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简言之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互联网体系中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互联网金融普惠化、平台化、信息化和碎片化属性明显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先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重点对于互联网金融已经显现或潜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一、引言
近年来,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比特币、重酬等具备互联网属性的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彻底改变了原有金融市场的结构体系。从某种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尽管从市场环境到政策监管等方面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未来的金融市场必然会有互联网金融的一席之地。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支付的崛起
互联网支付可以认为是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服务支撑与基础要素,同时也是人们与互联网金融接触最早、接触面最广的服务形态。显而易见,互联网支付的诞生,已经迫使传统的现金支付“退居二线”,各种在线支付方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银行推出的网银以及民营企业推出的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支付终端也从桌面电脑扩展到移动终端和电视等多种形式的终端上,互联网支付已经无处不在。
(二)产品形态多样,衍生服务众多
互联网的属性赋予了互联网金融广阔的发展方向与多样的产品形态。在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主要的模式,除上述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外,还包括P2P,网络小额贷款,保险和网络证券、大数据金融、众筹和网上银行等等。从用户需求角度,互联网金融通常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互联网投资。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还有苏宁和京东,以及互联网公司例如腾讯和百度,都推出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阿里巴巴余额宝和腾讯理财通,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壮大,它们在中国逐渐成为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国内的广大投资者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所采取的经营模式,都是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度实施分业管理。但是,这种分业管制的管理模式有着很多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严重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会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还并不完善。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但这存在较大的难度。
(四)互联网金融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在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始终坚持着标准化的原则,这个原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也同样适用。若想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坚持标准化的统一原则。但是,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技术标准也不够完善,并没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同步,这使得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安全性大大降低。
(五)互联网银行将不断兴起和发展
多年来,互联网电商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一些主流的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具备了庞大的市场规模的用户群体,如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等。因此,作为互联网电商的金融支撑,互联网银行也必将会随着快速发展与完善。目前的互联网银行主要包括两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类似于美国的第一互联银行那样的虚拟银行,这种虚拟银行是完全在互联网中所建立的,没有任何的实体分支机构;第二种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将银行的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互联网银行都是采取的第二种模式。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发现,当今社会的所有实体银行,都拥有相对应的网上银行,可以预料到,互联网银行在未来将会不断兴起和完善。
(六)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将会逐渐完善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形势主要是创新型金融机构与科技机构的聚集。从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技术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客户一定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来对所有的业务进行融合。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必将会给客户创造出一个全面、完整、可靠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中安置各式各样产品,给客户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服务环境,并不断地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种类进行丰富,打造出一个全面多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使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素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步伐,互联网金融也进入了风险的集中爆发期, 例如以e租宝为典型的P2P平台跑路或倒闭,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曝挪用客户备付金等等,非法集资、资金占用等敏感词汇逐渐浮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大大小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例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严重财产损失,同时扰乱了金融行业的正常秩序。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产品通常牵涉线上线下用户数量众多,涉及金额巨大并且分布范围广,所以互联网金融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风险就会急剧爆发并迅速蔓延,危害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严重的后果不得不引起公众的关注。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拓展应用,必然面对着来自于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多方面的各类风险。根据以往发生的各类互联网金融的典型风险案例,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简单风险因素归纳如下:
