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沟通是正确的家庭教育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在人们周围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同时人们也在为生活而奔波。有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生活得更好些,他们辛苦地工作着,忙碌着,可是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他们全心全意呵护的孩子的心离他们却是那样的遥远……!想要和自已的孩子沟通一下是那么的难,随之而出现了“代沟”。那么现在很多提倡对孩子的教育在玩中学,学中玩,很多父母也是这么想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每个人对自己孩子的教养都有自己的观点,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那么对自己的孩子怎么样教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下的几点可以说是对孩子教育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效果。
  1、多多鼓励孩子,好孩子、天才孩子、高材生都是在夸奖中成长的,孩子的心理都是向上的,也就是好“胜”的,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从学习上,每人孩子都希望能学好,能考第一,哪怕他做错了事,或考的不好,在训斥他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逆返的心理,所以说一次打击会摧毁孩子的一个信念,如果用鼓历的方式来教育辟如 “我相信你下次会考的更好,只要努力,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的小小男子汉”。这样的话语就会使孩子重新树立信心,从而战胜困难。
   2、当生活中有事情使孩子陷入痛苦的忧虑时,作为父母应当帮他们找到快乐的源泉。任何孩子都会遇到多种不愉快的事情,有些是有害的,如跟伙伴吵架,因为伤了自尊心,所以孩子很沮丧。因此,应当帮助孩子恢复良好的感觉,可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和与朋友交谈等方法来和孩子沟通。不要对孩子什么都有求必应,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认为获得是愉快的源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是暂时的,难以持久的,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易导致失败。
  3、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的,光靠高分是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的,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头脑的孩子,有独立自主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孩子,因此,孩子就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玩,让他们尽量接触更多的事物和更多的人,决对不能把孩子整天关学校里和家里,在孩子复习和预习完当天所学的课程之后,要给予他们一定的个人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作他们自已想要作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即煅炼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多接触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要让孩子真正做个好孩子,一味地学,就会学成个知识僵化的学生,而不是个全面发展的人.如素质教育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真正推行不了.一是体制的问题,从上到下都强调成绩,不只是学校老师,还包括家长.如果孩子不想考清华或北大,而只想去修理汽车,作为父母的提起来,也肯定觉得脸面无光的.在孩子教育上,学玩结合,上学也是学习,玩也是学习,怎么样玩得更好,玩得更开心,玩什么,这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真正感觉到兴趣,这样就能使孩子真正学会知识,才不至于学死学僵化。
   5、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人小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因而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但另一方面对孩子又不可以放纵,作为一个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一味的强迫式教育,和无原则的放纵都是错误的,应从儿童的生长规律,认知规律和各们时期的心理上做文章,合理的引导,合理的规范,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用孩子的思维,站在孩子的位置去思考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迎合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想法,才可以在根源上解决问题达到沟通的目的。
   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想法,但是做父母的不应该给孩子过多地压力,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人的成长过程是非常漫长而复杂的,会经历各个心理阶段和时期,第一个心理发育时期是3-6岁,第二个心理发育时期是12-16岁,形式上与一棵树的成长极为相似,树的种子正在发芽的时候千万不能期望它开花,开花时也不能急于采摘到果实,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做家长的应该耐心等待,在生活上应该给自己的孩子适当的关爱。很多的父母没有时间来陪孩子,在他看来这是为自己的孩子好。在外面辛苦工作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环境,但是孩子要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生活和精神上面的关怀,有时你的一句关心的话和行动,往往比物质上的需求更加让你的孩子感到温暖,所以在物质的与精神方面必须同时兼顾,不可失衡。该打时必须打,该骂还得骂,但不能过度,不能家长自己失态;打骂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希望让孩子明白家长已经非常生气了。之所以要打骂,是因为讲道理对1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有时完全无效,但必须慢慢让孩子学会讲道理,明是非,更多的还是应该鼓励夸奖,和你的孩子平等相处。与孩子平等相处是最重要的,只是在很少的时候才需要显示家长的权威,适当地教育和学习的引导必须以快乐为前提,如果丧失了这一前提,一切教育都是失败的!
  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快乐,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学会创造快乐。所以,知识的灌输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寓教于乐;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有时会恰得其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劳动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克服困难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其他文献
所谓心理氛围,是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情绪状态,而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师生群体心理气氛,就是课堂心理氛围。《教学论》中指出: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达成目标的有力条件。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该如何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
期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急剧转型,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使得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使大量的流动人口子女或成为流动儿童或成为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学生,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学生。  在全面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潮
期刊
对于班主任工作,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做一个出色、成功的班主任,首先必须要有“三心”,那就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一、尊重和信任中学生。  每一位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虽然有些思想并不成熟,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他们的某些不成熟的思想转变与班级发展相协调的和谐因素,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种想法,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因此,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是班主任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SCL-90问卷调查,对构成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因素进行了现状研究,统计结果表明:“躯体化”、“强迫症”、“焦虑”、“忧郁”和“敌对性”因素是农村初中教师的主要心理健康障碍表现形式;35岁以上的教师在强迫、忧郁、人际关系方面高于常态;女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忧郁方面明显差于男教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教师在强迫、忧郁方面要好于城镇教师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
期刊
我校高一班新生张华是个比较内向的男生,他从初中开始,就特别惧怕物理,老考不好。年轻气盛的物理老师大怒,命他守着全班同学的面读出自己的考试分数,一次次的下来,他的自尊被碾成碎末。从此他惧怕上物理课,患了自闭症。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一个上初中的弟弟在奶奶家吃住,奶奶因为年纪大,也很少能到学校来看望常常不星期的他,他为他的物理成绩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在校内常常形单影孤地吃饭,学习,散步。  
期刊
一、价值引领的内涵及所包含的内容  从哲学角度,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从心理学角度,价值观是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观念系统。包括认知判断、内心体验、情感分享、行为倾向和行为选择等心理因素。它与需要、欲求、兴趣、态度、理想、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态度的决定因素,也是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价值观指导人们在
期刊
摘要:对北京市某校三年级小学生体育课进行合作教学的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配组对比实验设计。实验前后分别用社会测量技术中的同伴评定量表采集数据,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在小学体育课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增进小学生同伴接纳度、被接纳度。(2)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同伴评定时,采用社会测量技术中同伴评定量表对体育合作教学研究具有适用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体育合作学习 教学实验 量表测
期刊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中学生社团已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选拔式教育的重锤仍然让许多学生和家长对社团望而却步。社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它主张的是一种“玩”的教育,在“玩”中学,用“玩”的方式造就领袖和精英。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学生社团尤其是高中的学生社团,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论证社团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1、人际交往中调试状态,团体
期刊
一、外来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背景分析  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2004年我们港下中学的外来民工子女就读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由于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受过不同的教育,因此,在他们的各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于本地学生的地方,特别是在心理状态方面,与当地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别。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对父母
期刊
做了近三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加上自己原有二十个班的心理课和个别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很久都没有静下心去认真的总结反思,没有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繁琐的日常工作让大脑像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一样,只是出于一种机械的工作状态,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让自己真正体验到了教师常说的“职业倦怠”。  首先,情绪方面,教师表现为持续的精神不振,情绪抑郁,对教学体验倦怠,情绪低落、易怒,内心时感空虚,自我评价低,丧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