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荔枝》是现代作家肖复兴写的怀念母亲的一篇情景交融的叙事散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孙地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课文的情节比较简单,学生只要通读两遍就能理解大意,但要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理解和思维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自己反复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找出写母亲的几件事,并说说每件事说明了什么;
2、再读课文,采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的读书方法,从这几件事中找出描写得特别细致的地方,并想想,从这些细致的描述中体会到什么;
3、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想想,从课文的结尾中又体会到什么,假如你就是作者,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读书方法后,一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就进入读书角色:或朗读,或默读,有的边读边画,有的凝神思考;交流时,你言我语,有时还有短暂的争论。从他们的表情、动作、神态等方面看,是那么从容、自信,仿佛每个同学想尽快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老师和其他的同学,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组织交流这一环节,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一个个迫不及待的高高举起了手,有的惟恐错失良机,便站了起来,高声地喊道:“老师!我先说!”没等老师示意,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的说:“老师,我从‘母亲把沙果洗了一遍又一遍,等待儿子’这里体会到,母亲是一个很勤劳的一个人。”说完,教室里想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有的说:“母亲是一个最爱吃荔枝但又舍不得吃的人。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凸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的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舍不得吞下’”。教室里又是一阵掌声。
“我觉得,母亲是个很爱面子的人。当客人突然来访时,母亲就像变戏法似的把那盘伤痕累累的沙果抬走了,只留下那盘玲珑剔透的荔枝。”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母亲是在给儿子挽回面子,她怕儿子在客人面前出丑。文中这样写道:‘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可见,母亲是在为儿子消除尴尬,更让人体会到母亲处理问题的灵活自然。”
“母亲是个很善良的人。她最爱小孙子。在临终前,她把所有的大的好的荔枝都留给了孙子,自己一个也没有吃。她不仅爱儿子,更爱孙子。你们说是这样吗?”
“对!”“是这样。”同学们的回答给这位同学的答案做了充分的肯定。我也赞许地点了点头,并对上述同学的读书体验表示真诚的鼓励。接着,我又点拨:“同学们,你们除了体会到母亲对儿子及孙子的爱以外,还体会到什么?”
学兴正浓的同学们又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片刻,又有同学举手发言。一向比较内向而又后发制人的学习委员,只见她专注地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或微笑,或点头,或思考,好像在欣赏,又好像在沉思。面对大家激烈地争论,作为老师,我也觉得该让她出场了。于是,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道:“大家的发言都很积极,有理有据。可是我们的学习委员至今还没有发表见解,你们想听听她的感受吗?”“愿意!”教室里又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充满希望与热情的掌声中,学习委员腼腆地站了起来,既大方又有点羞涩地开了口:
“大家的感受我也有。我认为课文要表现的不只是母亲爱儿子孙子,还表现了儿子对母亲深厚的爱和怀念。我是从这两处体会到的:一处是课文的开头,儿子从北京回来看望母亲,在水果摊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从自己很少的工资中拿出了4元钱给母亲买了一斤荔枝;另一处是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母亲临终前没有吃儿子买的一个荔枝,儿子感到非常遗憾愧疚。”经她一提醒,许多同学便绘声绘色地朗读了相关的语段,补充了其他同学没有讲出的感受。
倾听完同学们饱含深情的语言交流、富有个性的情感表白和独特体验,此时此刻,我深感欣慰。于是,我抓住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契机,叫学生朗读全文,再反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并想一想:从课文的最后几段中体会到什么,再把心放到作品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想说又没有说出来的话写出来。接着,又是一阵深情并茂的感情朗读,几分钟后,一句句饱含对母亲深深爱意和充满愧疚悔恨的话便跃然纸上: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啊,儿子今天给您买来了许多新鲜的荔枝,您快来尝尝吧。您那馋嘴的孙子再也不和您争了。”
面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您在哪里?您生前没有吃过一顿够的荔枝,儿子深感惭愧。今天,我给您买了好多好多又大又好的荔枝,可是不见您的踪影。母亲啊,儿子把荔枝给您留下了。”
