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蓬勃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以其方便快捷、门槛低等优点,吸引了大批大学生的使用,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本文以江苏省常州高校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互联网消费信贷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信贷 大学生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a)-047-02
1 研究背景
1.1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迅速
2009年银监会分年龄段叫停银行向学生发放信用卡业务后,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走向空白。互联网消费信贷以快捷、门槛低、贴近用户需求等优点迅速占领了这一市场。跟据艾瑞咨询检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仅为60亿元,在2016年增长到4367.1亿元,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43847.3亿元,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持续走热。
目前可供大学生选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专门定位于大学生市场的大学生消费金融,如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等,因其是针对大学生市场而开发的信贷产品,会更符合大学生用户的消费需求和特点;另一种是综合性的大型电商支付系消费金融,如京东白条、花呗等。因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使用这些综合性的电商平台,在其平台上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也很方便。互联网交易平台降低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匹配率和效率,并且随着电商购物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的信用数据也在逐渐的完善,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也将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化。
1.2 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需求旺盛
2016年1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发现,由于大学生收入来源单一且其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不成比例,有78%的学生会出现资金短缺现象,有62.77%的学生使用网络分期贷款平台来满足消费需求。大学生的收入来源较少,但其支出项目多、消费需求旺盛,并且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超前的消费观念,所以会对互联网消费信贷有很大的需求。且与助学金、创业贷款相比,互联网消费信贷门槛较低,更没有技术壁垒,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然而,在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大学生为满足自身攀比的欲望,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和信用担保无计划的贷款消费,造成了到期无力偿还欠款的局面。截至2015年4月初,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拖欠还款现象严重——逾期罚息占欠款总额的32.2%,大学生逾期欠款中5.77%沦为坏账。
2 研究意义
2.1 为发现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研究互联网消费信贷下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习惯的特点,分析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而发现大学生在互联网消费信贷中出现的问题。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消费信贷可能对自身消费行为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充分衡量其利弊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进行理性地消费。
2.2 为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检测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分期购物规模约占网购市场规模的15%,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是个近千亿的市场。然而大学生中过度负债和多重负债的问题依然严重。研究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助于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并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消费信贷策略,做到在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的同时,减少逾期欠款及坏账的出现,让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
2.3 为政府制定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目前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在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收回有效样本1683份。本次调查样本主要包括常州地区所有高校的大学生,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及个人背景等进行了分类分析。
3.2 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42.3%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性,20.1%的大学生认为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是一种潮流的消费文化,能增加自己的时髦感以及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够增加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20%的大学生认为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进行超前消费优于先赚钱再花钱的消费观,而认为这两者没有优劣之分的大学生占到50%以上。
大学生消费心理本来就具有冲动、从众的特点,同时伴随着物质攀比的心态,在没足够的现金去购买又不愿意向家长开口的时候,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直接使部分摇摆不定的年轻人选择了消費。由于互联网信贷的方便快捷以及最重要的因素——门槛低,大学生只需要提供一个身份证号和一个学号就可以获得3000左右的贷款。再加上有着大型的电商平台作为保障(如淘宝、京东、苏宁等),大学生的消费就更加坚定了。互联网信贷给消费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消费一注强心剂,让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消费,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上自己按揭的款项,同时也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和虚荣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认为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进行超前消费优于先赚钱再花钱的消费观多是来自村镇的女生,这与我们一开始的猜测完全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大学大多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类人群进入这类地区后,消费心理受到了相对较大的冲击,同时同学们的消费水平对该类人群的消费心理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能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该类人群的虚荣心理,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提高自己现在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不是先赚钱后花钱。 3.3 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38.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购买高价值物品提高生活满意度,60%的大学生表示需要视情况而定。72%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增加了自己的消费支出。在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人群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享受资料消费需要(如旅游、娱乐)占94%,而多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生产资料消费需要(如吃、穿、住、行)以及多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发展资料消费需要(如接受培训、考证)加起来只占了6%。
大学生日常的消费,正常情况下,部分是在线下完成的,如吃饭、交通、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自己的生活费完全可以负担这部分的支出,因此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生产资料消费需要(如吃、穿、住、行)的大学生很少。至于享受资料的消费支出一般金额较大,在线上完成的也比较多。互联网消费信贷向大学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花吧,这不需要你掏钱”“花吧,现在不需要还钱,下个月再还,也不给利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消费,并且渐渐习惯了超前消费。并且原来很多在线下完成的消费也搬到了线上,原来在资金短缺时就不会产生的消费,现在由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刺激,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选择通过不用马上付现的网络消费来实现自己的欲望,而这些需要大额支出的欲望往往是享受层面的,而不是促进自我提高的发展资料层面的。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在于更加偏向于采用互联网支付;更加习惯于超前消费。
