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6世纪初,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为了恢复对霍尔木兹岛的统治,伊朗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7世纪20年代,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霍尔木兹岛终于又重新回到伊朗的怀抱。
关键词:伊朗;霍尔木兹;葡萄牙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l(2007)03-0105-04
霍尔木兹岛位于伊朗南部海岸、霍尔木兹海峡北边,扼守波斯湾出口,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交通与军事战略要地。16世纪初,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为了恢复对霍尔木兹岛的统治,伊朗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之后,终于驱逐葡萄牙势力,使霍尔木兹岛又重新回归伊朗。
一、霍尔木兹岛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各国纷纷开始了海外扩张。在扩张的道路上,西班牙、葡萄牙走在了前面。1497年,达伽玛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抵达印度西海岸,为后来在印度及亚洲其他地区建立殖民地开辟了道路。葡萄牙人在印度果阿站稳脚跟以后,遂把目光投向周边的国家。地处印度洋航线的波斯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在东西方贸易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维护葡萄牙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波斯湾成为葡萄牙人觊觎的对象,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1507年,葡萄牙海军上将阿尔封索·德·阿尔布奎克率领一支由6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驶进波斯湾,强占并焚毁了马斯喀特及阿曼湾沿岸的其他数座城市。同年10月,攻占了位于波斯湾入口处的霍尔木兹岛,以及伊朗南海岸的古姆勃隆港,使岛上的诸酋长屈服称臣。自此以后,霍尔木兹岛落入葡萄牙人之手。葡萄牙以霍尔木兹岛为基地,在港口沿岸修筑船坞,长期停泊有25—30艘军舰,扼守波斯湾和红海出口,牢牢控制了经过波斯湾的印度洋航线。而在此之前,霍尔木兹岛一直为伊朗所控制,岛上的酋长一直向伊朗朝廷称臣纳贡。霍尔木兹岛的陷落,无疑对伊朗造成了重大影响。葡萄牙势力的侵入,以及对霍尔木兹岛、波斯湾的控制,不仅威胁到伊朗的安全,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伊朗南部的海上贸易,影响了伊朗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16世纪早期伊朗为收回霍尔木兹岛主权的努力
伊朗对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人所占一事,自然不会置若罔闻。16世纪早期,伊朗即开始了收回对霍尔木兹岛控制权的努力。只是由于当时伊朗面临的内外部矛盾,使得当时的努力毫无成效。不仅如此,葡萄牙在与伊朗的争斗中取得明显上风,化解了伊朗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种种努力,巩固了对霍尔木兹岛的占领和对波斯湾的控制。1508年,伊朗萨法维王朝(1502—1722年)开国君主伊司马仪一世(1502—1524年在位)向霍尔木兹岛的酋长索取贡物。左右为难的酋长在无奈之下,求助于葡萄牙海军上将阿尔布奎克。后者以强大的海军力量作为后盾,对伊朗国王的要求不屑一顾,出言威胁道:“我们用武力夺得了霍尔木兹岛,它是属于葡萄牙国王的。霍尔木兹酋长无权向其他国王缴纳贡赋,否则,我们将罢免霍尔木兹酋长之职,另外任用不畏惧伊朗国王的人。”当时,萨法维王朝立国不久,根基不稳,最主要的敌人来自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王朝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西北的阿塞拜疆地区以及西部的两河流域地区,并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展开了长期的争夺;而东边的乌兹别克人对呼罗珊地区的不时侵袭,也是让伊朗统治者十分头疼的问题。陷于两面夹击尴尬境地的伊朗萨法维王朝,根本无暇南顾。此外,在与奥斯曼人、乌兹别克人的争端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伊朗不想再增加新的对手,以免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导致王朝覆灭的危险。因此,尽管伊朗不愿就此接受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所占领的现实,但因实力不济,两面陷敌,无力改变当时的局面。在葡萄牙海军上将的威胁面前,只得屈服。此后几年内,伊朗再也未敢公开提出对霍尔木兹岛行使权力的要求。相反,为了对付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寻求外来援助,1513年伊司马仪一世的使臣曾抵达果阿,向葡萄牙总督建议缔结双边友好条约。
