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经》中的“将”做名词是“胳膊”;做动词是“拿;率領”;“将”做拟声词,是假借字,后来写作“锵”。“将”在《诗经》中没有副词“将要”的用法。
关键词:诗经 将 胳膊 拿
“将”在《新华字典》中有两个读音:jiang; jiang。“将”读作‘’jiang”,可以做副词,将要;介词,把;动词,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术语“将军”“将了”;助词,用言语刺激,带,保养,(方)兽类生子;助词,“走将出来”;姓氏。“将”读作“jiang”有名词,军衔名和动词“统帅;指挥”义。
“将”在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两个读音:jiang;jiang。“将”读作“jiang”,有“扶,持;带领;送”“副同,将要;且,又”“连词,和,与,同”的意思;读作“jiang”,有“带兵;带兵的人,将领”的意思。
“将”在向熹《诗经词典》中,读作“jiang”(即良切),有“扶进;扶助;奉养;送,护送;奉献,进献;行,奉行;分割整齐;大,长;强壮;美,好;很,甚;将要;相,相互;且,方;旁,侧”的意思;读作“qiang”(千羊切),有“顾,请”的意思。王力先生在《诗经词典》的序中说:“对一个同的解释,多至十几个义项,这是因为博采众说,又要兼顾不同水平读者翻检的需要,其中就难免有的是甲说与乙说实际相同或相近,不过用字不同而已。我常常说,解释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个意义,在《诗经》别的地方没有这个意义,在春秋时代(乃至战国时代)各书中也没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不可靠的。个人不能创造语言,创造了说出来人家听不懂,所以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同一时代,同一个词有五个以上的义项是可疑的(通假意义不在此列),有十个以上义项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文》:“将:帅也。”《诗经》中有75个“将”,在各种注本中有不少分歧和误解。从“将”在《诗经》中的句法功能看,这75个“将”有名词11个,动词44个,形容同6个,拟声词14个。“将”做名同,基本是“胳膊”,“渭之将”是比喻,意思是“渭河的上游”;做动同,意思是与“胳膊”相关的各种动作:拿,挥舞,表演,还有从这些具象意思引申出来的“率领”“请”等。以下我们对《诗经》中的75个“将”逐一进行辨析。
一、“将”做谓语
“将”做谓语,是动词,《诗经》中共有44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单独使用,有36个;一类是构成“将A将B”式,有7组,14个。
(一)“将”独立做谓语
“将”独立做谓语,可以分为“将 宾语”“状语 将”“状语 将 宾语”三种形式,分述如下:
1.“将 宾语”式
(1)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周南·缪木》)
(2)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召南·鹊巢》)
(3)之子于归,远于将之。(《邶风·燕燕》)
(4)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大雅·烝民》)
“将”的宾语是“之”,很容易判断“将”是谓语中心词,但语境义就差别很大,“福履将之”中“将”和现代汉语中的“眷顾”最契合;“百两将之”中“将”就是“陪送”“陪嫁”;“远于将之”中“将”是“送别”,这里“远于”和“王在”“鱼在”是同样的结构,例如:“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小雅·鱼藻》)。“于”在《诗经》中也有动词用法,例如:昼尔于茅,宵尔索绚(《幽风·七月》),这里“于”和“索”句法功能相同,“远于”在现代汉语中是用“远方”“远处”“很远的地方”;“仲山甫将之”中“将”是“执行;贯彻”。以上四个“将”中,“仲山甫将之”的“将”还是与上肢的动作有关外,其他三个只是抽象义的动词,是“将”的引申义。
(5)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王风·丘中有麻》)
(6)彼留子国,将其来食。(《王风·丘中有麻》)
(7)是用作歌,将母来谂。(《小雅·四牡》)
以上三个“将”,在现代汉语中是“拿”,是手的动作。
(8)简兮简兮,方将万舞。(《邶风·简兮》)
这个“方”是“远方的客人”,“将”是“表演”的意思。
(9)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
(10)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小雅·巧言》)
这个“将”是“带来”的意思。
(11)於皇来牟,将受厥明。(《颂·周颂·臣工》)
“将”是“带来”,“受”是“给予”,二连动式。
(12)将予就之,继犹判涣。(《颂·周颂·访落》)
“将”是“带来”,“予”是“给予”,“就”是“靠近”,三连动。
(13)谁将西归?怀之好音。(《桧风·匪风》)
疑问代词“谁”前置,“将”是“带着”的意思。
(14)国步灭资,天不我将。(《大雅·桑柔》)
否定句代同宾语“我”前置,“将”是“眷顾”。
2.“将”做谓语“请”
