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性学习方法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高中物理学习任务,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在教学中以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为原则,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中物理;衔接;学习方法
  一、初、高中物理的联系
  (一)要打好基础
  初中物理从八年级开始学习,内容包含物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定律,知识较完整、系统。初中物理知识简单、易懂,实验易操作。但因为初中生受年龄段智力发展所限。为此,第一步,要在学生心中树立物理思想、物理概念,打好基础。第一步走好了,作为第二步的高中物理,就会走得比较平坦。
  (二)物理学习要注意方法
  物理学科注重让学生在建立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在实际中。物理是实验学科,必要时学生要亲自动手,才能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实践操作。所以,注重实验、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
  (三)物理学习中要培养的情怀
  物理学习不仅是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动手能力和物理情怀的培养。也许知识是枯燥无味的,但对自然界的想法、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必须有明确的、正确的认识和世界观。物理学习的是唯物辩证主义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初、高中物理的知识层次与知识的深度不一样
  高中生的认知发展到了一定高度,能应付深层次的高中物理,物理知识趋向实际、复杂化。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初中物理知识比较初级,是简单、理想化的。有些高中学生或高中教师认为初中物理知识是错误,甚至是不合理的。其实不然,虽然初中物理是低水平、理想化的,但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很大帮助。这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不断否定或发展之前的观点,不断修复漏洞和不足,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初中物理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高中物理侧重知识的完整性
  刚开始学习物理时,需要了解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操作,所以初中物理学习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尤其在做题时,需要完整的格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高中物理侧重的是知识的完整性、思维的缜密性,与现实生活的接近程度。
  (三)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教学过程中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例题和练习讲解多。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缺乏独立思考。
  高中物理內容多、难度大,各知识相关联,如果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公式虽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因没有预习习惯,物理课上听不大明白。这致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恐惧物理。
  三、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较大梯度,或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即分解知识点教学;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物体受力,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性质力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由来;要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使学生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像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習题作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物理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多给予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独立思考以及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概念混淆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应认真阅读教材。可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还应设计对重点、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 培养学生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高一第一节的绪论课,明确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以便学生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编写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不系统的,容易遗忘,为此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总结。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通过课堂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思维方法,养成物理思维习惯。
  5. 强调科学记忆,摒弃死记硬背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从高一开始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准确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比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记忆。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完成高中物理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摘 要】草稿纸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草稿纸的重要性,视宝如草。笔者从“学生使用草稿本的误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的策略”、“学生使用草稿纸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浅谈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用具;使用策略  日本教育学家多湖辉说过:“草稿纸是思想过程的履历表。”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草稿纸并没有那么重要,能不用则不用,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教学,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探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本文以《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活动为例,分析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过程,并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思考选择适合品德学科探究性的活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探究性活动;案例分析;课堂实效性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倡导探究教学,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探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小学品德课程是将各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学生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介绍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做法和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习惯;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阅读素养是小学生重要的能力素养。家庭、学校、社会要充分营造阅读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素养;创设平台;阅读氛围;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语言文化的多元融合,各式自媒体平台相应而出,借助自媒体平台发展教育成为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自媒体平台涵盖各类书籍篇目,范围广泛、种类繁多,为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提供了可能。就中学教育而言,借助自媒体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受限于学校集中时间的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利用时间展开阅读与思考。文章主要分析了自媒体背景下进行自媒体阅读的必要性,提出了创设“自媒体 教育”的阅
摘 要:在新课改环境下,只有掌握好促进课内外阅读有机衔接与融合的有效策略,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机衔接与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举一反三”。文章分析课内外阅读有机衔接与融合的有效策略:促进课内外阅读目标的融合;积极寻找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培养
教書育人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根本职责,教师理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教学质量的钻研中。有趣的是,在中小学,不少教师的大多数时间不是在给学生上课,而是在处理许多非教学工作——给学生上课的时间甚至还不到每天在校工作时间的二分之一。  检查多。教师除了要应付教学业务水平的考核,还要应付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到校检查,教师需要提前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做准备,且往往是
摘 要: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養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管学生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是非常重要的。“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小学生在课堂中不愿倾听、不善于倾听的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生;倾听能力  要了解事物除用眼睛观察外,更需要用我们的耳朵细心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倾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下课改的一个核心概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其中思维品质是指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识记英语词汇、强化课文记忆、进行系统复习,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思维品质  英语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或间接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正确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并充分利用拓展,有利于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以及教材中相关素材,在数学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材;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多样,教会学生知识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