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选择素和肺损伤评分(LIS)在急性肺损伤中的意义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E-选择素和肺损伤评分联合测定,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为试验组,1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两组血浆E-选择素水平,同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肺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血浆E-选择素水平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MODS患者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患者。结论:E-选择素和肺损伤评分联合测定可作为急性肺损伤的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6年3月收住综合性ICU病房的18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6~73岁,平均43.3岁。另选取1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研究方法:入院后24小时内空腹采集肘静脉血4ml,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手工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本的OD值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同时完成肺损伤评分(LIS)。分析二者与肺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根据病程进展,将试验组患者再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比较两组间血浆sE-Selectin水平和LIS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结果分析。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病例构成特点:18例ALI原发病构成特点:肺部感染4例,多发创伤6例,休克6例,急性胰腺炎1例,脂肪栓塞1例。18例研究對象28天随访中死亡3例,存活15例。在ALI组中进展到MODS的有11例。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比较:试验组s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试验组LIS与血浆sE-Selectin水平相关性研究:LIS与血浆sE-Selectin水平的相关系数r=0.78,二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MODS组和非MODS组的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比较:MODS患者血浆s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患者,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肺部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肺毛细血管膜损伤。严重的ALI被定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可引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其起病急、病情重且多数病程长,病死率高达40%~70%[1]
  ALI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以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白细胞和纤维素聚集以及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为特点[2]。血管内皮细胞是循环血液与血管平滑肌之间的机械屏障,而肺是全身静脉回流的主要滤过器官,又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在严重创伤时,肺极易受损。特别是肺有丰富的血管,其内皮细胞对缺氧和毒素较为敏感,因而成为最快反映肺损伤的细胞。
  E-选择素是选择素家族中惟一仅表达于内皮细胞的成员,而且只在内皮细胞活化以后才从细胞上脱落下来,以可溶性形式存在,E-选择素是内皮细胞特有的选择素。当机体受到炎症介质等的刺激时,内皮细胞表面才会强烈地表达E-选择素。
  肺损伤评分是目前国际上对急性肺损伤评估较为权威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实验组LIS与血浆sE-Selectin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其反映了体内内皮细胞的活化状态,可反映急性炎症的早期阶段。
  目前认为,ARDS已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SIRS的第一个表现,是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转归中发生MODS组比没有发生MODS组的血浆E-选择素水平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考虑原因为,E-选择素是选择素家族中重要的一组粘附分子,炎症反应中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粘附至内皮细胞,包括在炎症区血循环中的着边、捕获、滚动、活化和稳固的粘附及移行几个阶段,通过诱导释放炎症介质而激活补体、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诱发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产生瀑布级联反应,出现恶性循环,其中E-选择素为中性粒细胞活化、粘附所必需[3]。在ALI组和继之发生MODS的患者中,其血浆E-选择素水平的升高,表明E-选择素对ALI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本实验结果提示,对于ALI患者而言,血浆E-选择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可能预后越差,动态观测ALI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ALI患者发病过程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Valta P,Uusaro A,Nunes S,et al.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requency,Clinical couse ,and Cost of care.Crit care Med,1999,27(11):2364-2374.
  2 崔乃杰,刘兵.实用危重病急救医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530-540.
  3 王祥瑞,杭燕南,主编.急性肺损伤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4:1-2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万爽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7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而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B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间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CK-MB 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型呼吸机行无创通气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方法:分析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大型呼吸机行NIPPV治疗情况,与常规治疗对照比较。结果:NIPPV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减少气管插管率。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50例C
期刊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成人感染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和发热待查患者共353例,均行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及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G(MP-IgG)抗体检测。其中MP-IgM阳性、MP-IgG阴性87例,诊断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男46例,女43例;年龄17~61岁,平均34.5岁。春季发病9例,夏季发病11例,秋季发病51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心理因素与糖尿病患者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30例,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根据结果分别分为两组,并行糖化血红蛋白、多点血糖、C反应蛋白含量及其阳性率的测定。结果:有焦虑情绪组较无焦虑情绪组、有抑郁情绪组较无抑郁情绪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性、C反应蛋白含量及其阳性率均明显升高。结论: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糖尿病、C反应蛋白三者之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25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后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在进行充分血液透析的同时加用适当药物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更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并发症    材料与方法  2003年5月~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6年收治糖尿病合并感染病人76例,其中肺内感染25例,泌尿系感染39例,创口感染6例,肠道感染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26~80岁,平均59岁;2型糖尿病65例,1型糖尿病11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4例,血糖8.0~27mmol/L,平均13.9mmol/L,白细胞(7.5~19.2)×109/L,平均16.7×109/L。  肺部感染痰培养:卡他布兰汉菌6例,肺
期刊
摘 要 目的:明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社区医院的地位,进一步规范AMI的内科治疗。方法:回顾近10年治疗42例AMI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规范静脉溶栓组的急性期死亡率、胸痛缓解时间、抬高ST段下降50%所需时间、心功能、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内科传统治疗组(P<0.01)。 结论: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快速发展及医疗费用巨增的时代,社区医院内科医生进一步掌握和推广静脉溶栓治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保肝治療。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好转率为53%,对照组为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0%,白蛋白上升。③无效:病情恶化或死亡。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治疗前后均值间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8年4月~2002年3月收治5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男36例,女14例,年龄14~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7例,坠落伤14例,打击伤9例。出血部位:侧脑池出血28例,大脑纵裂11例,鞍上池及脑沟出血8例,单纯脑室出血3例。  临床表现:神志清醒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30例,嗜睡16例,昏迷4例。按GCS评分标准:3~7分4例,8~12分46例。  治疗方法:先行脱水、止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