“将”在名同前,《诗经》中共有6例。“将子无怒”之“将”,东汉毛亨传:“将,愿也”,这个用法读作“qiang”;“将”的这种用法有一个明显的句法特点,那就是与“无(勿)”配合。我们知道,“无”在先秦文献中是可以做“勿”或“毋”的通假字的,这种句式表达的意思是“请某人不要做某事”,例如: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2)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郑风·将仲子》)
(3)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郑风·将仲子》)
(4)将仲子兮,无逾我同,无折我树檀。(《郑风·将仲子》)
(5)将叔勿狃,戒其伤女。(《郑风·大叔于田》) 只有一例没有“无(勿)”,是例外:
(6)载输尔载,将伯助予。(《小雅·正月》)
“将”可以引申出“请”的意思,应该与周礼有关,上古见面要先“拜”,要拒绝或邀请双臂也会有动作,所以这个“将”是引申义,不是假借,《诗经》没有“请”。
3.“状语 将”式
(l)幅陨既长,有娥方将,帝立子生商。(《颂·商颂·长发》)
(2)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小雅·北山》)
“方将”即“刚刚强壮、成熟”,“鲜”是“以我为鲜”,即“珍惜”。
(3)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颂·商颂·烈祖》)
“溥”后世用“普”,表范围大;“溥将”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是“掌控”的意思。
4.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郑风·丰》)
这里“将”是指“抓住(机会)”。
5.尔殽既将,莫怨具庆。(《小雅·楚茨》)
(6)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大雅·既醉》)
“将”是“摆放”的意思。
(7)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小雅·何草不黄》)
“将”是“扛枪”的意思。
4.“状语 将 宾语”式
(l)王事靡盬,不遑将父。(《小雅·四牡》)
(2)王事靡监,不遑将母。(《小雅·四牡》)
“将”即“孝敬”,“孝敬”是抽象的,“将”是具象的,要孝敬父母,就要为父母做各种事情。
(3)无将大车,祗白尘兮。(《小雅·无将大车》)
(4)无将大车,维尘冥冥。(《小雅·无将大车》)
(5)无将大车,维尘雝兮。(《小雅·无将大车》)
“将”即“驾驶;开”,是双臂的动作。
5.“主 将”式
(1)或剥或亨,或肆或将。(《小雅·楚茨》)
(2)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大雅·板》)
(3)我将我享,维羊维牛。(《颂·周颂·我将》)
(4)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颂·周颂·敬之》)
这里“或肆或将”,“肆”是“铺开的意思;共享”,“将”是“拿开;分享”的意思。《毛传》:“肆,陈;将,齐也。”孔颖达疏:“或陈其肉于牙之上者,或分其肉所当用者。”“多将”即“多拿”;“我将”即“我拿”;“日就月将”中“就”与“将”是同义词,就是劳作,或工作、学习。
(二)“将A将B”式
1.将翱将翔,弋凫与雁。(《郑风·女曰鸡呜》)
2.将翱将翔,佩玉琼琚。(《郑风·有女同车》)
3.将翱将翔,佩玉將将。(《郑风·有女同车》)
4.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小雅·风》)
5.将恐将惧,真予于怀。(《小雅·风》)
6.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小雅·风》)
7.将安将乐,弁予如遗。(《小雅·风》)
这种结构传统上解为虚词,本人认为不对,“将翱将翔”是带着聘礼(大雁),是实指,而“将恐将惧”是虚指,“将安将乐”是进入,和本义离得更远。
二、名词
(一)获得的东西
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2.逝将去女,适彼乐罔。(《魏风·硕鼠》)
3.逝将去女,适彼乐郊。(《魏风·硕鼠》)
这个“将”指“得到的、拥有的东西”,“逝将”即“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
4.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幽风·破斧》)
5.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小雅·鹿鸣》)
6.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小雅·正月》)
这三个“将”是“收获”的意思,“孔之将”即“巨大收获”;“承筐”指“收获”。
7.顾予烝尝,汤孙之将。(《颂·商颂·那》)
8.顾予烝尝,汤孙之将。(《颂·商颂·烈祖》)
这个“将”指“带来的东西”。
(二)裸将
1.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大雅·文王》)
2.厥作裸将,常服黼冔。(《大雅·文王》)
这里“将”指“胳膊”。
(三)像“将”的东西
居岐之阳,在渭之将。(《大雅·皇矣》)
“将”像“胳膊的东西”,即渭河的上游。
