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以及作业设置进行对比,阐述了新教材的优越之处,给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教材;练习题;设置
中学《思想政治》课自1998年秋季全部实施新教材,新教材不仅结构合理,逻辑性强,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推进并实施素质教育。
一、练习题设置的特点
(一)变单一题型为多样化
旧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形式单一,那种“问答式”的练习,反映不了高考的题型变化。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在设置这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它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别设置了相关的选择、分析、辨别、辨析、评论、回答、说明、材料说明、理解、论述、讨论等多种题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二)重视学生特点
高中学生已能基本了解社会问题,尤其对社会热门话题很感兴趣。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单一的理论教育,注重了学生特点,不仅在课文中增加了大量新材料、新情境,而且课后习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课后“回答”题型就将知识融进热门话题之中,学生做作业时,讨论激烈,效果颇佳。
(三)重视与教材内容的配套
《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教材的基本原理大多采用近几年的新发现或众所周知的历史典故进行论证,说理性强,且生动形象(如漫画、插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课后题紧密配合教材内容,设置了相应题型。如说明漫画分析等题型,新颖别致,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二、练习题设置的功能
旧教材课后练习题型与高考要求脱节,使得学生不重视课后练习,而大量的使用课外练习,使之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严重影响课文的教学效果。新教材课后的练习设置就弥补了旧教材之不足,使课后练习与课文构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它侧重于对课文的巩固、辨驳、德育教育等。
(一)巩固作用
教材对重点内容虽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学生也能看明白,但要深刻理解并掌握运用仍有一定的难度。课后练习对此设置了相应的运用操作题,重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课文从理论上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而且逐一附加材科说明,但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运用重点,习题中就设置了“例证题”让学生收集报刊有关资料或根据自己了解的事实,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练习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及时理解知识,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通过练习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口答、互答、板演、互评等活动,充分利用好练习题灵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当堂所学知识搞懂搞透,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
练习题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深化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高中政治有一类习题是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以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为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究性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突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走向;它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辨驳作用
教材中许多相似、相对概念看似简单,而让学生严格区分清楚,则有一定难度,课堂时间有限,无法系统而全面地进行辨析,学生领会不够透彻,容易造成误区及概念间相互混淆。通过课后习题中的辨别、辨析、分析等题型训练,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培养了辨驳能力。
(五)德育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课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新编教材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知识和现实教育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演讲、辨论,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练习题处理的尝试
(一)课前设问
导入新课时选择恰当的课后练习题作为设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也就适时地自然导入新课。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可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在课前设计时没有合理利用课后练习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当然就不理想。
(二)课堂提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提问也是师生互动的最基础形式,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三)课堂小结
好的课堂小结是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因为它既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又是一节课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浓缩。对有些课后练习题,其答案概括了整篇甚至整节内容,可以用作课堂小结或章节小结。如高二第三课课后论述题:试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样既概括了本节的重点内容,又达到了设置练习的目的。
(四)课后讨论(或课外活动)
新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论述、讨论、小论文等题型,课堂处理不合适,学生独立完成难度较大,可让学生课外作充分准备,然后利用学科活动时间,召开辨论会、演讲会或举办小论文竞赛。这样既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概括总结,也能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甚至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妥善处理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钻研,善于总结,不用单一的模式处理练习,就会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功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简介】
郝立军(1980— ),男,本科学历,洛南县古城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教材;练习题;设置
中学《思想政治》课自1998年秋季全部实施新教材,新教材不仅结构合理,逻辑性强,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推进并实施素质教育。
一、练习题设置的特点
(一)变单一题型为多样化
旧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形式单一,那种“问答式”的练习,反映不了高考的题型变化。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在设置这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它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别设置了相关的选择、分析、辨别、辨析、评论、回答、说明、材料说明、理解、论述、讨论等多种题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二)重视学生特点
高中学生已能基本了解社会问题,尤其对社会热门话题很感兴趣。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单一的理论教育,注重了学生特点,不仅在课文中增加了大量新材料、新情境,而且课后习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课后“回答”题型就将知识融进热门话题之中,学生做作业时,讨论激烈,效果颇佳。
(三)重视与教材内容的配套
《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教材的基本原理大多采用近几年的新发现或众所周知的历史典故进行论证,说理性强,且生动形象(如漫画、插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课后题紧密配合教材内容,设置了相应题型。如说明漫画分析等题型,新颖别致,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二、练习题设置的功能
旧教材课后练习题型与高考要求脱节,使得学生不重视课后练习,而大量的使用课外练习,使之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严重影响课文的教学效果。新教材课后的练习设置就弥补了旧教材之不足,使课后练习与课文构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它侧重于对课文的巩固、辨驳、德育教育等。
(一)巩固作用
教材对重点内容虽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学生也能看明白,但要深刻理解并掌握运用仍有一定的难度。课后练习对此设置了相应的运用操作题,重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课文从理论上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而且逐一附加材科说明,但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运用重点,习题中就设置了“例证题”让学生收集报刊有关资料或根据自己了解的事实,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练习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及时理解知识,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通过练习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口答、互答、板演、互评等活动,充分利用好练习题灵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当堂所学知识搞懂搞透,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
练习题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深化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高中政治有一类习题是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以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为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究性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突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走向;它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辨驳作用
教材中许多相似、相对概念看似简单,而让学生严格区分清楚,则有一定难度,课堂时间有限,无法系统而全面地进行辨析,学生领会不够透彻,容易造成误区及概念间相互混淆。通过课后习题中的辨别、辨析、分析等题型训练,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培养了辨驳能力。
(五)德育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课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新编教材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知识和现实教育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演讲、辨论,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练习题处理的尝试
(一)课前设问
导入新课时选择恰当的课后练习题作为设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也就适时地自然导入新课。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可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在课前设计时没有合理利用课后练习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当然就不理想。
(二)课堂提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提问也是师生互动的最基础形式,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三)课堂小结
好的课堂小结是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因为它既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又是一节课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浓缩。对有些课后练习题,其答案概括了整篇甚至整节内容,可以用作课堂小结或章节小结。如高二第三课课后论述题:试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样既概括了本节的重点内容,又达到了设置练习的目的。
(四)课后讨论(或课外活动)
新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论述、讨论、小论文等题型,课堂处理不合适,学生独立完成难度较大,可让学生课外作充分准备,然后利用学科活动时间,召开辨论会、演讲会或举办小论文竞赛。这样既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概括总结,也能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甚至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妥善处理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钻研,善于总结,不用单一的模式处理练习,就会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功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简介】
郝立军(1980— ),男,本科学历,洛南县古城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