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55443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特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公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全新的学生观为实施课堂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引起人们对课堂教学公平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种多样的智能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教育强调的知识和经验的灌输,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忽视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差异性,偏重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及其它智能的培养。实际上,“用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我们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以实现微观的教育质量平等。
  
  一、课堂教学中不公平的现实表现
  
  近年来,在理念上,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作了重大改革,实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思想上的根本转变,从以“评教”为主转到以“评学”为主。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不公平的现象仍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参与机会分配失衡
  我国课堂教学基本上都实行班级授课制,因而课堂中的交往多为师生交往,且这种交往大多数由教师发起,学生参与交往的过程多半只是被动和反应性的交往过程。从课堂教学总体互动情况来看,教师在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使这种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观察发现,教师对学习成绩好、家庭社会地位高、在班级中担任职务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则存在较显著的交往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这种选择性交往必然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参与机会分配的不均衡性。
  (二)课堂话语带有更多“强势”群体的价值取向
  “强势”群体是指那些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实际上规定着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他们的理解才是正确的理解,他们是课堂教学的裁判者。相对于“强势”群体,“弱势”群体在班级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强势”群体为标准来预设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他们的课堂反应。对于教学内容难于理解、教学进度过快、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不合理等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呼声却充耳不闻。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排外情绪普遍浓厚
  人口流动加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因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视流动子女为额外负担而不愿多投入精力,并且普遍带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和心理上的排斥。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公平
  
  课堂教学中显露出的种种不公平,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教育领域内公平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反面意义。我们认为,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来代替“英才教育”。
  (一)要加强公平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既有客观上的根源,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其中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产生教学不公平现象的一个至为重要的主观因素。由于社会的权利意识、经济意识等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某些从教人员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施以差别对待,尽管是少数人,但仍然不可忽视,若任其发展,必将会造成教育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因此,应该切实加强师资培训,尤其是师德教育。同时以现代教育改革精神培养教师形成新的职业理念,树立民主、公平的职业道德观,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的个体,理解、尊重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另外,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以抵制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侵扰,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二)努力确立多元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和新型的学生观
  1. 多元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应指向人文精神。对于教学评价而言,它必须指向于学生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以往那种为评价而评价,见物不见人的教学评价不再有存在的合理性。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教育:一是要着眼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二是要着眼于每个人的一切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应实现多向激励型评价机制,应建立多向的师——生、生——生、生——师的以激励为目的评价体制,其评价标准应有一定的弹性。教师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客观分析学生层次,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正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人,应注重学生的智慧与活动,关注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潜能,预见每个学生都可以造就;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分层教学。
  最后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受过挫折的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儿童,普遍地被排斥在学校的社会生活之外,被排斥或别人不需要的心情自然增加了他们对学校的厌恶。他们多半是怕羞的、心理退缩的,在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时易于受到挫折。教师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公平地对待和评价所有的学生,特别要平等对待那些处于各种不利地位的学生。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爱,需要鼓励和表扬、支持和帮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状态。
  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条件之多和某些主观因素的不可控制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不公平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不过我们可以坚信,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课堂教学不公平的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纠正,我们的教育一定能保证每个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把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原则的和谐文化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学校道德建设历来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路径。自然地,以优化社会道德和个体美德为己任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如此重大的历史际遇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发挥什
期刊
一、课前激趣喜欢识字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制作新课卡片,利用声音、图象、动作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让学生对所识生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例如教学与水果有关的生字时,我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上,并给水果贴上标签,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字记字,教学效果很好。    二、课中遵循规律识字    每节课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并在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再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
期刊
传统的评价只注重课程实施后对课程计划、学习状况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重结果轻过程。从这样的评价中仅可了解到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不能使师生自主调节教学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经历,较为被动。而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这些唯有通过数学学习过程才能实现,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把教师、
期刊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绝不应是单纯的“管制”与“约束”,而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对学生多一些“理”,多一些柔性的人文关怀;少一些“管”,少一些冰冷的机械管束。任何一个班级都需要一些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大家的行为,但“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要体现“理”的引领、感染、熏陶等导向作用。  “管制”“约束”的行为大多具有外显的特征。一个班级在学生的出勤、卫生、作业、言行等方面可以做出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但
期刊
待进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某些思想、行为或学习相对落后、期待进步的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一个班级中出现待进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作为教师对这种现象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待进生对班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一些办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在整体管理上不存在大的问题,这些学生的个别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待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是对教师责任心的一种考验,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的一种检验。待进生工作的好与坏
期刊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学习英语的热潮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与之极不相称的是英语教师的年轻化和教学经验的普遍缺乏。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在78.29%的高校中,35岁及以下英语教师占60%以上,部分院校占90%,甚至全部;仅25.4%的35岁及以下教师有硕士学位,35岁及以下没有硕士学位者的学校居然占27.08%。高校教师年轻化及低学历
期刊
目前的学生管理流行精细化,原因种种。就教育者看,精细化似乎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师的责任心;就家长看,精细化被理解为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有效应对,减轻了家庭教育的压力;就部分学生看,老师的精细操持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乐得轻松;就实际效果看,精细化的确减少了家长和学生的成本,至少在近期效益上是有成效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过于精细的管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至少需要在以下方面反思。   
期刊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学段、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方面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
期刊
构建良好而新型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新世纪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正常教学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实施成功教育的“润滑剂”。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在“应试教育”“以分取人”的“高压政策”下出现了一些打骂、侮辱或歧视学生的体罚行为,既破坏了教师自身形象,恶化了师生关系,又加重了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心理与抵触情绪,并影响到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这种情况下,无论教师的教学付出多少心血,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多大也
期刊
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结果也不同,它的影响过程是: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观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结论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态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语言的方向和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事实证明,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