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阳光同行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志把目光从宣纸上抬起来,他的下巴微微扬起,嘴角漾过一丝一闪即逝的笑容。印象中似乎还真是没见过他有开怀朗声大笑的时候,在我看来,奇志应该是性子内敛的,总是一副沉静的样式。自我十多年前认识他到现在,他好像就是那么一个人。转眼间已是不惑之年了,但奇志依然一副邻家小哥的模样,只是眼睛里多了一种沉淀、一份深沉,那是仿如秋水的澄澈,映照出他内心的平静,不以物喜物悲,不为名利所累。暗揣,做艺术的人必得修来这种心境吧,否則就扎不住根,难免随风飘荡,随波逐流。于是乎,奇志不急不慢地一路走来,自甘寂寞潜心研习,淡定自若挥毫泼墨,而当我细细品读他的画,便想着,看似讷于言语、不喜高谈阔论的奇志,一定是个怀揣了满腹阳光的人了。
  在常人眼里,年轻满哥王奇志在艺术路上怎么就会走得那么顺风顺水呢,难道命运格外垂青于他?这个15岁起就在全国各大专业报刊发表了不少书画篆刻作品、19岁即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中国书协会员的书画家,其作品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等全国性大展;斩获过首届“齐白石奖”银奖;个人作品在台湾、朝国、日本、厄瓜多尔、阿联酋等地展览交流,五年前即担任齐白石纪念馆副馆长,并出版有多本个人作品集,诚可谓少年老成,声名早著。我寻思着,这一方面也许得益于他的天赋禀异,更重要的一方面肯定是其勤勉沉潜使然。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奇志艺术修养日渐老到的背后,想来不外乎是汗水,是专注,是求索作为注脚吧。
  是的,我坚持认定沉静的奇志其实是个满怀阳光的人,当然他的阳光没有在脸上写出来,也不能从他那桀骜不羁的眼光里读出来,但是却在他的画里明明白白地裸裎着。
  我打开王奇志的一轴轴花鸟画图,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向我展开了一个充满蓬勃朝气的世界,他为画作题写的名字,《追寻太阳》《拥抱阳光》《海棠锦绣》《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岁岁吉祥》等等,无不是坦露着阳光的情怀。他笔下的向日葵花、石榴花、桐子花、芙蓉花、海棠花之类花卉,无不都是妖娆多姿,那些含羞的花骨朵仿佛一经明媚的阳光浸润、渲染,便开放得分外楚楚动人。奇志对于画面布局的构思、用墨遣色的掌控,其分寸拿捏得精巧恰当。说实话,但凡花鸟写意,一个不留神往往就会落入俗套的泥淖,奇志偏偏能破“俗”而出,抵达“雅趣”的境界。葵花是他笔下特别吸引人的题材之一,大朵大朵金色的葵花,一如绽开的张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着,青翠而宽大的葵叶随着微风轻轻摇曳,透过画面我们仿佛听得到生命的喧响,连天空中掠过的鸟儿的翅膀都披上了阳光的色泽,这样的画面,让人感觉到宁静中的曼妙、炫丽中的灵动,让人不由自主地惊叹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生命的斑斓多彩而歌唱而礼赞!我当然也十分喜欢奇志笔下的石榴图,苍劲的树干和茂密的枝叶把画面充盈起来,层次丰富而分明,毫无零乱填充之感,画龙点睛之笔自然还是那些饱满得绽裂的果实,幸福的意蕴丰盈其间,树下那一两只憨态可掬的鸟儿悠闲自在,我甚至可以想见得到它们的惬意。我敢说,如果说画家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没有一份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敏感,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就不会在画家的笔底生动起来,更不会富于活力和情趣。任何一位画家的作品的内容及形象,揭示的是万象变化聚合之道,也蕴含着对主体对人生的体悟。画虽小技,可达乎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一条雷打不动的定律,“敏于思”的奇志参悟得透彻、通畅,由悟入画,意传神妙。
  我们必须承认,凡一艺之学,须智行两尽,俯以察古,仰以观今。聪慧的奇志也许并不需要刻意去企求一种所谓的笔墨语言的颠峰,在他的心里一定铺陈着一片阳光的底色,在我看来这就足够了。七彩的阳光幻化出他笔底清新明亮的世界,因而他的色墨粲然,玲珑剔透,充满激情和浪漫感性。可以说他用心里的阳光轻轻地拨开了世俗的浮云,建构他所感知的艺术天地,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一步步地洞悉与开垦着艺术深层的意蕴与内涵,而他的这种建构又是耐人寻味、极富意义的,它钩连着传统、现实与未来。奇志持久地、执着地用他的笔墨语言去对自然、生命以及艺术意义进行叩击与追问。
  心中充满阳光的人,永远与阳光同行,风雨过后必定阳光灿烂,我们没有理由不祝福年轻的书画家奇志。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黄金在天空舞蹈”,这是俄罗斯天才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句,用在中国画家王奇志身上很是贴切,只不过他是用神奇画笔在宣纸上绘出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向日葵花鸟画系列。这一朵朵金色的向日葵,带着阳光的色彩、生命的温度,在雪白的宣纸上倾泻而出,好似“黄金在宣纸舞蹈”。雪白的宣纸,正如深邃的天空,任由他的画笔驰骋。在王奇志的花鸟画里,向日葵不是一味用来膜拜、瞻仰的,而是与他的生命激情融合的,与他的艺术追求统一的,然后一一化作从他画笔里流淌出来的线条和色彩,成为宣纸上可触可感的国画形象,成为王奇志独特的艺术意象。王奇志的花鸟画,向日葵系列是他最大的特色,其他如:石榴、海棠、红柿、梅花、桐花、梨花、桃花等,他都非常擅长。他的作品构图巧妙、色彩清新、格调高迈、意境雅逸,在画面恰当地留白,总有一股诗意缠绵其中,尤其花丛叶间时不时探出多只憨呆而可爱的小鸟,虽然不知其名,却让人立即从心底涌出喜爱之情。“黄金在天空舞蹈”的后一句诗是:“命令我放声高歌”,在艺术的原野上、浩渺的天空下,王奇志正以他手中的画笔,划出独特的声线,放声高歌。
  ——雪马(知名诗人、策展人、《艺术村》主编)