三、将将
“将”在这里是假借字,后来写作“锵锵”,共有7对,14个:
1.将翱将翔,佩玉将将。(《郑风·有女同车》)
2.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秦风·终南》)
3.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小雅·庭燎》)
4.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小雅·鼓钟》)
5.迺立应门,应门将将。(《大雅·绵》)
6.钟鼓喤喤,磬筅将将。(《颂·周颂·执竞》)
7.白牡骍刚,牺尊将将。(《颂·鲁颂· 閟宫》)
《诗经》有“锵”,都在“大雅”,例如:
1.四牡彭彭,八鸾锵锵。(《大雅·烝民》)
2.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大雅·韩奕》)
四、结语
和现代汉语相比,上古汉语不够发达,汉字的数量和词汇数量都少,书面语不够发达。《诗经》是“古文”诗,所以,《诗经》中汉字和口语的关系不可和现代汉语同日而语。“将”在《诗经》中有本用,有借用;在本用中,可以是名词,做主语、宾语;可以是动词,做谓语;也可以是形容词,做定语。除了假借义,作为本用的“将”,其语境义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都会和“胳膊”“胳膊的动作”有关。工具书中每一个同的义项的划分,都是基于词的语境义的,但又不等同于语境义;相比语境义,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因此,由于编撰者的思想差异,相同的词在不同的T具书中,义项的划分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向熹编.诗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向熹.诗经语言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饶宗颐主编.中信同学大典·诗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向熹《诗经》今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语委2016-2017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诗经》吟诵教学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GDYW2016805)
作者:尹世英,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史语法。
关键词:诗经 将 胳膊 拿
“将”在《新华字典》中有两个读音:jiang; jiang。“将”读作‘’jiang”,可以做副词,将要;介词,把;动词,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术语“将军”“将了”;助词,用言语刺激,带,保养,(方)兽类生子;助词,“走将出来”;姓氏。“将”读作“jiang”有名词,军衔名和动词“统帅;指挥”义。
“将”在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两个读音:jiang;jiang。“将”读作“jiang”,有“扶,持;带领;送”“副同,将要;且,又”“连词,和,与,同”的意思;读作“jiang”,有“带兵;带兵的人,将领”的意思。
“将”在向熹《诗经词典》中,读作“jiang”(即良切),有“扶进;扶助;奉养;送,护送;奉献,进献;行,奉行;分割整齐;大,长;强壮;美,好;很,甚;将要;相,相互;且,方;旁,侧”的意思;读作“qiang”(千羊切),有“顾,请”的意思。王力先生在《诗经词典》的序中说:“对一个同的解释,多至十几个义项,这是因为博采众说,又要兼顾不同水平读者翻检的需要,其中就难免有的是甲说与乙说实际相同或相近,不过用字不同而已。我常常说,解释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个意义,在《诗经》别的地方没有这个意义,在春秋时代(乃至战国时代)各书中也没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不可靠的。个人不能创造语言,创造了说出来人家听不懂,所以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同一时代,同一个词有五个以上的义项是可疑的(通假意义不在此列),有十个以上义项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文》:“将:帅也。”《诗经》中有75个“将”,在各种注本中有不少分歧和误解。从“将”在《诗经》中的句法功能看,这75个“将”有名词11个,动词44个,形容同6个,拟声词14个。“将”做名同,基本是“胳膊”,“渭之将”是比喻,意思是“渭河的上游”;做动同,意思是与“胳膊”相关的各种动作:拿,挥舞,表演,还有从这些具象意思引申出来的“率领”“请”等。以下我们对《诗经》中的75个“将”逐一进行辨析。
一、“将”做谓语
“将”做谓语,是动词,《诗经》中共有44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单独使用,有36个;一类是构成“将A将B”式,有7组,14个。
(一)“将”独立做谓语
