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2007 年版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析民族院校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目标是构建新型的适合于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听说实践活动体系,及在此体系下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为我校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可视平台,为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英语 听说实践活动 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交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7 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明确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界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即从这一新的形势出发,以民族院校学生为对象,研究如何构建适合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英语听说实践活动体系。
1.民族院校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在我国,正规的英语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30 年来,英语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可喜成绩。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学英语十多年,依然听不懂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了。究其原因,这与英语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哑巴"英语的窘境呢?
从听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英语基础不扎实。这是影响听力提高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音不好,缺乏必要的语音、语调等基础语音知识。第二,缺乏足够的量,句型、语法运用不熟练。第三,不熟悉英美人的文化背景,如学生向老师问好时习惯称呼名字, 家庭成员中晚辈讲话有时也称名字等。这些都与中国习惯不同,造成后果是所听材料虽无具体的新词句,学生却由于一时思想转不过弯来而听不懂内容。最后,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听英语的潜在困难是心理障碍,总感觉到被动、无把握,因此过分紧张,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一听不懂便开始产生急躁情绪,造成恶性循环。
从说的方面来看,开口比较难,这是最大的障碍。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担心不会说,说不好。他们不愿开口,害怕出错。另外,一些学生,不愿用英语讲话,害怕发言不准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这些习惯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正常交际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在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声不响的站着,他们不会用简单的英语呼应,不会把学过的知识表达出来,完全没有说的意识,更谈不上习惯。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差的原因还有其它一些方面,有些是外语学习自身特点使然,如年龄和母语干扰因素等,另一些不利因素的产生却是源自某些条件的限制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如能得到有效的干预是能够克服或转化的, 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正视这些不利因素,设法去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特别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切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因势利导。
2.英语听说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2.1 指导思想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语言还原为交际工具并进行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2.2 工作思路
从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在英语相关岗位上毕业生英语听力及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就业、择业和职务升迁等方面的竞争力的高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课堂,而课外语言活动的积极开展及校内资源的充分调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中,项目组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策划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备坚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
2.3 预期效果
计划主张学生在牢固语言基本功的前提下,重点提升其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在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之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英语听说技能人才。通过建立英语语言学习论坛,达到资源共享。
2.4 实施步骤
本项目分别就英语学习的听、说两方面开展系列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活动如下:
1.开展英语文化节:还原再现西方风俗节日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模拟场景下真切感受异域文化。同时,邀请学校外教和相关专业教师介绍异域文化与风土以及旅居生活与逸事等,并邀请少数民族学生用英语讲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等,师生互动,使同学们走进一个趣味盎然的语言世界,真切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2. 专题英语对话与讨论:请专业老师根据新闻时事、热点话题定期给出学生一个专题,让学生自由讨论。
3. 模拟商务接待与谈判:由学生自行模拟组建公司、为公司命名并确定出各成员的角色扮演身份,如销售部经理、秘书等。由不同小组相互合作,对贸易洽谈、合同签订等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再现,培养学生真正能在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自如地进行交流。
4. 话剧表演:激励学生去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英文名著、电影等,要求学生根据英文话剧、名著或电影情节改编或自编剧本并排演话剧,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锻炼英语听说能力。
5. 英语演讲比赛:以"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为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6. 英文配音大赛:学生在收看收听视频、视听材料的同时跟读模仿标准录音,对其发音和语音语调的改善有极大的推进。通过跟读培养语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词汇、句型和习惯用法。
7. 英文歌唱比赛:歌曲作为听力材料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们充分地表现英语的节奏与发音。学生们可以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度,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提高辨音能力,以及增强音感和节奏感等,更能激起开口说话的欲望。
活动过程中,活动的最终评价以现场参与学生的投票和指导教师的点评综合生成,活动将会通过拍摄影像资料记录全过程。每项活动结束后,组织参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负责人总结汇报,并以书面形式汇总。
每次活动结束后,项目组成员有针对性地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采访参与者的参赛感言,并就活动的组织方式、满意程度、参与感受和对活动的意见建议进行结果汇总、再讨论。多次总结后,就研究结果拟问卷,在全校范围内做问卷调查,为后一步的听说实践活动平台搭建做原始数据参考。
最后,项目组成员以网页形式建立英语语言学习论坛,将各活动过程、应用信息和资料等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出来,包括上传各活动过程、讨论、博客等,以便同学及时获取信息、发表言论。为了进一步完善平台的管理和建设,项目组成员会定期在后台了解登录者信息反馈,收集其宝贵建议和意见。
英语听说实践活动研究是一个着重于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实践活动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一体系的构建,为民族院校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可视平台,为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英语 听说实践活动 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交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7 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明确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界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即从这一新的形势出发,以民族院校学生为对象,研究如何构建适合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英语听说实践活动体系。
1.民族院校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在我国,正规的英语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30 年来,英语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可喜成绩。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学英语十多年,依然听不懂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了。究其原因,这与英语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哑巴"英语的窘境呢?
