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BIM技术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如果不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创新改革,将遭到市场的淘汰。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更应抓住此次契机建立以BIM技术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兼顾BIM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BIM 工程造价 创新
一、引言
自住建部于2011年将BIM技术列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重点之一后,建筑行业开始对BIM技术发展高度重视,目前建筑业各单位都逐渐重视BIM技术的应用,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到建设单位。作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由其需兼具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及BIM操作技能,更被视作对BIM技术推动的助力器。但实际情况该行业并没有走在BIM技术发展的前沿,BIM人才短缺,很难担此重任。调查发现,BIM操作人员不仅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样的人才在现阶段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高校中很少有两者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阻碍了BIM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因此,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完善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的培养计划和相应课程体系,培养具备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人才,适应BIM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创新需求。
二、BIM技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影响
随着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激增,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以成为热门专业。但大部分高等院校对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大相径庭,主要包括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及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各院校的毕业生基本具备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知识,特色较少。
随着BIM技术进入工程造价领域,从业人员发现了诸多益处。BIM工程师在造价方面的工作主要体现在:(1)在项目计划阶段对工程造价的计划,应用BIM技术提供准确的工程量、设计参数等计算出准确的估算、概算;(2)在合同管理阶段,通过对细部工程造价信息的提取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调整。通过BIM技术的协助,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能精准计价还能轻松控制造价,但如果造价专业人员不利用BIM的创新技术,势必会被掌握BIM技术的非造价专业人员排挤而遭到市场的淘汰。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应顺应行业需求的潮流,以BIM技术为改革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契机,将BIM理论和技术引入到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工程造价专业开展BIM创新教育的试行,根据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人员的BIM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以BIM技术为特色兼具工程造价专业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
三、BIM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创新设计
1.BIM技术创新下的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计原则。以BIM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工程造价专业为宏观背景,以BIM技术操作用于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教育为特色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BIM技术课程设计。
2.BIM课程设置服务于工程造价专业的设置原则。工程造价BIM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知识为基础和主导,以BIM操作技术为特色的培养模式。BIM是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从业的技术工具,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体现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为本位,BIM技能教育为辅助工具,最终实现培养能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的目的。
3.BIM课程设置贯穿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始终,四年不断线原则。应将BIM技术课程体系贯穿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四年本科教育中,注重连贯性、不断线的原则,避免相关课程之间的脱节。大学一年级开设BIM技术概论,使学生学习BIM理论,BIM相关软件等内容,建立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BIM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学二年级开设BIM软件建模课程,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建筑模型的建立,并提示学生模型中的建筑信息内容在后期哪些环节会用到。大学三年级、四年级运用前期建好的模型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利用清单进行报价、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合同价款的调整、工程款的结算等内容的学习。在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专业基础课程始终保持与BIM思想与技术的接触,使学生对BIM的从认识、了解,到模型的建立、计价、控制工程造价,系统完整,思路清晰,形成系统化学习的课程体系。
4.BIM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同步进行。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应用BIM技术不仅要建立建筑信息模型还要能应用软件进行造价管理的双重特点,因此,要求工程造价BIM人员既要懂BIM理论知识又须具备BIM实践能力。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在进行BIM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建立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一部分高校虽然已开设BIM课程,但是往往只是讲解理论而缺少实践课程设计使得BIM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BIM人才培养。基于此,需要高校在BIM课程设计时兼顾BIM理论和BIM实践同步开设、同步进行。
四、BIM创新条件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
1.增加BIM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由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BIM技能的需求,部分本科高校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在已有的课程中加入BIM技术元素,并且强化了BIM软件的教学。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成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BIM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BIM课程体系,建立了BIM社团、BIM工作室式实践教学模式,比如BIM识图算量社团、BIM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社团、BIM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融资工作室。该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实践机会,确保BIM实践环节的与理论知识同步进行的原则。
2.加强高校校企合作,实现BIM专业人才培养岗位化。除增加BIM课程、BIM实践教学模式外,工程造价BIM人才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实现。大量高校都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BIM背景下,应增加BIM技术咨询公司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来可以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而来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理解、掌握BIM技术的应用。在工作岗位中锻炼学生的BIM技能融入工程造价控制中,培养了学生的实操能力,真正满足了学生毕业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求,实现BIM人才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
3.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加BIM实践活动。高校中的教师可以到企业实践进修,更多的接触到BIM技术的工程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此过程中,切身体会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把关,对BIM技术人才培养把握正确的方向,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贴切工作需要,更有利于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BIM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及时应对BIM技术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创新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建筑行业所需要的BIM技术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对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创新。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创新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适应自身发展的BIM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雪,陈三波.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
[2]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4).
[3]克里斯托弗·帕韋尔科,阿兰·D·切西.当今大学本科课程中的BIM课程[J].建筑创作,2012(10).
