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就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语文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应积极提倡。统编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学习传统文化、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把握其语文性,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与实践的整合,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以“雨”的综合性学习为例,探寻如何做好语文味的综合性学习。
一、亲历生活,激发探究——确定主题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或物,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和延伸。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选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确定综合性学习主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触可感。教师可围绕 “雨”这个话题,放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来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互动交流中,教师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问题,加以讨论指导,优化整合,使问题更加切合实际。最终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梳理、整合出一系列要探究的子问题:查找雨字的音形义,搜集积累有关雨的成语、优美语段,诵读有关雨的唐诗宋词,上网查询有关雨的古诗词创作背景、表达的情感,体验抒写雨景雨情,听、唱有关雨的歌曲,等等。这些问题,结合时令时事,真正让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注重操作,发展能力——实践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文本教学,它涉及的内容广、时间长、空间大。教师通过搭建多位一体的活动平台,让学生能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去分析、探究与主题相关联的各种问题,对该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1. 分工与合作。
综合性学习既要突出学生的自主与分工,又要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协作。活动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行组成六七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组内分工,使学习小组合理高效。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内成员对探究内容、活动地点、时间安排、活动方法、展示形式等问题自行商讨决定。针对存在的问题或困难,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各小組探究内容可以有所侧重,既可以小组自行独立探究,也可以组组之间合作探究。这样既注重了人人参与的自主意识,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 搜集与积累。
为解决综合性学习探究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获取资料。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任务和要求,可利用网络查找信息,也可借助字典、书刊等查阅资料,还可走访身边的人咨询疑难问题,等等。通过积极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和校园学习平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知识得以扩展,能力得以提高。
3. 运用与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亲近自然、关注自然中,学生以“微型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发挥集体智慧,把会写作、能书法、善绘画、懂电脑的人集于一体,各展所长,创编《微雨小报》。在学生写作与创编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通过这样的实践与整合,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凸显语文,提升素养——分享成果
?摇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多元,其最终目的是凸显语文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亲历了组织与策划,分工与合作,积累与运用,探究与实践后,收获颇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活动成果。
1. “雨”诗拾贝。
学生在搜集大量“雨”诗的基础上,利用晨读十分钟,进行“每天一诗”的诵读展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沉浸于古诗词的优美韵律中,营造出诗香满室的浓浓文化气息。在朗朗上口的美读中,学生适时汇报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体味唐诗宋词中雨的美丽多情,感悟雨是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内心情感的抒发。比如,《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对雨润万物的欣喜,《清明》表达了诗人心乱如雨的伤悲,《芙蓉楼送辛渐》借雨景表达诗人的离愁,《渔歌子》抒发了诗人沉醉微风细雨的怡然自得之情,等等。雨中有喜有悲,有哀有乐,每一首和雨有关的诗词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学生再根据不同的情感进行有关雨的诗词分类。在不断地搜集、积累和雨有关的诗词的过程中,再围绕雨字举行“飞花令大比拼”活动。学生个个兴致盎然,愈发爱上了这些诗词。通过对和雨有关的诗词的诵读、赏析,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语文世界,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雨”句激趣。
综合性学习既要学会搜集资料,还要善于运用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组织各种有趣味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利用校本课程每周的阅读经典课,以雨字辐射开展“成语接龙”“佳句美读”等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积极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图文并茂、精致美观的《微雨小报》的出刊,抒写着学生的雨景雨情,汇聚着他们努力的成果。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增强了他们写作的信心。
