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乘法是一种对数量进行抽象的运算,《新课标》中指出“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因此,乘法学习是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目前小学数学乘法教学中呈现出过于侧重提高小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重在会计算而忽视了乘法本质意义的教学,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解决较复杂的乘法问题时难以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乘法的起步教学。
【关键词】乘法;起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28-02
小学乘法教学起步,顾名思义就是小学阶段对乘法最初认识教学,那么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及《乘法口诀》教学就可以看作是小学乘法的起步教学。因此本文就以《乘法的初步认识》及《乘法口诀》教学为例来探究提高小学乘法起步教学的有效性。
乘法是一种对数量进行抽象的运算,是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很多孩子虽然记住了以往的教学乘法的定义,但是只是停留在记忆里,加法和乘法二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实际联系,这样的教学变成了“硬塞式”,因此笔者提倡“三个维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追溯知识的本质根源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知识的根源、作用,把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中去提取能激发新知识的点,让学生明白新知识不是空中楼阁,它是一层层从以往的知识中搭建起来的。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教师要鼓励帮助学生自己去发明自己的乘法符号。当每个孩子发明了自己的符号后,那么就可以给孩子一个题,比如4+4+4,5+6+7,问他们哪个可以用自己的符号表示,同时要他们自己表示出来。最后,老师要告诉学生在数学历史上,我们使用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符号就是×。
师: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其实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简便运算。所以我们用×符号把他们隔开最好,表示23个2相加。
此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地产生“我要创造一种方法,把这个比较麻烦的加法算式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心理倾向,从而引出乘号,引出乘法算式,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本质属性。
二、对比练习巩固知识本质
对于任何一个知识要用对比的方法把他和其他事物比较,才能明白本质。如:5×6
①6+6+6+6+6和6+5+6+6+3的对比。带学生去体验不同数量的加法和相同数量的加法的对比。体会有些数字全部相同,有些不一样,让孩子去发现这个所有数字都相同的特点,引出相乘的两个数与加法的关系。这个要在乘法的初步认识阶段就要学习对比,还要不断深化认识。
②5个6之和和5个其他的数字之和的对比,发现乘法结果的内在联系。
③还可以和5+6,6-5等等不同运算的对比。体会不同运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进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理解”是必须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关联的。老师需要从不同的加数,过渡到相同的,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些特殊的加法,这就是乘法意义的由来。
三、多角度变化提高应用能力
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意义的本质后,不仅能用乘法来表示出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更要能從乘法算式中看到加法的含义。
比如:加法算式表示出三行四列的格子计算方法吗?
学生列出3+3+3+3或4+4+4
用乘法怎么表示呢?列出3×4,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它表示3个4相加的和或4个3相加的和,更要引导学生看到,一排有4个格子,有3排,或竖着看,1列有3个格子,有4列,
生活中,3×4还可以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 3袋苹果,每袋里面有4个苹果。再如4斤梨,每斤3元。4天,每天读3页书等。
这样的不同的例子数不胜数。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知识联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掌握将得到不断的巩固及完善,对乘法的理解及运用也有助于提高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建对乘法口诀的认识
1.为何要记忆乘法口诀。
教材中,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就安排了乘法口诀的教学,那么为什么要记住乘法口诀呢?很多教师没有考虑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6+6+6+6和6+6+6+6+4,问孩子们两者的关系。这时要使用乘法概念来理解,第一个是6×4,那么第二个是比6×4多一个4。这时,老师要引导孩子,如果我们知道6×4等于一个数,那么第二个就很容易了。就可以利用6×4来计算了。这样的例子要多举几个。让孩子自己发现其关系,就是如果我们将这些乘法的结果记住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其他计算,这是很重要的理解。否则孩子只会计算乘法表中的乘法,却不会灵活应用乘法口诀。
2.如何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
记忆乘法口诀,先要建立起整个乘法表的关系。比如6×7和6×8的关系,5×8和5×9的关系。6×8=6×7+6=48,5×9=5×8+5,在这样的推算中,引导孩子发现后一个是前一个加它自己。
再比如根据乘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2是自己加自己,乘4是先乘2在自己加自己。这里还可以先让学生发现乘10就是在自己后面加一个0,那么乘9就是和乘10减掉一个自己,接下来,乘8等于乘4在自己相加或者乘9减自己,这两个方法可以一起学,并且比较。
接着学乘5,这个很容易学,孩子很容易明白5,10,15,25…这个序列。但最好是先学偶数乘5,再学奇数乘5。偶数乘5,如2个5拼成1个10,4个5拼成2个10,也就是偶数的一半加个0。这个也需要孩子自己发现。这里还需要孩子明白6的一半是3,4的一半2,8的一半是4。接着就是奇数乘5,比如7×5=6×5+5=35。
然后我们可以学乘3和乘6,乘7。乘3等于乘2再加自己。乘6等于乘5加自己,乘7则可以用乘6加自己或乘7减一个自己。
最后学习自己乘自己。比如2×2,3×3,4×4等。
乘法表的关系理清了,就可以要求孩子自己不断地反复练习,推导出乘法表。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本质意义,对同一个乘法比如7×6给出几种计算方法,比如7×6=6×6+6,8×6-6,7×7-6,7×3×2等等,越多越好。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在孩子的脑中,整个乘法表就是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而且其乘法的知识结构的建立也是很全面的。
参考文献
[1]林娜. 追寻数学价值、重塑数学魅力[EB/OL].
