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意义及方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成科学精神完整体系的诸要素中,科学探索精神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探索求知,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就努力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那么,在现有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呢?
  
  1. 对“探索精神”准确定位
  
  1.1 要正确认识幼儿探索活动的教育目的。幼儿探索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对未来世界的探索精神,通俗讲是培养幼儿具有一种凡事多问多想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把科学教育活动当作孩子获取知识、探索自然奥秘的途径,并不局限于知识传授,幼儿的科学活动是一种对周围世界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科学教育对幼儿来说,学会学习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一些教师以为科学教育就是教给孩子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或回答他们日常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这是一种片面和简化的理解。因此,科学教育应满足孩子主动探索世界奥秘的需要,在探索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正确与他们交流,满怀好奇心去探索,让孩子热爱科学,敢于探索。
  1.2 要正确认识幼儿探索活动的教育特点。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就要看、听、问,像是天生的科学家,本能地渴望了解周围世界,这就是科学探索精神的生长点。而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探索是无意识占主导,幼儿的思维能力刚刚开始,不可能象成人那样会自己分析思考,很多时候是出于完全的好奇之心,问这问那,但并是带有什么目的性。而认识到这个特点,一方面可以正确地看待孩子自发的探索性是与生俱来;另一方面要大胆鼓励幼儿的这种好奇心;再一方面逐步引导幼儿向有意识有目的方向上探索。
  1.3 要正确认识幼儿探索活动的教育方法。幼儿阶段的科学探索活动,并不是为了解决深奥抽象的科技“尖端”,而是基础的尝试,是他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幼儿在帮助老师清洗玩具时,他们发现同是塑料积木,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先漂后沉。他们的兴趣就来了,多次操作,反复观察后,终于明白,完好无损的积木是浮在水面的,破损的积木进水后,会慢慢沉下入水中。他们把一团纸放在水面上,纸团慢慢沉到水下,老师提议他们用同样的纸折成小船后,放在水面上,很久小船都漂浮在水面上,他们对这种现象议论纷纷,老师就建议他们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操作更多的材料,慢慢寻找答案,明白其中的道理。实际上,幼儿的眼中看到的许多事物,他们的提问,观察,做游戏等等,无一例外地都要接触某些科学的道理。然而,幼儿时期的孩子一般是不可能理解科学的术语和概念的。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索精神,常常是用语言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不能不顾及孩子的直接经验不足,还不能达到某种概括的年龄特点。教师要仔细聆听孩子的叙述,积极鼓励孩子利用各种视、听、触、嗅等感官探究事物,努力扩展孩子的直接经验,而不能急于求成,以孩子掌握了多少概念、名词堆砌的所谓“科学道理”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
  
  2. 要努力创造适于探索的环境
  
  2.1 提供丰富有探索性材料的物质环境。幼儿只有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反复尝试、动脑思考,才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科学探索精神。比如,在进行科学活动《沉与浮》时,教师准备了塑料球,围棋子,充气玩具以及铁,木,石,纸,泡沫,棉织品的小型制品若干,塑料碗,瓶子,瓶盖,小石子,玻璃球若干,几个大盆及水。幼儿自由操作,将玻璃球,积木,充气玩具放入水中,再用力往水里按充气玩具,几次尝试,感知发现水有浮力。因此,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以提供丰富的、具有探索性的各种材料作为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物质基础,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真正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冲动。所以,教师在安排布置班里的环境时,一定要多用心思,多下功夫,想方设法地多提供一些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物质材料,从视、听、触、嗅等各方面激发他们学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在运用这些材料时,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提供的探索材料,不是让他们获得某些问题的答案,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掌握找到答案的方法。所以,应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允许幼儿探索,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自己发现,而不是急于告诉他们结果。
  2.2 提供快乐宽松关系融洽的心理环境。孩子学科学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一项关于母婴关系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母亲在场会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当母亲离开时,婴儿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很大影响,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所以,教师应尽可能使幼儿与自己之间形成良好、安全的母子般依恋的情感,为幼儿创设快乐宽松、关系融洽的心理环境,积极支持鼓励他们好奇好问的探索精神。幼儿的行为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支持,就会态度积极地主动去尝试、探索,宽松和谐的气氛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2.3 提供孩子不怕出错的操作环境。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犯错是一种坏事。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来说,如果还是把犯错当成一件坏事,就会阻碍和抑制其探索精神的成长。幼儿探索活动出错是必要的附属产品,出错是探索的一条基本规律。当然,无意义的出错也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所应努力避免的。为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一方面要注意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保证科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放开手脚,不加任何干涉地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并适当地加以引导,不能再沿用过去那种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演示、幼儿看的方法。在《沉与浮》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小碗,瓶盖,瓶子放在水里,然后往里面逐一放石子,玻璃球等,观察感受浮力的大小,这样,既重视了幼儿为理解知识所进行的练习性和验证性操作,更重视了幼儿自主性的探索性操作,让他们再大胆尝试中充享受探索的乐趣。
  
