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有这样一趟全国独一无二的列车—它翻越天山、直抵昆仑,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它满载真情、连接心灵,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这趟从乌鲁木齐开往和田的列车,被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号。
这趟列车的乘客,主要来自自治区各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他们的目的地,则是散布在南疆大地的一个个村落,那里有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自2016年10月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拉开序幕以来,全区112万名干部职工和169万户基层各族群众结成亲戚。“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将首府乌鲁木齐和南疆各县市串珠成链,架起一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区直机关各单位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坚持党建引领,践行群众路线,将加强党建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让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把一项项帮扶解困的具体措施落实进群众心里,将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体现于一言一行。
2020年秋,天气刚转凉,自治区人社厅结亲干部付越鹏就惦念起亲戚的冬季取暖问题。他的亲戚是库车县阿拉哈格镇乌库托格拉克村58岁的村民艾尼帕木·吾守尔。老人患有高血压、青光眼等疾病,不能干重活,两个儿子又在外务工。付越鹏主动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时常惦念着老人家中的大事小情。
付越鹏帮亲戚买了煤,生了炉,暖了屋,更暖了人心。将心比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就能以心换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艾尼帕木·吾守尔高兴地说:“这两年家里生活变化特别大,亲戚每次来都会给我买生活用品,回去以后也会打电话了解情况,让我有困难就和他说,感谢党和政府。”
“民族团结一家亲”,一个“亲”字,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手足相亲、血浓于水;一个“家”字,真切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区直机关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进农家门,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从住村里到住家里,再到“住”进群众心里……一个个微行动,传递民族团结情谊,赢得群众信任,让民族团结更有温度。
2018年5月,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托管皮山县人民医院,彻底解决了皮山县32万老百姓看病“东奔西跑”的现象,实现了90%的病不出县城就能诊疗的目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其中就有自治区卫健委结亲干部的功劳。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他们了解到一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突出,提出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托管皮山县人民医院的工作建议,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20年10月,自治区卫健委结亲干部和军再次来到皮山县阿孜干阿勒迪村。他的亲戚阿卜力米提·萨伍尔的儿子艾力·阿卜力米提,出生没多久就被疝气折磨,平时连家门都出不了,当地医生说要到他7岁后才能手术。了解这一情况的和军,第一时间联系皮山县医院,并操刀给小艾力做了手术。这让阿卜力米提·萨伍尔感动不已:“多亏了亲戚,我们家孩子才能像现在这样活蹦乱跳,感谢我的好大哥。”
在结亲走访中,区直机关结亲干部在帮助亲戚解难题、办好事的过程中,脚上有了泥土,心中有了群众,思想受到洗礼,党性得到锤炼。和军深有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里面就有大政治。通过结亲活动,我对这句话感触特别深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就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
新中国成立71周年前夕,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伊麻木镇汗都村举行升国旗仪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结亲干部、村民共同参加,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祝福。结亲干部宋福春向村民宣讲党的好政策,还利用微信平台直播自拍自导的迎国庆文艺节目,以这种特别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祝福,本村村民、外出务工人员、内地大学生等近200人在线观看。
4年多来,在结亲走访中,区直机关结亲干部通过国旗下讲、田间地头讲、农家庭院讲、农牧民夜校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自治区党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情况送进村庄、带入农户。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誓言掷地有声,共产党人初心不改。
策勒县博斯坦乡迈丹推孜村距县城120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贫困村。这里地处沙漠边缘,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直到自治区水利厅结亲干部到来。
结亲干部司马义·买买提依明说:“结亲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更重要的是送观念送思想。”以前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村民们“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无意改变现状。结亲干部发挥自身优势,重新打造村“两委”办公室、支部活动室、文化长廊、红色宣传栏,帮助改善村民庭院环境,先从村民看得到、摸得着的变化上下功夫,让村民体验到惬意舒适的村居环境,进一步激发村民追求现代文明生活的想法。
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麦麦提明·奥斯曼感触很多:“乌鲁木齐的亲戚来了之后,给我们平整了庭院,重新安装了家里的大门,現在我们家比以前漂亮多了。”
