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风习的视角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世纪50年代,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正面临着一次千百年来未有的大浩劫,危机正广泛地存在于民族和社会中,不同阶级都曾先后尝试对国家新出路地探索,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气势雄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但却应了黄炎培的“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从其社会风习方面选择婚丧利益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去分析其失败原因。
  关键词:婚丧利益;社会风习;败亡
  太平天国运动从爆发开始到结束仅仅持续了13年便黯然离场,虽然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强力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侵略者,为后来探索新中国的出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其失败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许多人都从不同方面去分析其原因,无论表象还是根本,却从未有人从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天国统治区内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视角去分析,笔者却认为:像社会风习这类细微琐碎的事物去分析失败的原因,也不失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体会,也能看出其影射出的根本原因。
  一、婚丧礼仪改革贯彻不彻底,百般之下只能妥协
  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千百年来由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礼仪被统治阶级认为是维持其政治伦理关系的一大重要手段。[1]《鳅闻日记》中写道太平军“亦有庆吊之礼,与常人全异。上下主从,不分贵贱;共劳而食,亦无坐位;男女淆乱,不忌内外;自相称呼,俱是兄弟。”太平军的这些行为强烈地对封建地主阶级所坚持的封建礼教进行了部分否定和批判,同时也反映出在受到不断增强的剥削压迫下劳动群众中的民主倾向。这一点当然值得肯定,然而,随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受到封建主义的侵染日益加重,在礼仪方面的改革的贯彻反而起到了倒退的效果,婚礼和葬礼这一群众性较为明显的方面便可将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谈到婚礼,在一些史料中,我们可发现在太平天国的统治下,民间嫁娶中存在着很多的“草草成礼”,不需要聘礼,不需要办酒席、宴请宾客,不需要锣鼓乐声,就只是简简单单地举行一个“合卺”之礼,即咱们现代地结婚夫妻双方喝交杯酒,就完成了婚礼。[2]“凡彩舆、鼓吹、执事之类皆无之,惟短烛一对交拜而已。”然而这些事实,却大多数出现于局势动乱,军事行动刚刚停止或该地区刚被占领统治之时,但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渐渐稳定之后,千百年的封建礼教思想便再次出现,各种行为方式也恢复了旧观。《自怡日记》记载的其作者在1861年参加他侄子的婚礼时,其场景便是“时同堂各房喜宴三日,坐客亦盛于往时,斗彩弄牌,借消永夕。”太平军不仅没有以身作则,作为《天朝田亩制度》的忠实奉行者,反而亲自参加观看民间的婚礼,他们自己本身的婚礼更是如此。《虎窟纪略》记载的太平军头目娶妻的场面“鼓乐彩旗,略似民间”都已经略斯民间了,还谈何去摒弃这些习俗。”
  再谈及葬礼,太平天国起初的改革较之于婚礼更为切实具体,也更为严格。其中最为严格,当然也是后期群众反抗最为激烈的便是严禁棺葬。李滨的《中兴别记》中“贼以人死用棺为犯天条,禁之严”确实,洪秀全死后便没有用棺材而是用绸缎包裹着尸体,赖汉英也是如此裹着大红毯子就下葬了,对于统治区的一般居民,太平军则采取了暴力强制的手段去将所有的棺材毁坏甚至把里面的尸体还要弄出来,这一做法实属残忍,虽在一定时间内让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下葬习俗暂时改变,却并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根据当时的情况,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的过程中,打了一系列的战役,死伤的人数更是数不胜数,1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直接死亡和间接死亡人数应在7000万-1亿之间,而當时的整个中国的人口也不过才4.3亿多一点点,将近四、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于战争,若是把那些死伤的将士都按照传统习俗进行棺葬,不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不太允许这样做。所以不提倡棺葬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但是人民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战争的环境下,时间久了以后,情况稳定了以后,自然死伤的人数会变少。人们的棺葬习俗也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逐渐归为常态。《庚申避难日记》中作者为自己的儿子举办葬礼:“余买官成殓,晚夜回丧,棺停小石桥新阡。”而对于太平天国的政权本身而言,在后期太平天国对棺葬的禁止的严厉程度逐渐放宽,允许有人进行公开出售棺木的行动,还有一些当地的地方政权对于一些遭受疾病或饥饿而死的难民们还主动去购买棺木为他们下葬。由此可见:太平天国政权的禁令往往与广大群众处于对立的局面,如果想要避免这种局面,就只能妥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而导致了各种禁令贯彻的不彻底最后导致了整个太平天国的灭亡。
  二、总结
  婚丧礼俗改革的实施的不彻底,只是太平天国诸多禁令中的零星碎片,当一个政权想要改变早已存在于人民心中且已经根深蒂固的社会习俗时,没有上面的坚决执行,没有政策的贯彻到底,结果就只能以失败告终。社会风习虽然不重要,但是也重要,它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通过社会风习来分析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无非就是理想的太过丰满与现实的太过骨感,理想是改变旧时的社会风习,而现实则是人民无声的抗议及太平军对习俗的自相矛盾。我们应当于历史事实之中汲取教训,获取可贵的理论和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近代史资料》,[J]1963年第1期,第103页
  [2]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M].中华书局.1963,第395页
  注释:
  [1]数据源于百度知道
  作者简介:
