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面对当前教学中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一改过去那种"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的畏惧心理。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 布置与批改方法 语言的丰富 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作文教学都作了明确阐述和要求。可以说,作文教学是有氛围、有政策。但是,面对当前教学中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确需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那么,到底改些什么、走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站在我们教师的位置,结合学习新课标的体会,我又一下几方面的认识。
1 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我们习惯于将语文课机械的拆分为"讲读课"、"作文课",将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搞成貌异神离的三层皮。阅读教学只关注语言内容,而忽略语言形式;语言实践只重听、读,而轻说、写。使语文教学与作文课作文教学无形中成了互不融合的两方面。这些都是人为地将作文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分割开的做法。其后果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孤军奋战",造成阅读教学的"舍本逐末"。阅读教学中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应在作文中得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学空间内,在备、讲、辅、批、考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和始终不忘的都应是"训练作文",我们必须树立起作文教学是融汇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
2 改变作文布置和批改的方法
有人曾把当前作文教学中老师随便命一题目,学生根据要求下笔写,然后老师再认真改评的现状生动、形象的描述为:"布置作文一言堂,作文指导一窝蜂,批改作文一支笔。"作文布置应改"提要求"为"拓思路"。学生作文应是在一定中心约束下的自由表达,包括文章表现手法、结构形式,教师都不应加以条框限定。小学生,他们天真、好奇,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以及老套陈旧的习作题目。针对这种情况,在习作中,我们应当多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余地,让他们写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多给他们一些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敞开想象的翅膀去异想天开。这样我们在命题上就要灵活,少写一些命题作文,多写一些半命题作文、条件作文(根据条件自己命题目)和口语交际作文或者是想象作文。如让学生写的《假如我会--》、《--歇后语的来历》以及根据歇后语编故事,片段小练习等,学生对此文体很感兴趣。 曾看到过,有一位教师在布置以《滥竽充数》为话题的作文时,他不急于让学生去写,而引导学生探究出了"滥竽可充数"、"滥竽岂能充数"、"谈精简的好处"、"大锅饭的弊端"、"可贵的自知之明"等十几个文章主题,这种做法让学生就扩大了语言范围,真正的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批改要提倡自评自改,互批互改。"一支笔"是教师的一孔之见强加给学生,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不妥之举。虽然老师在批改中费了很大精力,作文本被批得密密麻麻,可发下以后又有多少同学能从老师的批改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呢?文章是改出来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方法也很多,比如魏书生的"五环节作文批改法" 等都是可值得借鉴的。作为老师必须在作文布置与批改中探讨出一条可行、有效的方法来,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视语言资源的丰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意用于改变学生作文"三无"(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的现状再准确不过了。因为语言的表达是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输入占表达的75%,输出占表达的25%。,曾有人就读与写的关系形象的打过这样的比方: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道理人所共识,然而,学生科学、高效的课外阅读仍不能实现, 这是当前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最大困难。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教师不应只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几十篇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其次,要把做人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再次,教师要积极开发阅读资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如建立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等,除此,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同学作品展……。最后,教师要制定远期、近期阅读计划,建立阅读制度,以督促学生有效的阅读。
4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兴趣,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光璎曾说过:作文教学的问题就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就是意识到作文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厌倦作文、丢失自我、编造作文积以成习,教师们困惑于斯、无奈于斯,探本究源,是教师们在"目的颤抖"(心理学所说的专注事物的表象,欲达不成。),习惯的培养是根本的,从作文习惯着手作文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概念,更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统筹分析,作文习惯包括十种:博览群书的习惯,观察体验笔录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想好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培养这些习惯需要教师有热情、有计划、有恒心。学生作文习惯形成了,大语文教育观强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便随之能够实现。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作文教学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诸如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家长的认识,小学、初中的衔接等都是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多学习,勤实践,作文教改之路一定是越走越广阔。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 布置与批改方法 语言的丰富 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作文教学都作了明确阐述和要求。可以说,作文教学是有氛围、有政策。但是,面对当前教学中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确需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那么,到底改些什么、走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站在我们教师的位置,结合学习新课标的体会,我又一下几方面的认识。
1 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我们习惯于将语文课机械的拆分为"讲读课"、"作文课",将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搞成貌异神离的三层皮。阅读教学只关注语言内容,而忽略语言形式;语言实践只重听、读,而轻说、写。使语文教学与作文课作文教学无形中成了互不融合的两方面。这些都是人为地将作文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分割开的做法。其后果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孤军奋战",造成阅读教学的"舍本逐末"。阅读教学中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应在作文中得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学空间内,在备、讲、辅、批、考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和始终不忘的都应是"训练作文",我们必须树立起作文教学是融汇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
2 改变作文布置和批改的方法
有人曾把当前作文教学中老师随便命一题目,学生根据要求下笔写,然后老师再认真改评的现状生动、形象的描述为:"布置作文一言堂,作文指导一窝蜂,批改作文一支笔。"作文布置应改"提要求"为"拓思路"。学生作文应是在一定中心约束下的自由表达,包括文章表现手法、结构形式,教师都不应加以条框限定。小学生,他们天真、好奇,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以及老套陈旧的习作题目。针对这种情况,在习作中,我们应当多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余地,让他们写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多给他们一些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敞开想象的翅膀去异想天开。这样我们在命题上就要灵活,少写一些命题作文,多写一些半命题作文、条件作文(根据条件自己命题目)和口语交际作文或者是想象作文。如让学生写的《假如我会--》、《--歇后语的来历》以及根据歇后语编故事,片段小练习等,学生对此文体很感兴趣。 曾看到过,有一位教师在布置以《滥竽充数》为话题的作文时,他不急于让学生去写,而引导学生探究出了"滥竽可充数"、"滥竽岂能充数"、"谈精简的好处"、"大锅饭的弊端"、"可贵的自知之明"等十几个文章主题,这种做法让学生就扩大了语言范围,真正的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批改要提倡自评自改,互批互改。"一支笔"是教师的一孔之见强加给学生,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不妥之举。虽然老师在批改中费了很大精力,作文本被批得密密麻麻,可发下以后又有多少同学能从老师的批改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呢?文章是改出来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方法也很多,比如魏书生的"五环节作文批改法" 等都是可值得借鉴的。作为老师必须在作文布置与批改中探讨出一条可行、有效的方法来,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视语言资源的丰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意用于改变学生作文"三无"(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的现状再准确不过了。因为语言的表达是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输入占表达的75%,输出占表达的25%。,曾有人就读与写的关系形象的打过这样的比方: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道理人所共识,然而,学生科学、高效的课外阅读仍不能实现, 这是当前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最大困难。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教师不应只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几十篇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其次,要把做人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再次,教师要积极开发阅读资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如建立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等,除此,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同学作品展……。最后,教师要制定远期、近期阅读计划,建立阅读制度,以督促学生有效的阅读。
4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兴趣,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光璎曾说过:作文教学的问题就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就是意识到作文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厌倦作文、丢失自我、编造作文积以成习,教师们困惑于斯、无奈于斯,探本究源,是教师们在"目的颤抖"(心理学所说的专注事物的表象,欲达不成。),习惯的培养是根本的,从作文习惯着手作文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概念,更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统筹分析,作文习惯包括十种:博览群书的习惯,观察体验笔录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想好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培养这些习惯需要教师有热情、有计划、有恒心。学生作文习惯形成了,大语文教育观强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便随之能够实现。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作文教学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诸如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家长的认识,小学、初中的衔接等都是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多学习,勤实践,作文教改之路一定是越走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