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内容,对如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对小学生良好综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以专属逻辑思维为显著特点的学科,而小学阶段作为打好各方面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也应根据实际学情来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求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良好学科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一、增强教学直观性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虽然在小学阶段表现得不是太过于明显,但数学知识抽象性特征与小学生占主导的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仍是需要教师首先解决的问题。对此,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直观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丰富的实物模型、多媒体导入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比拟”,从而令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更好地去进行认知、理解和建构。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片,用剪刀来从中间将圆剪开,用笔在每一个半圆上画出平均分割线再进行剪切,这样一来每一个半圆就会被分为多个均等的扇形,这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拿起这些扇形进行拼接,会发现最后可以拼出一个长方形,但整个过程中圆的面积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即可证明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则等于圆的半径,由此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动手实践,提升认知
小学数学课程除了需要进行基本的知识传输,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来看,其特征也表明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依托于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教师也应在课堂中积极设计和展开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逻辑思维获得提高。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切橡皮的过程,切割后所留下的平面即为横截面,接着再在一面的三分之一处进行切割,这两个面便产生了一个相交的线,即为棱,如果再在棱的地方进行继续切割,就会出现三个面,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三个棱,那么这三个面的交点即为顶点。再如,在讲解“正方体的边长变化与体积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在纸上画一画,通过将目标图形进行分解,来使线段与平面图形进行组合,从而生成一个全新的立体图形,完善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十分直观。
三、多元情境,引发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愈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加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学知识内容呈现起来变得更加直观,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难点部分也有极佳的突破效果。对此,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的价值,令其更多地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服务,促进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以“直线、线段与射线”相关知识为例,在讲解该课时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投射两个点,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点连接形成的过程,进而把握线段的特征。接着,再以线段中的任意一点为起点进行延伸,即射线,并且告诉学生这是可以无限延伸的。最后,在学生已经对二者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有了一定把握之后,即可在射线的基础上对另一点也进行无限延伸,呈现出直线的形成过程。
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上涨。此外,通过多元化的辅助手段来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景同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并且学生在对相关情景产生兴趣之后,也会逐渐在深入的过程中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带动思维能力的活跃和提高。尤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重、难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手段来令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使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更加清晰、具体化。以常见的解应用题为例,题中给出了两家旅行社的酒店入住费用,A酒店的价格是190元/天,但住满一天可以免费再多住半天,B酒店则是170元/一天,现在活动是仅限三天的160元/天,如果需要入住5天的话应该选择哪一家最合适?由此教师即可根据问题内容来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以列表或是方案假设的形式来选出最佳的酒店,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同时,令其掌握最快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综上,思维的提升需要依托于相应的正确方法和手段,那么对于小学生良好数学综合思维的提升就要基于课程知识内容的特点来选择符合实际学情的方法,切实提高其空间想象、逻辑分析、属性转化等思维能力,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參考文献:
[1]刘鹏林.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35):42-43.
[2]蒋寒光.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8(34):27-28.
[3]程芳.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56-57.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以专属逻辑思维为显著特点的学科,而小学阶段作为打好各方面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也应根据实际学情来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求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良好学科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一、增强教学直观性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虽然在小学阶段表现得不是太过于明显,但数学知识抽象性特征与小学生占主导的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仍是需要教师首先解决的问题。对此,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直观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丰富的实物模型、多媒体导入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比拟”,从而令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更好地去进行认知、理解和建构。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片,用剪刀来从中间将圆剪开,用笔在每一个半圆上画出平均分割线再进行剪切,这样一来每一个半圆就会被分为多个均等的扇形,这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拿起这些扇形进行拼接,会发现最后可以拼出一个长方形,但整个过程中圆的面积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即可证明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则等于圆的半径,由此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动手实践,提升认知
小学数学课程除了需要进行基本的知识传输,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来看,其特征也表明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依托于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教师也应在课堂中积极设计和展开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逻辑思维获得提高。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切橡皮的过程,切割后所留下的平面即为横截面,接着再在一面的三分之一处进行切割,这两个面便产生了一个相交的线,即为棱,如果再在棱的地方进行继续切割,就会出现三个面,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三个棱,那么这三个面的交点即为顶点。再如,在讲解“正方体的边长变化与体积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在纸上画一画,通过将目标图形进行分解,来使线段与平面图形进行组合,从而生成一个全新的立体图形,完善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十分直观。
三、多元情境,引发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愈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加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学知识内容呈现起来变得更加直观,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难点部分也有极佳的突破效果。对此,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的价值,令其更多地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服务,促进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以“直线、线段与射线”相关知识为例,在讲解该课时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投射两个点,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点连接形成的过程,进而把握线段的特征。接着,再以线段中的任意一点为起点进行延伸,即射线,并且告诉学生这是可以无限延伸的。最后,在学生已经对二者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有了一定把握之后,即可在射线的基础上对另一点也进行无限延伸,呈现出直线的形成过程。
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上涨。此外,通过多元化的辅助手段来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景同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并且学生在对相关情景产生兴趣之后,也会逐渐在深入的过程中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带动思维能力的活跃和提高。尤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重、难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手段来令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使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更加清晰、具体化。以常见的解应用题为例,题中给出了两家旅行社的酒店入住费用,A酒店的价格是190元/天,但住满一天可以免费再多住半天,B酒店则是170元/一天,现在活动是仅限三天的160元/天,如果需要入住5天的话应该选择哪一家最合适?由此教师即可根据问题内容来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以列表或是方案假设的形式来选出最佳的酒店,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同时,令其掌握最快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综上,思维的提升需要依托于相应的正确方法和手段,那么对于小学生良好数学综合思维的提升就要基于课程知识内容的特点来选择符合实际学情的方法,切实提高其空间想象、逻辑分析、属性转化等思维能力,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參考文献:
[1]刘鹏林.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35):42-43.
[2]蒋寒光.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8(34):27-28.
[3]程芳.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