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把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原则的和谐文化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学校道德建设历来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路径。自然地,以优化社会道德和个体美德为己任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如此重大的历史际遇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承载什么样的职责,学校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之间存在何种内在的联系,这是学校道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意蕴的关涉的前提性问题。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总的要求是一致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总的要求既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又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相一致。
其一,这些总的要求都关涉人民群众直接的现实的利益,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又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在构建社会过程中一系列思想与行为的规范。而道德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调节人——我、群——我、类——我、人——自然等利益关系的规范性准则,既有利他性要求,又有自利性诉求,以此为目标引导的学校道德教育显然也应把如何使学习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作为自身的基本目标。二者都建立在如何处理利益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有着相同的旨趣。
其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一项总要求都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相关联、相契合。如“民主法治”的教育要求在于培养学习者科学的民主素养和法治意识,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必然的学校道德要求;“公平正义”的教育要求在于引导学习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的利益纠纷与冲突,它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利益分配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诚信友爱”本身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或道德的底线要求,它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常规性内容;“充满活力”的教育要求在于充分调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潜能、生命活力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它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终极追求;“安定有序”的教育要求在使学习者体认、理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保持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一切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道德诉求,也是历史上一切道德教育形态一贯的教育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要求在于使学习者学会“道德”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种种利益关系,真正善待自然、呵护人类的生命家园,它是生态伦理、环境伦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要求,是人类道德情怀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延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的教育要求,也是拓展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新途经。由此可见,学校道德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二者有着目标诉求上的根本一致性。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相契合
事实上,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系列具体任务已经体现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如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些不仅一直是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而且也与和谐文化建设所依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至于当前全社会正在开展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业已进入了学校德育课堂,它对培养学习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健康、文明、高尚的道德风尚和行为规范,将产生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必然地,这也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可预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宗旨,自觉地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路径。
作为特殊文化形态的学校道德教育,通过自身的实践是可以对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所作为,有所裨益的。所以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和谐文化的建设,以有所作为的姿态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总的要求是一致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总的要求既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又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相一致。
其一,这些总的要求都关涉人民群众直接的现实的利益,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又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在构建社会过程中一系列思想与行为的规范。而道德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调节人——我、群——我、类——我、人——自然等利益关系的规范性准则,既有利他性要求,又有自利性诉求,以此为目标引导的学校道德教育显然也应把如何使学习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作为自身的基本目标。二者都建立在如何处理利益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有着相同的旨趣。
其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一项总要求都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相关联、相契合。如“民主法治”的教育要求在于培养学习者科学的民主素养和法治意识,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必然的学校道德要求;“公平正义”的教育要求在于引导学习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的利益纠纷与冲突,它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利益分配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诚信友爱”本身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或道德的底线要求,它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常规性内容;“充满活力”的教育要求在于充分调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潜能、生命活力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它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终极追求;“安定有序”的教育要求在使学习者体认、理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保持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一切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道德诉求,也是历史上一切道德教育形态一贯的教育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要求在于使学习者学会“道德”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种种利益关系,真正善待自然、呵护人类的生命家园,它是生态伦理、环境伦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要求,是人类道德情怀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延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的教育要求,也是拓展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新途经。由此可见,学校道德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二者有着目标诉求上的根本一致性。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相契合
事实上,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系列具体任务已经体现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如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些不仅一直是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而且也与和谐文化建设所依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至于当前全社会正在开展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业已进入了学校德育课堂,它对培养学习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健康、文明、高尚的道德风尚和行为规范,将产生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必然地,这也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可预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宗旨,自觉地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路径。
作为特殊文化形态的学校道德教育,通过自身的实践是可以对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所作为,有所裨益的。所以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和谐文化的建设,以有所作为的姿态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