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te51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中多场雨景的分析,透视一代人对战争、对社会、对人生的迷惘。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迷惘 雨景
  
  1.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为经历了一个特殊年代的著名作家,海明威赋予其作品以深刻的时代烙印,其创作风格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
  海明威的作品主要有三种创作风格。在小说中,他常常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苦闷、迷茫、沉沦的青年一代形象,揭示出战争对于人们精神和肉体的暴力摧残,表现出那个宗教信仰衰退、道德伦理解体的时代面貌。海明威通过小说的主人公,呈现出复杂和矛盾的思想状态,既展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解体和所谓西方文明的堕落,又表达了不能从自己狭窄的视野中找到出路的感情,因此眼前感到一片迷茫,如《太阳照样升起》。
  第二类作品是海明威通过对普通人的真诚和勇敢的歌颂,展示出面对死亡毫无惧色的硬汉形象。他笔下的硬汉都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有共同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如《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
  “冰山”风格是海明威根据他的“冰山原理”而开创的写作理念,即“冰山露出水面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藏在水面下的。你删去你所了解的任何东西,这只会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因此,他的作品总是深沉而含蓄的。初读他的作品,似乎一目了然,但细心阅读,又不免感到寓意深远。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感情,不论是失望、恐惧还是悲愤、轻蔑,从来不作过于详尽的描写,总是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包含在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动作中。这三种风格相互结合,构成了海明威作品的独特魅力。
  著名美国现代主义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曾感慨万千地对海明威等人叹道:“You are all a lost generation!(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即以此作为其第一本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注。“迷惘的一代”渐渐成为一战后全世界“忧郁质”青年的代名词,进而发展成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名称。这“迷惘的一代”,原有的道德观念,人生信仰与理想,生活前景与目标被战争完全摧毁;这“迷惘的一代”,怀疑、厌恶、憎恨、否定这场战争;这“迷惘的一代”,痛苦无奈,心灵空虚麻木,怅然若失。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主人翁的感情都很“迷惘”。对战争的恐惧与反思,对现实的厌恶与反抗,对未来的迷茫与苦闷,是“迷惘”的他们的最大特点。
  2.《永别了,武器》中的“迷惘”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带有明显自传色彩的一部小说。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向读者展示了战争残酷的厮杀与死亡。小说中体现了强烈的反战倾向和对于未来的迷惘。
  海明威曾经像小说的主人公亨利一样,怀着保卫世界和平的理想参加了战争,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明白,所谓的神圣和光荣都是骗人的东西。在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带着身上的200多块弹片和十几次手术的痛苦回到家乡。战争的残酷印象时时刻刻在纠缠着他,他“成了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不想工作,不想学习,人生一片灰暗。因此,在《永别了,武器》中,看似是亨利在迷惘,在探索,实际上是海明威本人在寻找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和失去理想的原因。
  小说的主人翁亨利为了“拯救世界的民主”,为了“结束战争的战争”,而放下自己的一切,和数以百万的青年人一起怀着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正义”之战中。但是战争带给他们的却是残酷的现实,毁灭了他们的信仰与理想,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弹痕,更多的是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
  虽然有亨利和凯瑟琳浪漫的战地爱情贯穿全文,但是《永别了,武器》还是通常被视为一部反战小说。一场战争,让亨利充分体会到人生到处都是陷阱。不仅战争毁灭了他的理想,随之而来的和平也没有让他得到任何的幸福。在残酷的战争中,人们没有任何的幸福而言,再善良的人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亨利勇敢善良的意大利伙伴死于炮火,他心爱的人在熬过战争这一难关后却死于难产。亨利在这场战争中渐渐迷失,失去自己原有的人生观。战争给他们整整一代人带来了迷惘和困惑,带来了信仰的崩溃。而这些正是海明威透过亨利的生活经历,表达出的他自己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悲观失望的情绪,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心声。