在实力不够、采取公开对立方式无法实现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窘境下,伊朗国王转而变换策略,对霍尔木兹岛的酋长施加影响,向他们表明伊朗完全有能力保护他们,期望他们主动投向伊朗。这种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514年霍尔木兹酋长断然拒绝向葡萄牙人缴纳年贡,向葡萄牙人的统治发起挑战。葡萄牙海军上将阿尔布奎克闻知霍尔木兹岛有变,迅即于1515年2月率领26只战舰从果阿出发,驶进波斯湾,炮轰霍尔木兹岛。大敌当前,伊朗朝廷理应履行诺言,承担起保护责任,与霍尔木兹酋长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葡萄牙人的进攻。但是这种局面没有发生。原因有二:其一,前面已经述及的伊朗孱弱的实力,在外敌面前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保护他人。因此,在霍尔木兹需要保护时,伊朗朝廷的“谎言”便不攻自破了;其二,在此前的一年也即1514年8月,伊朗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阿塞拜疆西北部的查尔迪朗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查尔迪朗之战”。萨法维王朝国王伊司马仪亲率装备极其落后的6万部落骑兵,与奥斯曼苏丹谢利姆亲率的装备火枪、大炮的12万大军展开激战。尽管伊朗军队表现得极其英勇,但终因对方人多势众,且有猛烈的火枪、大炮的支持,伊朗军队伤亡惨重,四处逃散。此役之后,萨法维王朝的首都大不里士为奥斯曼军队占领(后撤离),国王伊斯马仪一世的妻室家眷(包括爱妻贝赫露泽夫人)及大量金银珠宝均落人奥斯曼人手中。查尔迪朗之战的惨败,使伊朗元气大伤,面对葡萄牙的进攻显得无可奈何。独力难支的霍尔木兹酋长在葡萄牙的武力威慑下,被迫再一次就范。万般无奈的伊斯马仪一世,向阿尔布奎克提出签订友好条约。阿尔布奎克也不愿把与伊朗的关系搞得太糟糕,欣然同意了伊司马仪的提议。经过谈判,双方于1515年夏天达成如下条约:葡萄牙人协助伊朗国王讨伐巴林、卡提夫、俾路支斯坦和莫克兰(即伊朗东南部沿海地区)等地的反叛,两国将联合起来对付奥斯曼帝国。作为报答,伊朗同意放弃对霍尔木兹岛的主权,该岛酋长以后臣服于葡萄牙国王,向其纳贡,伊朗不再过问该岛的事务。随后,葡萄牙在霍尔木兹设置官员(阿尔布奎克的侄子普罗成为葡萄牙驻霍尔木兹军队的司令官),对过往船只征收关税。尽管该条约并未得到真正实现,尤其是葡萄牙从未真正考虑过与伊朗联合抗击奥斯曼帝国,但是葡萄牙人据此将对霍尔木兹岛的占领以条约的形式确认下来。自此后,葡萄牙人的船只往来于霍尔木兹岛与巴士拉、马斯喀特和巴林岛之间,摧毁了阿拉伯人的商业贸易网,几乎垄断了波斯湾一带的商业贸易。1522年,霍尔木兹岛发生叛乱,该岛酋长被杀。事件发生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唐·杜阿特·德·曼吉斯(Don Duart de Menzes)亲临波斯湾,同霍尔木兹岛的新酋长签署了一个新条约。新酋长根据其父生前与阿尔布奎克商定的条款,再一次确认了 葡萄牙人对霍尔木兹岛及其他葡属领地的统治权。
三、17世纪20年代伊英联合收复霍尔木兹岛
自伊斯马仪一世之后的几代伊朗国王统治期间,国内长期陷于政治混乱状态,分裂割据势力日益膨胀,内部矛盾冲突越演越烈,乌兹别克从东面的进攻有增无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仍然虎视眈眈。1534年,伊朗塔卡鲁部落的哈兹汗发动叛乱;同年,沙姆鲁部落和塔卡鲁部落乘奥斯曼帝国进攻伊朗之机,在呼罗珊发动叛乱,拥立王子萨姆·米尔扎为王。第二代国王塔赫马斯普一世统治(1524—1576年)的最初10年,鲁姆鲁、乌斯塔吉鲁、塔卡鲁3大部落的首领,一起组成了统治国家的“三头政治”;1576年,塔赫马斯普一世去世后,土库曼贵族间的冲突和争斗更加激烈,“敌对的双方经常以在街道或市场上进行决斗的方式来暂时解决彼此间的分歧”。由此开始了萨法维王朝最为血腥的一个时期,在短短的6个月内,一位国王、两个王后、两个王储以及其他王子,都遭到土库曼贵族的谋杀。第四代国王胡达班达统治期间(1578—1587年),又形成王后专权的局面。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内战和混乱,同时又给外敌入侵以可乘之机。仅在1524—1534年10年期间,乌兹别克人对萨法维朝的进攻就不下5次,呼罗珊地区多次受到他们的骚扰和袭击。1582年,乌兹别克汗阿卜杜拉二世占领了呼罗珊全境。这一时期,奥斯曼军队从西边发动了多次进攻。萨法维朝的首都大不里士在1528年,1534—1535年、1548年多次被奥斯曼军队占领,迫使国王塔赫马斯普一世于1548年将首都迁往加兹温。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危机形势下,伊朗对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人所占的现实无力改变,只能听之任之。