  孔祥宇,男,2000.04.02,广东省惠州市,本科。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及司法实践也在随着时代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当前我国在司法实践方面的有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这一举措对于解决我国因为发展速度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公益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在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之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广,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对于我国司法体系的发展将会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本文在深入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洞察和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战略思维在这些思想方法之首,它作为分析和解决全局性、长远性、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方法,决定着其他思维方式,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推教育改革,实现教学信息化与现代化,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应当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短短的45min内获得最大的进步。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实效性  引言  以信息化为媒体,学生或登高望远,或探幽觅境,
期刊
摘 要:真空自耗电弧炉真空常见问题有:1、炉室有漏点,漏气率不合格;2、真空系统失效,预真空度不达标或抽速缓慢。本文依据本单位德国ALD真空自耗电弧炉进行分析,并结合日常生产和维护检修的经验,提出解决日常生产和检修中真空问题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真空自耗电弧炉;真空系统;测漏;漏气率;检漏  1 概述  真空自耗电弧炉80%的故障为真空问题。设备真空部分以主阀(大阀)为分界,分为真空系统和炉室两
期刊
摘 要:《鼠疫》的叙述者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述者,小说的大部分内容为第三人称叙述,但这一叙述者又不是全知全能的。小说在临近结尾时交代了故事的叙述者其实是小说的主人公里厄自己。将第三人称叙述和第一人称叙述混合于一部小说之中,叙事者与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构成了《鼠疫》独特的叙述视角,本文试图探索作品的叙述者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作者采取这种叙述方式的原因加以探讨。  关键词:里厄;平等;叙述者;真实身份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作为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型扶贫模式,一直备受关注。在人民群众追寻小康梦阶段,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是实现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山西省贫困现状及问题,提出扶贫重在“精准”,只有不断改进完善精准扶贫的财税政策措施,提高运用财税政策措施的精准性,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精准脱贫;财税政策;脱贫攻坚  一、山西省贫困特点  山西作为一个能源大省,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学研究及工作经验,分析了当下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发展、工程应用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建设双一流目标的角度提出了江汉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新的可行性方案,对该学科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工程;双一流;专业建设  1.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缺乏专业人
期刊
摘 要:中国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曾经提出了“劳心劳力”的社会分工思想,而近代西方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也提出了社会分工理论,那么两人之间的社会分工思想有何异同?文章首先叙述两人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比较两人思想之间的异同,最后阐明他们的社会分工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孟子;马克思;社会分工思想;启示  一、孟子社会分工思想的主要内容  孟子曾经说过:“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
期刊
摘 要:莎士比亚,世界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塑造了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主角往往是男人,但女性角色也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莎士比亚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他所生活的时代是英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也是女性被束缚和禁锢的时代,她们没有完全的思想和行动的自由。本篇文章就是以英国变革的大背景为时间轴,主要分析莎士比亚前期戏剧暨历史剧、喜剧时期的女性角色。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女性
期刊
摘 要: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在世纪之交解开了俄狄普斯情结,转型制作感情片。在这部温情脉脉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女性配角莉莉的设置成为本部电影的最具韵味之处。莉莉作为影片中唯一的成年女性弥补了小春这个正常男孩子在青春期中所迫切图腾的母性之光辉、异性之美好、人性之本真。陈凯歌导演用极其细腻丰富的镜语展示了女性配角生命的强大温暖力与感召力。此时,配角不单单是主角的陪衬,她开始承担起“抚养”主角、助力主角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