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话题栏目2019年第11期温馨告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20年第1期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19年11月23日)
  【为师之道】
  读书明理——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专题。投稿文章希望能回答四个问题:1.读了什么书;2.用什么方法读的书;3.思想上引发了哪些触动与思考;4.行动上做了哪些改变,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教学有招】
  初中教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手段、评价技巧或教学实例介绍等。
  【点击游戏】
  游戏教法接龙赛。提供一个常用的体育游戏及基本教法,由参与者采用游戏接龙的形式,提供多个此游戏多样化的变化方法及教法指导建议,供初教者借鉴、参考或选择使用;简易器材类体育教学游戏。
  【阳光操场】
  大课间体育活动系列与校内体育竞赛。
  【各抒己见】
  关注操场热点,互动交流研讨;杂志文章质量,直面点评议论。
  二、2020年第2期征稿主题(与第一期基本相同)
  (收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23日)
  三、友情提示
  全国一线体育教师们关注的“案例评比活动”因故改为公益性质的“案例征集活动”,欢迎大家在本月30日前携各类优秀体育教育教学案例报名参与本次无任何费用的征集活动。现将参与“案例征集活动”的主要信息提示如下:
  【主办单位】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征集对象】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教研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体育师范生。
  【活动过程与时间安排】
  2019年10月10日—11月30日期间接受投稿(集体报名请在11月25日前);2020年3月前公布入围名单;2020年第3期起刊登案例;2020年4月30日前接受咨询。
  【案例征集标准】
  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主题鲜明;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策略巧妙;适合常态体育教学,教法简便;表述框架结构合理,文笔流畅。
  【案例筛选方法、程序与奖励】
  征集的案例进行5轮筛选。第一轮资料审查;第二轮学术不端查询(即“反抄袭”检查);第三轮小组匿名筛选;第四轮大组筛选;第五轮终审准备发表范围内的案例名单(以下简称:入围名单)。
  获得“入围名单”资格的大部分作者案例,将在本栏目设“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专集”,分批发表,并寄送刊登案例的第一作者当期杂志2本(在刊发之前要进行第二轮学术不端检查)。
  集体报名参加的单位以“入围名单”篇数为序,设立“优秀组织奖”在杂志上公布,不寄送证书,但可按比例推荐本单位入围案例优先发表。
  【报名方法与要求】
  所有报名的案例不收取任何费用。每人只能报1篇案例,每篇案例最多署2名作者。
  案例资料请用一个Word文档制作:前半部分是本人的报名表(见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主页“下载中心”),后半部分是一份案例(文字量以不超过4000字为宜;文中如有插图和学生活动照片,不得有穿皮鞋、凉鞋、牛仔裤等不适合体育活动的服装,可将照片裁剪成尺寸为300×200,再复制到案例中,暂不需要作者提供原版照片;此次征集活动,不需要提供任何与案例相关的视频资料)。
  集体报名的案例,校级不得超过30篇;市、区、县级教研室或体育工作室不得超过50篇。电子报名表可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邮箱索要。
  公开发表过的和在本刊前三届案例评比中的获奖案例,不在此次征集范围之内。
  【其他】
  本次是征集活动不评奖,获得“入围名单”的大部分作者只是获得2020—2021年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专集”发表的资格。此类教师需准备2张作者本人的原版照片以及参与本次征集活动的体会或感悟性短文。栏目组会按计划分批通知大家上交的时间。
  教育案例以典型教育事件為主,基本表述体例为:案例背景(教育事件发生前的简况)、案例描述(典型教育事件的详细过程)、案例反思(首先分析此事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谈对此事件引发的后续思考与借鉴性启示)。此类案例的表述结构要完整,不能仅有事件的过程描述或故事,而没有背景简介和案例反思。
  教学案例以典型教学事件为主,基本表述体例为:案例背景(教学事件发生前的简况)、案例描述(经过实践检验的主要教学过程中,典型方法或运用手段或评价技巧的详细过程与实际效果)和案例反思(先针对本案例教学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技巧与教学效果,再谈因此事件而引发的深度思考与反思)。此类案例注意表述结构要完整,不能只是一个课时教学计划(俗称:教案),或一个缺乏教学背景简介和引发思考的说课稿,也不能仅是一个课题报告或研究性的论文。
  “案例规程”请见第9期“案例规程”;若需各类报名表格或咨询相关事宜,可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邮箱,由本栏目组负责在48小时之内给您回复。
  感谢大家踊跃参与本次公益活动!“一线话题志愿者服务队”的申请报名工作于10月30日准时结束,志愿者人数已超过“第3届案例评比”工作人员总数的3倍以上,自11月1日起不再接受报名申请。
  四、特别致谢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苏州高鹏、南京朱晓弦老师参与了稿件的校对工作,栏目组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栏目组
  2019年11月1日
其他文献
拜读了贺中彬老师的案例《废墟上的“特殊课堂”》,一下子就打动了我,文中故事情节的描述生动且有感染力,仿佛这场相遇就是一场等待,正是文中的“等”感动了我。  一、等你——终于等到你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拉路村因地震成为一片废墟。正值学习好时光的孩子们却只能满山乱跑,也许那时他们的心里就一直在等待着有位教师的出现,幸运的是他们真的等来了一位教师——贺老师。他率先力行,开动自己的智慧,当天就