  3.“迷惘”的“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下雨和伤感相联系;而由于下雨,人原本就低落的情绪可能会因为“雨”而变得更加惆怅。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也将主人公的情感与“雨”安排在一起,让亨利的情绪在雨中变得更加迷惘。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通过“多情的雨”,让读者自己领悟主人翁及作者的情绪,将其“冰山原理”发挥得淋漓尽致。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安排了很多场“雨”,用“雨”来预示悲剧的发生,烘托忧郁低调的气氛。“雨”伴随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在这部小说中,“雨”象征着死亡,象征着黑暗,象征着苦难。从文章的开始士兵们在雨中前行,到文章的末尾女主角凄惨地死在雨夜中,淅淅沥沥的雨就是对罪恶的战争,对混沌的世界的控诉。
  小说开始所描写的场景就是一幅苍凉萧条的雨景图:“At the start of the winter came the permanent rain and with the rain came the choleras.But it was checked...seven thousand died of it in the army.”这段话描写的场景会让人很自然地想到寒风、落叶、悲雨,为小说奠定了忧郁的气氛。
  亨利与凯瑟琳的爱情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慢慢滋长着。由于受伤,亨利得到了一段与凯瑟琳相处的时光。当亨利的身体康复,准备要返回前线之际,一场雨又“如期而至”。“...Outside the mist turned to rain and in a little while it was raining hard...”这场雨是离别的雨,伤感的雨。微微的细雨形成了一道烟雾,朦朦胧胧,仿佛在诉说男女主人公的不舍。在这层朦胧中,男女主人公都产生了一种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雨越下越大(raining hard),更加深了悲剧的氛围,也预示着这对恋人必将离别的命运。
  小说的情节在不断地发展,雨也在不停地下着。亨利回到了前线,但是他所属的部队已经是连连溃败了,在他在前线的那段日子里,雨似乎也是连绵不绝的。“There were wet dead leaves in the road...it has been raining...”;“...The wind rose...with the rain coming in sheets...”;“They fought in dark in the rain...”;“...I felt the rain on...The flakes were coming heavy and fast in the rain...”;“...When daylight came the stormy...now it was raining again”……这时的雨已经不是亨利与凯瑟琳临别时惆怅的“细雨”和“大雨”了,而变成了滂沱大雨(the rain coming in sheets),雨夹雪(flakes),暴风雨(stormy)。战争的本身就是黑暗的,而这样恶劣的天气更让人们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雨什么时候可以停?战争何时能结束?还要面临着什么危险?会死于战争吗?每个士兵的心中都有会有着同样的困惑。对前途对命运的迷惘笼罩着每个人,战争对世界的毁灭,对人类的摧残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的不泯的阴影。
  不久,亨利离开了前线。亨利觉得,对于他而言,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人生的战争还在继续着。亨利与凯瑟琳重逢了,而悲剧却又一次开始了。雨“如期而至”。“In March...it started raining...”;“It rained for three days...”;“It was still raining...”……雨让他们的前程充满了泥泞。
  凯瑟琳曾经有过一种恐惧:“Sometimes I see me dead in it.”而事情的发展却很不幸地验证了她的这一想法:凯瑟琳因难产而死在了一个雨天。雨一直在下着……亨利冒着雨回到了旅馆。凯瑟琳的死对亨利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从此之后,亨利的人生更加黑暗与迷茫,失去了亲密爱人的陪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工作,没有前途……
  走在雨中的亨利,已经感觉不到雨的存在了,雨是否在下对他而言已经不重要了,他的躯体在雨中的街上行走着,而他的灵魂则早已经随着凯瑟琳而逝去了。小说中的雨不仅预示着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更是作者海明威悲观主义的完全体现。
  4.结语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小说的代表作。迷惘、孤独、失败与死亡是他的悲剧小说的永恒主题。1948年,海明外在为《永别了,武器》(纽约版)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个结局。”
  海明威通过对行军中颓废、战争中残酷血腥等场面的描写为小说营造悲惨凄凉的氛围。在作品中最能够体现作者忧郁的心情的就是对雨的描写。淅淅沥沥的雨暗示着海明威内心的伤痛,也暗示着灾难与不祥。在雨中,亨利经历着战争的残酷;在雨中,亨利与爱人分别走上战场;在雨中,意大利军队溃败,战友惨死;在雨中,亨利与凯瑟琳逃亡瑞士;在雨中,凯瑟琳离亨利而去,留下他孤单一个人在世上……
  雨为亨利带来的是无尽的惆怅,让亨利的人生就像濛濛的雨雾——充满了迷惘。“迷惘的一代”不仅在心理上是迷惘的,人生的路途也是一片未知。
  
  参考文献:
  [1]Ernest Hemingway:A Fare Well to Arms [M].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57.
