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创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的进一步延伸,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
一分疑惑一分进步,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点进步都是从人们的疑惑开始的。从小培养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精神,积极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质疑问难是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会产生惊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适时地向学生贯彻提问题的重要性,即质疑问难是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将质疑问难的学习因素掺杂在日常学生的预习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炼出预习大纲,并经过思考,写下自己对本文章的见解,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标注,学生会提出:在井里能够观察到多大的天地?这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井里的天空和地面上的天空又怎样的区别?等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先形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以便教师在课上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进一步地理解文章中的重难点。通过提问能力,学生不断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对于新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以课题作出发点,注重提问的侧重点
如果学生对于提问的侧重点有所偏离,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提问的侧重点,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课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合理运用课题、抓住教材的侧重点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点。
如:在教学《称象》一文的学习时,可以运用方法比较的方式对学生提问方式进行引导,要引导学生对“称象”的方法进行总结。有的学生会想出可以将大象分割后再称,也有的学生能够提出能否造一杆大秤足以去称大象的体重,然后通过学生提出的方法和文中所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去逐步引入文章的内容。通过这种逐步引入课题的提问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之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通过学生的提问帮助其进行知识的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培养阅读、合作讨论习惯,增强问题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把知识讲给学生听,而对学生的阅读有所忽视,实质上阅读教科书是课前预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针对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进行敏锐的观察、思考,挖掘每一处疑点,从知识的联系、差异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提倡师生、生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激励思维,发展学生交流思想和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逐步得到提高,洞察力更加敏锐,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见解、大胆质疑,学生的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四、找準提问的发力点
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最先抓住的就是课文的课题。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可以围绕课文课题,积极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吃水的是谁?”“挖井人是什么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什么意思?”等。再比如学习《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一课时,也可以激励学生质疑:“海峡两岸指哪里?”“海峡两岸有桥吗?”“什么是生命桥?”等。围绕课文的课题提问,容易抓住课文的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接下来的学习简洁轻松。有些课文的学习,适合抓住文章隽永的结尾质疑。比如,读了《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孩子们自觉抓住文章的结尾提出了问题:“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容易的。老师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提问的作用,以自己的问引导、诱发学生的问,抓住并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问得准确,问得深刻,问得有理。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让课堂也在问题的激发下高效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许雪凤.小学语文专家型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2] 谢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
一分疑惑一分进步,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点进步都是从人们的疑惑开始的。从小培养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精神,积极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质疑问难是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会产生惊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适时地向学生贯彻提问题的重要性,即质疑问难是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将质疑问难的学习因素掺杂在日常学生的预习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炼出预习大纲,并经过思考,写下自己对本文章的见解,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标注,学生会提出:在井里能够观察到多大的天地?这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井里的天空和地面上的天空又怎样的区别?等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先形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以便教师在课上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进一步地理解文章中的重难点。通过提问能力,学生不断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对于新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以课题作出发点,注重提问的侧重点
如果学生对于提问的侧重点有所偏离,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提问的侧重点,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课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合理运用课题、抓住教材的侧重点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点。
如:在教学《称象》一文的学习时,可以运用方法比较的方式对学生提问方式进行引导,要引导学生对“称象”的方法进行总结。有的学生会想出可以将大象分割后再称,也有的学生能够提出能否造一杆大秤足以去称大象的体重,然后通过学生提出的方法和文中所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去逐步引入文章的内容。通过这种逐步引入课题的提问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之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通过学生的提问帮助其进行知识的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培养阅读、合作讨论习惯,增强问题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把知识讲给学生听,而对学生的阅读有所忽视,实质上阅读教科书是课前预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针对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进行敏锐的观察、思考,挖掘每一处疑点,从知识的联系、差异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提倡师生、生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激励思维,发展学生交流思想和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逐步得到提高,洞察力更加敏锐,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见解、大胆质疑,学生的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四、找準提问的发力点
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最先抓住的就是课文的课题。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可以围绕课文课题,积极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吃水的是谁?”“挖井人是什么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什么意思?”等。再比如学习《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一课时,也可以激励学生质疑:“海峡两岸指哪里?”“海峡两岸有桥吗?”“什么是生命桥?”等。围绕课文的课题提问,容易抓住课文的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接下来的学习简洁轻松。有些课文的学习,适合抓住文章隽永的结尾质疑。比如,读了《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孩子们自觉抓住文章的结尾提出了问题:“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容易的。老师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提问的作用,以自己的问引导、诱发学生的问,抓住并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问得准确,问得深刻,问得有理。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让课堂也在问题的激发下高效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许雪凤.小学语文专家型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2] 谢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