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分高中生对排球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垫球上,他们可能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球基本技术的运用问题。本文提出四点建议: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技术运用能力;有效利用考核评价方式,以运用为主要目的;简化教学比赛规则,在运用中获得乐趣;关注学生身体感受,让运用顺利进行,旨在为一线同仁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垫球;运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5-0045-02
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已成为学校体育球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体育课都会把排球作为教学内容。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地区从小学到高中对排球基本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几乎相同。学生在小学就会接触正面双手垫球(以下简称垫球),然而到了高中,许多教师还要手把手教学生垫球准备姿势、手型等。这其中有体育教学不系统,教师被迫要炒“夹生饭”的因素存在,但也有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合理的原因。笔者近几年来主要担任高中排球选项班教学工作,本文就高中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书中,关于垫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徒手练习、击固定球、一抛一垫(抛垫)、自垫、对垫、三角垫球等。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垫球教学时也是选择了这套方法。笔者认为此套方法过于流程化,缺乏与技术运用的关联性和延伸性。其对初学者初步掌握技术动作是有一定帮助,但如果仅停留在此,不加以延伸拓展,要在比赛中进行运用会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整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垫球技术运用能力。
1.球速
从抛垫球到三角垫球,练习时球速相对比较慢。而实际教学比赛中,即使最简单的下手发球,球速也要超过前者。所以在接发球时,面对较快的球速,学生有些不适应。垫球手型容易变形,击球点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对垫球次数很多,但比赛时却接不住球的原因。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球速。如教师可以在垫球练习时,逐步拉大练习者之间的距离来提高球速。另外,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发球练习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垫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将抛垫球练习看作最简单的接发球练习形式。抛垫球可以隔网进行,用抛球代替发球,通过距离的调整逐步提高球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下手发球开始,通过改变发球方法、力度、距离等因素逐渐提高球速。值得注意的是,接发球练习可以选择适宜难度,贯穿在整个垫球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在后期才进行。
2. 击球角度和高度
自垫球练习是大部分教师在垫球教学初期都会采用的方法,笔者认为此方法不宜长时间运用。因为在自垫球时,要求学生手臂完全端平,球做垂直上下运动。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垫球手臂和地面会有一个夹角,出球方向是向前上方。该练习对学生体会击球部位和控制手型有一定帮助。如果长时间练习,会让学生养成完全依靠抬臂击球和击球方向不准确的错误习惯。笔者建议在初步掌握垫球动作之后可以用对墙垫球的方法加以巩固。因为对墙垫球时,击球动作和出球方向更加接近实际运用中的情况。教学比赛中,如果垫球不到位,球被击出的一定高度,是同伴能否成功调整球的时间保障。高质量的垫球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学生的垫球练习中,部分击出的球往往刚过头顶甚至在头部以下。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一定的辅助限制手段提高学生的垫球高度。如,垫球可以隔网进行,在练习者中间拉一条高度限制线等。
3.脚步移动
教学比赛和平时垫球练习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来球落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尤其是在接扣球、拦回球时,学生除了需要对来球方向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还要有积极合理的脚步移动。而步法练习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学生在练习时也不重视。比赛时,学生慌慌张张的乱跑一通,脚步比较凌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球的落点反复练习跨步垫球、交叉步垫球等技术。
二、有效利用考核评价方式,以运用为主要目的
部分教师在进行垫球教学评价时,会以自垫球或两人对垫球的次数作为考核标准,而忽略了技术动作完成的标准和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笔者经常发现在两人对垫球考核过程中,学生距离很近,垫球时肘关节外展,用拳头垫球。不少学生用这种方式也能垫到二三十个,获得不错的成绩。但这个成绩有何意义,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效果。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垫球次数上,而忽视了技术动作的规范,往往助长了错误动作的形成,更不要谈对技术动作的运用了。笔者发现在排球技术动作考核评价时,部分教师喜欢采用一些简单的量化标准。比如:传、垫球的次数;发球的远度等等,而且只是在学习最后阶段进行一次,没有体现考核评价的过程性。笔者认为垫球技术的考核评价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期考核可采用技术评价的方式。部分教师可能不愿意采用技术评价的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技评的方式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全凭教师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评分计算上不方便。这往往也是造成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技术动作要领分成几点,作为考核的量化标准。这些要点就是得分点。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教师在评分的时候也方便计算。例如,垫球初期考核评价时可将标准定为:学生进行自垫球,完成“蹬地”“压腕”“顶肘”动作各得1分,“击球点正确”得2分,满分5分。
2.在技术动作的巩固提高阶段,评价方式可适当增加难度,并注意与实际运用保持一定的关联性。教学比赛中,相邻的两名队员在合作击球时,一般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击球高度。所以如果教师选择对垫球作为评价方式,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限制性的规定。例如:根据难易程度大小,画两条相距2~4米的平行线,规定测试者必须在线外击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隔网进行,帮助控制垫球高度。此外,如果教师采用“对墙垫球”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可以对垫球高度和人与墙的距离进行限定。在此基础上,将垫球的次数作为成绩评定的量化标准。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为了保证连续性,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垫球,可作为调整球,不计数,考核继续进行。