主持团队:山东省泰安市王安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王 安  成 员:董富秋 梁洪璠 胡阔成 李宁宁 韩晓妹   王 燕 宋晓露  研讨话题:体育教学中如何组织展示  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
在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体育与健康)中,笔者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深切体会到比赛方案的全面合理、各环节的缜密衔接,被选手的精神面貌、精彩表现感染,更被新时代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感动。  教育者应给予学生适切、有温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向好发展,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体育教师首先要塑造更好的自己,才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
笔者有幸随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研修团队赴英国考察访问,本次研修活动的主旨是通过了解英国的学校体育文化,学习借鉴其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务实的做法,力求实现“取其精华,洋为中用”。虽是短暂的10余天,但英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其中的点滴,以期产生共鸣。  一、提倡体验式学练方式  现象:英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倡体验式学练,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高级讲师杰德带给同
2019年5月30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苏州外国语学校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暨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在苏州外国语学校拉开帷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顾问潘绍伟,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周兵,苏州
一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5方面:标题、背景(直接、间接背景)、问题(问题出现、问题产生原因、问题解决方案设想)、问题解决(详尽过程、初步效果)、讨论与反思(发现新问题、后续解决问题的打算、其他感受、体会、启示)。吴杰老师的案例《广播体操教学感悟》从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3个方面进行描述,符合案例书写的基本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楚。本案例反映了广播体操教学时的尴尬境地,这不是一所或几所学校面
中小学校园体育节比赛倡导“强者竞技,人人参与”,体育节的游戏比赛能凸显体育精神,除了力量、速度、耐力的竞技比拼,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协同动作能力的锻炼、灵敏素质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养成和团队精神的锤炼等。这类游戏的设置更注重团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比赛学会交往、锻炼协作、团结互助、凝聚智慧。在安全和操作简便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体魄、享受快乐、收获成长。  一、“奋力向前”(图1)  目标:发
体育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体育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体育学业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优劣的真实反映,是學生体育学习结果的具体呈现。对学生体育学业质量的评价固然要集中在学生的体育成就上,从一体化的角度谈体育学业质量评价,评价的内容要更全面系统,评价的形式要更丰富多元,评价的结果更要客观公平,因为体育学业质量评价不仅是对育人效果的检验,而且对某一学段的体育学业质量评价及升学息息
为进一步推动江浙沪三地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交流与合作,延续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的良好学习研讨氛围,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承办的2019年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于2019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南通崇川学校举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南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毅浩,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8年第6期周庆祝老师的《我拿什么吸引你——由一节失败的体育课引发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周老师针对一节失败的体育课抓住“我的气场不够”“学生不配合”“游戏不好玩”3个环节进行了剖析,这种注重“失败”后的反思精神值得称道,但如果结合文中提供的上课情境和隐藏的因素来思考,则存在2点疑惑,愿与周老师及各位同行探讨。  一、“笑”的气场就弱吗  (一)原文片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