第五代国王阿巴斯一世(1588—1629年在位)统治时期,波斯湾地区在国际商业贸易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作为伊朗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收复失地自然是阿巴斯一世的历史使命;敏锐的感觉到波斯湾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促使他下决心收回霍尔木兹,加强对波斯湾地区和印度洋航线的控制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目标,阿巴斯一世主要做了一下准备工作:第一,大力推行改革,扫除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此,他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吸收更多的波斯文人阶层和新军军事阶层到各部门、各地方任职,培植忠实于国王的贵族集团,剥夺土库曼贵族的采邑,削弱作为叛乱分裂根源的土库曼贵族的势力。第二,进行军事改革,加强军事力量。在英国人歇尔利兄弟的帮助下,阿巴斯对对赖以建国的部落军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一支全新的正规军。改革后的军队兵种相对齐全,包括步兵一万两千人,骑兵一万人,炮兵一万两千人;武器配备更为先进,不仅配备了火枪,更装备了大炮。通过军事改革,伊朗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第三,开展军事行动,消除牵制力量。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边的乌兹别克人不仅是伊朗的大敌,同时也是伊朗试图在南方采取行动收复霍尔木兹岛及波斯湾地区统治权的掣肘因素。为此,从16世纪末开始,伊朗展开了大量的军事行动,夺回了被乌兹别克人占领的赫拉特、马什哈德,保证了东边呼罗珊地区的安全,解除了来自东边的乌兹别克人的威胁;1603、1604年,伊朗夺回了为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阿塞拜疆、纳希契凡和厄里凡。1613年,土伊签定伊斯坦布尔和平协议,重新确定了两国边界。根据该协议,土伊双方维持苏丹苏莱曼时期的原状,土耳其放弃对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和伊朗西部诸省的要求,但两河流域划归土耳其。1618年,双方又签定了厄里凡和约,再次肯定了伊斯坦布尔协议的各项条款,奥斯曼帝国将格鲁吉亚省归还伊朗。这样,来自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胁也基本解除。第四,广泛开展外交,寻求海军援助。葡萄牙得以长期控制印度洋航线,仰赖的是其强大的海军优势;伊朗之所以无力对葡萄牙人采取反击行动,缺乏海军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阿巴斯一世之前的伊朗沙法维王朝历代国王,都曾想借助它国海军的帮助,实现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落空了。1588年,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上霸主。阿巴斯一世于是转而求助英国。他以通商、允许传教等为条件,希望获取英国海军的支持。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以及随后前往伊朗,为阿巴斯一世寻求英国海军的支持提供了良机。为了吸引英国东印度公司,阿巴斯一世下令给予他们许多优惠和特权,诸如:英国人可以在伊朗自由贸易、信仰自由、降低英国商人应缴付的关税、允许在伊朗开办工厂等等。1616年10月,阿巴斯下令,伊朗南部诸港的港督必须向英国商人和轮船提供一切便利。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在波斯湾沿岸进行考察以后,选中了距霍尔木兹岛以东一百二十公里的贾斯克港,作为船只抛锚和装货的地点。同年11月,英国商船“詹姆士国王号”满载英国和印度的货物从印度的苏拉特港口驶进波斯湾,停泊在贾斯克港。这是英国商船首次开进波斯湾,受到伊朗官员和阿巴斯本人的热情款待。阿巴斯不仅接受了英国商人的建议,即每年从英国和印度派船只在伊朗港口经商,从伊朗各港口装运蚕丝去欧洲贩卖,允许东印度公司在伊斯法罕、设拉子等地设立商务处。并把贾斯克港或者任何一个对方认为适宜的港口专门提供给公司使用。本身极欲改变印度洋航线及其沿途贸易长期为葡萄牙人控制的现实,实现自身垄断这一地区所有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伊朗如此优厚的条件面前,决心与伊朗联合,将葡萄牙人的势力从波斯湾驱逐出去。