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引领下,针对初中音乐课堂大部分学生厌动、畏唱、浅赏、缺乏音乐创作意识和激情等现状,笔者于活动课《拉库卡拉查》、《西藏歌舞》的教学中运用了“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巧入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策略,使每个孩子敢动、想动、会动、善动,让他们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每个孩子 初中音乐课堂 动起来 拉库卡拉查 西藏歌舞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2-02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它把学生音乐能力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作为总目标,强调知识技能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而处于青春期的大部分初中生却往往表现为厌动、畏唱、浅赏、缺乏音乐创作意识和激情等等。在活动课《拉库卡拉查》及《西藏歌舞》的教学中,笔者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动”的天性,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及持续发展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一、实施音舞结合教学
西藏歌舞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学生有必要对其具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应该担负起继承和发扬其优秀传统的责任。而活动课《西藏歌舞》正是笔者以此为出发点用2013年新版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5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中的《正月十五那一天》和《阿玛勒火》这两首藏族民歌为蓝本整合设计而成的,音舞结合教学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首先,笔者将传统的学生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了“马蹄形”的座位形式。这种做法不仅能消除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导入环节,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表演了一段藏舞,与此同时,请学生判断这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并在笔者指挥下全体用本课的一个重要节奏型ⅹⅹ ⅹ拍击出整齐的掌声给这段舞蹈伴奏。接着,结合著名的历史典故,反复聆听、跟唱藏族民歌《正月十五那一天》并在其中加入欢迎文成公主进藏的掌声(ⅹⅹ ⅹ),不仅使学生熟悉了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而且巩固了该重要节奏型进而速度由慢而快地演变成藏族踢踏舞的脚部动作。随后,再加入手部动作,使得每个孩子轻而易举地合着音乐边唱边跳:
在藏族民歌《阿玛勒火》的教学中,笔者则重点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正月十五那一天》进行对比。另外,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发挥优势并带动其他同学,进而使他们对“堆谐”和“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使课堂充满活力。
《拉库卡拉查》是2013年新版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4冊第四单元《美洲乐声》中的一首墨西哥民歌。鉴于本地区的孩子已在小学阶段的2007年旧版音乐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3册第四单元《动感拉丁舞》中学唱过这首歌曲,因此,笔者把整节课的重点设定为音舞结合教学及音乐实践变奏曲《拉库卡拉查》。在导入环节,笔者设置了墨西哥狂欢节“赛歌会”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复习了这首歌曲。接着,从学生感兴趣的“拉库卡拉查”本意出发引出“蟑螂舞”并请学生尝试其动作,进而全体观赏墨西哥民间舞蹈“哈拉韦”让学生总结其特点并模仿其典型动作。随后,在墨西哥狂欢节舞会的情境中男女生分角色合着《拉库卡拉查》的音乐边唱边跳,感受、体验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
实践证明,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音舞结合教学能有效使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使每个孩子在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动心中体验了音乐之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音乐的内心理解。加快了教学节奏,提升了课堂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动中学、学中动”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不要求“动”地如何一致、优美,以情感体验、知识渗透为主。教师要多加入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二、巧入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在音乐实践变奏曲《拉库卡拉查》环节中,笔者先让全体学生在聆听感受中学、在对比分析中学,边欣赏边思考“变奏曲《拉库卡拉查》主题与歌曲本身相比有什么异同?”、“主题之后的五次变奏分别用什么方法将主题变化演奏?”、“变奏二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聆听变奏三仿佛又听到了前面哪一段旋律?”、“变奏五与前面哪段变奏相似?”、……,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该曲的结构,使他们逐步学会用音乐的思维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并领会音乐要素对作品表现的重要影响。在这期间穿插的实践活动都是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探究、编创而成的,笔者则给予一定的启发、引导,如边划拍边用“la”唱主题,聆听变奏一、变奏三时在句尾长音处用自制打击乐器伴奏,聆听变奏二时全体学生做吹小号动作,音舞结合表现等。随后,引出变奏曲式的概念,请学生用常见的变奏法组内合作创编变奏六,并通过实践活动展示。
正如上文所述,在活动课《西藏歌舞》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师生互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层层深入地巩固了重要节奏性ⅹⅹ ⅹ,从而为学跳藏族踢踏舞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多样化创造手部动作的环节中,笔者利用初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以“赛”激趣促学,短短三分钟时间内,有的组设计出了代表藏族人民心连心、团结一致的手拉手、手挽手等动作,还有组在此基础上组合了藏族礼节献哈达等动作,可谓精彩纷呈。
事实证明,只有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主体意识,让音乐课成为孩子彰显自我的舞台,他们才会学得主动、学得开心,才能真正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而对音乐作品的二度、三度创作及表现是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既要指出学生在整个音乐实践、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要抓住可喜之处给予鼓励。此外,还要经常鼓励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表现音乐的同学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唱、大胆演,使他们乐于参与。
