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这篇课文——《蝙蝠和雷达》这是一篇科普文,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检查读书效果
(1)我会读
蝙蝠 清朗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推进 摹仿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2)回答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小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飞行。(板书:疑问-研究-发现)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三、自主学习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3.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1)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嗎?
(2)(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想想科学家为了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1.快速读课文4-6小节
2.小组交流,完成下表
(1)科学家第一次试验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如何?科学家从这个结果中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探路的。)第二次?第三次?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什么?(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配合什么意思?能否去掉配合,为什么不能?(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也那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请同学们再读4、5自然段,想想三次试验,那一次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指名说。
师: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希望在平时的作文中,你们也能运用这种方法,合理的处理详略。
过渡: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五、合作探究(二)
1.默读课文7-8小节,思考: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同桌讨论交流。
(1)演示课件,试着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师:同学们,科学家这一发现看似简单,其实简单吗?你从课文的哪句话感受到的?(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中的那些词让你体会到这项研究的实属不易?(反复 终于)
师:是的,不仅如此,科学家还测算出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他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啊!让我们用佩服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有意义吗?(有)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飞机上的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又有哪些相似之处?
3.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
六、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
2.你们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
(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鱼——潜水艇、松树尾巴——降落伞等)
3.畅谈感受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用科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这篇课文——《蝙蝠和雷达》这是一篇科普文,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检查读书效果
(1)我会读
蝙蝠 清朗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推进 摹仿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2)回答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小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飞行。(板书:疑问-研究-发现)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三、自主学习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3.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1)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嗎?
(2)(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想想科学家为了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1.快速读课文4-6小节
2.小组交流,完成下表
(1)科学家第一次试验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如何?科学家从这个结果中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探路的。)第二次?第三次?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什么?(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配合什么意思?能否去掉配合,为什么不能?(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也那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请同学们再读4、5自然段,想想三次试验,那一次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指名说。
师: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希望在平时的作文中,你们也能运用这种方法,合理的处理详略。
过渡: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五、合作探究(二)
1.默读课文7-8小节,思考: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同桌讨论交流。
(1)演示课件,试着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师:同学们,科学家这一发现看似简单,其实简单吗?你从课文的哪句话感受到的?(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中的那些词让你体会到这项研究的实属不易?(反复 终于)
师:是的,不仅如此,科学家还测算出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他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啊!让我们用佩服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有意义吗?(有)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飞机上的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又有哪些相似之处?
3.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
六、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
2.你们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
(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鱼——潜水艇、松树尾巴——降落伞等)
3.畅谈感受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用科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