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伊朗收复霍尔木兹岛的时机便成熟起来。由于霍尔木兹岛易守难攻,伊朗采取了如下策略:即先从外围着手,从外到内,开展进攻。在清除了霍尔木兹岛外围的葡萄牙据点后,最后实施对该岛的攻击。收复行动首先从攻占巴林岛开始。1601年底,伊朗法尔斯省总督阿拉·维尔底·汗以巴林一直是法尔斯行省的属地为由,出兵征服了巴林。这是波斯湾沿岸地区在经过一百年之后,第一个摆脱葡萄牙统治的行省。驻霍尔木兹岛的葡萄牙行政长官闻讯后,立刻派数艘军舰驶往该地,两国军队发生冲突,伊朗军队获胜,葡萄牙军舰被迫撤回霍尔木兹。此事引起西班牙政府(此时葡萄牙为西班牙所统治)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得知伊朗占领巴林岛的详细情况后,十分恼火,先后于1602年、1608年两次派遣使臣唐·安东尼奥携带信件出使伊朗,就伊朗占领巴林岛一事进行交涉。菲利普三世在信中要求伊朗国王尊重西班牙帝国,不能允许各自的部下违反彼此友好的原则而相互敌对,甚至大动干戈,指责伊朗法尔斯总督不该派兵攻占巴林岛。同时希望伊朗国王对去伊朗传教的基督教徒多加关照。最初,伊朗仍寄希望与葡萄牙联合,共同对付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但当阿巴斯得知德国皇帝鲁道夫二世违背自己一贯坚持的不与奥斯曼苏丹媾和的诺言之后,非常 生气,更加坚定了收回霍尔木兹岛的决心。因此,阿巴斯一世不仅对菲利普三世的指责不以为然,反而要求西班牙使者尽快返回罗马和西班牙,敦促教皇和西班牙国王同奥斯曼土耳其人开战。随后,阿巴斯召见卡姆拉和马哈拉特总督丹吉斯·比格·古尔奇巴什·罗姆鲁,令他随同唐·安东尼奥出使西班牙,并写信给西班牙国王和教皇并要求菲利普三世履行对奥宣战的诺言。此行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但却更坚定了伊朗收复霍尔木兹岛的决心。
1613年,在法尔斯总督阿拉·维尔底·汗带领下,伊朗军队占领了霍尔木兹岛北部的古姆勃隆港,将葡萄牙人修筑的城堡彻底摧毁,重建了一个雄伟壮观的城堡。阿巴斯占领霍尔木兹岛以后,古姆勃隆港日益发展起来,后改名为阿巴斯港,成为英国和荷兰商务代办处的所在地。古姆勃隆陷落的消息,无疑是对西班牙的再度一击。菲利普三世旋即派政界要入堂,加尔西亚·德·希尔瓦·菲格拉斯(DonGarcia de Sylvay Fi~eras)携带友好信件和丰厚的礼品(相当于十万西班牙埃库,另从印度用三百只骆驼驮载了大批胡椒和药材),率使团前往伊朗,对伊朗占领古姆勃隆港一事发出抗议,并希望对方保证不要发生类似事件。西班牙想用丰厚的礼品博得阿巴斯的欢心,未能凑效。西班牙又提出以军舰驶进红海。封锁奥斯曼帝国通往印度的贸易航线作为条件,要求伊朗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波斯湾的活动提供方便,并归还古姆勃隆港。阿巴斯态度强硬,答复来使说,因为伊朗已于1618年9月在埃里温与奥斯曼帝国缔约,就不再需要西班牙国王的军舰了。至于从葡萄牙人手中收复的失地,原本就属于伊朗,故寸土也不能归还。
1620年3月,东印度公司新任驻伊朗代表爱德华·莫诺克斯(Edward Monox)把驻扎在苏拉克港的全部海军调至贾斯克港。1620年12月28日,英葡两国海军在贾斯克港以东展开激战,英国舰队大败葡萄牙海军,此役大大削弱了葡萄牙在波斯湾的海上势力。此后,伊朗与葡萄牙的关系开始恶化。葡萄牙海军不断袭击伊朗各港口,并大肆抢劫。1621年,法尔斯总督伊玛姆·古里汗受命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进行商谈,要求他们提供舰只向格什姆岛和霍尔木兹岛发动进攻。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既对在霍尔木兹地区是否能战胜葡萄牙人表示怀疑(1620年双方交战时英国舰队也受到了损失,舰队司令席林舰长(Captain Shilling)不幸在战斗中阵亡,又对与葡萄牙人开战是否会引起英国国王的不满表示担心(因为当时英国和统治葡萄牙的西班牙政府之间关系友好),故迟迟未能作出明确表态。最后,法尔斯总督伊玛姆·古里·汗以没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波斯湾沿岸的全部货物相威胁,促使双方于1622年1月签署了联合军事行动协定。该协定规定:伊朗由陆路、英国从海上向格什姆和霍尔木兹发起夹击;获胜后战利品将由双方平分,战争费用由两国平均分摊;专门为伊朗国王和法尔斯总督运来的英国货可免缴关税;战俘中的基督教徒由英方接收(但霍尔木兹的葡萄牙统治者除外,须交伊朗处理),战俘中的穆斯林交给伊方处理。
1622年1月,伊玛姆·古里·汗及其部下在英国舰只的帮助下,向霍尔木兹岛西南方向的格什姆岛发起进攻。伊朗军队强行登陆,包围了该城堡。葡萄牙人坚持抵抗了3天后,遭受到彻底失败,葡萄牙驻格什姆岛的行政长官率军投降。巴林岛、古姆勃隆港及格什姆岛的先后陷落,清除了葡萄牙人的外围据点,完成了对霍尔木兹岛的最后合击。随后,英伊两国军队把矛头转向霍尔木兹。1622年2月,三千名伊朗士兵在伊玛姆·古里·贝格的指挥下,向霍尔木兹城堡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在英国舰队和伊朗军队的双重夹击下,4月23日,葡军宣布投降。这样,霍尔木兹岛在被葡萄牙人占领一个多世纪以后,终于脱离了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伊朗的怀抱。不愿善罢甘休的葡萄牙人,于1624年和1630年两度卷土重来,并曾一度包围霍尔木兹岛,但终未能得逞。自此后,霍尔木兹岛一直为伊朗所牢牢掌握。