3.4 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还款情况
92.8%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时,从未出现逾期还款的行为。28.6%的大学生表示在互联网消费信贷还款过程中,会感到较大的还款压力。只有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曾较多次因互联网消费信贷逾期还款而被罚款。
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尽管现在大学生倾向于超前消费,但真正发生无力支付的情况还在少数。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都是他们的家庭在承担,而不是现在没有经济实力的大学生,尽管他们自己并没有还款压力,也有可能他们的家庭承担了相应的压力。因此大学生还是应当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量力而行,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享受。
4 结论与建议
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从之前的“量入为出”转变为“超前消费”,从以“线下消费”为主转向更多的使用“线上消费”。并且逐渐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生了依赖心理,在即使不缺钱的情况下也会经常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大多数互联网消费贷款都用于高档产品及享受类产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但要指出的是,消费习惯符合棘轮效应,在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人们在一般情况下都很难从较高的消费水平降到较低的消费水平,正如《训俭示康》中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样,如果大学生们都习惯了较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后,将会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可能会产生过度消费的问题,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甚至可能产生失信的不良后果。根据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大学生应提高诚信意识,培养理性的消费观
大多数大学生对消费缺少规划,容易被“先消费,后付款”所吸引,且互联网购物平台的便利性进一步刺激了自身的消费欲望,造成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局面。尽管在调查中发现的因逾期还款而被罚款的大学生占少数,但有较多的大学生在还款时会感到压力,在他们无力偿还欠款时可能会求助家庭,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逾期还款可能会对自身的信用度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大学生更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做到有节制有计划的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杜绝因攀比追新心理产生冲动消费,最终难以偿还欠款,导致失信的悲剧。
4.2 学校应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5年11月发布的名为“提高金融素养:问题分析与政策”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使得家庭承受了更多因财务决策引发的风险和责任,个人的金融教育不仅对确保自身财务状况很有必要,并且也有助于金融市场的整体良性发展。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之前的经济及消费活动都由父母掌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消费观,极易被享乐主义的消费欲望所控制,造成过度消费和过度负债的局面。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建立理财观念,开展适度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相关专题讲座,特别要对刚入大学的大学新生加强思想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4.3 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应加强风控能力建设,规范互联网消费信贷体系
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贷服务的提供者,在追求营利性之外更需要注意其社会责任的有效引导。企业是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最终承受者,逾期欠款问题都需要企业自身消化,所以更应规范完善互联网消费信贷体系,预防风险的发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可以适当提高“门槛”,同时规范消费信贷审核制度,避免冒名顶替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7).
[2] 李启明.关于大学生选择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的影响因素的调查[D].西南财经大学,2016.
[3] 赵立.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5(23).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信贷 大学生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a)-047-02
1 研究背景
1.1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迅速
2009年银监会分年龄段叫停银行向学生发放信用卡业务后,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走向空白。互联网消费信贷以快捷、门槛低、贴近用户需求等优点迅速占领了这一市场。跟据艾瑞咨询检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仅为60亿元,在2016年增长到4367.1亿元,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43847.3亿元,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持续走热。
目前可供大学生选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专门定位于大学生市场的大学生消费金融,如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等,因其是针对大学生市场而开发的信贷产品,会更符合大学生用户的消费需求和特点;另一种是综合性的大型电商支付系消费金融,如京东白条、花呗等。因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使用这些综合性的电商平台,在其平台上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也很方便。互联网交易平台降低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匹配率和效率,并且随着电商购物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的信用数据也在逐渐的完善,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也将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化。
1.2 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需求旺盛
2016年1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发现,由于大学生收入来源单一且其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不成比例,有78%的学生会出现资金短缺现象,有62.77%的学生使用网络分期贷款平台来满足消费需求。大学生的收入来源较少,但其支出项目多、消费需求旺盛,并且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超前的消费观念,所以会对互联网消费信贷有很大的需求。且与助学金、创业贷款相比,互联网消费信贷门槛较低,更没有技术壁垒,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然而,在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大学生为满足自身攀比的欲望,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和信用担保无计划的贷款消费,造成了到期无力偿还欠款的局面。截至2015年4月初,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拖欠还款现象严重——逾期罚息占欠款总额的32.2%,大学生逾期欠款中5.77%沦为坏账。
2 研究意义
2.1 为发现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研究互联网消费信贷下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习惯的特点,分析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而发现大学生在互联网消费信贷中出现的问题。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消费信贷可能对自身消费行为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充分衡量其利弊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进行理性地消费。
2.2 为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检测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分期购物规模约占网购市场规模的15%,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是个近千亿的市场。然而大学生中过度负债和多重负债的问题依然严重。研究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助于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并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消费信贷策略,做到在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的同时,减少逾期欠款及坏账的出现,让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