“将”独立做谓语,可以分为“将 宾语”“状语 将”“状语 将 宾语”三种形式,分述如下:
1.“将 宾语”式
(1)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周南·缪木》)
(2)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召南·鹊巢》)
(3)之子于归,远于将之。(《邶风·燕燕》)
(4)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大雅·烝民》)
“将”的宾语是“之”,很容易判断“将”是谓语中心词,但语境义就差别很大,“福履将之”中“将”和现代汉语中的“眷顾”最契合;“百两将之”中“将”就是“陪送”“陪嫁”;“远于将之”中“将”是“送别”,这里“远于”和“王在”“鱼在”是同样的结构,例如:“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小雅·鱼藻》)。“于”在《诗经》中也有动词用法,例如:昼尔于茅,宵尔索绚(《幽风·七月》),这里“于”和“索”句法功能相同,“远于”在现代汉语中是用“远方”“远处”“很远的地方”;“仲山甫将之”中“将”是“执行;贯彻”。以上四个“将”中,“仲山甫将之”的“将”还是与上肢的动作有关外,其他三个只是抽象义的动词,是“将”的引申义。
(5)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王风·丘中有麻》)
(6)彼留子国,将其来食。(《王风·丘中有麻》)
(7)是用作歌,将母来谂。(《小雅·四牡》)
以上三个“将”,在现代汉语中是“拿”,是手的动作。
(8)简兮简兮,方将万舞。(《邶风·简兮》)
这个“方”是“远方的客人”,“将”是“表演”的意思。
(9)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
(10)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小雅·巧言》)
这个“将”是“带来”的意思。
(11)於皇来牟,将受厥明。(《颂·周颂·臣工》)
“将”是“带来”,“受”是“给予”,二连动式。
(12)将予就之,继犹判涣。(《颂·周颂·访落》)
“将”是“带来”,“予”是“给予”,“就”是“靠近”,三连动。
(13)谁将西归?怀之好音。(《桧风·匪风》)
疑问代词“谁”前置,“将”是“带着”的意思。
(14)国步灭资,天不我将。(《大雅·桑柔》)
否定句代同宾语“我”前置,“将”是“眷顾”。
2.“将”做谓语“请”
“将”在名同前,《诗经》中共有6例。“将子无怒”之“将”,东汉毛亨传:“将,愿也”,这个用法读作“qiang”;“将”的这种用法有一个明显的句法特点,那就是与“无(勿)”配合。我们知道,“无”在先秦文献中是可以做“勿”或“毋”的通假字的,这种句式表达的意思是“请某人不要做某事”,例如: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2)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郑风·将仲子》)
(3)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郑风·将仲子》)
(4)将仲子兮,无逾我同,无折我树檀。(《郑风·将仲子》)
(5)将叔勿狃,戒其伤女。(《郑风·大叔于田》) 只有一例没有“无(勿)”,是例外:
(6)载输尔载,将伯助予。(《小雅·正月》)
“将”可以引申出“请”的意思,应该与周礼有关,上古见面要先“拜”,要拒绝或邀请双臂也会有动作,所以这个“将”是引申义,不是假借,《诗经》没有“请”。
3.“状语 将”式
(l)幅陨既长,有娥方将,帝立子生商。(《颂·商颂·长发》)
(2)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小雅·北山》)
“方将”即“刚刚强壮、成熟”,“鲜”是“以我为鲜”,即“珍惜”。
(3)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颂·商颂·烈祖》)
“溥”后世用“普”,表范围大;“溥将”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是“掌控”的意思。
4.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郑风·丰》)
这里“将”是指“抓住(机会)”。
5.尔殽既将,莫怨具庆。(《小雅·楚茨》)
(6)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大雅·既醉》)
“将”是“摆放”的意思。
(7)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小雅·何草不黄》)
“将”是“扛枪”的意思。
4.“状语 将 宾语”式
(l)王事靡盬,不遑将父。(《小雅·四牡》)
(2)王事靡监,不遑将母。(《小雅·四牡》)
“将”即“孝敬”,“孝敬”是抽象的,“将”是具象的,要孝敬父母,就要为父母做各种事情。
(3)无将大车,祗白尘兮。(《小雅·无将大车》)
(4)无将大车,维尘冥冥。(《小雅·无将大车》)
(5)无将大车,维尘雝兮。(《小雅·无将大车》)
“将”即“驾驶;开”,是双臂的动作。
5.“主 将”式
(1)或剥或亨,或肆或将。(《小雅·楚茨》)
(2)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大雅·板》)
