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自古以来是人们最重视的进补时节。人与天地相应,各种功能活动也处于低潮期,此时最易感受寒邪。谚语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所以冬季食补应该顺应自然,选择食物注意益气补阳及“血肉有情”之品,可以增强机体抗御风寒和外邪的能力。
根据中医理论,四季各有其气候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冬季进补,人体更易于接受。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食物也具有补益作用,对于大众而言,最好的补法主要来源于饮食的合理搭配,配以相应的中药则效果更佳。关键点在于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进补,必须是虚证才可补,滥补、忌补都不可取。
进补先辨“虚”
人的体质各有差异,“虚则补之”,故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虚。虚证有四种,进补要因人制宜,辨“虚”进补。
1. 阴虚
阴虚之人多由于先天不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等,或后天失养,纵欲耗精,积劳阴亏,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
阴虚之人体型多偏瘦,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而活泼。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平素易口干咽燥,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体红而干燥,少苔。有时还伴有面色潮红,有烘热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较少的表现。平素不耐热,耐冬不耐夏。
2. 阳虚
阳虚之人多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年老阳衰等。
阳虚之人多为白胖、肌肉松软的体型,性格多文静而内向。主要表现为平素怕冷,手脚发凉,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色淡、胖嫩、边有齿痕,舌苔湿润。有时会伴有面色晄白,眼睑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脱落,大便稀,小便清而多。不耐受寒冷,耐夏不耐冬。
3. 气虚
气虚之人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
气虚的人肌肉松软,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多胆小而不喜欢冒险。主要表现为平素气短懒言,语声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有时可伴有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唇色无光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感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不耐受寒冷和暑热,怕吹风。
4. 血虚
血虚之人多由于先天不足,如孕育时母亲营养不足,或后天饮食过少,营养供应不足,或存在痔疮等慢性失血性疾病,以及女性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活动导致。
血虚之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亦多见。血虚之人性格偏内向,免疫力较低。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发枯黄,唇色及指甲淡白变软、易裂;起床或起立过快时易出现头晕眼花,劳累易头痛;或心慌,健忘,失眠多梦;或手足麻木,冬季皮肤干燥瘙痒;或怕冷不怕热;女性月经减少或延迟。
进补方法知多少
有的人体质很弱,吃了补品(尤其是补药)之后,会发生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口舌生疮、失眠、胃脘疼痛、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不能承受,中医称为“虚不受补”。是否要补,如何补,最好请教一下有经验的老中医。虚不受补者可于秋天先引补,或称“底补”,先用平和补品以增强体质,以食补为宜,如芡实、山药、大枣、龙眼肉、百合、薏苡仁等;瘦肉、牛肉、鸡肉、蜂蜜、蜂王浆、牛奶、鸡蛋、豆浆等先扶正祛邪。
进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平补
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需的食物,正常人和病人均可吃,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蔬菜,这些补品性能平和,或稍偏湿、偏凉。
2. 温补
食性温热之食,如牛肉、羊肉、黄鳝、糖、红枣、桂圆、荔枝、葱、姜等辛辣之品。阳虚者生火,可改善怕冷的状况;阴虚者则不宜多吃,否则会生内热,发生咽干、眼肿、牙龈出血、便秘等。
3. 清补
食性寒凉之食,如生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阴虚者可助清火,改善怕热的表现。阳虚者则不宜多吃,反增怕冷,影响消化,大便变稀。
