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迈进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才,更需要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这就赋予了我们教师更高要求的历史重任,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紧跟着新课程标准的步伐,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于是新的教学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新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新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但是,教师怎样组织好新的课堂教学,如何在一节课上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时下必修的课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个体,可塑性非常大,他们的情感、个性、行为等等,都需要老师从小培养和正确的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老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的关键,学生的一言一行,一眸一笑,都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一个好的班级,学生必定有良好的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平常的交流,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想,课后的复习等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就是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断享受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因此。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都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十不准”要求》以及《小学生文明礼仪》等等,还组织学生学习校内外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要爱护学校一草一木,不能在课桌上,墙壁上乱刻乱画,下课不能大声喧哗,不能讲粗口话,见到师长要问好,走路要靠右走等等,课前也有明确要求,预备铃响了,学生要迅速回到教室坐好,把要上的课本和学习用具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文艺委员发音唱歌,用歌声迎接老师的到来,用饱满的情绪迎接新的一节课。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是课堂教学唱用的方式之一,这样的课堂教学,随机性很大,一节课的收获多少,这与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自觉学习,在那里谈论的不是老师要求谈论的问题,而是谈论别的无关的问题,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二、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
1 . 制定有效的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不同的年段设定阶段目标。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整体的认知程度和积累知识的情况,制定每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2 .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要多样化,多元化。首先,设计好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好的课堂引入,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老师给他们设置的场景。课堂引入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看图片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比如我在上《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下暴雨,山洪暴发时的声音给学生听,在让学生想想暴雨过后会引发山洪暴发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灾难,然后再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里的情境。其次,课堂上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背诵课文,是很枯燥的,我叫他们分组比赛,规定时间,看哪个组背得最快,背得快的一组获得一面红旗。这样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就连原来懒于背诵的同学这时候也参与了背诵,因为为本组争优是每个同学都必须努力去争取的。学生在這种和谐氛围中得到了锻炼,也学到了知识。再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成长的区域环境不同,他们的个性、思想也不一样,因此课堂上老师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比如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情境教学法、讨论研究法等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时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我们教师教的方法转变为他们的学法。比如我在上《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里有很多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字词,这些字词句比较难理解。于是我采用了讨论研究法,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如果还有一些疑难问题老师再解答。学生研究,讨论很热烈,学习兴趣很浓厚。于是,他们再遇到难解的问题时就会主动地去研究讨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个体,可塑性非常大,他们的情感、个性、行为等等,都需要老师从小培养和正确的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老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的关键,学生的一言一行,一眸一笑,都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一个好的班级,学生必定有良好的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平常的交流,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想,课后的复习等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就是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断享受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因此。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都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十不准”要求》以及《小学生文明礼仪》等等,还组织学生学习校内外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要爱护学校一草一木,不能在课桌上,墙壁上乱刻乱画,下课不能大声喧哗,不能讲粗口话,见到师长要问好,走路要靠右走等等,课前也有明确要求,预备铃响了,学生要迅速回到教室坐好,把要上的课本和学习用具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文艺委员发音唱歌,用歌声迎接老师的到来,用饱满的情绪迎接新的一节课。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是课堂教学唱用的方式之一,这样的课堂教学,随机性很大,一节课的收获多少,这与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自觉学习,在那里谈论的不是老师要求谈论的问题,而是谈论别的无关的问题,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二、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
1 . 制定有效的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不同的年段设定阶段目标。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整体的认知程度和积累知识的情况,制定每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2 .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要多样化,多元化。首先,设计好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好的课堂引入,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老师给他们设置的场景。课堂引入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看图片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比如我在上《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下暴雨,山洪暴发时的声音给学生听,在让学生想想暴雨过后会引发山洪暴发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灾难,然后再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里的情境。其次,课堂上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背诵课文,是很枯燥的,我叫他们分组比赛,规定时间,看哪个组背得最快,背得快的一组获得一面红旗。这样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就连原来懒于背诵的同学这时候也参与了背诵,因为为本组争优是每个同学都必须努力去争取的。学生在這种和谐氛围中得到了锻炼,也学到了知识。再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成长的区域环境不同,他们的个性、思想也不一样,因此课堂上老师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比如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情境教学法、讨论研究法等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时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我们教师教的方法转变为他们的学法。比如我在上《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里有很多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字词,这些字词句比较难理解。于是我采用了讨论研究法,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如果还有一些疑难问题老师再解答。学生研究,讨论很热烈,学习兴趣很浓厚。于是,他们再遇到难解的问题时就会主动地去研究讨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