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纲要》中曾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而幼儿教育常规作为社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标识作为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年齡认知特点的传递方式,两者的结合恰到好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标识可以帮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让幼儿在愉快、有序、自主的环境中进行各项生活活动,逐步养成一些重要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能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字:常规 ;标识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小班孩子可塑性大,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如果坏习惯一旦形成,矫正起来要进行再教育,则事倍功半,十分困难。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如何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让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和工作能够做得更加完美,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用餐、午睡、入厕、喝水等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记得我们班幼儿刚上幼儿园那会,前几天考虑到孩子们是刚来幼儿园,情绪不稳定,我们采取座位随便坐的形式。几天后孩子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我和班里的另一名老师决定给孩子调整下座位,让座位定下来。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孩子们的座位都定下来了,我苦口婆心的教着,“你们五个是第一组,老师叫你们第一桌的时候你们要回答我…”其他几组也是如此。分组入厕时,我叫着:“请第一组、第二组小朋友解小便。”但是很多小朋友没反应。我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去说教:“跟你们说过了你们是第一组,老师叫到你们了,快去呀。”我想,可能是刚安排过座位,他们还不知道,过几天就会好的,但是,好几天过去了,还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自己是第几组的。此后,我和另一名老师进行了反思:我们有考虑过小班幼儿的年齡特点了吗?“第几”,“第几”这些序数小班幼儿能理解和记忆吗?正在我们思考的时候,听到一个小朋友跟我们来说:“老师,我小猪上面的毛巾不见了。”这时,我们的灵感来了,为什么我们没想到要用标识呢?相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识暗示,而厌倦老师的杜躁说教。我们制作了几个幼儿常见的标识,让每一组幼儿自己去挑选,最后定下了“太阳组”“月亮组”“星星组”“白云组”作为他们的组名,这样一来,当分组活动时,我说:“请白云组拿杯子去”,当有不是白云组的小朋友去拿时,另外的小朋友就会很善意的提醒他“你不是白云组的,你和我一样是月亮组的。”真想不到,选标识识组别不仅能帮助孩子们较快速的记住自己的组别,还能帮孩子记住自己的组员,岂不是一举两得。
于是,我们在平时不断寻找幼儿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出很多标识,运用到常规教育之中。
(一)规则性标识,起到安全效果。1.文明的厕所间。开学初,宝宝们上厕所,总是很拥挤,不是告状小朋友在推就是告状小便解在裤子上。尽管我们已经很努力在疏导孩子的拥挤,很努力在提各种要求,但是见效甚微。针对这些情况,我和班里的老师商量,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于是我们就设计了一些小脚丫,女孩子的厕所边上贴上红色的小脚丫,男孩子的厕所边上贴上蓝色的小脚丫,并且还在各自的等待区域贴上了等待小脚丫。这样,孩子们会按小脚丫站队上厕所,既让幼儿认识颜色又让幼儿区分性别,更让上厕所环节变得文明有序。2.开心的洗手间。有一天,子锐告诉我:“我的衣服袖子湿了。卫生间还有许多小朋友在玩水……”我才跟随他进入洗手间了,发现了孩子们在洗手时,玩水、玩洗手液,把袖子弄得湿湿的、胸前的一大片衣服也是湿的。追其原因,一部分幼儿是顽皮所致,另一部分则是不会正确洗手,没有节约意识。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和班里的老师决定在盥洗室的墙面上张贴幼儿洗手的流程图,我们还在水龙头上贴了一条红线,暗示幼儿水龙头筏门只能打开至红线处,帮助孩子们控制适当的水流大小。并且在地面上贴上小脚印,让幼儿有序地盥洗,不拥挤。3.热闹的区域角。在玩区域时,为了让孩子玩的既开心又安全。我们在班级的娃娃家入口张贴了一定数量的脚丫标志,让孩子进区域时先脱下鞋子,并将鞋子与脚丫对应,既让幼儿有个数对应的练习,又让孩子的鞋子左右分得清。同时又让孩子看到区域中数额已满,区域玩得安全又卫生。