4. 温散
性味辛辣之食,如辣椒、胡椒、桂皮、芥菜、香菜、花椒等温阳驱寒,冷、潮湿地区用以驱寒,不作为营养性食品,而用作调味品,克服某些食物的寒性。阴虚者不宜吃,会加重内热,正常人吃也易生虚火。
5. 峻补
多用大补之药,针对一些疾病进补。
冬季常用进补膳食举偶
1. 十全大补汤
用料: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各10克,当归、肉桂各5克,川芎、甘草各3克,大枣12枚,生姜20克,墨鱼、肥母鸡、老鸭猪肚、肘子各250克,排骨500克,冬笋、蘑菇、花生、葱各50克,调料适量。
制作:将诸药装纱布袋内,扎口,鸭、鸡肉及猪肚洗净,排骨剁开。姜、笋、菇洗净,与以上诸料同放锅中,加水,武火煮开后必用文火煨炖,加黄酒、花椒、盐调味。待肉熟烂后捞出,切成丝条,再放入汤内,去药袋,煮开后,调入味精,食肉饮汤。每次一小碗,早晚服用。全部服完后,隔5日再服。
禁忌:风寒感冒者禁食。
适用范围:补阴阳气血,调五脏六腑,适用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如体虚贫血、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头晕目眩者。无病食用,能健身防病。
2. 花生煲猪蹄
用料:猪蹄 500克,花生米适量,盐、南腐乳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猪蹄洗净开边,油锅烧热后将生姜爆香,放入猪蹄,加入南腐乳,炒匀,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 2 小时左右,待猪蹄软熟即可。
禁忌:腹泻者少食。
适用范围:滋补阴液、补益气血,适用于肾阴虚不足之腰膝酸软,津液不足之皮肤干燥,气血不足之产后少乳及痈疽、疮毒者。
3. 板栗猪肉
用料:板栗 300 克,瘦猪肉650克。生姜15克,葱10克,酱油10毫升,料酒30毫升,精盐5克,白糖3克,鸡汤1500毫升,菜油250克(实耗50克)。
制作:板栗用刀划破皮,入沸水中煮一下,剥去外壳和内衣。生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长段。猪肉洗净,切成6厘米见方的块。净锅置于火上,注入油,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板栗,油炸进皮,约3分钟后捞起待用。将锅内油滗去留底油40克,下生姜、葱、肉块炒出香味,再加鸡汤,大火上烧开,打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煨至肉五成熟时,下板栗、精盐、 酱油,烧至肉、板栗酥烂时即可。
禁忌:肥胖者和血脂高者不宜多吃猪肉。
适用范围:适用于脾虚食少、肺热燥咳、气管炎等症,具有养胃健脾、滋阴润燥的功效,是航空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及长途旅行的人在行程中的理想保健食品,能消除途中的疲劳。
根据中医理论,四季各有其气候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冬季进补,人体更易于接受。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食物也具有补益作用,对于大众而言,最好的补法主要来源于饮食的合理搭配,配以相应的中药则效果更佳。关键点在于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进补,必须是虚证才可补,滥补、忌补都不可取。
进补先辨“虚”
人的体质各有差异,“虚则补之”,故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虚。虚证有四种,进补要因人制宜,辨“虚”进补。
1. 阴虚
阴虚之人多由于先天不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等,或后天失养,纵欲耗精,积劳阴亏,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
阴虚之人体型多偏瘦,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而活泼。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平素易口干咽燥,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体红而干燥,少苔。有时还伴有面色潮红,有烘热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较少的表现。平素不耐热,耐冬不耐夏。
2. 阳虚
阳虚之人多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年老阳衰等。
阳虚之人多为白胖、肌肉松软的体型,性格多文静而内向。主要表现为平素怕冷,手脚发凉,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色淡、胖嫩、边有齿痕,舌苔湿润。有时会伴有面色晄白,眼睑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脱落,大便稀,小便清而多。不耐受寒冷,耐夏不耐冬。
3. 气虚
气虚之人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