(3)我将我享,维羊维牛。(《颂·周颂·我将》)
(4)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颂·周颂·敬之》)
这里“或肆或将”,“肆”是“铺开的意思;共享”,“将”是“拿开;分享”的意思。《毛传》:“肆,陈;将,齐也。”孔颖达疏:“或陈其肉于牙之上者,或分其肉所当用者。”“多将”即“多拿”;“我将”即“我拿”;“日就月将”中“就”与“将”是同义词,就是劳作,或工作、学习。
(二)“将A将B”式
1.将翱将翔,弋凫与雁。(《郑风·女曰鸡呜》)
2.将翱将翔,佩玉琼琚。(《郑风·有女同车》)
3.将翱将翔,佩玉將将。(《郑风·有女同车》)
4.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小雅·风》)
5.将恐将惧,真予于怀。(《小雅·风》)
6.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小雅·风》)
7.将安将乐,弁予如遗。(《小雅·风》)
这种结构传统上解为虚词,本人认为不对,“将翱将翔”是带着聘礼(大雁),是实指,而“将恐将惧”是虚指,“将安将乐”是进入,和本义离得更远。
二、名词
(一)获得的东西
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2.逝将去女,适彼乐罔。(《魏风·硕鼠》)
3.逝将去女,适彼乐郊。(《魏风·硕鼠》)
这个“将”指“得到的、拥有的东西”,“逝将”即“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
4.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幽风·破斧》)
5.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小雅·鹿鸣》)
6.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小雅·正月》)
这三个“将”是“收获”的意思,“孔之将”即“巨大收获”;“承筐”指“收获”。
7.顾予烝尝,汤孙之将。(《颂·商颂·那》)
8.顾予烝尝,汤孙之将。(《颂·商颂·烈祖》)
这个“将”指“带来的东西”。
(二)裸将
1.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大雅·文王》)
2.厥作裸将,常服黼冔。(《大雅·文王》)
这里“将”指“胳膊”。
(三)像“将”的东西
居岐之阳,在渭之将。(《大雅·皇矣》)
“将”像“胳膊的东西”,即渭河的上游。
三、将将
“将”在这里是假借字,后来写作“锵锵”,共有7对,14个:
1.将翱将翔,佩玉将将。(《郑风·有女同车》)
2.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秦风·终南》)
3.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小雅·庭燎》)
4.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小雅·鼓钟》)
5.迺立应门,应门将将。(《大雅·绵》)
6.钟鼓喤喤,磬筅将将。(《颂·周颂·执竞》)
7.白牡骍刚,牺尊将将。(《颂·鲁颂· 閟宫》)
《诗经》有“锵”,都在“大雅”,例如:
1.四牡彭彭,八鸾锵锵。(《大雅·烝民》)
2.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大雅·韩奕》)
四、结语
和现代汉语相比,上古汉语不够发达,汉字的数量和词汇数量都少,书面语不够发达。《诗经》是“古文”诗,所以,《诗经》中汉字和口语的关系不可和现代汉语同日而语。“将”在《诗经》中有本用,有借用;在本用中,可以是名词,做主语、宾语;可以是动词,做谓语;也可以是形容词,做定语。除了假借义,作为本用的“将”,其语境义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都会和“胳膊”“胳膊的动作”有关。工具书中每一个同的义项的划分,都是基于词的语境义的,但又不等同于语境义;相比语境义,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因此,由于编撰者的思想差异,相同的词在不同的T具书中,义项的划分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向熹编.诗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向熹.诗经语言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饶宗颐主编.中信同学大典·诗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向熹《诗经》今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语委2016-2017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诗经》吟诵教学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GDYW2016805)
作者:尹世英,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史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