(二)物品标识,呈现有序性效果。1.椅子、小床真好找。以往我们的“报到”主要是家长带孩子到老师处报到,然后认识一下老师、参观班级及幼儿园的环境,今年我们两位老师事先经过商议、作好了分工,除了以上事项外,我们还准备好了小标记、爱心姓名卡,请家长协助孩子自己选定一个喜欢的标记送给孩子,并请孩子说说自己选的标记是什么,在爱心卡上写上孩子的名字、贴上和孩子刚刚选定的相同的标记,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一张喜欢的小床坐一坐,将爱心卡贴到小床上,再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孩子选定自己的椅子。因为有家长的协助,孩子们非常乐意地进行着自己的选择,而在多次贴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标记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自己的标记。事实证明,孩正式入园后,因为对标记已经较为熟悉,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入园时紧张、焦虑的情绪,上课时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午睡时也都乖乖地爬上属于自己的小床。2.区域玩具放整齐。区域活动结束后,建构区里的孩子都在整理玩具,我发现孩子们都将好几种塑料玩具放在同一个筐里。图书角里的孩子都将书本放回了书架,但是书架上的书摆放得很凌乱。于是我就建构区里的每一样塑料玩具的样子拍摄下来,把照片装饰成标识图贴在每一个玩具筐上,孩子们知道了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家”,就再也不会随便乱放玩具了。在图书角的整理上,我和班里的老师商量了决定按图书的大小进行分类摆放,在图书及书柜上分别贴上对应的颜色一样的图形,幼儿依据图书上的图形找书柜上相对应的图形位置放回书架上。
(三)启发性标识,体现老师浓浓的爱。1.笑脸小标识。每天早上孩子来园,一见到自己的老师,就能收到小“礼物”,那就是我们分发的“娃娃笑脸”标志。这样孩子更喜欢上幼儿园,孩子的笑脸就像花儿一样绽放着。2.喝茶小标识。为了时刻提醒孩子口渴了、活动过后要喝水。我们在墙壁上专门设计了“今天你喝水了吗?”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我们的工作更放心了。
(四)家园设计小标识,加深规则意识。1.争做幼儿园的小主人。我们利用晨间活动、餐后活动的时间,让幼儿观察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设计、张贴、悬挂小标识。如:花儿好看我不摘、不要踩疼小草、玩滑梯不推不挤等等小标识。2.争做家里的小主人。有些在班级中难以形成的好常规,我们采取家园共同配合设计小标识。并且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张贴到各个角落。标识是一种隐性语言,它会督促孩子与环境互动,与规则对话,会帮助我们老师解决很多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通过小班一年时间的标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尝试效果是明显的,帮助我们使我们轻松的建立了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正如《纲要》中指出:我们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标识作用就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让标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字:常规 ;标识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小班孩子可塑性大,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如果坏习惯一旦形成,矫正起来要进行再教育,则事倍功半,十分困难。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如何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让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和工作能够做得更加完美,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用餐、午睡、入厕、喝水等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记得我们班幼儿刚上幼儿园那会,前几天考虑到孩子们是刚来幼儿园,情绪不稳定,我们采取座位随便坐的形式。几天后孩子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我和班里的另一名老师决定给孩子调整下座位,让座位定下来。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孩子们的座位都定下来了,我苦口婆心的教着,“你们五个是第一组,老师叫你们第一桌的时候你们要回答我…”其他几组也是如此。分组入厕时,我叫着:“请第一组、第二组小朋友解小便。”但是很多小朋友没反应。我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去说教:“跟你们说过了你们是第一组,老师叫到你们了,快去呀。”我想,可能是刚安排过座位,他们还不知道,过几天就会好的,但是,好几天过去了,还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自己是第几组的。此后,我和另一名老师进行了反思:我们有考虑过小班幼儿的年齡特点了吗?“第几”,“第几”这些序数小班幼儿能理解和记忆吗?正在我们思考的时候,听到一个小朋友跟我们来说:“老师,我小猪上面的毛巾不见了。”这时,我们的灵感来了,为什么我们没想到要用标识呢?相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识暗示,而厌倦老师的杜躁说教。我们制作了几个幼儿常见的标识,让每一组幼儿自己去挑选,最后定下了“太阳组”“月亮组”“星星组”“白云组”作为他们的组名,这样一来,当分组活动时,我说:“请白云组拿杯子去”,当有不是白云组的小朋友去拿时,另外的小朋友就会很善意的提醒他“你不是白云组的,你和我一样是月亮组的。”真想不到,选标识识组别不仅能帮助孩子们较快速的记住自己的组别,还能帮孩子记住自己的组员,岂不是一举两得。
