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和要求
(1) 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比较话题来,倒是省了不少事。首先,它不需要考生绞尽脑汁拟题了;其次,少了对话题材料的条分缕析和延伸。写好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明确“我们”是谁?既然是“我们”,肯定不止一人(起码要写两个人吧),而且“我”肯定要写进去。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无外乎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当然也可以是陌生人。二是要明确“心近了”的含义,心是怎么近的?这是重点。可能一开始没有近,有隔阂,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仇视,后来通过某个人或某些事的发生,才把“我们”的心拉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写记叙文比较合适。这也是同学们平时练的最多,最拿手的一种文体。
而要写记叙文,就要详细地交代记叙的六要素了,即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由于文体不限,除记叙文外,还可以写成小小说和剧本等记叙类文体。记叙类文体最忌平铺直叙,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应使情节跌宕起伏(最好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这里我们提供两篇不同文体的中考佳作,供同学们欣赏。
一、 剧本
我们的心近了
安徽马鞍山市一考生
人物:同学甲(男),同学乙(女),班主任
场景设计:课外活动,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做各种体育运动,教室里只剩下甲乙两人。
同学甲正专心致志地阅读一本精彩的课外书,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同学乙注视着同学甲,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过来。
乙(脸红):你好,在看《小小说》呀?
甲(抬起头,发现是同学乙,吃了一惊,继而不好意思地,扬扬书):是啊,很好看的。
乙(鼓起勇气):对不起,上次那件事是我不好,我不应该把你写给我的信交给老师。
甲(似乎不经意地):噢,那件事呀,我早忘了。
乙:我知道,你恨我,我不怪你。只怪当时我们太粗心了,没把信保管好。同桌发现了,才让老师知道的。害你被老师批评,还把你父母喊到学校……
甲:(打断乙的话):我说过我早忘了,请不要再提起它好吗?
乙(悲伤地):我知道你还在怨恨我。我也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写信探讨问题很正常。(四下看看,语速加快)可老师偏偏以为那是你写给我的情书。
甲(叹了一口气):原来我也以为是你把我的信交给老师的,所以当时我很生气。后来我才知道不是你,是你的同桌小A无意中发现了夹在你语文书里的那封信,正当她偷看时,被班主任发现的。其实我写信只是想问你,看过路遥的小说《人生》没有?想和你探讨一下里面的人物高加林。
乙:可老师认为那里面有太多的爱情描写,就认为我们是在谈恋爱。
甲:是啊,自从老师把我写给你的信当作典型在班上交流后,我就再也不敢给你写信了,更不敢跟你说话。
乙(害羞地):嗯,你每天看到我,就像是陌生人一样,连招呼都不敢打。我也不敢跟你讨论问题了。
班主任(不知何时已站在他们身后):甲乙同学,老师冤枉你们了。都怪我当时太武断,根本听不进你们的辨解。现在老师向你们道歉。
甲(不好意思地):不,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您是怕我们早恋,再说我们现在正上初三,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乙(脸稍红):老师,我也理解您,所以我一点也不恨你。
班主任(高兴地):好了,现在把话说开了,老师也就彻底放心了。你们已经几个星期没讲话了吧?你们聊吧,老师不打扰你们了,祝你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甲乙望着老师的背影,会心地笑了。
话外音:只要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再遥远的心也能拉近。
点评该剧本实际上写了两方面的拉近:一是甲乙两位同学之间,二是甲乙和班主任老师之间。行文中,利用误会法,使得情节曲折,富有悬念。内容上,符合剧本写作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以及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原则,并能很好地使用舞台提示(括号中的文字)来表现细节。结尾利用画外音巧妙点题。
二、 小小说(记叙文)
我们的心近了
安徽当涂县一考生
我和爸爸已有两个星期没有讲话了。
那个星期天的下午,一吃过中饭,我就借口去书店买书,偷偷地瞒着老爸去了一家网吧,不料被侦察经验丰富的老爸又逮了个正着。因为是屡教不改,爸爸把我拖回家后,让我美美地 “享用”了一顿“皮带炒肉丝”。
自此,我和爸爸成了仇人,尽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我就是不想理他,我无视他每天投过来的关切而歉意的目光,也不说一句话——谁让他这次出手太狠,害得我现在屁股还隐隐作痛。
妈妈见我们父子整天像仇人一般,也试图帮我们和解过,可因为我的倔脾气而丝毫无效。因此,她只能叹气,流泪。
让我对爸爸转变态度的是期末语文试卷上的那道阅读理解题——毕淑敏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至今我还清晰记得那令我顿悟而感动的文字: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爸爸是为了我好。我之所以挨打,是因为我放任无羁啊!天下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呀!
