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相同或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对这两组数据的评价一般都是请方差“出山”,由方差来定夺,而且大多对方差较小的一组另眼相看,认为方差小的“较好”,这其实是对方差的误解。 例如:
例1学校欲从甲、乙两人中选出一人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100米比赛,体育老师组织他们进行集训,并把10天的训练结果用折线图(如图所示)进行了记录,你认为学校应选谁去参加较合理呢?
错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看谁的成绩较好,于是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
从折线图中可以知道,甲10次的成绩分别是(单位:秒):
18,17,16,16,15,14,14,13,14,13,
平均成绩是15;
乙10次的成绩分别是:
17,16,15,15,14,15,14,14,15,15,
平均成绩也是15。
由于两人的平均成绩相同,所以接下来自然就想到比较他们的方差,看谁比较稳定?根据方差计算公式易知,甲10次成绩的方差是2.6,乙是0.8。
至此,许多同学就不约而同地认为:因为甲的方差比乙大,所以甲的成绩波动性大,不稳定;乙的方差小,成绩较稳定,因此,选乙参加较合理。
错解剖析这样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从折线统计图可以发现10天的训练成绩中,甲虽然比较不稳定,但他是在训练前几天的成绩较差些,但经过几天训练后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他进步快,很有潜力,而乙的进步慢,到了后几天停滞不前,反而退步;另一方面,在10次训练成绩中,甲有5次的成绩在15秒内,而乙却只有3个。
正解计算过程同错解中的过程,但是结论是:如果学校想求稳,应选乙,因为在平均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乙的成绩比甲稳定;如果学校想争夺冠军,应选甲,因为甲有两次的成绩达到了13秒,极有夺冠的可能。
例2已知一组数据0,-1,x,1,2的极差是3,求x的值。
错解由题设得2-x=3,解得x=-1。
正解(1)当x为最大值时,有x-(-1)=3。
解得x=2。
(2)当x为最小值时,有2-x=3,解得x=-1。故求得x=2或x=-1。
错解反思错解错在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虑问题不周密。事实上,这组数据中的x有两种取值情况,既有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也有可能是最小值。
例3一组数据中的方差为s2,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例1学校欲从甲、乙两人中选出一人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100米比赛,体育老师组织他们进行集训,并把10天的训练结果用折线图(如图所示)进行了记录,你认为学校应选谁去参加较合理呢?
错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看谁的成绩较好,于是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
从折线图中可以知道,甲10次的成绩分别是(单位:秒):
18,17,16,16,15,14,14,13,14,13,
平均成绩是15;
乙10次的成绩分别是:
17,16,15,15,14,15,14,14,15,15,
平均成绩也是15。
由于两人的平均成绩相同,所以接下来自然就想到比较他们的方差,看谁比较稳定?根据方差计算公式易知,甲10次成绩的方差是2.6,乙是0.8。
至此,许多同学就不约而同地认为:因为甲的方差比乙大,所以甲的成绩波动性大,不稳定;乙的方差小,成绩较稳定,因此,选乙参加较合理。
错解剖析这样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从折线统计图可以发现10天的训练成绩中,甲虽然比较不稳定,但他是在训练前几天的成绩较差些,但经过几天训练后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他进步快,很有潜力,而乙的进步慢,到了后几天停滞不前,反而退步;另一方面,在10次训练成绩中,甲有5次的成绩在15秒内,而乙却只有3个。
正解计算过程同错解中的过程,但是结论是:如果学校想求稳,应选乙,因为在平均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乙的成绩比甲稳定;如果学校想争夺冠军,应选甲,因为甲有两次的成绩达到了13秒,极有夺冠的可能。
例2已知一组数据0,-1,x,1,2的极差是3,求x的值。
错解由题设得2-x=3,解得x=-1。
正解(1)当x为最大值时,有x-(-1)=3。
解得x=2。
(2)当x为最小值时,有2-x=3,解得x=-1。故求得x=2或x=-1。
错解反思错解错在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虑问题不周密。事实上,这组数据中的x有两种取值情况,既有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也有可能是最小值。
例3一组数据中的方差为s2,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