作者简介:于淑萍(1983—)女。民族:汉。河北唐山。高校教师。副教授。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BIM 工程造价 创新
一、引言
自住建部于2011年将BIM技术列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重点之一后,建筑行业开始对BIM技术发展高度重视,目前建筑业各单位都逐渐重视BIM技术的应用,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到建设单位。作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由其需兼具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及BIM操作技能,更被视作对BIM技术推动的助力器。但实际情况该行业并没有走在BIM技术发展的前沿,BIM人才短缺,很难担此重任。调查发现,BIM操作人员不仅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样的人才在现阶段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高校中很少有两者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阻碍了BIM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因此,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完善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的培养计划和相应课程体系,培养具备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人才,适应BIM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创新需求。
二、BIM技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影响
随着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激增,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以成为热门专业。但大部分高等院校对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大相径庭,主要包括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及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各院校的毕业生基本具备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知识,特色较少。
随着BIM技术进入工程造价领域,从业人员发现了诸多益处。BIM工程师在造价方面的工作主要体现在:(1)在项目计划阶段对工程造价的计划,应用BIM技术提供准确的工程量、设计参数等计算出准确的估算、概算;(2)在合同管理阶段,通过对细部工程造价信息的提取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调整。通过BIM技术的协助,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能精准计价还能轻松控制造价,但如果造价专业人员不利用BIM的创新技术,势必会被掌握BIM技术的非造价专业人员排挤而遭到市场的淘汰。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应顺应行业需求的潮流,以BIM技术为改革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契机,将BIM理论和技术引入到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工程造价专业开展BIM创新教育的试行,根据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人员的BIM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以BIM技术为特色兼具工程造价专业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
三、BIM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创新设计
1.BIM技术创新下的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计原则。以BIM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工程造价专业为宏观背景,以BIM技术操作用于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教育为特色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BIM技术课程设计。
2.BIM课程设置服务于工程造价专业的设置原则。工程造价BIM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知识为基础和主导,以BIM操作技术为特色的培养模式。BIM是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从业的技术工具,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体现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为本位,BIM技能教育为辅助工具,最终实现培养能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的目的。
3.BIM课程设置贯穿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始终,四年不断线原则。应将BIM技术课程体系贯穿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四年本科教育中,注重连贯性、不断线的原则,避免相关课程之间的脱节。大学一年级开设BIM技术概论,使学生学习BIM理论,BIM相关软件等内容,建立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BIM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学二年级开设BIM软件建模课程,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建筑模型的建立,并提示学生模型中的建筑信息内容在后期哪些环节会用到。大学三年级、四年级运用前期建好的模型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利用清单进行报价、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合同价款的调整、工程款的结算等内容的学习。在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专业基础课程始终保持与BIM思想与技术的接触,使学生对BIM的从认识、了解,到模型的建立、计价、控制工程造价,系统完整,思路清晰,形成系统化学习的课程体系。
4.BIM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同步进行。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应用BIM技术不仅要建立建筑信息模型还要能应用软件进行造价管理的双重特点,因此,要求工程造价BIM人员既要懂BIM理论知识又须具备BIM实践能力。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在进行BIM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建立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一部分高校虽然已开设BIM课程,但是往往只是讲解理论而缺少实践课程设计使得BIM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BIM人才培养。基于此,需要高校在BIM课程设计时兼顾BIM理论和BIM实践同步开设、同步进行。
四、BIM创新条件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
1.增加BIM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由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BIM技能的需求,部分本科高校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在已有的课程中加入BIM技术元素,并且强化了BIM软件的教学。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成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BIM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BIM课程体系,建立了BIM社团、BIM工作室式实践教学模式,比如BIM识图算量社团、BIM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社团、BIM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融资工作室。该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实践机会,确保BIM实践环节的与理论知识同步进行的原则。
2.加强高校校企合作,实现BIM专业人才培养岗位化。除增加BIM课程、BIM实践教学模式外,工程造价BIM人才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实现。大量高校都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BIM背景下,应增加BIM技术咨询公司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来可以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而来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理解、掌握BIM技术的应用。在工作岗位中锻炼学生的BIM技能融入工程造价控制中,培养了学生的实操能力,真正满足了学生毕业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求,实现BIM人才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
3.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加BIM实践活动。高校中的教师可以到企业实践进修,更多的接触到BIM技术的工程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此过程中,切身体会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把关,对BIM技术人才培养把握正确的方向,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贴切工作需要,更有利于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BIM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及时应对BIM技术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创新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建筑行业所需要的BIM技术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对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创新。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创新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适应自身发展的BIM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雪,陈三波.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
[2]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4).
[3]克里斯托弗·帕韋尔科,阿兰·D·切西.当今大学本科课程中的BIM课程[J].建筑创作,2012(10).
作者简介:于淑萍(1983—)女。民族:汉。河北唐山。高校教师。副教授。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