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明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社区医院的地位,进一步规范AMI的内科治疗。方法:回顾近10年治疗42例AMI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规范静脉溶栓组的急性期死亡率、胸痛缓解时间、抬高ST段下降50%所需时间、心功能、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内科传统治疗组(P<0.01)。 结论: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快速发展及医疗费用巨增的时代,社区医院内科医生进一步掌握和推广静脉溶栓治疗AMI,对低收入人群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资料与方法
  1994~2005年因急性胸痛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患者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50~68歲;其中广泛前壁心梗4例,下壁或合并右室心梗12例,前间壁心梗14例,侧壁心梗9例,单纯右室心梗3例。A组(非溶栓组)22例, B组(溶栓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ST段抬高AMI的诊断标准,即符合急性缺血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的动态演变两个条件。除外非ST段抬高的AMI患者,既往有心梗史的患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研究方法:所有AMI病人均给予监护、吸氧、肌肉注射度冷丁(50~100mg)等处理。A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持续静滴48小时后改为口服消心痛30mg/日;卡托普利从12.5mg每日3次口服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75~150mg/日;阿司匹林300mg/日口服,连用3天后改为100mg/日;倍他乐克6.25mg每日2次口服,根据心率和心功能情况每周加量,能耐受者最后达50~100mg/日,把心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心功能为Ⅳ级者禁用;舒降之20mg/日每晚1次顿服,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mg每日2次或低分子肝素4000U每日2次,连用7天;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B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均在起病12小时内给予尿激酶150万U,30分钟内静滴。两组均统计急性期死亡率、胸痛缓解时间、抬高ST段下降50%所需时间、出院时心功能、平均住院天数、再住院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10.0处理。
  
  结 果
  两组在急性期死亡率、胸痛缓解时间、ST段回落一半所需时间、出院时心功能在Ⅱ级以上者的百分数、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并发症:溶栓组20例中,仅有1例在溶栓期间出现较严重的牙龈出血,停用低分子肝素后2天出血停止,未发生脑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肝素腹部皮肤注射部位出现瘀斑是十分常见的。
  
  讨 论
  本组因样本少而出现了死亡率低的现象;另外我院为职工医院,职工发病后能较快捷地到达医院,并能及时恰当处理,缩短了“发病-住院-给药”的时间。
  AMI溶栓治疗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AMI的诊断、溶栓指征、溶栓禁忌证、溶栓时机、再通的评价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处理。对急性胸痛的患者,只要经过心电图检查发现≥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者提示AMI病史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者,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1],排除溶栓禁忌证的情况下,都可以积极溶栓。
  溶栓时机是影响溶栓治疗获益大小的关键因素,在发病后1小时给予溶栓最好,4~6小时较好,一般不超过12小时,溶栓越早获益越大。对于发病时间12~24小时的患者,有些学者认为,溶栓治疗收益不大,不主张溶栓;另一些学者认为,如有持续缺血的指征仍应积极溶栓,可缓解持续缺血的状态,为以后其他血管闭塞提供较好的侧支循环血管。发病时间超过24小时的患者,不主张溶栓。溶栓治疗是否成功的判定,在基层医院主要根据溶栓后2小时内胸痛是否缓解,心电图抬高ST段2小时内回降是否大于50%,血清心肌酶CK-MB峰值是否提前出现(14小时内),以及2小时内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等综合判定。在AMI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除非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尽早用β1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有确切益处。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充分利用ACEI、利尿剂等治疗后,在心梗后24小时内禁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后可以小剂量使用[2],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因可增加死亡率已不主张应用[3]。心梗病人出现休克后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护CVP、PCWP的情况下给予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使血压维护在110~90/70~60mmHg为宜,在IABP支持的条件下行PCI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没有成熟的介入治疗中心的情况下,推广完善溶栓治疗更符合我国国情,为低收入人群服务。对溶栓后的病人,在病情需要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嘱其到上级大医院进行冠脉造影和PCI等进一步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2 戴闺柱.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概念.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1):75.
  3 胡大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与最新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1):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997~2007年21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中Ⅰ型7例,Ⅱ型8例,Ⅲ型7例,其中持续性胸骨后撕裂性痛12例,紫绀、呕吐、冷汗、晕厥、休克7例,伴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两侧血压不对称1例,伴主动脉反流7例。18例好转出院,死亡3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基层医院提高对AD的认识,增强抢救意
期刊
中 药  钱氏[1]用复方钩藤饮治疗儿童多动症。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方钩藤饮(钩藤10g,僵蚕5~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红花30g,丹参5~10g,珍珠母15~30g)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对照组口服静灵口服液治疗,服法:3~5岁1次5ml,1日2次;6~14岁1次10ml,每日3次。两组连续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方法:以人群为调查对象,对确诊的ERS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人群中ERS的发生率为3.4%,心电图初诊确诊率78.05%。结论:伴发症状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观察随访及相关检查有助于ERS的鉴别和确诊。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误诊 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ERS的诊断标准[1]:ST段与J点一起抬高(0.1~0.4mV),S-
期刊
摘 要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06年我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门诊药房麻醉药品销售额占全年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其中度冷丁注射液的用量高居榜首,吗啡控释片用量位居第二。结论:麻醉药品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亟需改进。  关键词 麻醉药品 三阶梯止痛 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提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万爽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7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而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B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间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CK-MB 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型呼吸机行无创通气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方法:分析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大型呼吸机行NIPPV治疗情况,与常规治疗对照比较。结果:NIPPV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减少气管插管率。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50例C
期刊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成人感染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和发热待查患者共353例,均行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及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G(MP-IgG)抗体检测。其中MP-IgM阳性、MP-IgG阴性87例,诊断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男46例,女43例;年龄17~61岁,平均34.5岁。春季发病9例,夏季发病11例,秋季发病51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心理因素与糖尿病患者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30例,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根据结果分别分为两组,并行糖化血红蛋白、多点血糖、C反应蛋白含量及其阳性率的测定。结果:有焦虑情绪组较无焦虑情绪组、有抑郁情绪组较无抑郁情绪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性、C反应蛋白含量及其阳性率均明显升高。结论: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糖尿病、C反应蛋白三者之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25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后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在进行充分血液透析的同时加用适当药物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更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并发症    材料与方法  2003年5月~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6年收治糖尿病合并感染病人76例,其中肺内感染25例,泌尿系感染39例,创口感染6例,肠道感染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26~80岁,平均59岁;2型糖尿病65例,1型糖尿病11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4例,血糖8.0~27mmol/L,平均13.9mmol/L,白细胞(7.5~19.2)×109/L,平均16.7×109/L。  肺部感染痰培养:卡他布兰汉菌6例,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