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霾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离婚的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作为班主任的我,有责任、有义务为这种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送去一束特殊的阳光,帮他走出阴影,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怨恨走出 心霾
  孩子是家庭的产物,父母离异、家庭变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危害。当今社会,离婚的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我们班里就有这样的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障碍。
  一、案例描述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 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课间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聊天。在这些孩子们中发现我们班的阳阳,白里透红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个子挺直比其他同学要高些,可以说是一个帅气的小男孩,一幅惹人喜爱的模样,但发现他在和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总是占上风,经常欺负同学,表现的很强势,大部分同学不喜欢和他玩。看到这种情形,我便走近他,了解这个孩子。一次课间休息,我把阳阳叫来和他聊天,他告诉我说:“老师,别人都有妈妈,我没有妈妈。”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想,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是在开玩笑吗?于是我便追问他:“你为什么这说,你怎么会没有妈妈呢?”听了我的问话,他情绪有些激动地说:“老师您别说这个了,提起我妈,我就非常非常的生气,我妈妈在我5岁的时候,就和我爸爸离婚了,到现在给我的抚养费很少,也没来看过我,我现在恨她,恨她早点死了算了,我一点都不想她,所以我说我没有妈妈。”我又接着问他:“没有妈妈,是谁生的你,5岁之前都是谁养你的?”他说:“都是我奶奶和爷爷管我,把我养大的,我们村里就我一个人没有妈妈。”听了阳阳的话,看到他那充满怨气的神情,我当时就震惊了,一个6、7岁的孩子怎么会说出成人的话?怎么会有如此的心态?这么小就对妈妈有那样大的偏见,那么深的恨,我在心里思忖着。看着孩子离去的背影,我想:小小年纪的他,因为家庭的破裂,心灵遭受如此大的打击。作为班主任的我,有责任、有义务为他送去一束特殊的阳光,帮他走出心霾。
  二、案例分析
  1、老人陈旧思想影响了孩子。案例中阳阳的爷爷、奶奶都是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由于老人世俗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离婚都是媳妇的不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他的妈妈怎么不好,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妈妈产生了怨恨。他认为妈妈离婚不管他了,也不来看他,去照顾别人的孩子(再婚),他不是自己的妈妈了,也不想要这个妈妈。不光现在,以后也不想要妈妈了。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目中,对妈妈是既陌生又讨厌。妈妈的形象,在他的脑海慢慢淡忘,他恨妈妈。
  2、离婚后,有些父母自身难以走出家庭破裂的阴影,对孩子无法给予关爱,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不去探望孩子,拒绝支付抚养费;还有的父(母)索性让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大多数家庭中,为了弥补家庭破裂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害,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在家庭中处于优越地位,造成“亲情过剩”。他们便感觉不到正常家庭的亲情,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孩子的骄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性,也容易形成自私、憎恨、攻击等心理问题。案例中的阳阳的爸爸应该就是以上这个情况,自己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忽视孩子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造成了他在和同学相处中,处处显示强势,做事以我为中心,对妈妈没有爱只有恨。
  三、转化措施
  1、走进家庭追根溯源 达成共识
  (1)走近老人
  一天下班后我便走进了阳阳的家。当我把孩子的情况和两位老人汇报时,他们好像也很生气。他们告诉我说:“阳阳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外打工,有时很晚才回家,有时回家已经后半夜了,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阳阳就只能由我们照顾。”在和爷爷、奶奶的交谈中,我这样说,您是每天陪在阳阳身边照顾他的日常生活的亲人,对阳阳的影响至关重要。无论因为何种原因他的爸爸妈妈、离婚,您都不要把对儿媳的怨气给灌输,说些不中听的话,让孩子从小在怨恨中成长,这对他的将来是没有好处的。要告诉他,虽然爸爸妈妈离婚了,但妈妈还是爱你的,妈妈毕竟是妈妈,不要怨恨她,她走了是有原因的。所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你们,也要打开自己的心结,多给孩子正面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教育好阳阳。让他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2) 走近爸爸
  和老人沟通后,我又抽时间找到了阳阳的爸爸,在和阳阳爸爸的谈话中我告诉他说:“既然离婚了,就应该从婚姻中的怨恨纷争中解脱出来,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不要让孩子成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作为父亲要对阳阳由于父母离异而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要给予理解。要真心的与他交谈,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把自己对对方的怨气给孩子灌输,让孩子对妈妈产生恨,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带着怨恨去生活。可以告诉阳阳他和她母亲离婚的原因,他们都是爱他的,并没有抛弃他。也可以告诉孩子:爸妈生活在一起不开心,需要分开生活,但是爱你的心永远不变。你看无论你跟随谁生活,爸妈都一样爱你。多和孩子交流,多关心他,给孩子更多的爱。对孩子的这种状况应引起重视,无论你的工作有多么忙碌,多么辛苦都不要抛下自己的孩子,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也可以和孩子的妈妈沟通,让她抽出点时间一起来陪孩子,带孩子一起去公园玩,去商场买一些必要的东西,让孩子感觉到虽然妈妈不在我身边,但妈妈的爱是永远存在的。孩子已经缺少了母爱,作为父亲,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用一颗爱心,去抚育自己的孩子。通过我们的交流达成了共识,家长决心改变自己以前的观点,携起手共同引导阳阳,让他走出心灵的误区。   3、用爱心关注消除阴影 增强自信
  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历过父母离异,产生“父亲或母亲不要我了。”这种被遗弃的心理压力。单亲家庭的学生只享受到一份父亲或母亲的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像正常同学一样获得两份关爱。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让自己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父亲或母亲,培养一股浓浓的亲子情。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一路上,还有老师为自己加油、喝彩。为了教育阳阳消除他的心理障碍,我经常和他聊天,告诉他说“:妈妈和爸爸分开是有他们的原因的,那些都是大人的事。妈妈虽然不在你身边,她也是很关心你的,从你上学后,她经常打电话问我,了解你的学习生活情况呢。其实你妈妈一直都在惦记着你,挂念着你。如果你以后想妈妈了也可以跟妈妈电话联系,老师会帮你的,好吗?不要对妈妈有怨恨,知道吗?”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给予他更多的爱,冷了注意让他添衣、热了预防中暑,爷爷奶奶顾不上给他送饭,我会给他从食堂买饭,或买一些他喜欢吃的东西。在他生日时我带领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生日歌》……学习上耐心辅导,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他。