  [2]杜小红,张美兰.雨中求“生”[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 89-91.
  [3]海明威.永别了,武器[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1948.
  [4]王晓雁.“迷惘的一代”的心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 19-21.
  [5]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北京:三联书店,2002: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南京师范大学自2006年开始实施博雅教育课程。本文作者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管理机构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其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业化教育逐渐取代了“通才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过于专业化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对人才的基础素养、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强。在这一趋势
叙事研究是当代文学评论中重要的研究手段,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叙事研究的领域逐渐从文学作品扩展到了影视作品,叙事视角是叙事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创作者通过对不同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为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出版于2001年的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现实题材小说,在出版之后,这部小说便大受欢迎并取得文学界多个高规格大奖。2012年,由著名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改编自同名小说
摘 要: 《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是新文化史心态史学的代表之作,在史料的选择、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及研究路数的转变上,其均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维度,但作品本身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其能否还原和再现历史真实方面。  关键词: 《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 达恩顿 写作特点 争议    一、前言  “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它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史学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2
摘 要: 《史记·屈原贾生传》和《汉书·贾谊传》都有对贾谊的记述,但出现一些较大的差异:司马迁重视贾谊“同死生,轻去就”的精神,但对于其政治方面的记述过于简略;班固则重视贾谊政治方面的成就,而忽略其精神方面的贡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文章作者就司马迁和班固的家庭出身和个人经历这两方面进行探究,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找这些因素对于现今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上好历史课的启示。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传染病流行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至今,病毒的源头没有查出来,对付病毒的疫苗也还在研制中,许多国家还在为病毒源头争吵不休,有的说病毒源于蝙蝠,有的说病毒源于某个国家的生物实验室……在病毒肆虐期间,这类争吵确实毫无意义,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病毒本身并不分国家和种族,也不讲政治和意识形态。不过,在某种意义上,病毒确实也是一种“疾病的隐
摘 要: 作者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为例,从情境教学法的概述讲起,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意义,然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作思考,有助于当前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 实施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通俗的理解就是指在相
摘 要: 本文从福斯特五部小说的标题出发,分析福斯特所要传达的“生命旅程”的主题。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主体部分从英国人的意大利之旅,主人公的心灵成长之旅,城市人的乡村之旅,以及英国人的印度之旅来叙述福斯特毕生所体验的生命旅程;结语部分对全文作进一步概括与总结。  关键词: 福斯特小说 标题 生命“旅程”    1.引言  “旅程”这一主题在福斯特的所有小说(描写同性恋主题的《摩里斯》除外
摘 要: 本文从福斯特五部小说的标题出发,分析福斯特所要传达的“生命旅程”的主题。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主体部分从英国人的意大利之旅,主人公的心灵成长之旅,城市人的乡村之旅,以及英国人的印度之旅来叙述福斯特毕生所体验的生命旅程;结语部分对全文作进一步概括与总结。  关键词: 福斯特小说 标题 生命“旅程”    1.引言  “旅程”这一主题在福斯特的所有小说(描写同性恋主题的《摩里斯》除外
摘 要: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故事情节完整,曲折有致;寄寓机智巧妙,灵活多变,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柳宗元的寓言促成了寓言文学的独立性、促进了寓言创作方向的转化,对中国古代寓言在唐代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对唐以后的寓言创作的影响更是深远。  关键词: 柳宗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中,本文作者以创造性思维理论为依托,在语文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研究确定七年级为研究对象,在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构建了基于“互动—创新”式教学理念的教学思维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初中第一学年就打好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培养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互动—创新”式 教学思维模式    在目前的初中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