(一)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参与机构更多是非金融机构与电商,而现有的法律规定是针对传统金融行业制定的,尽管双方有重合交叉的部分,但对互联网金融的适用性依然较弱,缺乏直接针对性,则会出现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监管无力、顾客隐私受侵害而无法诉诸赔偿、某些网络融资行为演变成非法集资、缺失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导致資金沉淀却另作他用,赎回困难等情况,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因此政策与法规的高度不确定性,要求制定专门法律来管制互联网金融,但互联网金融这个立法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的立法难度远大于传统金融。 (二)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信息技术环境不断变化,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跨行业、跨领域、业务交叉性较强等是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具有的广泛特征,但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尚不成熟,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存在较多领域监管不到和监管不力的现象。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依托互联网进行,内部系统产生虚拟化操作,使金融业务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对象模糊。在不透明的交易过程中,监管机构很难准确地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客户信息、资本流动情况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很难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调节。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指交易双方没有履行交易协议的约定造成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質上还是一种金融活动,只是各方面的销售与宣传等运营机制改变了,因此,传统金融因为信息记录不准确与核对不及时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还有借方恶性拖欠资金导致的违约等风险因素,互联网金融也会同样出现。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业务过多依赖于线上办理,无法立即与线下授信部门联系核对,导致不完善的客户信用审核,为之后与客户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埋下隐患。并且存在钻技术漏洞实现不法勾当的网络作弊行为,严重影响互联网数据的真实可信度。
(四)技术风险
有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才能发展起来,所以网络技术的安全性极其重要。一旦病毒感染某个程序或者交易系统,便会通过互联网迅速扩散和传染,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更甚严重影响的资金安全。网络虽支撑着整个交易系统,但其脆弱性在一些平常的购物经历中便可以感受到,在过往几年打折大促销日,如“双十一”、“双十二”全民购物狂欢节,巨量交易订单在一天内甚至零点时刻成交,出现网址打开缓慢,不能付款等情况,因为系统无力承载比基准设定量更多的交易量,严重时会致整个系统瘫痪。
(五)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的情况即会出发流动性风险,履行到期债务或满足资金需求的相关风险。同传统金融业一样,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如果资金链断裂无法追踪到资金流向,必然引发流动性危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于第三方支付和P2P领域,第三方支付问题集中在对沉淀资金的不当利用上,如果备付金没有被存管处置妥当,例如挪用备付金另作他用,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P2P机构中理财资金和债权资金的匹配管理是风险的核心,例如投资者把欲投资的资金转到平台,却迟迟买不到理财产品。而P2P平台将项目拆标进行招标,这样满足了投资者偏好,但明显地发生时间期限错配,一旦碰到集中到期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大量提现时,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挤兑”。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
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但不能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力,同时要保证行业法规要有效的规范行业的行为,这就要求持续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跟踪调查,细化法律法规的执行细则。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修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包括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与此同时,要不断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细化并出台相应的法律细则,对框架内的法律体系做出详细、具体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以弥补原有法律的漏洞和缺陷。同时还要完善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权益保护机制,使其权益得到保障,明确网络金融犯罪应承担的责任,增大对网络犯罪惩罚的强度。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
针对信用体系缺失问题,评级机构应该对用户方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测算评估,提高其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可靠性和信用度。首先,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法性、技术条件、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确定金融机构是否有市场准入资格,是否有挂牌执照,监查其运营机制和技术是否能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转,审查其资产负债与资金流运转等指标,确保平台具备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经营资格,能够掌握风险防控的能力。其次,目前我国也存在个人信用体系的空白情况。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一些得到监管部门批准的民间征信机构也加入到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来,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提取客户真实信息,依据信用算法,用数据速写一个人的基本特征,包括消费习惯、支付与还款能力等,以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建立风险模型。所以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信用信息更要快速达到准确度,保证其能同时提供线上与线下之中,这也能从根本上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三)提高监管水平
互联网金融监管任务多、难度大、监管对象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解决由谁管,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领域突破了银证保三业分业经营的界限,对其的监管不单单是某个部门的责任,而要具体到不同行业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将分业与混业两种监管模式协调。其次要解决如何管,即完善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掌握非现场监管的信息技术,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提高对风险的预警能力,不能让风险与监管脱节,对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早识别、早处置;另一方面,要致力于让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行同趋,不互相违背,也可互相补充内容,形成更加高效有力的三政合力监管,还要有松有弛弹性监管,针对不同业务要有差异化,但这个底线需要明确,避免过度监管,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
五、结语
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不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还会为未来的市场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只有全方位的了解互联网金融,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从互联网金融中获益。同时,对于形形色色互联网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有效监管、整体把控以及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是避免大规模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的有效措施,是保障这个新兴产业正确且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一、引言