2.3 为政府制定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目前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在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收回有效样本1683份。本次调查样本主要包括常州地区所有高校的大学生,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及个人背景等进行了分类分析。
3.2 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42.3%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性,20.1%的大学生认为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是一种潮流的消费文化,能增加自己的时髦感以及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够增加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20%的大学生认为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进行超前消费优于先赚钱再花钱的消费观,而认为这两者没有优劣之分的大学生占到50%以上。
大学生消费心理本来就具有冲动、从众的特点,同时伴随着物质攀比的心态,在没足够的现金去购买又不愿意向家长开口的时候,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直接使部分摇摆不定的年轻人选择了消費。由于互联网信贷的方便快捷以及最重要的因素——门槛低,大学生只需要提供一个身份证号和一个学号就可以获得3000左右的贷款。再加上有着大型的电商平台作为保障(如淘宝、京东、苏宁等),大学生的消费就更加坚定了。互联网信贷给消费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消费一注强心剂,让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消费,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上自己按揭的款项,同时也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和虚荣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认为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进行超前消费优于先赚钱再花钱的消费观多是来自村镇的女生,这与我们一开始的猜测完全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大学大多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类人群进入这类地区后,消费心理受到了相对较大的冲击,同时同学们的消费水平对该类人群的消费心理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能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该类人群的虚荣心理,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提高自己现在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不是先赚钱后花钱。 3.3 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38.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购买高价值物品提高生活满意度,60%的大学生表示需要视情况而定。72%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增加了自己的消费支出。在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人群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享受资料消费需要(如旅游、娱乐)占94%,而多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生产资料消费需要(如吃、穿、住、行)以及多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发展资料消费需要(如接受培训、考证)加起来只占了6%。
大学生日常的消费,正常情况下,部分是在线下完成的,如吃饭、交通、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自己的生活费完全可以负担这部分的支出,因此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以满足生产资料消费需要(如吃、穿、住、行)的大学生很少。至于享受资料的消费支出一般金额较大,在线上完成的也比较多。互联网消费信贷向大学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花吧,这不需要你掏钱”“花吧,现在不需要还钱,下个月再还,也不给利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消费,并且渐渐习惯了超前消费。并且原来很多在线下完成的消费也搬到了线上,原来在资金短缺时就不会产生的消费,现在由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刺激,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选择通过不用马上付现的网络消费来实现自己的欲望,而这些需要大额支出的欲望往往是享受层面的,而不是促进自我提高的发展资料层面的。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在于更加偏向于采用互联网支付;更加习惯于超前消费。
3.4 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还款情况
92.8%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时,从未出现逾期还款的行为。28.6%的大学生表示在互联网消费信贷还款过程中,会感到较大的还款压力。只有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曾较多次因互联网消费信贷逾期还款而被罚款。
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尽管现在大学生倾向于超前消费,但真正发生无力支付的情况还在少数。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都是他们的家庭在承担,而不是现在没有经济实力的大学生,尽管他们自己并没有还款压力,也有可能他们的家庭承担了相应的压力。因此大学生还是应当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量力而行,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享受。
4 结论与建议
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从之前的“量入为出”转变为“超前消费”,从以“线下消费”为主转向更多的使用“线上消费”。并且逐渐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生了依赖心理,在即使不缺钱的情况下也会经常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大多数互联网消费贷款都用于高档产品及享受类产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但要指出的是,消费习惯符合棘轮效应,在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人们在一般情况下都很难从较高的消费水平降到较低的消费水平,正如《训俭示康》中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样,如果大学生们都习惯了较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后,将会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可能会产生过度消费的问题,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甚至可能产生失信的不良后果。根据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大学生应提高诚信意识,培养理性的消费观
大多数大学生对消费缺少规划,容易被“先消费,后付款”所吸引,且互联网购物平台的便利性进一步刺激了自身的消费欲望,造成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局面。尽管在调查中发现的因逾期还款而被罚款的大学生占少数,但有较多的大学生在还款时会感到压力,在他们无力偿还欠款时可能会求助家庭,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逾期还款可能会对自身的信用度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大学生更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做到有节制有计划的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杜绝因攀比追新心理产生冲动消费,最终难以偿还欠款,导致失信的悲剧。
4.2 学校应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5年11月发布的名为“提高金融素养:问题分析与政策”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使得家庭承受了更多因财务决策引发的风险和责任,个人的金融教育不仅对确保自身财务状况很有必要,并且也有助于金融市场的整体良性发展。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之前的经济及消费活动都由父母掌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消费观,极易被享乐主义的消费欲望所控制,造成过度消费和过度负债的局面。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建立理财观念,开展适度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相关专题讲座,特别要对刚入大学的大学新生加强思想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4.3 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应加强风控能力建设,规范互联网消费信贷体系
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贷服务的提供者,在追求营利性之外更需要注意其社会责任的有效引导。企业是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最终承受者,逾期欠款问题都需要企业自身消化,所以更应规范完善互联网消费信贷体系,预防风险的发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可以适当提高“门槛”,同时规范消费信贷审核制度,避免冒名顶替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7).
[2] 李启明.关于大学生选择校园分期金融产品的影响因素的调查[D].西南财经大学,2016.
[3] 赵立.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