有节奏感;于多数学生讨论时或比赛后注意分散时使用;建议2~3种问答技巧搭配使用,避免单调乏味;问答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相关联,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教学实例:在教学的讨论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的讨论中,且学生都分散在操场的周围,这时教师需要学生能快速地静下来并排好队,教师可以发出口令“快速归位”,学生就会边快速集合边回答“快!快!快!”在使用问答类技巧时,学生就会立即停止讨论,根据约定喊出口令,快速归位。这样教师的课堂管理就能轻松高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四、游戏吸引,统一步调
调节意图:教师通过游戏的参与调动学生注意,主要调节肢体注意的分散。运用简单的注意力调节小游戏,让学生的肢体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成有意注意(表5)。调节注意的游戏都是一些小游戏,所耗费的时间比较少,其目的就是吸引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停止学生的无意注意和不合理的肢体动作,并于游戏结束后快速投入学习当中,这样的调节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调节要点:设计简单易调节,用时较少的游戏;于学生在肢体引起的注意分散时使用;更适用于低年级课堂教学;游戏一般进行1~2遍,最后要引导回教学环节。
教学实例: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容易分散,同时注意也容易被外界所吸引,课堂中总能看见有些学生东张西望、玩玩衣服、拨拨手指,甚至互相干扰。教师只要抓住时机发出指令:“看看谁是木头人?不会讲话不会动。”学生立马就一个个装扮成木头人了,而且还特别积极地参与游戏。教师接着说:“小木头人现在开始认真听教师讲3点要求。”他们就会认真专注地听完3点要求。
五、评价激励,焕发热情
调节意图:评价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调节学习注意的有效方法。评价调节注意的技巧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节注意分散的综合手段,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奋勇前进(表6)。评价技巧通过比赛、表扬和奖励等形式,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调节要点:根据学情来设定评价标准;适用于学生综合性注意分散调节;几种评价方法交替运用,避免单一无趣;评价要公正、真实,具有导向作用。
教学实例:一名教师借用足球比赛中的红黄牌来管理课堂,结果学生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度,做法如下:课前教师与学生约定比赛方法,“足球运动员都具有一定的身价,越优秀的运动员身价越高。在场的所有同学也有一定的身价,并根据大家的课堂表现上涨或降低身价。如果向你出示1张黄牌,表示提醒你身价将降低,出示1张红牌表示你的身价将降低1万,本节课结束没有‘吃牌’的同学,身价自动上涨1万……”学生们对这一评价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考克斯著.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张力为,张禹,牛曼漪,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毛景广,朱天明,苏江.注意力策略研究回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340-343.
[3]司琪.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与提升训练[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