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参挑刺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k11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开篇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以说此文“借《伊索寓言》里的九个寓言故事连类引申,洞烛世相”,的确“化陈腐而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然而在分析课文第四小节时,我发现教参说法值得商榷。
  教参16页说:《蝙蝠的故事》在伊索原文是《蝙蟠和黄鼠狼》,寓意为“我们遇事不要一成不变,随机应变往往可以躲过大灾难”,第6页还特别注明:“‘蝙蝠的故事’原来阐明寓意的议论是:‘世人卒遇险情,不必过于拘执,倘能随机应变,自可转危为安。’蝙蝠本来是让人们学习的正面形象’。”
  翻到21页却又说“刺善变者”。查阅词典,这里的“刺”显然只能作“讽刺”讲,那就应该是讽刺骑墙者。一肯一否,为什么同一本教参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呢?我们到底该依据哪种说法进行教学?
  《读(伊索寓言)》中有关蝙蝠的故事原句如下: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
  作者是在借“蝙蝠”说事。而“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在《伊索寓言》原文中究竟是如何表述的,成了我们解决疑惑的关键。翻阅九卷的《伊索寓言》(白山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笔者发现第二卷中《鸟、兽和蝙蝠》《蝙蝠与黄鼠狼》和引文的关系最为密切,那到底钱先生用的是哪个故事呢?我们来分别看这两则寓言:
  
  鸟、兽和蝙蝠
  鸟与兽展开了一场战争,双方互有输赢。但是战争的结果如何蝙蝠不知道。它十分害怕自己会倒霉,总是哪边胜利了就靠到哪一边。后来鸟与兽宣告停战,它的谎言被双方揭穿了。因此,鸟兽双方都因为它不守信用而责备它。惩罚它不许在白天出现。从那以后,蝙蝠白天只能躲在阴暗处,总是在黑夜里才出来孤独地飞行。(《伊索寓言》第二卷,第25页)
  这故事是说那些两面三刀的人,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蝙蝠与黄鼠狼
  蝙蝠跌到地上。让一只黄鼠狼给逮住了。它哀求饶命。黄鼠狼不同意,说自己生来就是鸟类的敌人。蝙蝠对它说:“不,我根本就不是鸟,我是老鼠。”黄鼠狼说:“是吗?让我来看看。”它于是就把蝙蝠给放了。没过多久,这只蝙蝠又跌到地上,被另一只黄鼠狼逮住了,它同样哀求不要伤害它。黄鼠狼说:“我特别痛恨老鼠。”蝙蝠向它证明,它并不是老鼠,而是一只蝙蝠。于是它第二次也逃脱了。(《伊索寓言》第二卷,第27页)
  这故事说明,我们遇事要随机应变方能避免危险。也就是说,教参21页“讽刺说”是就《鸟、兽和蝙蝠》而言的。到底哪种分析更接近先生的原意?我认为,取21页的说法更恰当些。
  首先,先生原文“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照字面理解即蝙蝠遇见鸟就冒充鸟,遇见兽就冒充兽,这就接近《鸟、兽和蝙蝠》的故事了。鸟与兽宣战,双方各有胜负。蝙蝠总是依附强的一方。稍加想象,不难理解,鸟和兽交战时,遇到鸟胜利,蝙蝠就说自己是鸟,遇到兽胜利,蝙蝠就说自己是兽。如果按照《蝙蝠与黄鼠狼》的故事,我们虽然可以认为老鼠是兽类,那么蝙蝠碰到第一只“生来就是鸟类的敌人”的黄鼠狼时,它说自己不是鸟,是兽;碰到第二只“特别痛恨老鼠”的黄鼠狼时,它又改口说自己不是老鼠。如此应该是蝙蝠碰到“是鸟”的情况“非鸟”,碰见“是兽”的情况“非兽”才对,如何是“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
  其次,按照先生在《读(伊索寓言)》里教给我们“不拘泥于故事本旨”的读书方法,他写“蝙蝠的故事”是讽刺“比蝙蝠聪明多了”的人,说“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把蝙蝠方法反过来用的“人”碰见鸟充兽,碰见兽充鸟,岂不恰恰是《蝙蝠和黄鼠狼》的情形?当然,蝙蝠为了保命,人是为了显示自己“卓尔不群”。
  那似乎又出现一个问题,如果说先生是用了《鸟、兽和蝙蝠》的蝙蝠的故事,如何理解“反过来用”呢?“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是说蝙蝠碰到鸟就当鸟,碰见兽就做兽,是冒充同类,而“在鸟类里偏要充兽”,“在兽类里偏要充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冒充了异类?那的确是反过来用了。
  因此,我以为《读(伊索寓言)》中“蝙蝠的故事”指《鸟、兽和蝙蝠》中的“蝙蝠”,其寓意是讽刺两面三刀的人。而持此观点的还有安徽省宣城代盛江老师,她在博客中提供的一份微型教案里说“蝙蝠的故事原意:讽刺蝙蝠式的狡猾,抨击那些丧失了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趋炎附势,毫无原则可言”;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成用军老师在该校“成长杯”大赛中执教本课时直接给学生提供的是《鸟、兽和蝙蝠》原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教学时大可不必迷信教参,不妨也给它挑挑刺。
其他文献
一读元曲就被她简约朴实的风格所吸引,被她洞察现实社会的智慧所折服,被她表达的充沛情感所吸引,自己的心灵也随元曲飞扬,陶醉。  一、烈烈草原风吹奏元曲生——元曲的诞生与发展。  当性格剽悍粗犷的少数民族挟带着大漠寒冷干燥的北风,唱着“壮伟狠戾”的军歌入主中原之后,他们在马背上弹奏的胡乐,与燕赵地区慷慨悲歌的民间曲调相结合,便产生了具有北方语言和声情特点的戏曲文学——元杂剧,同时产生了新的韵文形式——
长期胃不舒服的人,建议及早做个胃镜检查。但心脏病患者做胃镜要慎重,建议检查前务必告诉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医生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肌供血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如果心臟功能较好,进行一般体力活动时不会出现明显心悸、呼吸困难、乏力,或只是存在轻微心律失常,没有心肌缺血等明显症状,可进行胃镜检查。若患者伴有高血压、轻度冠心病,可选择无痛胃镜。如果患者心功能较差,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
