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井口天地宽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里的“领雁工程”培训班开班了,我被选送参加为期两个月的脱产培训。我们这些蛰居乡村的“井蛙”有了开阔眼界的机会。培训快结束时,组里选我作代表上汇报课。在导师和组员的建议下,我选定了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培训期间,我细读过王崧舟老师的磨课纪实《“磨”你千遍也不厌倦》,明白了好课必须通过一次次地磨砺实践,我也只有在“磨课”中去寻找成功。
  
  一、莫被浮云遮望眼——研读文本,把握主题
  
  试教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查找了以前听过的这节课的资料,又从网上下载了好几个教案作参考,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确定了本课的基本教学思路:以“母爱”为主题,通过激情朗读、课件展示、音乐渲染,升华老麻雀为救孩子舍生忘死的崇高形象。自以为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学设计第一稿也由此完成了。
  我将此设计提供给小组讨论。听了我的介绍,导师和组员特别提出:环节间的衔接语应更自然,小麻雀的弱小和猎狗的凶猛应显得更鲜明。于是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做了修改,信心十足地完成了第二稿。
  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我自信地登上了讲台,可没想到,试教下来,就两个字可以形容——“惨败”。这让我如霜打的茄子——蔫啦。失误在哪里呢?在评课交流中,三位实践导师首先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对语言文字的指导不够深入,主题与文本脱离;教师有情,学生无意,导致多处冷场……于是组内教师一起帮我修改,为了解决开头和结尾内容繁重的问题,组长提出了配图片解说的想法,结尾升华简单明了即可。经过一个下午的讨论交流,终于艰难完成了教学设计的第三稿。
  这次试教下来后,大家都觉得课堂整体性强了,节奏感也强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导师和组员再次帮我解剖课堂,觉得在结尾的升华拓展部分——“你想对老麻雀说什么”应配上音乐,这样情感的激发会更顺畅。经过删删改改,完成了教学设计的第四稿。
  上汇报课了,我怀着紧张而兴奋的心情按教学设计完成了教学内容,获得了大家的肯定,我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之态、自喜之情。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深入文本,深化主题
  
  评课的时候,培训班的班主任、教研员赖正清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所讲的主题仅仅是母爱吗?如果将课文表面所呈现的主题‘母爱’加深理解,课文的内涵就大不一样了。”
  听了赖老师的话,我和组员都很惊讶,继而翻开课文再读。对呀,课文并没有讲这是一只母麻雀啊!当天晚上,我就查了相关资料,不禁豁然开朗:虽然众多教参和教学杂志上对课文的解读是母爱,但屠格涅夫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庞然大物,只要敢于斗争,弱小者也是可以战胜强大者的。我反复读文本,又有了新的发现: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是以大护小;猎狗最后“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也可以理解为它被老麻雀的行为感化了,放弃了“以强凌弱”;猎人“我”是强大者,最终动了恻隐之心,唤回了猎狗,有这样多的文本意义,怎一个“母爱”包容得了呢?
  我开始追求有深度的文本解读。在教学设计上,从课文的整体意义出发,从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出发,我对《麻雀》又做了一番修改,完成了教学设计第五稿,再次登上了课堂:
  
  (一)初入作者的思想
  在导入部分,我把地震中的母爱故事换成了对作者的简介:“……作者写下了《麻雀》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反映了他对最底层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对作者写本课的思想情感有初步的体会,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走入作者的语言
  首先,我用一个总问题来统领课文语言的学习:“课文中写了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过程,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自己好好读一读。“同时,我采用了略读课文的教法,抓住”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这几个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朗读形式中去理解感悟,激发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验。
  接着,让学生从老麻雀、猎狗和猎人的角度出发,再现当时场景进行想象,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_____________。”猎狗愣住了,心想:_________,于是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猎人看到这’一切,心里也涌上一股暖意,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这既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发挥,同时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老麻雀蔑视死亡的大无畏精神产生了敬佩和感动之情。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________诗化语言。
  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绝望地尖叫着。
  它浑身发抖了,
  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
  准备着一场搏斗。
  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
  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是什么力量?
  ——爱的力量,勇敢的力量!
  那诗韵的整体美和直达心灵的震撼力,怎能不传达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怎能不引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三)进入作者的内心
  最后,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作者原文中的句子(配背景音乐):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英勇的、小小的鸟,我崇敬它那爱的无畏。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这段话,不仅是屠格涅夫对老麻雀的敬佩和感动,更是对弱者敢于斗争强者的勇敢力量的一种赞美。
  