在4年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区直机关结亲干部带着亲戚干、做给亲戚看、帮着亲戚富,把土坯房变成安居房,把农村泥巴路变成柏油路,把戈壁滩变成果树林,把小庭院变成大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区直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农家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脚踏实地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向深入,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这趟列车的乘客,主要来自自治区各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他们的目的地,则是散布在南疆大地的一个个村落,那里有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自2016年10月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拉开序幕以来,全区112万名干部职工和169万户基层各族群众结成亲戚。“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将首府乌鲁木齐和南疆各县市串珠成链,架起一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
一言一行暖人心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区直机关各单位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坚持党建引领,践行群众路线,将加强党建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让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把一项项帮扶解困的具体措施落实进群众心里,将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体现于一言一行。
2020年秋,天气刚转凉,自治区人社厅结亲干部付越鹏就惦念起亲戚的冬季取暖问题。他的亲戚是库车县阿拉哈格镇乌库托格拉克村58岁的村民艾尼帕木·吾守尔。老人患有高血压、青光眼等疾病,不能干重活,两个儿子又在外务工。付越鹏主动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时常惦念着老人家中的大事小情。
付越鹏帮亲戚买了煤,生了炉,暖了屋,更暖了人心。将心比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就能以心换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艾尼帕木·吾守尔高兴地说:“这两年家里生活变化特别大,亲戚每次来都会给我买生活用品,回去以后也会打电话了解情况,让我有困难就和他说,感谢党和政府。”
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一个“亲”字,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手足相亲、血浓于水;一个“家”字,真切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区直机关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进农家门,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从住村里到住家里,再到“住”进群众心里……一个个微行动,传递民族团结情谊,赢得群众信任,让民族团结更有温度。
2018年5月,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托管皮山县人民医院,彻底解决了皮山县32万老百姓看病“东奔西跑”的现象,实现了90%的病不出县城就能诊疗的目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其中就有自治区卫健委结亲干部的功劳。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他们了解到一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突出,提出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托管皮山县人民医院的工作建议,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20年10月,自治区卫健委结亲干部和军再次来到皮山县阿孜干阿勒迪村。他的亲戚阿卜力米提·萨伍尔的儿子艾力·阿卜力米提,出生没多久就被疝气折磨,平时连家门都出不了,当地医生说要到他7岁后才能手术。了解这一情况的和军,第一时间联系皮山县医院,并操刀给小艾力做了手术。这让阿卜力米提·萨伍尔感动不已:“多亏了亲戚,我们家孩子才能像现在这样活蹦乱跳,感谢我的好大哥。”
在结亲走访中,区直机关结亲干部在帮助亲戚解难题、办好事的过程中,脚上有了泥土,心中有了群众,思想受到洗礼,党性得到锤炼。和军深有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里面就有大政治。通过结亲活动,我对这句话感触特别深刻。”
一点一滴筑根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就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
新中国成立71周年前夕,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伊麻木镇汗都村举行升国旗仪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结亲干部、村民共同参加,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祝福。结亲干部宋福春向村民宣讲党的好政策,还利用微信平台直播自拍自导的迎国庆文艺节目,以这种特别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祝福,本村村民、外出务工人员、内地大学生等近200人在线观看。
4年多来,在结亲走访中,区直机关结亲干部通过国旗下讲、田间地头讲、农家庭院讲、农牧民夜校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自治区党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情况送进村庄、带入农户。
一心一意见初心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誓言掷地有声,共产党人初心不改。
策勒县博斯坦乡迈丹推孜村距县城120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贫困村。这里地处沙漠边缘,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直到自治区水利厅结亲干部到来。
结亲干部司马义·买买提依明说:“结亲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更重要的是送观念送思想。”以前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村民们“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无意改变现状。结亲干部发挥自身优势,重新打造村“两委”办公室、支部活动室、文化长廊、红色宣传栏,帮助改善村民庭院环境,先从村民看得到、摸得着的变化上下功夫,让村民体验到惬意舒适的村居环境,进一步激发村民追求现代文明生活的想法。
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麦麦提明·奥斯曼感触很多:“乌鲁木齐的亲戚来了之后,给我们平整了庭院,重新安装了家里的大门,現在我们家比以前漂亮多了。”
在4年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区直机关结亲干部带着亲戚干、做给亲戚看、帮着亲戚富,把土坯房变成安居房,把农村泥巴路变成柏油路,把戈壁滩变成果树林,把小庭院变成大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区直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农家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脚踏实地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向深入,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