近年来,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比特币、重酬等具备互联网属性的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彻底改变了原有金融市场的结构体系。从某种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尽管从市场环境到政策监管等方面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未来的金融市场必然会有互联网金融的一席之地。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支付的崛起
互联网支付可以认为是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服务支撑与基础要素,同时也是人们与互联网金融接触最早、接触面最广的服务形态。显而易见,互联网支付的诞生,已经迫使传统的现金支付“退居二线”,各种在线支付方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银行推出的网银以及民营企业推出的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支付终端也从桌面电脑扩展到移动终端和电视等多种形式的终端上,互联网支付已经无处不在。
(二)产品形态多样,衍生服务众多
互联网的属性赋予了互联网金融广阔的发展方向与多样的产品形态。在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主要的模式,除上述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外,还包括P2P,网络小额贷款,保险和网络证券、大数据金融、众筹和网上银行等等。从用户需求角度,互联网金融通常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互联网投资。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还有苏宁和京东,以及互联网公司例如腾讯和百度,都推出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阿里巴巴余额宝和腾讯理财通,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壮大,它们在中国逐渐成为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国内的广大投资者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所采取的经营模式,都是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度实施分业管理。但是,这种分业管制的管理模式有着很多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严重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会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还并不完善。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但这存在较大的难度。
(四)互联网金融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在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始终坚持着标准化的原则,这个原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也同样适用。若想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坚持标准化的统一原则。但是,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技术标准也不够完善,并没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同步,这使得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安全性大大降低。
(五)互联网银行将不断兴起和发展
多年来,互联网电商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一些主流的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具备了庞大的市场规模的用户群体,如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等。因此,作为互联网电商的金融支撑,互联网银行也必将会随着快速发展与完善。目前的互联网银行主要包括两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类似于美国的第一互联银行那样的虚拟银行,这种虚拟银行是完全在互联网中所建立的,没有任何的实体分支机构;第二种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将银行的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互联网银行都是采取的第二种模式。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发现,当今社会的所有实体银行,都拥有相对应的网上银行,可以预料到,互联网银行在未来将会不断兴起和完善。
(六)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将会逐渐完善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形势主要是创新型金融机构与科技机构的聚集。从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技术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客户一定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来对所有的业务进行融合。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必将会给客户创造出一个全面、完整、可靠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中安置各式各样产品,给客户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服务环境,并不断地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种类进行丰富,打造出一个全面多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使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素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步伐,互联网金融也进入了风险的集中爆发期, 例如以e租宝为典型的P2P平台跑路或倒闭,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曝挪用客户备付金等等,非法集资、资金占用等敏感词汇逐渐浮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大大小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例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严重财产损失,同时扰乱了金融行业的正常秩序。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产品通常牵涉线上线下用户数量众多,涉及金额巨大并且分布范围广,所以互联网金融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风险就会急剧爆发并迅速蔓延,危害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严重的后果不得不引起公众的关注。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拓展应用,必然面对着来自于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多方面的各类风险。根据以往发生的各类互联网金融的典型风险案例,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简单风险因素归纳如下:
