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而为儒\退而为道”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同为轴心时代所生,但其精神进境却大异其趣,儒家讲入世行道,修、齐、治、平;道家求归隐求道,清静、无为,“与天地之精神独往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儒道互补,儒道圆融,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人生境界。
  
  一、孔子的思想底色及儒家的精神境况
  
  1 孔子的思想底色。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礼就是规范、秩序、等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所以当他看到季氏“八惰舞于庭”时,愤感“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生当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时,他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为失序的社会建立规范。“仁”就是要施仁政,辅之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者正也,德者得也,作为统治者,首先要身正、德兴,才会受人尊崇,拥护。“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作为仁者,必有好善之心,不忍之心,对天下百姓要施以同情。在孔子那里,仁者就是君子,只有君子才有仁者的情怀,只有君子才可以“克己复礼为仁”,礼、仁结合,安贫乐道,乐此不疲。
  2 儒家的思想境况。作为儒者,必有一种弘道的进取精神,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者更要有一种“以人弘道”、“执德弘道”的深沉使命感。“君子学以志其道”,一个人确立了远大的志向,就要为它矢志不移,“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其志也。”孔子弘道列国,“知其不可而行之”,义无反顾,令人感慨;曾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躬身弘道,推己及人,为人敬佩。儒家这种进取担当的精神,成为历代读书人的精神图腾。
  儒者何以实现其目标,最理想的方法是“得君行道”,“为帝王师”。当然君必为有道之君,有德之君,否则道难行矣,“道不行”,只有“乘桴浮于海”。中国知识分子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家国情怀”,视国为家,国是家的放大,家国同构。这种“家国情怀”更使知识分子有一种保家卫国的自觉,舍小利而顾大局,增强国家、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
  
  二、老子的思想底色及道家的精神境况
  
  1 老子的思想底色。老子与孔子同时代,根据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和其他一些文献,可知老子大概长孔子二十几岁。时代背景相差无几,但思想进境却相差悬殊。在孔子那里,人生是一种进取。而老子却截然相反。老子思想的内核是“道”,《老子》全书81章,有37章直接论道,可见“道”在老子思想中地位。关于“道”,在老子那里,它有不同的面向,它似有似无,莫可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又是宇宙本源,它派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又是规律之道,辩证之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的特质是自然、虚静、无为、不争。老子认为天地万物是一种自在的状态,无需外力的干扰,要顺其本性,自自然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政治上,老子认为统治者同样要自然,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以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统治者应与民休息。
  2 道家的精神境况。道家以老庄并称,老子开其宗,庄子继其后,以后绵延不绝,终成宗教。大体来讲,道家主张出世修隐,以保全个体生命价值。何以保全?最好之法莫过退出社会纷争,回到超功利、反智的生命状态中,以求精神的超脱。在老子那里体现为无为、清静、不争,独享天地自然之和谐。而庄子就更加超脱,无欲无求,认为不但要达至心灵的宁静、和谐,而且要摆脱物累,破除生死、自我、社会约束,“齐万物”、“齐物我”,“齐生死”。
  达此进境,非常人可为,老子主张“心斋”,自省其身,去掉多余欲念。同时,他还提出应世的智慧,与时俱化,正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性要如水性,能够安时处顺,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庄子则主张“心斋”、“坐忘”、“吾丧我”,神游于六合之外,逍遥自适。“道”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大智慧。它需博大的胸襟,心存万物,只有这样方可处事、生存游刃有余。
  