3. “雨”字之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其字理字义都记录着它丰富深远的文化内涵。在活动成果汇报中,一个熟知常见的雨字,让学生收获多多:原来雨是多音字,一个读(yǔ)作名词,一个读(yù)作动词;雨不仅是指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小水滴,还有下的意思;雨还是极少数人的姓氏。对雨除了在字音字义上有发现外,在字形上也有收获。个别小组查阅到雨的字形演变,发现古代甲骨文的雨字就像是从天上洒落雨滴的样子,而现在楷体的雨字的上边加了一横,突出表示雨是从天而降的。学生的成果汇报,不再是原始资料的简单呈现,而是语文外延的扩展,是文化的继承。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教师应合理开发与利用各种资源,探索与创新学习模式,拓展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探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路子,树立新的语文学习观,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城南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一、亲历生活,激发探究——确定主题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或物,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和延伸。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选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确定综合性学习主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触可感。教师可围绕 “雨”这个话题,放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来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互动交流中,教师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问题,加以讨论指导,优化整合,使问题更加切合实际。最终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梳理、整合出一系列要探究的子问题:查找雨字的音形义,搜集积累有关雨的成语、优美语段,诵读有关雨的唐诗宋词,上网查询有关雨的古诗词创作背景、表达的情感,体验抒写雨景雨情,听、唱有关雨的歌曲,等等。这些问题,结合时令时事,真正让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注重操作,发展能力——实践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文本教学,它涉及的内容广、时间长、空间大。教师通过搭建多位一体的活动平台,让学生能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去分析、探究与主题相关联的各种问题,对该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1. 分工与合作。
综合性学习既要突出学生的自主与分工,又要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协作。活动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行组成六七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组内分工,使学习小组合理高效。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内成员对探究内容、活动地点、时间安排、活动方法、展示形式等问题自行商讨决定。针对存在的问题或困难,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各小組探究内容可以有所侧重,既可以小组自行独立探究,也可以组组之间合作探究。这样既注重了人人参与的自主意识,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 搜集与积累。
为解决综合性学习探究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获取资料。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任务和要求,可利用网络查找信息,也可借助字典、书刊等查阅资料,还可走访身边的人咨询疑难问题,等等。通过积极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和校园学习平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知识得以扩展,能力得以提高。
3. 运用与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亲近自然、关注自然中,学生以“微型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发挥集体智慧,把会写作、能书法、善绘画、懂电脑的人集于一体,各展所长,创编《微雨小报》。在学生写作与创编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通过这样的实践与整合,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凸显语文,提升素养——分享成果
?摇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多元,其最终目的是凸显语文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亲历了组织与策划,分工与合作,积累与运用,探究与实践后,收获颇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活动成果。
1. “雨”诗拾贝。
学生在搜集大量“雨”诗的基础上,利用晨读十分钟,进行“每天一诗”的诵读展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沉浸于古诗词的优美韵律中,营造出诗香满室的浓浓文化气息。在朗朗上口的美读中,学生适时汇报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体味唐诗宋词中雨的美丽多情,感悟雨是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内心情感的抒发。比如,《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对雨润万物的欣喜,《清明》表达了诗人心乱如雨的伤悲,《芙蓉楼送辛渐》借雨景表达诗人的离愁,《渔歌子》抒发了诗人沉醉微风细雨的怡然自得之情,等等。雨中有喜有悲,有哀有乐,每一首和雨有关的诗词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学生再根据不同的情感进行有关雨的诗词分类。在不断地搜集、积累和雨有关的诗词的过程中,再围绕雨字举行“飞花令大比拼”活动。学生个个兴致盎然,愈发爱上了这些诗词。通过对和雨有关的诗词的诵读、赏析,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语文世界,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雨”句激趣。
综合性学习既要学会搜集资料,还要善于运用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组织各种有趣味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利用校本课程每周的阅读经典课,以雨字辐射开展“成语接龙”“佳句美读”等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积极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图文并茂、精致美观的《微雨小报》的出刊,抒写着学生的雨景雨情,汇聚着他们努力的成果。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增强了他们写作的信心。
3. “雨”字之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其字理字义都记录着它丰富深远的文化内涵。在活动成果汇报中,一个熟知常见的雨字,让学生收获多多:原来雨是多音字,一个读(yǔ)作名词,一个读(yù)作动词;雨不仅是指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小水滴,还有下的意思;雨还是极少数人的姓氏。对雨除了在字音字义上有发现外,在字形上也有收获。个别小组查阅到雨的字形演变,发现古代甲骨文的雨字就像是从天上洒落雨滴的样子,而现在楷体的雨字的上边加了一横,突出表示雨是从天而降的。学生的成果汇报,不再是原始资料的简单呈现,而是语文外延的扩展,是文化的继承。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教师应合理开发与利用各种资源,探索与创新学习模式,拓展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探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路子,树立新的语文学习观,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城南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