“中国制造不太可能整体实现升迁,只会局部区域突围,以星火之势燎原。”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委员徐佳宾看来,佛山就是率先突围的城市之一。  佛山也引起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的关注。这位中国经济转型问题专家,前段时间穿行于佛山的工厂车间,收集产业转型的一手资料。他告诉记者,“理解中国制造,要研究佛山故事。”  佛山自然资源禀赋较薄,不是省会城市,也没有特区政策,改革开放40年来,依靠本土经济、民营经
有研究证明,运动和其他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患许多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病的风险。但近期在《老年学期刊·医学》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只要不是坐着,即使静止不动,也会降低死亡率。  研究小组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医学院流行病学主任安德里亚·拉克鲁瓦领导,研究者观察了近6000名63~97岁美国女性的活动水平。参与者在7天内佩戴研究级加速度计,以准确测量她们坐着、站着或移动的时间。结果显示,与那些不经常站
开塞露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更是便秘患者的救星。可是你真的会用吗?为什么有的人用两支还没有便意?其实,许多人用开塞露的方法不正确。  开塞露适合大便干硬型便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赵永昌主治医师介绍,市面上的开塞露的常见成分是纯化水和甘油,是利用甘油的高濃度即高渗作用,刺激肠壁,使更多水分从组织中渗入直肠腔,软化大便并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有润滑作用,能使干硬的大便容易排出。
每当进入秋季,一些人容易发生“烂嘴角”(医学上称“口角炎”)现象,特别是在北方更为常见。初起时,嘴角出现潮红、脱屑、腐烂,继而口角干裂、出血、疼痛,影响张嘴,甚至给说话、吃饭也带来麻烦。  引起烂嘴角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摄入的维生素B2不足。维生素B2是人体细胞中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物质之一,还参与体内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并有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的作用。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B2,就会影响人体生物氧化
面对语文课程课文多,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等问题,教师们在如何取舍教材阅读文本上作出了不同的尝试,比如系统归类教学、长文短教等,且已不同程度地达到了师生共同的期待结果,教学还是颇为高效的。  但同样是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中,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安排这一问题时,教师们只好匆忙行走,特别是高一写作教学,几乎被挤压得没有多少有效提高的空间和时间。学界对作文教学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但多关注高考作文。其实,高一阶段是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写作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七至九年级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就是要抒写自己的真实感情。这一目标对于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如
相对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戏剧文学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数量相对较少,其选材范围相对狭窄。以苏教版为例,初中六册书中,只在九年级下册安排了四篇戏剧作品,分别是《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和《一厘米》。本文以苏教版剧本单元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利用教材有限的剧本资源进行剧本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读读    有人说,阅读就是关系的建立,读的目的是找到自己和剧本文本的关系。可以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粮集团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统一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紧密结合中粮集团职责使命和自身实际,提高思想站位,精心筹划实施,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教育引导全体干部员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断在新阶段新征程作出新的中粮贡献。  在学史中坚定政治立场,毫不动摇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先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