关键词:伊朗;霍尔木兹;葡萄牙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l(2007)03-0105-04
霍尔木兹岛位于伊朗南部海岸、霍尔木兹海峡北边,扼守波斯湾出口,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交通与军事战略要地。16世纪初,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为了恢复对霍尔木兹岛的统治,伊朗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之后,终于驱逐葡萄牙势力,使霍尔木兹岛又重新回归伊朗。
一、霍尔木兹岛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各国纷纷开始了海外扩张。在扩张的道路上,西班牙、葡萄牙走在了前面。1497年,达伽玛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抵达印度西海岸,为后来在印度及亚洲其他地区建立殖民地开辟了道路。葡萄牙人在印度果阿站稳脚跟以后,遂把目光投向周边的国家。地处印度洋航线的波斯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在东西方贸易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维护葡萄牙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波斯湾成为葡萄牙人觊觎的对象,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1507年,葡萄牙海军上将阿尔封索·德·阿尔布奎克率领一支由6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驶进波斯湾,强占并焚毁了马斯喀特及阿曼湾沿岸的其他数座城市。同年10月,攻占了位于波斯湾入口处的霍尔木兹岛,以及伊朗南海岸的古姆勃隆港,使岛上的诸酋长屈服称臣。自此以后,霍尔木兹岛落入葡萄牙人之手。葡萄牙以霍尔木兹岛为基地,在港口沿岸修筑船坞,长期停泊有25—30艘军舰,扼守波斯湾和红海出口,牢牢控制了经过波斯湾的印度洋航线。而在此之前,霍尔木兹岛一直为伊朗所控制,岛上的酋长一直向伊朗朝廷称臣纳贡。霍尔木兹岛的陷落,无疑对伊朗造成了重大影响。葡萄牙势力的侵入,以及对霍尔木兹岛、波斯湾的控制,不仅威胁到伊朗的安全,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伊朗南部的海上贸易,影响了伊朗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16世纪早期伊朗为收回霍尔木兹岛主权的努力
伊朗对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人所占一事,自然不会置若罔闻。16世纪早期,伊朗即开始了收回对霍尔木兹岛控制权的努力。只是由于当时伊朗面临的内外部矛盾,使得当时的努力毫无成效。不仅如此,葡萄牙在与伊朗的争斗中取得明显上风,化解了伊朗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种种努力,巩固了对霍尔木兹岛的占领和对波斯湾的控制。1508年,伊朗萨法维王朝(1502—1722年)开国君主伊司马仪一世(1502—1524年在位)向霍尔木兹岛的酋长索取贡物。左右为难的酋长在无奈之下,求助于葡萄牙海军上将阿尔布奎克。后者以强大的海军力量作为后盾,对伊朗国王的要求不屑一顾,出言威胁道:“我们用武力夺得了霍尔木兹岛,它是属于葡萄牙国王的。霍尔木兹酋长无权向其他国王缴纳贡赋,否则,我们将罢免霍尔木兹酋长之职,另外任用不畏惧伊朗国王的人。”当时,萨法维王朝立国不久,根基不稳,最主要的敌人来自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王朝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西北的阿塞拜疆地区以及西部的两河流域地区,并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展开了长期的争夺;而东边的乌兹别克人对呼罗珊地区的不时侵袭,也是让伊朗统治者十分头疼的问题。陷于两面夹击尴尬境地的伊朗萨法维王朝,根本无暇南顾。此外,在与奥斯曼人、乌兹别克人的争端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伊朗不想再增加新的对手,以免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导致王朝覆灭的危险。因此,尽管伊朗不愿就此接受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所占领的现实,但因实力不济,两面陷敌,无力改变当时的局面。在葡萄牙海军上将的威胁面前,只得屈服。此后几年内,伊朗再也未敢公开提出对霍尔木兹岛行使权力的要求。相反,为了对付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寻求外来援助,1513年伊司马仪一世的使臣曾抵达果阿,向葡萄牙总督建议缔结双边友好条约。