从听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英语基础不扎实。这是影响听力提高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音不好,缺乏必要的语音、语调等基础语音知识。第二,缺乏足够的量,句型、语法运用不熟练。第三,不熟悉英美人的文化背景,如学生向老师问好时习惯称呼名字, 家庭成员中晚辈讲话有时也称名字等。这些都与中国习惯不同,造成后果是所听材料虽无具体的新词句,学生却由于一时思想转不过弯来而听不懂内容。最后,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听英语的潜在困难是心理障碍,总感觉到被动、无把握,因此过分紧张,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一听不懂便开始产生急躁情绪,造成恶性循环。
从说的方面来看,开口比较难,这是最大的障碍。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担心不会说,说不好。他们不愿开口,害怕出错。另外,一些学生,不愿用英语讲话,害怕发言不准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这些习惯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正常交际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在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声不响的站着,他们不会用简单的英语呼应,不会把学过的知识表达出来,完全没有说的意识,更谈不上习惯。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差的原因还有其它一些方面,有些是外语学习自身特点使然,如年龄和母语干扰因素等,另一些不利因素的产生却是源自某些条件的限制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如能得到有效的干预是能够克服或转化的, 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正视这些不利因素,设法去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特别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切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因势利导。
2.英语听说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2.1 指导思想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语言还原为交际工具并进行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2.2 工作思路
从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在英语相关岗位上毕业生英语听力及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就业、择业和职务升迁等方面的竞争力的高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课堂,而课外语言活动的积极开展及校内资源的充分调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中,项目组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策划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备坚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
2.3 预期效果
计划主张学生在牢固语言基本功的前提下,重点提升其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在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之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英语听说技能人才。通过建立英语语言学习论坛,达到资源共享。
2.4 实施步骤
本项目分别就英语学习的听、说两方面开展系列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活动如下:
1.开展英语文化节:还原再现西方风俗节日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模拟场景下真切感受异域文化。同时,邀请学校外教和相关专业教师介绍异域文化与风土以及旅居生活与逸事等,并邀请少数民族学生用英语讲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等,师生互动,使同学们走进一个趣味盎然的语言世界,真切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2. 专题英语对话与讨论:请专业老师根据新闻时事、热点话题定期给出学生一个专题,让学生自由讨论。
3. 模拟商务接待与谈判:由学生自行模拟组建公司、为公司命名并确定出各成员的角色扮演身份,如销售部经理、秘书等。由不同小组相互合作,对贸易洽谈、合同签订等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再现,培养学生真正能在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自如地进行交流。
4. 话剧表演:激励学生去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英文名著、电影等,要求学生根据英文话剧、名著或电影情节改编或自编剧本并排演话剧,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锻炼英语听说能力。
5. 英语演讲比赛:以"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为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6. 英文配音大赛:学生在收看收听视频、视听材料的同时跟读模仿标准录音,对其发音和语音语调的改善有极大的推进。通过跟读培养语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词汇、句型和习惯用法。
7. 英文歌唱比赛:歌曲作为听力材料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们充分地表现英语的节奏与发音。学生们可以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度,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提高辨音能力,以及增强音感和节奏感等,更能激起开口说话的欲望。
活动过程中,活动的最终评价以现场参与学生的投票和指导教师的点评综合生成,活动将会通过拍摄影像资料记录全过程。每项活动结束后,组织参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负责人总结汇报,并以书面形式汇总。
每次活动结束后,项目组成员有针对性地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采访参与者的参赛感言,并就活动的组织方式、满意程度、参与感受和对活动的意见建议进行结果汇总、再讨论。多次总结后,就研究结果拟问卷,在全校范围内做问卷调查,为后一步的听说实践活动平台搭建做原始数据参考。
最后,项目组成员以网页形式建立英语语言学习论坛,将各活动过程、应用信息和资料等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出来,包括上传各活动过程、讨论、博客等,以便同学及时获取信息、发表言论。为了进一步完善平台的管理和建设,项目组成员会定期在后台了解登录者信息反馈,收集其宝贵建议和意见。
英语听说实践活动研究是一个着重于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实践活动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一体系的构建,为民族院校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可视平台,为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