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死中,去看生”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fengy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死中,去看生”,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生前留下的一句名言。战国时代的列子与当代的史铁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倘若来一番“穿越时空”,那么,两者的生死观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先说说列子的生死观。列子是与老庄并列归入道家流派的。有学者认为,“《列子》除了第一篇《天瑞》的前半部分着眼于对本体论的阐发之外,从第一篇后半部分直到全书末尾,都是对生死理论的表述”,可见生死观在列子思想中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生死观,见智见仁,众说纷纭。
  列子是以一套“元气化生”的理论来诠释人的生死。他认为:“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人的生命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死乃是这种变化的终极——气之聚散而归于寂灭。列子还明确地将人的“元气化生”即生命分为四个阶段:“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死亡也,则(气)之于息焉”,向至虚本体回归,获得另一意义的永恒的“生命”,这可说是“物质不灭”的另类说法。
  列子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身即是幻,而生者必终”的生死观,旨在打消世人对生的过度眷恋和对死的极度恐惧。一部《列子》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就是:从“群有以至虚为宗”的本体论命题出发,经由对认识手段的反思达到对“生实暂来,死实暂往”和“死则返其极矣”的服膺,从而祛除困惑和惧慌,坦然地接受死亡。设若一个人没有恋生怕死的奢望,那他就能从容地做到“达生乐死”,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史铁生堪称列子“达生乐死”理念的当代传承者和实践者。史铁生短暂的一生,命途多舛: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21岁生日当天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有能站起来。1981年患了严重的肾病,手术后只留下一个受损的右肾。躯体的千疮百孔给史铁生的内心带来极大痛苦,写作成为他精神苦闷的唯一宣泄——以一种文学的诗化手法和自我宽慰的心态去面对苦难和困境。在长达近40年与疾病相搏的时间里,史铁生似乎承担了整整一代人的苦难,但他没有抱怨,没有消沉,更没有绝望;相反,他正确地认清了生与死的本质,用一种“神性”的眼光打量着外界“赐予”他的沉重苦难。他甚至极而言之:“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似乎没有资料说明史铁生生前对列子及其思想有何评说,但人们还是可以清晰地体悟到在他的思绪潜流中不时激起“达生乐死”的浪花。史鐵生虽说病魔缠身,常受生活的重轭,但他明言:“我不想用活着的压抑来换取身后的余名。”他温情脉脉地将目光投向人类永恒的美好——爱,并把它视为“站在死中,去看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他爱含辛茹苦的母亲,爱和睦相处的邻里,爱昔日共同求知的同窗,爱在战天斗地中结下情谊的战友,爱给他莞尔一笑的路人,爱有志向的年轻人,甚至对小生灵也充满爱怜之情。一个饱受残疾之苦、随时会与“死神”相遇的人却如此渴求爱、祝福爱,并且以非凡的视角阐释爱,这需要何等的情怀,何等的哲思!史铁生清醒地意识到死的必然和生的痛苦,但在“爱”的支撑下,把这一切都诗化并赋予其生命的神性涵义——将生命寓于过程的哲理性思考,同时还有着对精神世界彼岸的殷切期待,委实是其心灵的一种诉求。
  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以生克死,向死而生”是近代以来现代科学赋予现代人的生存理念,其实这是“井蛙之论”,至少他们罔顾中国传统文化,没能涉猎和认同列子。毋庸讳言,我国长期“乐感”文化的积淀使得人们的哲学视野难以顾及“死”这样具有一定深度的话题,即便偶尔言之,也多为诸如“不知生,焉知死”之类的遁词,但列子则不然。而当代的史铁生更是以其作品粘附着他对生死问题的无限追问和诘疑,其成名作《我与地坛》中云:“我常会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想的结论是什么呢?且听:“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我与地坛》);“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秋天的怀念》);“无论生死,都是一条无始无终地追求完美的路”(《昼信基督夜信佛》);至于那部长篇未竟稿《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史铁生面对生存与死亡,尤其是死亡时的坦然,更会为其“用生命写作”的热情而动容。——这些充满良知和睿智的论述几乎可以解读为列子“生实暂来,死实暂往”的现代版。
  美国耶鲁大学哲学教授Simon Critchley曾花了半年时间,结集古往今来190位哲人的死亡故事,编成《哲人其萎》一书,他们在死亡之际都有一个共同的态度:淡定与从容。遗憾的是,此书没能将我国的列子和史铁生编入。“谁学会了死亡,谁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灵,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蒙田语)在我看来,列子和史铁生无疑已然臻于这一令人歆慕的人生佳境。
