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的情绪问题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广受关注,幼儿在和人、环境的互动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幼儿的情绪发展的迅速并且影响深远,而家长和老师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爱恨情仇,用暂时的“道理”压制住孩子们的情绪,实际上,故事能够代替“道理”告诉孩子们怎么做。
关键词:故事;情绪;适应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04-01
一个4岁的孩子吃蛋糕,蛋糕渣儿掉了一地,妈妈让她捡起来,她说“不”。妈妈讲了一堆道理,但是都没有用,反而她越掉越多,拒绝捡起来,妈妈换了一种方式,从厨房拿出扫把和铲子,对孩子说:“我听说地上的蛋糕渣儿要被召集去垃圾桶,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就要迟到了,小铲子和扫把可以帮助他们去垃圾桶哦!”妈妈的话刚说完,孩子就赶紧接过扫把和铲子,把地上的蛋糕渣儿全部扫进垃圾桶。
这样的案例和机智的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方法隐藏着有意思的技巧。一些孩子在与人、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他们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自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行为的对错。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已经有了高兴、害怕、生气、伤心等几种基本情绪了。良好的情绪体验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健康与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能力对其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拥有关爱,但任性、骄纵、自我中心、爱发脾气、不懂得感激,同伴交往过程中缺乏爱心、宽容或缺乏自信、遇事胆怯等。而像案例中这位妈妈以故事为媒介开展的情绪教育对幼儿的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调节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提高情绪反应技巧,从而提高幼儿自身的情绪能力,让故事来化解孩子们的爱恨情仇。
亲子阅读是亲子间沟通的有效方式,可以让父母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成长中来,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体验去处理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往往不能用成人道理和思维控制,这也是低成本、高质量地改善孩子情绪、促进亲子关系和谐的好办法。绘本故事无疑成为家长和老师们改善孩子情绪很棒的工具,如《我好担心》中的故事用很多的篇幅来描绘初入学的担心,小老鼠对所有新鲜事物的担心,所以孩子们经常能够慢慢的进入角色,适应环境。[1]《阿文的小毯子》中讲了一只叫阿文的小老鼠,他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要带着他的小毯子。有人说这是个“小小恋物癖”的故事。实际上,很多小孩子在特定的阶段会移情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件上,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心理发展,强行纠正,就会使孩子的敏感期得不到充分发展,满足会使孩子的敏感期得不到充分满足,甚至会影响到成人后的心理健康,但是这样的问题遇到故事就好解决多了,孩子也更容易接受。第一次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汤姆上幼儿园》故事告诉你,孩子是如何体验上幼儿园这件事的,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装病、耍赖、在幼儿园门口拉着妈妈不松手……让我们给这些孩子宽容、鼓励以及爱的抱抱,相信他们会和汤姆一样喜欢上幼儿园的。
在苏珊·佩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中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我们人类的大脑有左脑和右脑:左脑擅长逻辑、推理;右脑则与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链接。而孩子在幼儿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丰富,喜欢童话故事。[2]启发我们在和儿童沟通时,可以多用右脑,给孩子们创造故事,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带来的问题。对于孩子的一些情绪带来的不恰当行为,家长通常用成人逻辑和道理解决,效果不佳,却忽略了故事能够直接进入孩子们的心灵。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隐喻、比喻和借喻,和孩子的内心进行创造性的对话,因为支配孩子的行为往往是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道理、逻辑没太大关系。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立竿见影的,但故事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上一颗种子,静待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美]凯文·亨克斯.我好担心[M].方素珍.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2]邓赐平,桑标,谬小春.幼儿的情绪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关键词:故事;情绪;适应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04-01
一个4岁的孩子吃蛋糕,蛋糕渣儿掉了一地,妈妈让她捡起来,她说“不”。妈妈讲了一堆道理,但是都没有用,反而她越掉越多,拒绝捡起来,妈妈换了一种方式,从厨房拿出扫把和铲子,对孩子说:“我听说地上的蛋糕渣儿要被召集去垃圾桶,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就要迟到了,小铲子和扫把可以帮助他们去垃圾桶哦!”妈妈的话刚说完,孩子就赶紧接过扫把和铲子,把地上的蛋糕渣儿全部扫进垃圾桶。
这样的案例和机智的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方法隐藏着有意思的技巧。一些孩子在与人、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他们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自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行为的对错。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已经有了高兴、害怕、生气、伤心等几种基本情绪了。良好的情绪体验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健康与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能力对其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拥有关爱,但任性、骄纵、自我中心、爱发脾气、不懂得感激,同伴交往过程中缺乏爱心、宽容或缺乏自信、遇事胆怯等。而像案例中这位妈妈以故事为媒介开展的情绪教育对幼儿的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调节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提高情绪反应技巧,从而提高幼儿自身的情绪能力,让故事来化解孩子们的爱恨情仇。
亲子阅读是亲子间沟通的有效方式,可以让父母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成长中来,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体验去处理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往往不能用成人道理和思维控制,这也是低成本、高质量地改善孩子情绪、促进亲子关系和谐的好办法。绘本故事无疑成为家长和老师们改善孩子情绪很棒的工具,如《我好担心》中的故事用很多的篇幅来描绘初入学的担心,小老鼠对所有新鲜事物的担心,所以孩子们经常能够慢慢的进入角色,适应环境。[1]《阿文的小毯子》中讲了一只叫阿文的小老鼠,他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要带着他的小毯子。有人说这是个“小小恋物癖”的故事。实际上,很多小孩子在特定的阶段会移情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件上,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心理发展,强行纠正,就会使孩子的敏感期得不到充分发展,满足会使孩子的敏感期得不到充分满足,甚至会影响到成人后的心理健康,但是这样的问题遇到故事就好解决多了,孩子也更容易接受。第一次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汤姆上幼儿园》故事告诉你,孩子是如何体验上幼儿园这件事的,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装病、耍赖、在幼儿园门口拉着妈妈不松手……让我们给这些孩子宽容、鼓励以及爱的抱抱,相信他们会和汤姆一样喜欢上幼儿园的。
在苏珊·佩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中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我们人类的大脑有左脑和右脑:左脑擅长逻辑、推理;右脑则与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链接。而孩子在幼儿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丰富,喜欢童话故事。[2]启发我们在和儿童沟通时,可以多用右脑,给孩子们创造故事,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带来的问题。对于孩子的一些情绪带来的不恰当行为,家长通常用成人逻辑和道理解决,效果不佳,却忽略了故事能够直接进入孩子们的心灵。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隐喻、比喻和借喻,和孩子的内心进行创造性的对话,因为支配孩子的行为往往是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道理、逻辑没太大关系。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立竿见影的,但故事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上一颗种子,静待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美]凯文·亨克斯.我好担心[M].方素珍.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2]邓赐平,桑标,谬小春.幼儿的情绪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