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环境育人思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
关键词:蒙特梭利;区域活动
蒙特梭利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了解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各阶段敏感期,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直观实效的蒙特梭利教具,让幼儿主动学习,在愉快的动手动脑中促进各种潜能的发展,建构完善的人格。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时常出现这些场景:老师精心设计的区域有的只是摆设,没有操作性;还有的因为材料的不足或陈旧,孩子们会争抢玩具或把玩具撒的到处都是,而老师总是不停的提醒孩子们要遵守活动规则……这些现状值得我们深思。这实际上是幼儿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教师设置的区域活动已经和孩子成长的需要发生了背离。教师需要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法让环境和材料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得发展.而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见,蒙特梭利教育与区域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如果将其优势相互借鉴,劣势相互弥补,那一定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首先,蒙台梭利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的理论对我们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次,蒙台梭利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教育精神是一致的。第三,蒙台梭利关于教具制作及其使用规范的教育理念能启发教师更好的开发和运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使教具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一、蒙特梭利与区域活动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蒙特梭利也强调幼儿的“吸收性心智”能从环境中吸取知识,环境的准备是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关于环境的准备,蒙特梭利的做法则是:“了解儿童心智的吸收性特质,为他们准备一个特别的环境,然后将儿童摆在其中,给予他自由,让他吸收他在那儿所发现的一切。”不管是蒙特梭利,还是区域活动,在活动的选择上都遵循自由、独立的原则,在游戏操作中都是通过活动来培养幼儿专心的、有序的、有持久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蒙特梭利与区域活动在内容上可以互为补充
蒙特梭利多是个人独自活动,多强调安静,而区域活动中的交流、合作、游戏又是孩子所喜闻乐见的。将区域活动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两者有机融合,既可增强幼儿相互的交往能力,增进他们之间的亲密感,又能使幼儿的自由活动保持更为持久的兴趣。1.蒙特梭利专业区域结合互补。将蒙氏的感官区与数学区作为相邻的区域,利用幼儿良好的蒙氏常规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同时也发扬了蒙特梭利教具不同层次互相渗透的特点将两个区有机结合。2.幼儿喜爱的区域结合互补。将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区和美工区进行互补性结合,让幼儿能自由地在图书区查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或其他图片资料,在美工区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同时再将美工区的作品进行整理装订成册,投入图书区作为幼儿自制图书。
三、运用蒙特梭利教具的不同特点,给予幼儿自由的拓展空间
众所周知,蒙特梭利教具有着良好的自我纠错性(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己改正,既有助于孩子自己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亦能培养其“知过能改”或独立、负责的品德,还能帮助打开孩子智慧的窍门,使其创造性地思考,同时也能减少外界(教师指导)给予的压力,从而使幼儿更能自由、自信地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其次,蒙特梭利的每项教具都可单独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我们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如:小班阶段操作区宜投放小勺喂娃娃、舀豆子、夹木夹、抓沙、捏石头、瓶盖袜子培配对等;中班阶段操作区则宜投放筷子喂娃娃、舀玻璃珠、编辫子、饶线团、镊子夹等;大班阶段操作区通常投放编织机、刺绣、帮娃娃梳头穿衣、夹圆玻璃珠等。逐渐增加肌肉活动的精细难度,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经常看到教师把玩具分发给孩子后就松了口气,孩子自己玩,老师正好休息一下;也会有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操作,孩子一遇到困难,老师就忍不住上去帮忙。蒙台梭利则要求教师:“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让孩子乐于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地增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视观察。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为了更好地实施观察,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为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个案记录。2.适时介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她要在教室里走动,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为单个或小组幼儿提供经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当教师发现幼儿不能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作用或活动遇到困难时,在没有得到请求帮助时不冒然干预,只是观察幼儿如何独立完成。如果幼儿有请求,教师也应先鼓励幼儿“再想一想”,“换个方法试试……”等等。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实在无法解决时,教师最好以游戏角色身份进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能力各自选择不同的活动。当幼儿寻求老师的注意、赞许时,教师是以一个鼓励的眼神、拥抱、抚摸来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而另一方面,当幼儿出现缺点(干扰别人活动)和错误时,教师也要以个别谈话、暗示、提醒等形式,使幼儿意识到错误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在向活动区投放新材料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探索和尝试,努力发挥操作材料的效力,有些需要示范操作的材料则要做到讲解细致,操作方法正确,力求让幼儿看得清楚;教师语言简短、明确、客观,提问有启发性,活动过程中要了解儿童的自由表现,观察儿童对教具材料的兴趣及兴趣持续的时间,改进和幼儿交流的方法。蒙特梭利强调,应该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发展,因此教师为儿童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将所有区域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的儿童自己的活动对象,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蒙特梭利在区域活动中,主要分为室内进行的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等几个方面;蒙特梭利室外教育活动如大肌肉活动、种植活动等也是区域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可以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都可以是区域活动内容。可以说,区域活动的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操作各种实际的活动材料促进儿童发展的思想和实践是蒙特梭利的独创,是她对儿童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正因为如此,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以及包含其中的能力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个别教育、快乐教育和全面发展等思想成为影响20世纪以来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霍力岩,胡文娟.略谈蒙特梭利教育法之精要.幼儿教育,2008,(03).
[2]霍力岩,齐晓恬.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幼儿教育,2009,(01)(02).