在实力不够、采取公开对立方式无法实现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窘境下,伊朗国王转而变换策略,对霍尔木兹岛的酋长施加影响,向他们表明伊朗完全有能力保护他们,期望他们主动投向伊朗。这种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514年霍尔木兹酋长断然拒绝向葡萄牙人缴纳年贡,向葡萄牙人的统治发起挑战。葡萄牙海军上将阿尔布奎克闻知霍尔木兹岛有变,迅即于1515年2月率领26只战舰从果阿出发,驶进波斯湾,炮轰霍尔木兹岛。大敌当前,伊朗朝廷理应履行诺言,承担起保护责任,与霍尔木兹酋长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葡萄牙人的进攻。但是这种局面没有发生。原因有二:其一,前面已经述及的伊朗孱弱的实力,在外敌面前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保护他人。因此,在霍尔木兹需要保护时,伊朗朝廷的“谎言”便不攻自破了;其二,在此前的一年也即1514年8月,伊朗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阿塞拜疆西北部的查尔迪朗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查尔迪朗之战”。萨法维王朝国王伊司马仪亲率装备极其落后的6万部落骑兵,与奥斯曼苏丹谢利姆亲率的装备火枪、大炮的12万大军展开激战。尽管伊朗军队表现得极其英勇,但终因对方人多势众,且有猛烈的火枪、大炮的支持,伊朗军队伤亡惨重,四处逃散。此役之后,萨法维王朝的首都大不里士为奥斯曼军队占领(后撤离),国王伊斯马仪一世的妻室家眷(包括爱妻贝赫露泽夫人)及大量金银珠宝均落人奥斯曼人手中。查尔迪朗之战的惨败,使伊朗元气大伤,面对葡萄牙的进攻显得无可奈何。独力难支的霍尔木兹酋长在葡萄牙的武力威慑下,被迫再一次就范。万般无奈的伊斯马仪一世,向阿尔布奎克提出签订友好条约。阿尔布奎克也不愿把与伊朗的关系搞得太糟糕,欣然同意了伊司马仪的提议。经过谈判,双方于1515年夏天达成如下条约:葡萄牙人协助伊朗国王讨伐巴林、卡提夫、俾路支斯坦和莫克兰(即伊朗东南部沿海地区)等地的反叛,两国将联合起来对付奥斯曼帝国。作为报答,伊朗同意放弃对霍尔木兹岛的主权,该岛酋长以后臣服于葡萄牙国王,向其纳贡,伊朗不再过问该岛的事务。随后,葡萄牙在霍尔木兹设置官员(阿尔布奎克的侄子普罗成为葡萄牙驻霍尔木兹军队的司令官),对过往船只征收关税。尽管该条约并未得到真正实现,尤其是葡萄牙从未真正考虑过与伊朗联合抗击奥斯曼帝国,但是葡萄牙人据此将对霍尔木兹岛的占领以条约的形式确认下来。自此后,葡萄牙人的船只往来于霍尔木兹岛与巴士拉、马斯喀特和巴林岛之间,摧毁了阿拉伯人的商业贸易网,几乎垄断了波斯湾一带的商业贸易。1522年,霍尔木兹岛发生叛乱,该岛酋长被杀。事件发生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唐·杜阿特·德·曼吉斯(Don Duart de Menzes)亲临波斯湾,同霍尔木兹岛的新酋长签署了一个新条约。新酋长根据其父生前与阿尔布奎克商定的条款,再一次确认了 葡萄牙人对霍尔木兹岛及其他葡属领地的统治权。
三、17世纪20年代伊英联合收复霍尔木兹岛
自伊斯马仪一世之后的几代伊朗国王统治期间,国内长期陷于政治混乱状态,分裂割据势力日益膨胀,内部矛盾冲突越演越烈,乌兹别克从东面的进攻有增无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仍然虎视眈眈。1534年,伊朗塔卡鲁部落的哈兹汗发动叛乱;同年,沙姆鲁部落和塔卡鲁部落乘奥斯曼帝国进攻伊朗之机,在呼罗珊发动叛乱,拥立王子萨姆·米尔扎为王。第二代国王塔赫马斯普一世统治(1524—1576年)的最初10年,鲁姆鲁、乌斯塔吉鲁、塔卡鲁3大部落的首领,一起组成了统治国家的“三头政治”;1576年,塔赫马斯普一世去世后,土库曼贵族间的冲突和争斗更加激烈,“敌对的双方经常以在街道或市场上进行决斗的方式来暂时解决彼此间的分歧”。由此开始了萨法维王朝最为血腥的一个时期,在短短的6个月内,一位国王、两个王后、两个王储以及其他王子,都遭到土库曼贵族的谋杀。第四代国王胡达班达统治期间(1578—1587年),又形成王后专权的局面。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内战和混乱,同时又给外敌入侵以可乘之机。仅在1524—1534年10年期间,乌兹别克人对萨法维朝的进攻就不下5次,呼罗珊地区多次受到他们的骚扰和袭击。1582年,乌兹别克汗阿卜杜拉二世占领了呼罗珊全境。这一时期,奥斯曼军队从西边发动了多次进攻。萨法维朝的首都大不里士在1528年,1534—1535年、1548年多次被奥斯曼军队占领,迫使国王塔赫马斯普一世于1548年将首都迁往加兹温。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危机形势下,伊朗对霍尔木兹岛为葡萄牙人所占的现实无力改变,只能听之任之。