  【童 玲/图】
其他文献
原以为,自身无攀权附贵、贪占便宜、下流好色之“裂缝”,任骗子招数再高,也不会受骗。故,新世纪以来,不论广播电视还是纸质媒体以及网络、电话、短信等种种花样翻新的欺诈,皆未让我上过当,自以为练就了一双辨识骗局的火眼金睛。惜乎,“道行”还是浅了点儿,去年底,偏偏就上了一回当;且那骗子没打电话没发短信,直接找上门来,蔼然可亲地就把我骗了。  咋的呢?  欲知详情,且容老朽细细道来,也算是给诸位提个醒:  
期刊
今年8月,里约奥运,如火如荼。吾亦不能免俗,每日必浏览比赛新闻。当吴敏霞再次夺冠后,就读到了这样的报道:“依据吴敏霞的成绩……至于退役后的工作安排,也应该在已经担任副处级干部的刘翔之上。”(据令狐一刀《当得多金王 做得平民妇》,刊《河南日报》2016.8.9)。显然这纯属猜测。但刘翔任上海市体育局团委副书记(副处级),王励勤任上海市体育局乒羽中心主任(正处级),杨威任湖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期刊
并非第一次经过这座位于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腹地的东平公王庙,可直到不久前的那次参观才发现庙里供奉的是谁——“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清代重修,供奉唐代忠臣张巡……”讀着簇新的宣传牌上的介绍,我不禁脱口而出:好可怕的张巡!旁边一位朋友立即追问:为什么说他可怕?未及回答,当地负责接待的分管领导已经开始介绍情况了:……唐代著名的大忠臣张巡,他在敌人重兵围城,弹尽粮绝之际,杀了自己的妻妾作为军粮分
期刊
杂文家的文章就是耐读  苗大夫  我看杂文时,习惯把我认为的好文章做个记号,整本杂志看完后,再把做记号的文章看一遍。我发现,《杂文月刊》2016年11月上我做记号的文章,都是杂文家的文章。我感叹杂文家的睿智,编辑的慧眼。  化定兴的文章《为何人人觉得自己是弱者》:“当一个社会缺乏完善的规则,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民权缺乏法律的护佑,那么每个人都有一种被剥夺感,都感到自己是弱者。”社会践行完善的规
期刊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哪些干部能上,哪些干部要下,主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裁判应该是人民群众。民意测评就是考核干部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民意测评的结果作为干部上下的一个依据,能较好地克服用人问题上存在的任人唯亲、长官意志等弊端,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把庸懒散“混日子”的干部调整下去。然而,目前也有一些单位民意测评并不见得真正反映民意。  一些人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圈子”划线,以各自的亲
期刊
王儒林治晋这两年,“山西的局势基本稳定了”——《南方周末》借用山西一位官员的话如是评价。果如此评,那么,王儒林治晋必有亮点,不妨借用《南方周末》之报道提供的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  王儒林治晋,从调研入手。调研的第一站,便是腐败重灾区吕梁。吕梁情况复杂——山西被立案审查的七名省级官员,多数与吕梁有关系,其中三人曾在吕梁工作,当地的知名企业老板基本涉案。有人建议,最好不要第一站就去那里。建议无疑出于
期刊
能吏是近来见到较多的一个词,而且多和出事的贪官连在一起,从字里行间给人以此类落马的贪官多能吏之惋惜。  中国的史官没有专门给能吏写过列传,但能吏在史书中并非不存在,稍加梳理即可发现,他们大都非正面形象,如宋代丁谓。今天读《梦溪笔谈》可以看到所谓的“一举而三役济”,说的是丁谓负责修建皇家宫室,工程非常浩大,麻烦的是取土太远,丁谓下令直接开挖城中的大路取土,等城中大路成为巨堑后,引汴水入堑,大路成河后
期刊
2015年以《可怕的白糖及其他——一个“文抄公”的笔记》为题,抄录了《耳语者》等书发在《杂文月刊》上。此刻忍不住又要做一次文抄公,抄录龙应台的文章。人说,为什么不自己写要抄人家的?哧!自己写的狗屁文章哪有人家的佳作劲道!而且方便省力,可以轻松骗点稿费。  玩笑开过,您且耐着性子看我抄来的货色好不好。龙应台这篇文章叫《孟子和小科员》,登在2007年第9期《财经》上。我抄的是其中一段“独立”,说的是1
期刊
伴随着恐怖袭击和难民危机,一股民粹主义罡风席卷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民主化似摇摇欲坠。  民粹勃兴以英国公投“脱欧”、行将退出欧盟为显著标志。问题的严重还在,不只是英国独家闹分裂;在欧洲许多国家崛起的民粹派,通过向传统主流政党的宣战来俘获民众,企图效仿英国的“脱欧”之旅。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诸国已由民粹政党主政,转而把目光投向俄羅斯;西欧的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老成员国的离心倾向,也在加剧
期刊
我只关心艺人的玩意儿即作品,不大关心艺人的人品。人品好当然好,人品不好,玩意儿好也行。  当然,你要是很了解一个艺人的人品,一想起他就恶心得不行,一看见他就生气,也就没必要非看他的玩意儿,自寻恶心。  我覺得我这才是一个观众应有的正常心态。当然我这是很老式的看戏与看艺人的心态,跟现在把心仪的艺人当男神女神的粉丝不一样——  从前,乡镇有殷实人家过红白大事儿,请皮影戏班子演出,天刚黑就开戏,但事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