[2]王德生. 如何创造性地学习乘法呢[EB/OL].
【关键词】乘法;起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28-02
小学乘法教学起步,顾名思义就是小学阶段对乘法最初认识教学,那么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及《乘法口诀》教学就可以看作是小学乘法的起步教学。因此本文就以《乘法的初步认识》及《乘法口诀》教学为例来探究提高小学乘法起步教学的有效性。
乘法是一种对数量进行抽象的运算,是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很多孩子虽然记住了以往的教学乘法的定义,但是只是停留在记忆里,加法和乘法二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实际联系,这样的教学变成了“硬塞式”,因此笔者提倡“三个维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追溯知识的本质根源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知识的根源、作用,把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中去提取能激发新知识的点,让学生明白新知识不是空中楼阁,它是一层层从以往的知识中搭建起来的。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教师要鼓励帮助学生自己去发明自己的乘法符号。当每个孩子发明了自己的符号后,那么就可以给孩子一个题,比如4+4+4,5+6+7,问他们哪个可以用自己的符号表示,同时要他们自己表示出来。最后,老师要告诉学生在数学历史上,我们使用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符号就是×。
师: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其实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简便运算。所以我们用×符号把他们隔开最好,表示23个2相加。
此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地产生“我要创造一种方法,把这个比较麻烦的加法算式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心理倾向,从而引出乘号,引出乘法算式,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本质属性。
二、对比练习巩固知识本质
对于任何一个知识要用对比的方法把他和其他事物比较,才能明白本质。如:5×6
①6+6+6+6+6和6+5+6+6+3的对比。带学生去体验不同数量的加法和相同数量的加法的对比。体会有些数字全部相同,有些不一样,让孩子去发现这个所有数字都相同的特点,引出相乘的两个数与加法的关系。这个要在乘法的初步认识阶段就要学习对比,还要不断深化认识。
②5个6之和和5个其他的数字之和的对比,发现乘法结果的内在联系。
③还可以和5+6,6-5等等不同运算的对比。体会不同运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进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理解”是必须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关联的。老师需要从不同的加数,过渡到相同的,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些特殊的加法,这就是乘法意义的由来。
三、多角度变化提高应用能力
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意义的本质后,不仅能用乘法来表示出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更要能從乘法算式中看到加法的含义。
比如:加法算式表示出三行四列的格子计算方法吗?
学生列出3+3+3+3或4+4+4
用乘法怎么表示呢?列出3×4,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它表示3个4相加的和或4个3相加的和,更要引导学生看到,一排有4个格子,有3排,或竖着看,1列有3个格子,有4列,
生活中,3×4还可以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 3袋苹果,每袋里面有4个苹果。再如4斤梨,每斤3元。4天,每天读3页书等。
这样的不同的例子数不胜数。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知识联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掌握将得到不断的巩固及完善,对乘法的理解及运用也有助于提高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建对乘法口诀的认识
1.为何要记忆乘法口诀。
教材中,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就安排了乘法口诀的教学,那么为什么要记住乘法口诀呢?很多教师没有考虑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6+6+6+6和6+6+6+6+4,问孩子们两者的关系。这时要使用乘法概念来理解,第一个是6×4,那么第二个是比6×4多一个4。这时,老师要引导孩子,如果我们知道6×4等于一个数,那么第二个就很容易了。就可以利用6×4来计算了。这样的例子要多举几个。让孩子自己发现其关系,就是如果我们将这些乘法的结果记住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其他计算,这是很重要的理解。否则孩子只会计算乘法表中的乘法,却不会灵活应用乘法口诀。
2.如何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
记忆乘法口诀,先要建立起整个乘法表的关系。比如6×7和6×8的关系,5×8和5×9的关系。6×8=6×7+6=48,5×9=5×8+5,在这样的推算中,引导孩子发现后一个是前一个加它自己。
再比如根据乘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2是自己加自己,乘4是先乘2在自己加自己。这里还可以先让学生发现乘10就是在自己后面加一个0,那么乘9就是和乘10减掉一个自己,接下来,乘8等于乘4在自己相加或者乘9减自己,这两个方法可以一起学,并且比较。
接着学乘5,这个很容易学,孩子很容易明白5,10,15,25…这个序列。但最好是先学偶数乘5,再学奇数乘5。偶数乘5,如2个5拼成1个10,4个5拼成2个10,也就是偶数的一半加个0。这个也需要孩子自己发现。这里还需要孩子明白6的一半是3,4的一半2,8的一半是4。接着就是奇数乘5,比如7×5=6×5+5=35。
然后我们可以学乘3和乘6,乘7。乘3等于乘2再加自己。乘6等于乘5加自己,乘7则可以用乘6加自己或乘7减一个自己。
最后学习自己乘自己。比如2×2,3×3,4×4等。
乘法表的关系理清了,就可以要求孩子自己不断地反复练习,推导出乘法表。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本质意义,对同一个乘法比如7×6给出几种计算方法,比如7×6=6×6+6,8×6-6,7×7-6,7×3×2等等,越多越好。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在孩子的脑中,整个乘法表就是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而且其乘法的知识结构的建立也是很全面的。
参考文献
[1]林娜. 追寻数学价值、重塑数学魅力[EB/OL].
[2]王德生. 如何创造性地学习乘法呢[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