[3]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
关键词:蒙特梭利;区域活动
蒙特梭利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了解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各阶段敏感期,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直观实效的蒙特梭利教具,让幼儿主动学习,在愉快的动手动脑中促进各种潜能的发展,建构完善的人格。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时常出现这些场景:老师精心设计的区域有的只是摆设,没有操作性;还有的因为材料的不足或陈旧,孩子们会争抢玩具或把玩具撒的到处都是,而老师总是不停的提醒孩子们要遵守活动规则……这些现状值得我们深思。这实际上是幼儿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教师设置的区域活动已经和孩子成长的需要发生了背离。教师需要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法让环境和材料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得发展.而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见,蒙特梭利教育与区域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如果将其优势相互借鉴,劣势相互弥补,那一定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首先,蒙台梭利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的理论对我们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次,蒙台梭利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教育精神是一致的。第三,蒙台梭利关于教具制作及其使用规范的教育理念能启发教师更好的开发和运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使教具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一、蒙特梭利与区域活动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蒙特梭利也强调幼儿的“吸收性心智”能从环境中吸取知识,环境的准备是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关于环境的准备,蒙特梭利的做法则是:“了解儿童心智的吸收性特质,为他们准备一个特别的环境,然后将儿童摆在其中,给予他自由,让他吸收他在那儿所发现的一切。”不管是蒙特梭利,还是区域活动,在活动的选择上都遵循自由、独立的原则,在游戏操作中都是通过活动来培养幼儿专心的、有序的、有持久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蒙特梭利与区域活动在内容上可以互为补充
蒙特梭利多是个人独自活动,多强调安静,而区域活动中的交流、合作、游戏又是孩子所喜闻乐见的。将区域活动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两者有机融合,既可增强幼儿相互的交往能力,增进他们之间的亲密感,又能使幼儿的自由活动保持更为持久的兴趣。1.蒙特梭利专业区域结合互补。将蒙氏的感官区与数学区作为相邻的区域,利用幼儿良好的蒙氏常规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同时也发扬了蒙特梭利教具不同层次互相渗透的特点将两个区有机结合。2.幼儿喜爱的区域结合互补。将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区和美工区进行互补性结合,让幼儿能自由地在图书区查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或其他图片资料,在美工区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同时再将美工区的作品进行整理装订成册,投入图书区作为幼儿自制图书。
三、运用蒙特梭利教具的不同特点,给予幼儿自由的拓展空间
众所周知,蒙特梭利教具有着良好的自我纠错性(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己改正,既有助于孩子自己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亦能培养其“知过能改”或独立、负责的品德,还能帮助打开孩子智慧的窍门,使其创造性地思考,同时也能减少外界(教师指导)给予的压力,从而使幼儿更能自由、自信地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其次,蒙特梭利的每项教具都可单独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我们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如:小班阶段操作区宜投放小勺喂娃娃、舀豆子、夹木夹、抓沙、捏石头、瓶盖袜子培配对等;中班阶段操作区则宜投放筷子喂娃娃、舀玻璃珠、编辫子、饶线团、镊子夹等;大班阶段操作区通常投放编织机、刺绣、帮娃娃梳头穿衣、夹圆玻璃珠等。逐渐增加肌肉活动的精细难度,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经常看到教师把玩具分发给孩子后就松了口气,孩子自己玩,老师正好休息一下;也会有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操作,孩子一遇到困难,老师就忍不住上去帮忙。蒙台梭利则要求教师:“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让孩子乐于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地增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视观察。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为了更好地实施观察,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为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个案记录。2.适时介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她要在教室里走动,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为单个或小组幼儿提供经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当教师发现幼儿不能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作用或活动遇到困难时,在没有得到请求帮助时不冒然干预,只是观察幼儿如何独立完成。如果幼儿有请求,教师也应先鼓励幼儿“再想一想”,“换个方法试试……”等等。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实在无法解决时,教师最好以游戏角色身份进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能力各自选择不同的活动。当幼儿寻求老师的注意、赞许时,教师是以一个鼓励的眼神、拥抱、抚摸来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而另一方面,当幼儿出现缺点(干扰别人活动)和错误时,教师也要以个别谈话、暗示、提醒等形式,使幼儿意识到错误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在向活动区投放新材料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探索和尝试,努力发挥操作材料的效力,有些需要示范操作的材料则要做到讲解细致,操作方法正确,力求让幼儿看得清楚;教师语言简短、明确、客观,提问有启发性,活动过程中要了解儿童的自由表现,观察儿童对教具材料的兴趣及兴趣持续的时间,改进和幼儿交流的方法。蒙特梭利强调,应该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发展,因此教师为儿童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将所有区域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的儿童自己的活动对象,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蒙特梭利在区域活动中,主要分为室内进行的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等几个方面;蒙特梭利室外教育活动如大肌肉活动、种植活动等也是区域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可以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都可以是区域活动内容。可以说,区域活动的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操作各种实际的活动材料促进儿童发展的思想和实践是蒙特梭利的独创,是她对儿童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正因为如此,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以及包含其中的能力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个别教育、快乐教育和全面发展等思想成为影响20世纪以来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霍力岩,胡文娟.略谈蒙特梭利教育法之精要.幼儿教育,2008,(03).
[2]霍力岩,齐晓恬.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幼儿教育,2009,(01)(02).
[3]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