第五代国王阿巴斯一世(1588—1629年在位)统治时期,波斯湾地区在国际商业贸易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作为伊朗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收复失地自然是阿巴斯一世的历史使命;敏锐的感觉到波斯湾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促使他下决心收回霍尔木兹,加强对波斯湾地区和印度洋航线的控制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目标,阿巴斯一世主要做了一下准备工作:第一,大力推行改革,扫除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此,他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吸收更多的波斯文人阶层和新军军事阶层到各部门、各地方任职,培植忠实于国王的贵族集团,剥夺土库曼贵族的采邑,削弱作为叛乱分裂根源的土库曼贵族的势力。第二,进行军事改革,加强军事力量。在英国人歇尔利兄弟的帮助下,阿巴斯对对赖以建国的部落军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一支全新的正规军。改革后的军队兵种相对齐全,包括步兵一万两千人,骑兵一万人,炮兵一万两千人;武器配备更为先进,不仅配备了火枪,更装备了大炮。通过军事改革,伊朗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第三,开展军事行动,消除牵制力量。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边的乌兹别克人不仅是伊朗的大敌,同时也是伊朗试图在南方采取行动收复霍尔木兹岛及波斯湾地区统治权的掣肘因素。为此,从16世纪末开始,伊朗展开了大量的军事行动,夺回了被乌兹别克人占领的赫拉特、马什哈德,保证了东边呼罗珊地区的安全,解除了来自东边的乌兹别克人的威胁;1603、1604年,伊朗夺回了为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阿塞拜疆、纳希契凡和厄里凡。1613年,土伊签定伊斯坦布尔和平协议,重新确定了两国边界。根据该协议,土伊双方维持苏丹苏莱曼时期的原状,土耳其放弃对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和伊朗西部诸省的要求,但两河流域划归土耳其。1618年,双方又签定了厄里凡和约,再次肯定了伊斯坦布尔协议的各项条款,奥斯曼帝国将格鲁吉亚省归还伊朗。这样,来自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胁也基本解除。第四,广泛开展外交,寻求海军援助。葡萄牙得以长期控制印度洋航线,仰赖的是其强大的海军优势;伊朗之所以无力对葡萄牙人采取反击行动,缺乏海军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阿巴斯一世之前的伊朗沙法维王朝历代国王,都曾想借助它国海军的帮助,实现收复霍尔木兹岛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落空了。1588年,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上霸主。阿巴斯一世于是转而求助英国。他以通商、允许传教等为条件,希望获取英国海军的支持。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以及随后前往伊朗,为阿巴斯一世寻求英国海军的支持提供了良机。为了吸引英国东印度公司,阿巴斯一世下令给予他们许多优惠和特权,诸如:英国人可以在伊朗自由贸易、信仰自由、降低英国商人应缴付的关税、允许在伊朗开办工厂等等。1616年10月,阿巴斯下令,伊朗南部诸港的港督必须向英国商人和轮船提供一切便利。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在波斯湾沿岸进行考察以后,选中了距霍尔木兹岛以东一百二十公里的贾斯克港,作为船只抛锚和装货的地点。同年11月,英国商船“詹姆士国王号”满载英国和印度的货物从印度的苏拉特港口驶进波斯湾,停泊在贾斯克港。这是英国商船首次开进波斯湾,受到伊朗官员和阿巴斯本人的热情款待。阿巴斯不仅接受了英国商人的建议,即每年从英国和印度派船只在伊朗港口经商,从伊朗各港口装运蚕丝去欧洲贩卖,允许东印度公司在伊斯法罕、设拉子等地设立商务处。并把贾斯克港或者任何一个对方认为适宜的港口专门提供给公司使用。本身极欲改变印度洋航线及其沿途贸易长期为葡萄牙人控制的现实,实现自身垄断这一地区所有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伊朗如此优厚的条件面前,决心与伊朗联合,将葡萄牙人的势力从波斯湾驱逐出去。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伊朗收复霍尔木兹岛的时机便成熟起来。由于霍尔木兹岛易守难攻,伊朗采取了如下策略:即先从外围着手,从外到内,开展进攻。在清除了霍尔木兹岛外围的葡萄牙据点后,最后实施对该岛的攻击。收复行动首先从攻占巴林岛开始。1601年底,伊朗法尔斯省总督阿拉·维尔底·汗以巴林一直是法尔斯行省的属地为由,出兵征服了巴林。