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很多中学地处农村,学生缺乏足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依赖教材和课标进行授课,多注重结果,少注重过程,“填鸭式教学”较为盛行,因而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探究式学习;应试教育;情境式教学
引言
应试教育在农村初中课堂屡见不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更是有着广泛应用。正因为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采用学案导学式、情境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学习的意愿大大增强,最终也能成为独立学习者,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会有大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1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授课前的预习导学—学生的自学效果检验—学生合作合作成果的展示与研讨—课堂教学的深入拓展—课后复习、巩固及反思等几个环节。该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究主要合理运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各类学生频繁接触的生活资源加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案属于一种教学文本,主要服务于师生,它将教案、学案、作业、复习资料等融为一体,利用教师在授课前的导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知识网络两部分,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将此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学平台,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方式展示案例,创设有趣的情境,在发挥自身教学主导地位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2情境式教学模式
2.1情境式教学模式对内化学生知识的研究
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无疑需要创新,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授课过程过于注重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情境式教学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情况。随着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提升,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很多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有所运用。较为常见的便是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影视剧、flash动画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授课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小品、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法庭模拟、案例分析等环节,这样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入更多有趣的教与学的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因而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更多学生可以在情境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并能对这些感悟做认真分析,这种理性的逻辑分析经过归纳,就可以升华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对该学科也会建立起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诚实守信》时,完全可以设置一些丰富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信任背摔”游戏,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参与游戏,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发挥情境教学的应有效果。
2.2利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能力的研究
情境式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起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包含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录制某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校园大声喧哗的场景,或者上课睡觉的视频等,从而给其他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2]。情境式教学可以实现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的目标,在寓教于学的过程中凸现学生主体性、积极性、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目的。教师积极探索思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也可以令其更具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教学走近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
3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研究
小组合作模式的首先是建立结构合理的探究小组,这一点极为重要。一是小组人数的设置一定要合理,最好以4~7人为最佳。二是分组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才能有所互补。每个小组搭配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在开展活动时能够让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相互促进。三是小组成员没有必要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可以采取动态成员的模式,即小组的某些角色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互换或轮换,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从而改变学生在小组中一成不变的地位,即学生先前固有的控制地位、从属地位能够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而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其次,小组合作模式也要重视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原则。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确实令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但也给教师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带来了难度。所以,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工作极为必要,教师应当根据活动的安排来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里的每个学生在懂得承担个人责任的前提下,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将团队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最终确保小组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4交流探究成果
显然,交流探究成果以便令更多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也是教学的重大目标之一。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之前难以得到的学习成果,很多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获得他人的肯定,当然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令其更有学习的成就感。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指出,应试教育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还较为常见,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加以改善。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采用情境式等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学习更具动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出些许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邓上卿.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6):148-148.
[2]黃朝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2019,2(6):135-135.
(福贡县架科底中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探究式学习;应试教育;情境式教学
引言
应试教育在农村初中课堂屡见不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更是有着广泛应用。正因为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采用学案导学式、情境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学习的意愿大大增强,最终也能成为独立学习者,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会有大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1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授课前的预习导学—学生的自学效果检验—学生合作合作成果的展示与研讨—课堂教学的深入拓展—课后复习、巩固及反思等几个环节。该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究主要合理运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各类学生频繁接触的生活资源加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案属于一种教学文本,主要服务于师生,它将教案、学案、作业、复习资料等融为一体,利用教师在授课前的导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知识网络两部分,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将此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学平台,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方式展示案例,创设有趣的情境,在发挥自身教学主导地位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2情境式教学模式
2.1情境式教学模式对内化学生知识的研究
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无疑需要创新,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授课过程过于注重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情境式教学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情况。随着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提升,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很多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有所运用。较为常见的便是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影视剧、flash动画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授课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小品、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法庭模拟、案例分析等环节,这样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入更多有趣的教与学的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因而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更多学生可以在情境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并能对这些感悟做认真分析,这种理性的逻辑分析经过归纳,就可以升华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对该学科也会建立起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诚实守信》时,完全可以设置一些丰富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信任背摔”游戏,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参与游戏,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发挥情境教学的应有效果。
2.2利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能力的研究
情境式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起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包含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录制某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校园大声喧哗的场景,或者上课睡觉的视频等,从而给其他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2]。情境式教学可以实现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的目标,在寓教于学的过程中凸现学生主体性、积极性、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目的。教师积极探索思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也可以令其更具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教学走近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
3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研究
小组合作模式的首先是建立结构合理的探究小组,这一点极为重要。一是小组人数的设置一定要合理,最好以4~7人为最佳。二是分组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才能有所互补。每个小组搭配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在开展活动时能够让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相互促进。三是小组成员没有必要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可以采取动态成员的模式,即小组的某些角色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互换或轮换,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从而改变学生在小组中一成不变的地位,即学生先前固有的控制地位、从属地位能够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而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其次,小组合作模式也要重视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原则。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确实令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但也给教师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带来了难度。所以,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工作极为必要,教师应当根据活动的安排来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里的每个学生在懂得承担个人责任的前提下,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将团队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最终确保小组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4交流探究成果
显然,交流探究成果以便令更多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也是教学的重大目标之一。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之前难以得到的学习成果,很多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获得他人的肯定,当然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令其更有学习的成就感。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指出,应试教育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还较为常见,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加以改善。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采用情境式等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学习更具动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出些许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邓上卿.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6):148-148.
[2]黃朝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2019,2(6):135-135.
(福贡县架科底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