  三、“进而为儒、退而为道”——儒、道互补下的思想进境
  
  儒、道两家皆为中国自生,上乘三代,后启来者。儒、道思想也皆为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因子,儒家以孔、孟为代表,道家以老、庄为殿军,前者走刚猛一路,积极进取;后者走阴柔一路,出世修行。前者关注日用伦理,等级礼仪,修、齐、治、平;而后者俯视万物,对人有终极关怀,形而上之成为“道”,成为中国人思想的一个重要面向。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揭示了“儒道互补”的意境,认为老、庄作为儒家的对立面,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化心理结构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两者思想皆取三代养分,又同处一时代,在思想上有同源性,不过面向相异而已。《周易》本为儒家经典,但许多地方与道家思想更为相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只不过是道家和儒家的两个不同面向。同为超越,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两者价值观念虽不同,但超越的目的在于追求人之为人的精神。正是儒道互补,儒道圆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使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人生境界。
其他文献
在“凤姐现象”还在风风活活运作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国当代艺术界也有很多“凤姐”现象,这些现象具有明显的特征“三俗”,而且仿佛“越三俗越能成功”。虽说现在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但是中国当代的一些艺术这样搞,不仅已经不再关照人的美学尺度,甚至是丧失了艺术的尊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近,据说网络名人“凤姐”去美国了,去做什么我不知道,我没有兴
期刊
公元前776年,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办,其后,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截至公元393年,古奥运会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这是古代最长的持续性事件。而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社会的体育竞技。体育竞技是古希腊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以至于对现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都产生了至关重大的影响。文章试图从公元前十—前六世纪体育竞技盛行的原因以及在这
期刊
文章通过对三亚崖城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探讨并论证了地域性文化资源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并以此作为教学素材,结合课堂教学和实习调研的实践,提出一条开发、利用、保护古镇资源和施教相结合的新途径。  一、地域性文化资源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艺术设计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特征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应具有统一的标准模式,艺术设计教育决不能一统化、规范化、程式化。2005年底,国家颁布了《全国
期刊
当前农地征收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状况仍是农民处于弱势地位。政府作为公利代表者,作为利益博弈主导方理应站在社会公正的战略高度上均衡各方利益,将自身定位在行政正义的践行者、社会公正分配机制的构建者和完善者、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缔造者角色上,以促进社会更加正义和谐。   农地征收是最容易引起社会冲突的敏感地带之一,政府在此过程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维稳作用。然而,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定位不够公正,在农地征收中没有合理
期刊
关于“花儿”,似乎说得已经很多很多了。有一句俗语:“到了陕西别吼乱弹,到了青海别唱少年”。乱弹就是秦腔,而少年,则是“花儿”的另一种称呼,在以前,青海人把“花儿”都叫做少年。意思是说:这两个地方分别是秦腔和“花儿”的发源地,这里的人,大概个个都会唱秦腔和“花儿”。外面的人,就不要班门弄斧了,免得被人家当地人笑话。   而且,关于“花儿”研究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也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从上世纪20年
期刊
孙玉清,乳名保善,湖北黄安高桥区(今红安高桥镇)汪家畈孙家湾人。1909年3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孙先觉、母亲张姐靠租种地主的田地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孙玉清自幼天资聪明,性格刚毅。深受父母的喜爱。父母省吃俭用,东贷西借,再加上族人的相助,让孙玉清读了五六年的私塾。后因父亲病重,生活艰难而辍学,到本县永家河一家粮行当学徒。   就在当学徒的时候,农民运动席卷黄安各地,孙受其影响,加入了农协组
期刊
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前我国的腐败是由于社会基础秩序的瓦解导致的社会性腐败。相似社会背景下的新加坡,将反腐败作为一项社会工程,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廉政风清的国家,这对当前中国反腐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  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目前各种腐败案件的侦破仍不断见诸报端,中国打击腐败的努力不可谓不大。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期刊
新乡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原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水稻种植,目前,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获嘉、原阳、封丘、长垣、新乡县共5县的36个镇,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在2003年最大达到80.58万亩。然而,最近7年来,我市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2010年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为56.7万亩。”近来,我们调研小组三名成员以原阳县为例,就新乡市水稻种植现状及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抽样等方法进行了为期两
期刊
文章主要是以拉萨市两所重点小学优秀语文教师为个案,通过他们的课堂表现,探讨西藏基础教育中智慧型教师的培养与塑造,希望能对西藏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智慧养成与发展的演练场。正如教学智慧研究的专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讲的:“一位智慧的教育者认识到要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必须知道‘孩子此刻在哪儿’‘孩子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这个学生从他本身
期刊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四凶(同时也是指共工,獾兜,三苗与鲧),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是:饕餮,浑沌,穷奇和木寿杌。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号鸟即是指饕餮。《神异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