其他文献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写照。辽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游牧生活方式造就了北方游牧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和民间习俗等,同时也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审美追求。  草原画派的画家们多以山岗、丘壑、沙漠、草场等入画,这正是游牧民族的审美取向,也是其突出的文化特征,这种审美心理与美学
期刊
摘要:画像石也称为“汉画”,主要产于中原地区,它几乎是汉代艺术的代名词,也是汉代文化的标识。文化学者方清刚,其十余年始终对画像石进行收集和收藏,并就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要素进行了整理,以中华民族工匠精神承傳着画像石碑拓技艺,成为了画像石碑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关键词:方清刚 画像石 碑拓民间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基因要素  方清刚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文化学者。他生长在河南南阳,从小就
期刊
苏杰明,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内蒙古美术作品展、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油画作品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风景·风情“全国小油画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东方当代油画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慶祝内蒙古
期刊
刘云鹏,庚午生,号鲲庵,室名南羽斋,一名学孜,字敳士,山东德州人。博物馆学卒业,自幼好古,嗜篆印,上追秦漢,于流派则尤喜仪征吴让翁,旁涉汪尹子、徐袖海、悲庵诸家,又能刻竹,皆有逸致。
期刊
颜峰,1976年生,湖南常德人。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师。2008年作品《深呼吸》入选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精品展;2009年作品《村口》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美术作品展;2014年作品《峰远 诗意》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5年油画作品《鐵金幢》入选湖南省第七届油画展;2016年作品《力士图》入选常德市艺术旅游节作品展。
期刊
进入“非遗”保护的南昌瓷板画,在国家和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延传,而且不断登上新的艺术高度。这是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成立5年来最令人兴奋的事件。5年的发展探新,同样演绎了一个结论:瓷板画的艺术创造潜藏了N种可能,前景不可限量。  一、赘语:厚积薄发之必然  陶瓷,显然是赣文化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创造。江西陶瓷,实不为地域所限,它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的标杆、旗帜和巅峰。  陶瓷文化,肯定是赣文化、中国文
期刊
在当代的青年印人之中,我一直认为刘云鹏兄是值得特别予以评价的一位。这种“值得”并非因为其在篆刻艺术上的创新,反而是因为他在篆刻艺术上的守旧。所谓“守旧”,并不是否定其在篆刻方面的才情与造诣,相反,正是因为在当代篆刻界紧紧跟在时代风气或是市场审美后面“创新”的聪明人太多,这种守旧反倒显出其可贵之处。  云鹏兄治印,起初也是从近代的几位工稳印大家入手,后来大概也是性情上与这路作品不甚相近,故而改弦易辙
期刊
姜向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位画油画静物的顶尖高手。那些工具系列、灯泡系列、水果系列等一批超级写实绘画作品让人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且不说这些静物画中蕴含了多么高深的主题或者画家对它们进行过多么深刻的思考,单就画面的视觉形象和表现语言就让观众无不惊叹和佩服:精彩!然而,近几年来,姜向东在依然创作着那些精彩的静物画的同时,竟把他的精彩扩展到了另外一个领域——风景画。他早期的风景画,延续了他静物画的风格
期刊
艺术的魅力在哪里?在新在美,在感染人、感动人进而感化人。刘广文先生近作《影象诗情墨趣》就以其新的形式和美的姿态令我深感意外和惊喜。  这些作品将摄影和书法两种艺术进行跨界融合,对书画一体的传统形式进行颠覆和革命,用影像取代了绘画,用光感取代了墨色。写实的画面和写意的隶书有机融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与此同时,刘广文先生以其特有的诗兴才情,为每幅影像作品配以极具韵味的联句,画龙点
期刊
我最初見到佳宁的作品是2011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民生路的博士生宿舍,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佳宁的书法基础扎实而全面,各种书体的创作也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的青年书家。后来了解到她之所以能够走到这一步,除了她的天资聪颖之外,也源于她本、硕、博三个阶段都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度过的原因。最好的美院拥有与众不同的学习条件与学术环境,对她的专业学习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学院系统的专业培养模式不仅使她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