(一)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参与机构更多是非金融机构与电商,而现有的法律规定是针对传统金融行业制定的,尽管双方有重合交叉的部分,但对互联网金融的适用性依然较弱,缺乏直接针对性,则会出现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监管无力、顾客隐私受侵害而无法诉诸赔偿、某些网络融资行为演变成非法集资、缺失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导致資金沉淀却另作他用,赎回困难等情况,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因此政策与法规的高度不确定性,要求制定专门法律来管制互联网金融,但互联网金融这个立法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的立法难度远大于传统金融。 (二)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信息技术环境不断变化,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跨行业、跨领域、业务交叉性较强等是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具有的广泛特征,但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尚不成熟,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存在较多领域监管不到和监管不力的现象。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依托互联网进行,内部系统产生虚拟化操作,使金融业务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对象模糊。在不透明的交易过程中,监管机构很难准确地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客户信息、资本流动情况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很难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调节。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指交易双方没有履行交易协议的约定造成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質上还是一种金融活动,只是各方面的销售与宣传等运营机制改变了,因此,传统金融因为信息记录不准确与核对不及时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还有借方恶性拖欠资金导致的违约等风险因素,互联网金融也会同样出现。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业务过多依赖于线上办理,无法立即与线下授信部门联系核对,导致不完善的客户信用审核,为之后与客户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埋下隐患。并且存在钻技术漏洞实现不法勾当的网络作弊行为,严重影响互联网数据的真实可信度。
(四)技术风险
有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才能发展起来,所以网络技术的安全性极其重要。一旦病毒感染某个程序或者交易系统,便会通过互联网迅速扩散和传染,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更甚严重影响的资金安全。网络虽支撑着整个交易系统,但其脆弱性在一些平常的购物经历中便可以感受到,在过往几年打折大促销日,如“双十一”、“双十二”全民购物狂欢节,巨量交易订单在一天内甚至零点时刻成交,出现网址打开缓慢,不能付款等情况,因为系统无力承载比基准设定量更多的交易量,严重时会致整个系统瘫痪。
(五)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的情况即会出发流动性风险,履行到期债务或满足资金需求的相关风险。同传统金融业一样,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如果资金链断裂无法追踪到资金流向,必然引发流动性危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于第三方支付和P2P领域,第三方支付问题集中在对沉淀资金的不当利用上,如果备付金没有被存管处置妥当,例如挪用备付金另作他用,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P2P机构中理财资金和债权资金的匹配管理是风险的核心,例如投资者把欲投资的资金转到平台,却迟迟买不到理财产品。而P2P平台将项目拆标进行招标,这样满足了投资者偏好,但明显地发生时间期限错配,一旦碰到集中到期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大量提现时,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挤兑”。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
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但不能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力,同时要保证行业法规要有效的规范行业的行为,这就要求持续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跟踪调查,细化法律法规的执行细则。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修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包括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与此同时,要不断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细化并出台相应的法律细则,对框架内的法律体系做出详细、具体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以弥补原有法律的漏洞和缺陷。同时还要完善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权益保护机制,使其权益得到保障,明确网络金融犯罪应承担的责任,增大对网络犯罪惩罚的强度。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
针对信用体系缺失问题,评级机构应该对用户方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测算评估,提高其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可靠性和信用度。首先,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法性、技术条件、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确定金融机构是否有市场准入资格,是否有挂牌执照,监查其运营机制和技术是否能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转,审查其资产负债与资金流运转等指标,确保平台具备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经营资格,能够掌握风险防控的能力。其次,目前我国也存在个人信用体系的空白情况。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一些得到监管部门批准的民间征信机构也加入到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来,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提取客户真实信息,依据信用算法,用数据速写一个人的基本特征,包括消费习惯、支付与还款能力等,以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建立风险模型。所以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信用信息更要快速达到准确度,保证其能同时提供线上与线下之中,这也能从根本上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三)提高监管水平
互联网金融监管任务多、难度大、监管对象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解决由谁管,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领域突破了银证保三业分业经营的界限,对其的监管不单单是某个部门的责任,而要具体到不同行业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将分业与混业两种监管模式协调。其次要解决如何管,即完善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掌握非现场监管的信息技术,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提高对风险的预警能力,不能让风险与监管脱节,对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早识别、早处置;另一方面,要致力于让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行同趋,不互相违背,也可互相补充内容,形成更加高效有力的三政合力监管,还要有松有弛弹性监管,针对不同业务要有差异化,但这个底线需要明确,避免过度监管,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
五、结语
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不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还会为未来的市场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只有全方位的了解互联网金融,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从互联网金融中获益。同时,对于形形色色互联网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有效监管、整体把控以及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是避免大规模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的有效措施,是保障这个新兴产业正确且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