这是波斯湾沿岸地区在经过一百年之后,第一个摆脱葡萄牙统治的行省。驻霍尔木兹岛的葡萄牙行政长官闻讯后,立刻派数艘军舰驶往该地,两国军队发生冲突,伊朗军队获胜,葡萄牙军舰被迫撤回霍尔木兹。此事引起西班牙政府(此时葡萄牙为西班牙所统治)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得知伊朗占领巴林岛的详细情况后,十分恼火,先后于1602年、1608年两次派遣使臣唐·安东尼奥携带信件出使伊朗,就伊朗占领巴林岛一事进行交涉。菲利普三世在信中要求伊朗国王尊重西班牙帝国,不能允许各自的部下违反彼此友好的原则而相互敌对,甚至大动干戈,指责伊朗法尔斯总督不该派兵攻占巴林岛。同时希望伊朗国王对去伊朗传教的基督教徒多加关照。最初,伊朗仍寄希望与葡萄牙联合,共同对付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但当阿巴斯得知德国皇帝鲁道夫二世违背自己一贯坚持的不与奥斯曼苏丹媾和的诺言之后,非常 生气,更加坚定了收回霍尔木兹岛的决心。因此,阿巴斯一世不仅对菲利普三世的指责不以为然,反而要求西班牙使者尽快返回罗马和西班牙,敦促教皇和西班牙国王同奥斯曼土耳其人开战。随后,阿巴斯召见卡姆拉和马哈拉特总督丹吉斯·比格·古尔奇巴什·罗姆鲁,令他随同唐·安东尼奥出使西班牙,并写信给西班牙国王和教皇并要求菲利普三世履行对奥宣战的诺言。此行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但却更坚定了伊朗收复霍尔木兹岛的决心。
1613年,在法尔斯总督阿拉·维尔底·汗带领下,伊朗军队占领了霍尔木兹岛北部的古姆勃隆港,将葡萄牙人修筑的城堡彻底摧毁,重建了一个雄伟壮观的城堡。阿巴斯占领霍尔木兹岛以后,古姆勃隆港日益发展起来,后改名为阿巴斯港,成为英国和荷兰商务代办处的所在地。古姆勃隆陷落的消息,无疑是对西班牙的再度一击。菲利普三世旋即派政界要入堂,加尔西亚·德·希尔瓦·菲格拉斯(DonGarcia de Sylvay Fi~eras)携带友好信件和丰厚的礼品(相当于十万西班牙埃库,另从印度用三百只骆驼驮载了大批胡椒和药材),率使团前往伊朗,对伊朗占领古姆勃隆港一事发出抗议,并希望对方保证不要发生类似事件。西班牙想用丰厚的礼品博得阿巴斯的欢心,未能凑效。西班牙又提出以军舰驶进红海。封锁奥斯曼帝国通往印度的贸易航线作为条件,要求伊朗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波斯湾的活动提供方便,并归还古姆勃隆港。阿巴斯态度强硬,答复来使说,因为伊朗已于1618年9月在埃里温与奥斯曼帝国缔约,就不再需要西班牙国王的军舰了。至于从葡萄牙人手中收复的失地,原本就属于伊朗,故寸土也不能归还。
1620年3月,东印度公司新任驻伊朗代表爱德华·莫诺克斯(Edward Monox)把驻扎在苏拉克港的全部海军调至贾斯克港。1620年12月28日,英葡两国海军在贾斯克港以东展开激战,英国舰队大败葡萄牙海军,此役大大削弱了葡萄牙在波斯湾的海上势力。此后,伊朗与葡萄牙的关系开始恶化。葡萄牙海军不断袭击伊朗各港口,并大肆抢劫。1621年,法尔斯总督伊玛姆·古里汗受命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进行商谈,要求他们提供舰只向格什姆岛和霍尔木兹岛发动进攻。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既对在霍尔木兹地区是否能战胜葡萄牙人表示怀疑(1620年双方交战时英国舰队也受到了损失,舰队司令席林舰长(Captain Shilling)不幸在战斗中阵亡,又对与葡萄牙人开战是否会引起英国国王的不满表示担心(因为当时英国和统治葡萄牙的西班牙政府之间关系友好),故迟迟未能作出明确表态。最后,法尔斯总督伊玛姆·古里·汗以没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波斯湾沿岸的全部货物相威胁,促使双方于1622年1月签署了联合军事行动协定。该协定规定:伊朗由陆路、英国从海上向格什姆和霍尔木兹发起夹击;获胜后战利品将由双方平分,战争费用由两国平均分摊;专门为伊朗国王和法尔斯总督运来的英国货可免缴关税;战俘中的基督教徒由英方接收(但霍尔木兹的葡萄牙统治者除外,须交伊朗处理),战俘中的穆斯林交给伊方处理。
1622年1月,伊玛姆·古里·汗及其部下在英国舰只的帮助下,向霍尔木兹岛西南方向的格什姆岛发起进攻。伊朗军队强行登陆,包围了该城堡。葡萄牙人坚持抵抗了3天后,遭受到彻底失败,葡萄牙驻格什姆岛的行政长官率军投降。巴林岛、古姆勃隆港及格什姆岛的先后陷落,清除了葡萄牙人的外围据点,完成了对霍尔木兹岛的最后合击。随后,英伊两国军队把矛头转向霍尔木兹。1622年2月,三千名伊朗士兵在伊玛姆·古里·贝格的指挥下,向霍尔木兹城堡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在英国舰队和伊朗军队的双重夹击下,4月23日,葡军宣布投降。这样,霍尔木兹岛在被葡萄牙人占领一个多世纪以后,终于脱离了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伊朗的怀抱。不愿善罢甘休的葡萄牙人,于1624年和1630年两度卷土重来,并曾一度包围霍尔木兹岛,但终未能得逞。自此后,霍尔木兹岛一直为伊朗所牢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