关键词:垫球;运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5-0045-02
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已成为学校体育球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体育课都会把排球作为教学内容。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地区从小学到高中对排球基本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几乎相同。学生在小学就会接触正面双手垫球(以下简称垫球),然而到了高中,许多教师还要手把手教学生垫球准备姿势、手型等。这其中有体育教学不系统,教师被迫要炒“夹生饭”的因素存在,但也有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合理的原因。笔者近几年来主要担任高中排球选项班教学工作,本文就高中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书中,关于垫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徒手练习、击固定球、一抛一垫(抛垫)、自垫、对垫、三角垫球等。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垫球教学时也是选择了这套方法。笔者认为此套方法过于流程化,缺乏与技术运用的关联性和延伸性。其对初学者初步掌握技术动作是有一定帮助,但如果仅停留在此,不加以延伸拓展,要在比赛中进行运用会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整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垫球技术运用能力。
1.球速
从抛垫球到三角垫球,练习时球速相对比较慢。而实际教学比赛中,即使最简单的下手发球,球速也要超过前者。所以在接发球时,面对较快的球速,学生有些不适应。垫球手型容易变形,击球点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对垫球次数很多,但比赛时却接不住球的原因。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球速。如教师可以在垫球练习时,逐步拉大练习者之间的距离来提高球速。另外,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发球练习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垫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将抛垫球练习看作最简单的接发球练习形式。抛垫球可以隔网进行,用抛球代替发球,通过距离的调整逐步提高球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下手发球开始,通过改变发球方法、力度、距离等因素逐渐提高球速。值得注意的是,接发球练习可以选择适宜难度,贯穿在整个垫球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在后期才进行。
2. 击球角度和高度
自垫球练习是大部分教师在垫球教学初期都会采用的方法,笔者认为此方法不宜长时间运用。因为在自垫球时,要求学生手臂完全端平,球做垂直上下运动。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垫球手臂和地面会有一个夹角,出球方向是向前上方。该练习对学生体会击球部位和控制手型有一定帮助。如果长时间练习,会让学生养成完全依靠抬臂击球和击球方向不准确的错误习惯。笔者建议在初步掌握垫球动作之后可以用对墙垫球的方法加以巩固。因为对墙垫球时,击球动作和出球方向更加接近实际运用中的情况。教学比赛中,如果垫球不到位,球被击出的一定高度,是同伴能否成功调整球的时间保障。高质量的垫球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学生的垫球练习中,部分击出的球往往刚过头顶甚至在头部以下。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一定的辅助限制手段提高学生的垫球高度。如,垫球可以隔网进行,在练习者中间拉一条高度限制线等。
3.脚步移动
教学比赛和平时垫球练习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来球落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尤其是在接扣球、拦回球时,学生除了需要对来球方向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还要有积极合理的脚步移动。而步法练习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学生在练习时也不重视。比赛时,学生慌慌张张的乱跑一通,脚步比较凌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球的落点反复练习跨步垫球、交叉步垫球等技术。
二、有效利用考核评价方式,以运用为主要目的
部分教师在进行垫球教学评价时,会以自垫球或两人对垫球的次数作为考核标准,而忽略了技术动作完成的标准和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笔者经常发现在两人对垫球考核过程中,学生距离很近,垫球时肘关节外展,用拳头垫球。不少学生用这种方式也能垫到二三十个,获得不错的成绩。但这个成绩有何意义,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效果。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垫球次数上,而忽视了技术动作的规范,往往助长了错误动作的形成,更不要谈对技术动作的运用了。笔者发现在排球技术动作考核评价时,部分教师喜欢采用一些简单的量化标准。比如:传、垫球的次数;发球的远度等等,而且只是在学习最后阶段进行一次,没有体现考核评价的过程性。笔者认为垫球技术的考核评价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期考核可采用技术评价的方式。部分教师可能不愿意采用技术评价的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技评的方式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全凭教师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评分计算上不方便。这往往也是造成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技术动作要领分成几点,作为考核的量化标准。这些要点就是得分点。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教师在评分的时候也方便计算。例如,垫球初期考核评价时可将标准定为:学生进行自垫球,完成“蹬地”“压腕”“顶肘”动作各得1分,“击球点正确”得2分,满分5分。
2.在技术动作的巩固提高阶段,评价方式可适当增加难度,并注意与实际运用保持一定的关联性。教学比赛中,相邻的两名队员在合作击球时,一般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击球高度。所以如果教师选择对垫球作为评价方式,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限制性的规定。例如:根据难易程度大小,画两条相距2~4米的平行线,规定测试者必须在线外击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隔网进行,帮助控制垫球高度。此外,如果教师采用“对墙垫球”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可以对垫球高度和人与墙的距离进行限定。在此基础上,将垫球的次数作为成绩评定的量化标准。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为了保证连续性,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垫球,可作为调整球,不计数,考核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