于是,我们在平时不断寻找幼儿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出很多标识,运用到常规教育之中。
(一)规则性标识,起到安全效果。1.文明的厕所间。开学初,宝宝们上厕所,总是很拥挤,不是告状小朋友在推就是告状小便解在裤子上。尽管我们已经很努力在疏导孩子的拥挤,很努力在提各种要求,但是见效甚微。针对这些情况,我和班里的老师商量,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于是我们就设计了一些小脚丫,女孩子的厕所边上贴上红色的小脚丫,男孩子的厕所边上贴上蓝色的小脚丫,并且还在各自的等待区域贴上了等待小脚丫。这样,孩子们会按小脚丫站队上厕所,既让幼儿认识颜色又让幼儿区分性别,更让上厕所环节变得文明有序。2.开心的洗手间。有一天,子锐告诉我:“我的衣服袖子湿了。卫生间还有许多小朋友在玩水……”我才跟随他进入洗手间了,发现了孩子们在洗手时,玩水、玩洗手液,把袖子弄得湿湿的、胸前的一大片衣服也是湿的。追其原因,一部分幼儿是顽皮所致,另一部分则是不会正确洗手,没有节约意识。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和班里的老师决定在盥洗室的墙面上张贴幼儿洗手的流程图,我们还在水龙头上贴了一条红线,暗示幼儿水龙头筏门只能打开至红线处,帮助孩子们控制适当的水流大小。并且在地面上贴上小脚印,让幼儿有序地盥洗,不拥挤。3.热闹的区域角。在玩区域时,为了让孩子玩的既开心又安全。我们在班级的娃娃家入口张贴了一定数量的脚丫标志,让孩子进区域时先脱下鞋子,并将鞋子与脚丫对应,既让幼儿有个数对应的练习,又让孩子的鞋子左右分得清。同时又让孩子看到区域中数额已满,区域玩得安全又卫生。
(二)物品标识,呈现有序性效果。1.椅子、小床真好找。以往我们的“报到”主要是家长带孩子到老师处报到,然后认识一下老师、参观班级及幼儿园的环境,今年我们两位老师事先经过商议、作好了分工,除了以上事项外,我们还准备好了小标记、爱心姓名卡,请家长协助孩子自己选定一个喜欢的标记送给孩子,并请孩子说说自己选的标记是什么,在爱心卡上写上孩子的名字、贴上和孩子刚刚选定的相同的标记,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一张喜欢的小床坐一坐,将爱心卡贴到小床上,再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孩子选定自己的椅子。因为有家长的协助,孩子们非常乐意地进行着自己的选择,而在多次贴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标记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自己的标记。事实证明,孩正式入园后,因为对标记已经较为熟悉,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入园时紧张、焦虑的情绪,上课时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午睡时也都乖乖地爬上属于自己的小床。2.区域玩具放整齐。区域活动结束后,建构区里的孩子都在整理玩具,我发现孩子们都将好几种塑料玩具放在同一个筐里。图书角里的孩子都将书本放回了书架,但是书架上的书摆放得很凌乱。于是我就建构区里的每一样塑料玩具的样子拍摄下来,把照片装饰成标识图贴在每一个玩具筐上,孩子们知道了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家”,就再也不会随便乱放玩具了。在图书角的整理上,我和班里的老师商量了决定按图书的大小进行分类摆放,在图书及书柜上分别贴上对应的颜色一样的图形,幼儿依据图书上的图形找书柜上相对应的图形位置放回书架上。
(三)启发性标识,体现老师浓浓的爱。1.笑脸小标识。每天早上孩子来园,一见到自己的老师,就能收到小“礼物”,那就是我们分发的“娃娃笑脸”标志。这样孩子更喜欢上幼儿园,孩子的笑脸就像花儿一样绽放着。2.喝茶小标识。为了时刻提醒孩子口渴了、活动过后要喝水。我们在墙壁上专门设计了“今天你喝水了吗?”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我们的工作更放心了。
(四)家园设计小标识,加深规则意识。1.争做幼儿园的小主人。我们利用晨间活动、餐后活动的时间,让幼儿观察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设计、张贴、悬挂小标识。如:花儿好看我不摘、不要踩疼小草、玩滑梯不推不挤等等小标识。2.争做家里的小主人。有些在班级中难以形成的好常规,我们采取家园共同配合设计小标识。并且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张贴到各个角落。标识是一种隐性语言,它会督促孩子与环境互动,与规则对话,会帮助我们老师解决很多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通过小班一年时间的标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尝试效果是明显的,帮助我们使我们轻松的建立了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正如《纲要》中指出:我们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标识作用就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让标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