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来,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都逐渐摒弃了原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慢慢摸索,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案。“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受到了更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推崇。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探究研析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是能够从课本中的表格和插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会跟着上升。”也许部分教师认为,只有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关注图片、表格等非连续性文本,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如今,国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改版,已经将对图片的理解纳入教学重难点了。
一、非连续性文本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国内的语文教学研究其实还处在一个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状态,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也并不是出自国内的教育学家,而是对外来教育成果的借鉴。事实证明,这种阅读教学的新型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教材中的图片,但这其实不是一种高明的教学方式,因为不论是图表还是插画,其中都蕴含着文本的主题和课堂中需要学生提取的信息。
举个简单的课堂例子,一年级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就有两幅不同的插图,一个是秀丽清幽的小山村景象,另一个则是小山村被洪水淹没的场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课文的内容,而是让他们根据两幅不同的图片来联想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生就会回答教师,发现了小村庄的风景遭受了破坏,并且被洪水淹没,教师顺势引出课文和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植被遭到了破坏,于是进一步深化全文的主题:大自然和人类应当和谐相处。这样一来,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充足的训练,让他们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从图片中获取到需要的相关信息,而且图片的趣味性高,能最大程度的将课堂气氛调整到积极融洽的状态。
反之,要是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单板僵化的教学局面,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更高的基础,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长期处在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漠视而变得失去教学的信心和热情。事实上,就算是教师发现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也没有办法将这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中。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小学语文是学生对语文感知的初步阶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对学生实际上也只是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但是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引导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即使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还是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提取重要的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解读的习惯,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就现阶段来说,小学的语文课堂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在课堂中很少集中注意力,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关注度也不高,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心智还未发展成熟,在课堂上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且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是好玩好、动的年龄,语文教师要是上课不够有趣,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因此很多教师都发现,如果遇到有趣的故事,学生就比较积极,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而面对难懂或者是内容乏味一点的课文,学生就会出现不认真甚至是发呆的情况,这个时候,除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也需要教師采取“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来回答问题,一方面集中注意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水平。语文教学研究者们也提出,语文教学并不只是局限于某篇课文,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思考,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特的思想情感,多数教师正是忽视了这一点,所以造成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发现语文的美。
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施方案
1.拓宽视野,精心设计教学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活动并不局限于教材,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同时也要更多的使用外部的有效资源,才能打造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需要适度扩充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课外阅读实际上是文本组合阅读方式的一种,旨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出评价和考查,通过文本结合式阅读,帮助学生获得更广的阅读面,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在学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盗铃》和《拔苗助长》等,可以的话,让学生试着阅读国外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接触这种趣味性较高的文本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而之后慢慢让他们阅读较为生涩的课文时,他们也会有更充足的耐心,这是习惯的养成,也是达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的重要铺垫。
2.结合教材,运用图表类文本
三年级的小学课本上第24课是《香港,璀璨的明珠》,这是一篇关于环境描写的文章,并且在文章中有香港夜景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给学生展示更多香港的图片和视频,尤其要多展示香港繁华景致的图片,进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香港作为祖国母亲的一部分,其拥有着非常壮丽的景象,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香港这个地方不再陌生,不管是课本上的插图还是教师的幻灯片都要比教材中的文本更加清晰可感,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和语文学科不同的是,其他学科的教材中有更多的图片和表格,学生在观察课本的时候,能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但是语文更多的是以文本为主,这就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对某些具体的描写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度使用多媒体软件,多为学生播放视频和图片。如果说,语文教师所在的教学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那么也不需要担忧,教师可以使用课本中的图片。近年来,小学阶段的教材逐渐改版,增加了许多插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考,让语文课堂脱离原来单一的纯文字教学方式。 3.接触生活,运用“图文结合式”教学
教师要是想让学生获得更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锻炼,可以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跟语文有关的阅读资源。而小学生经常遇到的“图文结合式”阅读文本可谓数不胜数,包括食品包装袋上面的介绍、电影票、公交站牌等。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常见的图文结合式的阅读方法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而引导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设计搜集图文结合式文本的比赛。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创立符合文本主题的教学情境能够推动搜集活动的进行。举个例子,教师为电影票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读三年级的小明和班上的小露准备去观看电影《战狼》,他们决定到电影院买电影票,但是由于电影比较热门,已经没有了连在一起的位置,那么他们的位置离得有多远?教师抛出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观察教师手中的车票,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在分析电影票的各项信息之后,再结合模拟电影院的座位排列,从而归纳出两人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还有一个例子,教师扮演问路者的角色,向学生问路,学生必须根据站台的相关信息(幻灯片展示)回答教师的问题,落实到“首先坐XXX路公交,往什么方向,坐多少站可以到”。在反复进行几次问答之后,学生就可以提取出公交站牌中最主要的内容,提高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
4.紧扣课堂,抓住教学目标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三个步骤: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备课的过程中多参考有关的文本资料;其次,在构建知识框架之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非文本内容的讲解,加强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表格文本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例如在讲解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以利用教学用具展示对比表格,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不能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表格也不只起到归纳的作用,还加强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语文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教学目標和重难点内容为主的,也就是说,在上课过程中,不论是以连续性文本教学为主还是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为主,都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单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课堂核心,另外,还应当对课堂目标加以细化,保证小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逐一实现。