  4、精心呵护见成效
  我多次和心理老师沟通,带着孩子走进心理咨询的阳光心语小屋,和心理老师一起分析孩子的心理,利用一些心理故事教育孩子,翻阅一些心理教育的书籍,按照书中所讲方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小岳消除对妈妈的怨恨。与此同时我坚持和家长保持联系,经常利用手机,信息平台等经常和家长沟通,相互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家长一起建立孩子的记录档案,交流一些教育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阳阳真的变了,和同学相处的也很好,记得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阳阳积极表现,为大家分享他带的吃的,上车给大家勇于让座,他的这种表现令我和全班同学刮目相看。
  四、效果与反思
  开学了,当我见到阳阳提起妈妈的时候他没有了怨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他高兴地告诉我说:“假期我还去妈妈那住了好几天,我妈妈还给我买了新衣服”“妈妈对你好吗?还恨妈妈吗?”我追问到。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还行吧。”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看到孩子喜悦的笑脸,我知道他终于走出了怨恨的心霾。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真的有说出的喜悦。家庭的破裂给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假如让这些心理问题继续漫延开来,长期以往,便会产生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还会走上犯罪道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对于孩子的教育,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引导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给予离异家庭孩子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与家庭、学校正能量传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
其他文献
读完文本后,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篇成长小说,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段青春的感伤行旅,那些青春的质感和痛感,和已经隐去的青春岁月紧紧缠结在一起,无法抽取。巧合的是《十八岁出门远行》最初也是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是在1987年第1期。从这个角度而言,此篇堪称向经典致敬之作。   成长小说肇始于西方。关于成长小说的界定,评论界莫衷一是,但比较通行的是莫迪凯·马科斯的提法。他说:
期刊
老人用碰瓷召唤儿女,却在与骑车人的争执中找到慰藉。是的,这不是简单的“车祸”,而是人为的阴谋。青春和衰老互相逼视,穷困与孤独的人能否彼此怜惜?  1   撞人之前,王越脑子里想的全是半个钟头前课堂上的事。他被一个叫刘远大的学生当众顶撞了。起因是,他在口干舌燥地讲课,人家在下头偷偷摸摸看手机,而且反复好几次。他齁了,把课停了,准备专门用剩下的半节课时间来整顿纪律。刘远大被点名站起来以后,居然不承认自
期刊
摘要: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尤其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孩子不会一夜之间突然长大,教育也不会一蹴而就。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小事对孩子的影响作用组成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彼此差别并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间的差距日益明显,主要是由于对孩子细节教育上的影
期刊
摘要:在小学校园里,学生间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很普遍。很多老师认为这只是学生间的小打小闹,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基本上忽略了它的危害性。其实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也是巨大的,这是一种变相的校园暴力现象。本文从校园行为的现状,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校园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的三方面作出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 欺负行为 预防和干预  一、引言  笔者在任教的第一年,任教班级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六年级
期刊
摘要: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这方面并无明确的生理基础,而是由社会性别角色的获得而形成的。自闭症孩子也不例外也遵循人类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一名16岁自闭症儿童青春期暴躁情绪问题进行个案研究,进而讨论稳定这类学生暴躁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让他们逐渐融入社会。根据个案情况,我主要采用接纳法、粗大运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给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心理焦虑、胆小自卑、情绪控制力差等。因此留守儿童的管理日益成为农村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面貌的更新。  主题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形成心理问题原因剖析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
期刊
摘要:图画心理疗法是心理老师以学生创作的图画作品为中介,通过学生、图画、心理老师,三者之间的互动,发展象征性语言,发现内在真实感受,并将其创造性地整合到人格中,最后使学生发生治疗性改变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图画心理疗法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多,国外的研究和实践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主要的技法和操作技巧,以及应用现状四个方面阐述其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运用的可能性。  
期刊
【情景描述】  毛毛,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自由生活在于半山半川区,父母在城区打工后就近入学。他性格外向,平时不能够遵守课堂纪律,有时还会与同学们打架。在班级中也是个以另类的方式而存在,上课发言从来都是手舞足蹈,再不就是窝在座位上撕纸、玩文具,而且他一点儿也坐不住,即便什么都不干时手里也得拿着东西或者用嘴咬着铅笔或尺子。课上也经常扭头、说话、有时还趁老师不注意时拿旁边同学的东西,有时出怪声。这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课堂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表现多样和复杂的情绪,并以此研究了小学生的情绪影响因素及调节。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独立性日益增强和性格表现得越加突出,他们的情绪影响因素主要和气质类型、认识因素和环境有关;由于课堂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情绪调节经历了一个由外部调节转到内部自我调节的过程,表现为随意性、迅速性和复杂性。对于家长和老师,了解小学生的情绪影响因素及调节,可以在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