气虚的人肌肉松软,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多胆小而不喜欢冒险。主要表现为平素气短懒言,语声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有时可伴有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唇色无光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感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不耐受寒冷和暑热,怕吹风。
4. 血虚
血虚之人多由于先天不足,如孕育时母亲营养不足,或后天饮食过少,营养供应不足,或存在痔疮等慢性失血性疾病,以及女性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活动导致。
血虚之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亦多见。血虚之人性格偏内向,免疫力较低。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发枯黄,唇色及指甲淡白变软、易裂;起床或起立过快时易出现头晕眼花,劳累易头痛;或心慌,健忘,失眠多梦;或手足麻木,冬季皮肤干燥瘙痒;或怕冷不怕热;女性月经减少或延迟。
进补方法知多少
有的人体质很弱,吃了补品(尤其是补药)之后,会发生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口舌生疮、失眠、胃脘疼痛、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不能承受,中医称为“虚不受补”。是否要补,如何补,最好请教一下有经验的老中医。虚不受补者可于秋天先引补,或称“底补”,先用平和补品以增强体质,以食补为宜,如芡实、山药、大枣、龙眼肉、百合、薏苡仁等;瘦肉、牛肉、鸡肉、蜂蜜、蜂王浆、牛奶、鸡蛋、豆浆等先扶正祛邪。
进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平补
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需的食物,正常人和病人均可吃,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蔬菜,这些补品性能平和,或稍偏湿、偏凉。
2. 温补
食性温热之食,如牛肉、羊肉、黄鳝、糖、红枣、桂圆、荔枝、葱、姜等辛辣之品。阳虚者生火,可改善怕冷的状况;阴虚者则不宜多吃,否则会生内热,发生咽干、眼肿、牙龈出血、便秘等。
3. 清补
食性寒凉之食,如生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阴虚者可助清火,改善怕热的表现。阳虚者则不宜多吃,反增怕冷,影响消化,大便变稀。
4. 温散
性味辛辣之食,如辣椒、胡椒、桂皮、芥菜、香菜、花椒等温阳驱寒,冷、潮湿地区用以驱寒,不作为营养性食品,而用作调味品,克服某些食物的寒性。阴虚者不宜吃,会加重内热,正常人吃也易生虚火。
5. 峻补
多用大补之药,针对一些疾病进补。
冬季常用进补膳食举偶
1. 十全大补汤
用料: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各10克,当归、肉桂各5克,川芎、甘草各3克,大枣12枚,生姜20克,墨鱼、肥母鸡、老鸭猪肚、肘子各250克,排骨500克,冬笋、蘑菇、花生、葱各50克,调料适量。
制作:将诸药装纱布袋内,扎口,鸭、鸡肉及猪肚洗净,排骨剁开。姜、笋、菇洗净,与以上诸料同放锅中,加水,武火煮开后必用文火煨炖,加黄酒、花椒、盐调味。待肉熟烂后捞出,切成丝条,再放入汤内,去药袋,煮开后,调入味精,食肉饮汤。每次一小碗,早晚服用。全部服完后,隔5日再服。
禁忌:风寒感冒者禁食。
适用范围:补阴阳气血,调五脏六腑,适用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如体虚贫血、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头晕目眩者。无病食用,能健身防病。
2. 花生煲猪蹄
用料:猪蹄 500克,花生米适量,盐、南腐乳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猪蹄洗净开边,油锅烧热后将生姜爆香,放入猪蹄,加入南腐乳,炒匀,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 2 小时左右,待猪蹄软熟即可。
禁忌:腹泻者少食。
适用范围:滋补阴液、补益气血,适用于肾阴虚不足之腰膝酸软,津液不足之皮肤干燥,气血不足之产后少乳及痈疽、疮毒者。
3. 板栗猪肉
用料:板栗 300 克,瘦猪肉650克。生姜15克,葱10克,酱油10毫升,料酒30毫升,精盐5克,白糖3克,鸡汤1500毫升,菜油250克(实耗50克)。
制作:板栗用刀划破皮,入沸水中煮一下,剥去外壳和内衣。生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长段。猪肉洗净,切成6厘米见方的块。净锅置于火上,注入油,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板栗,油炸进皮,约3分钟后捞起待用。将锅内油滗去留底油40克,下生姜、葱、肉块炒出香味,再加鸡汤,大火上烧开,打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煨至肉五成熟时,下板栗、精盐、 酱油,烧至肉、板栗酥烂时即可。
禁忌:肥胖者和血脂高者不宜多吃猪肉。
适用范围:适用于脾虚食少、肺热燥咳、气管炎等症,具有养胃健脾、滋阴润燥的功效,是航空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及长途旅行的人在行程中的理想保健食品,能消除途中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