  三、但将身处最高层——跳出文本,超越主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课上下来,大家都感觉进步很大。贴标签的“母爱”没有了:“课文变诗”设计新颖独到:教学的层次性清晰,学生情感的激发一次比一次强烈。
  一稿稿设计:一次次反思,在磨砺,在成长,在收获!
  在这次培训结束之后,和赖老师再次交流这堂课,赖老师又向我提出了新的建议:能否跳出文本,超越主题,改变整体思路,以猎狗、小麻雀或老麻雀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多元地体会文章的情感意义?这又是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新的设计风格。看来,但将身处最高层,这课还得继续一路磨砺,一路欢歌!
其他文献
一、为什么阅读教学需要“整体感知”?    1、从一道阅读竞赛题说起  去年底,我县举行了一次六年级阅读知识竞赛。赛后,我对县城几所学校考生的考卷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题令我大吃一惊,错误率高达96.7%。这道题目要求简单,只是让学生将一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放回到原文当中。结果学生没有理解原文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答案五花八门。从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极其薄弱。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关键词:亲子运动会;办学理念;分司厅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5-0088-01  2019年4月16日,伴随着春天的氣息,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阳光体育、共享成长”体育节拉开了序幕,师生及家长迎来了此次体育节第一个篇章——二年级亲子运动会。  在启动式上,随着哨声响起,参赛小运动员与父母并肩同行,一起参与了
现下的小学语文试题设计应是课标指引下的新评价方式的体现。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理想的语文试题设计应做到“三性”。  一、着眼语感训练,突出技能性  小学语文试题设计,要紧紧抓住“语感”这一语文素养之魂,捕捉语文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转化成一种永恒的语文能力。  (一)根据语境理解词句  理解词句主要
2013年12月26日,由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主办的“潘雪峰专业发展团队教学研讨”活动在南通中学成功举行。来自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名师培养第一梯队成员、市直体育中心组以及骨干教师近8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教学研讨采用了实践沙龙的方式,整个团队以“通过游戏来教”为主题,专题展示了不同学段体育教学中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潘雪峰老师首先以
各种姿势起跑与自然站立式起跑是小学低年级教材跑的预备学习内容。两个内容在教材中是独立呈现的。各种姿势的起跑是为自然站立式起跑教学做铺垫的,这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只有体会各种姿势的起跑方式,才能逐步明确站立式起跑是一种很有效的起跑方式。在设计这两个教材的教案时,我就在想把二者作为单个教材来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如果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是否能在课堂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使教学更加有趣、丰满呢?  
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时代转身之际,从教60年、至今依然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周一贯先生接受了本刊的专访,畅叙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态势和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现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然和应然    陈永华(以下称为“陈”):周先生,您好!我记着在您的那本专著《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中置于卷头的那首诗:“情系教坛满头霜,笔耕舌耕默默忙。识得寂寞个中味,桃红李白话西窗
摘 要:部分高中生对排球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垫球上,他们可能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球基本技术的运用问题。本文提出四点建议: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技术运用能力;有效利用考核评价方式,以运用为主要目的;简化教学比赛规则,在运用中获得乐趣;关注学生身体感受,让运用顺利进行,旨在为一线同仁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垫球;运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
摘要: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把“育人为本,健康第一,培育健康全人”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从体育课程、师资培养、校协联合、课外社团、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走出了一条校协共融、体教相长的富有特色的职业学校体育工作之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课程模式;校协联合;体育文化  中
[案例背景]  去年11月份接到通知,我将作为区第二届教学能手参加“区名师展示活动”。急性子的我马上投入挑选课文的忙碌之中。几经犹豫,最后决定执教《学会看病》一课。因为《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讲的是作家毕淑敏和儿子的一个生活片段,虽然文章很长,但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文中的儿子又与五年级孩子的年龄相仿,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有几分亲切感。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当时脑海中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把这样一篇冗长的略
《林海》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浙教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林海的奇丽风光与其“兴国安邦”的特殊含义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娓娓道来,让我们不仅感到大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更体会到文章语言的“亲切与舒服”。其中,对“岭”“林”“花”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特感受,既是对后文情感升华的铺垫,也是文章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时如何使学生在情与景、人与文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