将非连续性文本融入教学活动中对语文课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所以,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推动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晓莉.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精彩链接[J].讲坛艺术,2015.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探究研析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是能够从课本中的表格和插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会跟着上升。”也许部分教师认为,只有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关注图片、表格等非连续性文本,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如今,国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改版,已经将对图片的理解纳入教学重难点了。
一、非连续性文本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国内的语文教学研究其实还处在一个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状态,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也并不是出自国内的教育学家,而是对外来教育成果的借鉴。事实证明,这种阅读教学的新型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教材中的图片,但这其实不是一种高明的教学方式,因为不论是图表还是插画,其中都蕴含着文本的主题和课堂中需要学生提取的信息。
举个简单的课堂例子,一年级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就有两幅不同的插图,一个是秀丽清幽的小山村景象,另一个则是小山村被洪水淹没的场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课文的内容,而是让他们根据两幅不同的图片来联想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生就会回答教师,发现了小村庄的风景遭受了破坏,并且被洪水淹没,教师顺势引出课文和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植被遭到了破坏,于是进一步深化全文的主题:大自然和人类应当和谐相处。这样一来,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充足的训练,让他们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从图片中获取到需要的相关信息,而且图片的趣味性高,能最大程度的将课堂气氛调整到积极融洽的状态。
反之,要是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单板僵化的教学局面,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更高的基础,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长期处在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漠视而变得失去教学的信心和热情。事实上,就算是教师发现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也没有办法将这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中。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小学语文是学生对语文感知的初步阶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对学生实际上也只是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但是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引导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即使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还是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提取重要的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解读的习惯,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就现阶段来说,小学的语文课堂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在课堂中很少集中注意力,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关注度也不高,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心智还未发展成熟,在课堂上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且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是好玩好、动的年龄,语文教师要是上课不够有趣,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因此很多教师都发现,如果遇到有趣的故事,学生就比较积极,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而面对难懂或者是内容乏味一点的课文,学生就会出现不认真甚至是发呆的情况,这个时候,除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也需要教師采取“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来回答问题,一方面集中注意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水平。语文教学研究者们也提出,语文教学并不只是局限于某篇课文,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思考,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特的思想情感,多数教师正是忽视了这一点,所以造成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发现语文的美。
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施方案
1.拓宽视野,精心设计教学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活动并不局限于教材,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同时也要更多的使用外部的有效资源,才能打造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需要适度扩充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课外阅读实际上是文本组合阅读方式的一种,旨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出评价和考查,通过文本结合式阅读,帮助学生获得更广的阅读面,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在学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盗铃》和《拔苗助长》等,可以的话,让学生试着阅读国外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接触这种趣味性较高的文本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而之后慢慢让他们阅读较为生涩的课文时,他们也会有更充足的耐心,这是习惯的养成,也是达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的重要铺垫。
2.结合教材,运用图表类文本
三年级的小学课本上第24课是《香港,璀璨的明珠》,这是一篇关于环境描写的文章,并且在文章中有香港夜景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给学生展示更多香港的图片和视频,尤其要多展示香港繁华景致的图片,进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香港作为祖国母亲的一部分,其拥有着非常壮丽的景象,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香港这个地方不再陌生,不管是课本上的插图还是教师的幻灯片都要比教材中的文本更加清晰可感,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和语文学科不同的是,其他学科的教材中有更多的图片和表格,学生在观察课本的时候,能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但是语文更多的是以文本为主,这就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对某些具体的描写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度使用多媒体软件,多为学生播放视频和图片。如果说,语文教师所在的教学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那么也不需要担忧,教师可以使用课本中的图片。近年来,小学阶段的教材逐渐改版,增加了许多插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考,让语文课堂脱离原来单一的纯文字教学方式。 3.接触生活,运用“图文结合式”教学
教师要是想让学生获得更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锻炼,可以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跟语文有关的阅读资源。而小学生经常遇到的“图文结合式”阅读文本可谓数不胜数,包括食品包装袋上面的介绍、电影票、公交站牌等。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常见的图文结合式的阅读方法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而引导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设计搜集图文结合式文本的比赛。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创立符合文本主题的教学情境能够推动搜集活动的进行。举个例子,教师为电影票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读三年级的小明和班上的小露准备去观看电影《战狼》,他们决定到电影院买电影票,但是由于电影比较热门,已经没有了连在一起的位置,那么他们的位置离得有多远?教师抛出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观察教师手中的车票,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在分析电影票的各项信息之后,再结合模拟电影院的座位排列,从而归纳出两人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还有一个例子,教师扮演问路者的角色,向学生问路,学生必须根据站台的相关信息(幻灯片展示)回答教师的问题,落实到“首先坐XXX路公交,往什么方向,坐多少站可以到”。在反复进行几次问答之后,学生就可以提取出公交站牌中最主要的内容,提高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
4.紧扣课堂,抓住教学目标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三个步骤: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备课的过程中多参考有关的文本资料;其次,在构建知识框架之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非文本内容的讲解,加强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表格文本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例如在讲解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以利用教学用具展示对比表格,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不能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表格也不只起到归纳的作用,还加强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语文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教学目標和重难点内容为主的,也就是说,在上课过程中,不论是以连续性文本教学为主还是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为主,都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单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课堂核心,另外,还应当对课堂目标加以细化,保证小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逐一实现。
将非连续性文本融入教学活动中对语文课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所以,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推动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晓莉.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精彩链接[J].讲坛艺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