  3. 善于使用言语引导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相对比较多,幼儿常常通过语言描述表现自己的探索精神,教师运用语言来引导孩子积极探索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应注意做到:
  3.1 善于倾听幼儿提出的问题。好奇是探索的种子。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来源于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好奇心是促使他们探索的内在因素。由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会提出许多问题,往往是好奇心越强,问题就越多。幼儿的提问是新的认识需要与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倾听他们的问题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前奏。教师不能对孩子的提问一笑置之,不然孩子再也不想提问,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应有的好奇与兴趣。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好奇心,应持欢迎的态度,要以温和的语言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大胆提问。
  3.2 善于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著名的教育学家斌赛说过:“应引导儿童自己去讨论,自己去推论,给孩子讲的应该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尽量多些。”在《沉与浮》的实验中,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幼儿将多种材料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物体在水中的差异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通过操作试验,观察,交流讨论,探索出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也不尽相同。教师善于引导孩子该怎么观察,要观察什么,教师即使知道孩子们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要抑制住马上回答的欲望。因为那样做会丧失让孩子探索讨论的机会。教师回答孩子的提问,其根本目应当是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索社会事物和自然现象背后更深刻的内涵,而不应当是简单地说结果。
  3.3 善于向他们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涉及浅显科学原理和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以及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够得出答案的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反问,围绕他们提出的问题再提出另外一些问题,以逐步地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使他们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积极的探索中寻找出答案。
  
  4. 结束语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挖掘孩子的潜力,教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习思考,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培养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精神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更需要积极培养和发展自身的探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
  
  收稿日期:2010-05-29
其他文献
依据物理新课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方向,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感触:  1. 教师要能控制住大局虽然探究性教学,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市场。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把时间给他,让他通过看书自己做实验。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引导不当,不但没有什么效果,而且使学生有种上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课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发展美术教育对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 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任意一门知识的前提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才能使英语教学与德育相得益彰。  【关键词】 爱我中华;团队精神;保护地球;远大理想     古往今来,教师不仅要“授业”,更应“传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
期刊
“问题解决”的口号是八十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的,他们认为应当“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即,“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解答后检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区别于赫尔巴特(J.Herbart)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四阶段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从以上两种观
期刊
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强化语文学习与其它课程、社会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开放的学习途径和发展空间,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通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当作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疑丰富扩大了语文课程的内涵、活跃了语文课
期刊
【摘要】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  【关键词】 课程标准;数学;生活  Walk into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life  Zhang Fu-ying  【Abstract】 The student realize in the life actually mathematics of
期刊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学校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文化管理正在成为激发学校师生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制性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校价值观建设特别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些先进的学校已经开始讨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着手探索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模
期刊
【摘要】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批改、课外辅导。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融进教学工作的这几个基本环节中,就是在教学工作中选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最佳结合点,使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是本篇的论述中心。  【关键词】 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手段;课件;多媒体;网络     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向教育
期刊
“我平庸,我快乐!”快乐似乎是“望子成虫”。“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乃“望子成龙”。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两者尽管针锋相对,思维方式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把成功与快乐截然对立起来。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二者既是矛盾的双方,又是相容的双方,还是并列的双方。   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失败不能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成功,对这
期刊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1. 从语感类别的角度来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