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动”是学生表达自己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使每个孩子敢动、想动、会动、善动,我们的初中音乐课堂就能“活”起来,从而实现音乐自身的价值,彰显音乐魅力!让学生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
【关键词】每个孩子 初中音乐课堂 动起来 拉库卡拉查 西藏歌舞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2-02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它把学生音乐能力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作为总目标,强调知识技能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而处于青春期的大部分初中生却往往表现为厌动、畏唱、浅赏、缺乏音乐创作意识和激情等等。在活动课《拉库卡拉查》及《西藏歌舞》的教学中,笔者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动”的天性,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及持续发展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一、实施音舞结合教学
西藏歌舞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学生有必要对其具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应该担负起继承和发扬其优秀传统的责任。而活动课《西藏歌舞》正是笔者以此为出发点用2013年新版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5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中的《正月十五那一天》和《阿玛勒火》这两首藏族民歌为蓝本整合设计而成的,音舞结合教学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首先,笔者将传统的学生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了“马蹄形”的座位形式。这种做法不仅能消除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导入环节,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表演了一段藏舞,与此同时,请学生判断这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并在笔者指挥下全体用本课的一个重要节奏型ⅹⅹ ⅹ拍击出整齐的掌声给这段舞蹈伴奏。接着,结合著名的历史典故,反复聆听、跟唱藏族民歌《正月十五那一天》并在其中加入欢迎文成公主进藏的掌声(ⅹⅹ ⅹ),不仅使学生熟悉了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而且巩固了该重要节奏型进而速度由慢而快地演变成藏族踢踏舞的脚部动作。随后,再加入手部动作,使得每个孩子轻而易举地合着音乐边唱边跳:
在藏族民歌《阿玛勒火》的教学中,笔者则重点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正月十五那一天》进行对比。另外,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发挥优势并带动其他同学,进而使他们对“堆谐”和“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使课堂充满活力。
《拉库卡拉查》是2013年新版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4冊第四单元《美洲乐声》中的一首墨西哥民歌。鉴于本地区的孩子已在小学阶段的2007年旧版音乐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3册第四单元《动感拉丁舞》中学唱过这首歌曲,因此,笔者把整节课的重点设定为音舞结合教学及音乐实践变奏曲《拉库卡拉查》。在导入环节,笔者设置了墨西哥狂欢节“赛歌会”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复习了这首歌曲。接着,从学生感兴趣的“拉库卡拉查”本意出发引出“蟑螂舞”并请学生尝试其动作,进而全体观赏墨西哥民间舞蹈“哈拉韦”让学生总结其特点并模仿其典型动作。随后,在墨西哥狂欢节舞会的情境中男女生分角色合着《拉库卡拉查》的音乐边唱边跳,感受、体验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
实践证明,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音舞结合教学能有效使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使每个孩子在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动心中体验了音乐之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音乐的内心理解。加快了教学节奏,提升了课堂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动中学、学中动”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不要求“动”地如何一致、优美,以情感体验、知识渗透为主。教师要多加入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二、巧入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在音乐实践变奏曲《拉库卡拉查》环节中,笔者先让全体学生在聆听感受中学、在对比分析中学,边欣赏边思考“变奏曲《拉库卡拉查》主题与歌曲本身相比有什么异同?”、“主题之后的五次变奏分别用什么方法将主题变化演奏?”、“变奏二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聆听变奏三仿佛又听到了前面哪一段旋律?”、“变奏五与前面哪段变奏相似?”、……,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该曲的结构,使他们逐步学会用音乐的思维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并领会音乐要素对作品表现的重要影响。在这期间穿插的实践活动都是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探究、编创而成的,笔者则给予一定的启发、引导,如边划拍边用“la”唱主题,聆听变奏一、变奏三时在句尾长音处用自制打击乐器伴奏,聆听变奏二时全体学生做吹小号动作,音舞结合表现等。随后,引出变奏曲式的概念,请学生用常见的变奏法组内合作创编变奏六,并通过实践活动展示。
正如上文所述,在活动课《西藏歌舞》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师生互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层层深入地巩固了重要节奏性ⅹⅹ ⅹ,从而为学跳藏族踢踏舞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多样化创造手部动作的环节中,笔者利用初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以“赛”激趣促学,短短三分钟时间内,有的组设计出了代表藏族人民心连心、团结一致的手拉手、手挽手等动作,还有组在此基础上组合了藏族礼节献哈达等动作,可谓精彩纷呈。
事实证明,只有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主体意识,让音乐课成为孩子彰显自我的舞台,他们才会学得主动、学得开心,才能真正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而对音乐作品的二度、三度创作及表现是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既要指出学生在整个音乐实践、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要抓住可喜之处给予鼓励。此外,还要经常鼓励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表现音乐的同学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唱、大胆演,使他们乐于参与。
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动”是学生表达自己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使每个孩子敢动、想动、会动、善动,我们的初中音乐课堂就能“活”起来,从而实现音乐自身的价值,彰显音乐魅力!让学生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