“爸,今后我一定管住自己,再也不撒谎了。”下午放学回家,走进家门,我就主动跟爸爸交心。
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听了我的话,先是楞了一下,继而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好。爸爸那天态度不好,不应该打你,爸爸今后也不会再打你了。”
“爸,我不怪您,我知道,您打我,也是为了我好。”
“今后可不许你再打孩子!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呀。”妈妈一边端上做好的饭菜,一边责怪爸爸。
“一定,一定,我保证再也不打了。”
妈妈笑了,我和爸爸也笑了,因为我们的心近了。
评点这篇考场佳作,通过具体事例——“我”因瞒着爸爸去玩电脑游戏而被爸爸挨打一事,先抑后扬,来表明 “我”和爸爸的心是如何发生碰撞,继而拉近距离的。它表现的是一个父爱主题,因为打与不打都是爱。情节上,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结尾点题自然,遥应开篇。
(责任编辑 潘阳凤)
提示和要求
(1) 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比较话题来,倒是省了不少事。首先,它不需要考生绞尽脑汁拟题了;其次,少了对话题材料的条分缕析和延伸。写好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明确“我们”是谁?既然是“我们”,肯定不止一人(起码要写两个人吧),而且“我”肯定要写进去。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无外乎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当然也可以是陌生人。二是要明确“心近了”的含义,心是怎么近的?这是重点。可能一开始没有近,有隔阂,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仇视,后来通过某个人或某些事的发生,才把“我们”的心拉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写记叙文比较合适。这也是同学们平时练的最多,最拿手的一种文体。
而要写记叙文,就要详细地交代记叙的六要素了,即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由于文体不限,除记叙文外,还可以写成小小说和剧本等记叙类文体。记叙类文体最忌平铺直叙,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应使情节跌宕起伏(最好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这里我们提供两篇不同文体的中考佳作,供同学们欣赏。
一、 剧本
我们的心近了
安徽马鞍山市一考生
人物:同学甲(男),同学乙(女),班主任
场景设计:课外活动,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做各种体育运动,教室里只剩下甲乙两人。
同学甲正专心致志地阅读一本精彩的课外书,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同学乙注视着同学甲,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过来。
乙(脸红):你好,在看《小小说》呀?
甲(抬起头,发现是同学乙,吃了一惊,继而不好意思地,扬扬书):是啊,很好看的。
乙(鼓起勇气):对不起,上次那件事是我不好,我不应该把你写给我的信交给老师。
甲(似乎不经意地):噢,那件事呀,我早忘了。
乙:我知道,你恨我,我不怪你。只怪当时我们太粗心了,没把信保管好。同桌发现了,才让老师知道的。害你被老师批评,还把你父母喊到学校……
甲:(打断乙的话):我说过我早忘了,请不要再提起它好吗?
乙(悲伤地):我知道你还在怨恨我。我也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写信探讨问题很正常。(四下看看,语速加快)可老师偏偏以为那是你写给我的情书。
甲(叹了一口气):原来我也以为是你把我的信交给老师的,所以当时我很生气。后来我才知道不是你,是你的同桌小A无意中发现了夹在你语文书里的那封信,正当她偷看时,被班主任发现的。其实我写信只是想问你,看过路遥的小说《人生》没有?想和你探讨一下里面的人物高加林。
乙:可老师认为那里面有太多的爱情描写,就认为我们是在谈恋爱。
甲:是啊,自从老师把我写给你的信当作典型在班上交流后,我就再也不敢给你写信了,更不敢跟你说话。
乙(害羞地):嗯,你每天看到我,就像是陌生人一样,连招呼都不敢打。我也不敢跟你讨论问题了。
班主任(不知何时已站在他们身后):甲乙同学,老师冤枉你们了。都怪我当时太武断,根本听不进你们的辨解。现在老师向你们道歉。
甲(不好意思地):不,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您是怕我们早恋,再说我们现在正上初三,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乙(脸稍红):老师,我也理解您,所以我一点也不恨你。
班主任(高兴地):好了,现在把话说开了,老师也就彻底放心了。你们已经几个星期没讲话了吧?你们聊吧,老师不打扰你们了,祝你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甲乙望着老师的背影,会心地笑了。
话外音:只要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再遥远的心也能拉近。
点评该剧本实际上写了两方面的拉近:一是甲乙两位同学之间,二是甲乙和班主任老师之间。行文中,利用误会法,使得情节曲折,富有悬念。内容上,符合剧本写作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以及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原则,并能很好地使用舞台提示(括号中的文字)来表现细节。结尾利用画外音巧妙点题。
二、 小小说(记叙文)
我们的心近了
安徽当涂县一考生
我和爸爸已有两个星期没有讲话了。
那个星期天的下午,一吃过中饭,我就借口去书店买书,偷偷地瞒着老爸去了一家网吧,不料被侦察经验丰富的老爸又逮了个正着。因为是屡教不改,爸爸把我拖回家后,让我美美地 “享用”了一顿“皮带炒肉丝”。
自此,我和爸爸成了仇人,尽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我就是不想理他,我无视他每天投过来的关切而歉意的目光,也不说一句话——谁让他这次出手太狠,害得我现在屁股还隐隐作痛。
妈妈见我们父子整天像仇人一般,也试图帮我们和解过,可因为我的倔脾气而丝毫无效。因此,她只能叹气,流泪。
让我对爸爸转变态度的是期末语文试卷上的那道阅读理解题——毕淑敏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至今我还清晰记得那令我顿悟而感动的文字: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爸爸是为了我好。我之所以挨打,是因为我放任无羁啊!天下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呀!
“爸,今后我一定管住自己,再也不撒谎了。”下午放学回家,走进家门,我就主动跟爸爸交心。
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听了我的话,先是楞了一下,继而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好。爸爸那天态度不好,不应该打你,爸爸今后也不会再打你了。”
“爸,我不怪您,我知道,您打我,也是为了我好。”
“今后可不许你再打孩子!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呀。”妈妈一边端上做好的饭菜,一边责怪爸爸。
“一定,一定,我保证再也不打了。”
妈妈笑了,我和爸爸也笑了,因为我们的心近了。
评点这篇考场佳作,通过具体事例——“我”因瞒着爸爸去玩电脑游戏而被爸爸挨打一事,先抑后扬,来表明 “我”和爸爸的心是如何发生碰撞,继而拉近距离的。它表现的是一个父爱主题,因为打与不打都是爱。情节上,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结尾点题自然,遥应开篇。
(责任编辑 潘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