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包含了儿子对慈母无穷的怀念;一句句充满自责的言语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情感独自充分流露出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
下课钟响了,但他们好像谁都没有听见,都还沉浸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之中。
1、自己反复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找出写母亲的几件事,并说说每件事说明了什么;
2、再读课文,采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的读书方法,从这几件事中找出描写得特别细致的地方,并想想,从这些细致的描述中体会到什么;
3、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想想,从课文的结尾中又体会到什么,假如你就是作者,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读书方法后,一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就进入读书角色:或朗读,或默读,有的边读边画,有的凝神思考;交流时,你言我语,有时还有短暂的争论。从他们的表情、动作、神态等方面看,是那么从容、自信,仿佛每个同学想尽快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老师和其他的同学,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组织交流这一环节,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一个个迫不及待的高高举起了手,有的惟恐错失良机,便站了起来,高声地喊道:“老师!我先说!”没等老师示意,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的说:“老师,我从‘母亲把沙果洗了一遍又一遍,等待儿子’这里体会到,母亲是一个很勤劳的一个人。”说完,教室里想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有的说:“母亲是一个最爱吃荔枝但又舍不得吃的人。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凸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的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舍不得吞下’”。教室里又是一阵掌声。
“我觉得,母亲是个很爱面子的人。当客人突然来访时,母亲就像变戏法似的把那盘伤痕累累的沙果抬走了,只留下那盘玲珑剔透的荔枝。”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母亲是在给儿子挽回面子,她怕儿子在客人面前出丑。文中这样写道:‘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可见,母亲是在为儿子消除尴尬,更让人体会到母亲处理问题的灵活自然。”
“母亲是个很善良的人。她最爱小孙子。在临终前,她把所有的大的好的荔枝都留给了孙子,自己一个也没有吃。她不仅爱儿子,更爱孙子。你们说是这样吗?”
“对!”“是这样。”同学们的回答给这位同学的答案做了充分的肯定。我也赞许地点了点头,并对上述同学的读书体验表示真诚的鼓励。接着,我又点拨:“同学们,你们除了体会到母亲对儿子及孙子的爱以外,还体会到什么?”
学兴正浓的同学们又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片刻,又有同学举手发言。一向比较内向而又后发制人的学习委员,只见她专注地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或微笑,或点头,或思考,好像在欣赏,又好像在沉思。面对大家激烈地争论,作为老师,我也觉得该让她出场了。于是,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道:“大家的发言都很积极,有理有据。可是我们的学习委员至今还没有发表见解,你们想听听她的感受吗?”“愿意!”教室里又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充满希望与热情的掌声中,学习委员腼腆地站了起来,既大方又有点羞涩地开了口:
“大家的感受我也有。我认为课文要表现的不只是母亲爱儿子孙子,还表现了儿子对母亲深厚的爱和怀念。我是从这两处体会到的:一处是课文的开头,儿子从北京回来看望母亲,在水果摊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从自己很少的工资中拿出了4元钱给母亲买了一斤荔枝;另一处是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母亲临终前没有吃儿子买的一个荔枝,儿子感到非常遗憾愧疚。”经她一提醒,许多同学便绘声绘色地朗读了相关的语段,补充了其他同学没有讲出的感受。
倾听完同学们饱含深情的语言交流、富有个性的情感表白和独特体验,此时此刻,我深感欣慰。于是,我抓住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契机,叫学生朗读全文,再反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并想一想:从课文的最后几段中体会到什么,再把心放到作品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想说又没有说出来的话写出来。接着,又是一阵深情并茂的感情朗读,几分钟后,一句句饱含对母亲深深爱意和充满愧疚悔恨的话便跃然纸上: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啊,儿子今天给您买来了许多新鲜的荔枝,您快来尝尝吧。您那馋嘴的孙子再也不和您争了。”
面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您在哪里?您生前没有吃过一顿够的荔枝,儿子深感惭愧。今天,我给您买了好多好多又大又好的荔枝,可是不见您的踪影。母亲啊,儿子把荔枝给您留下了。”
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包含了儿子对慈母无穷的怀念;一句句充满自责的言语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情感独自充分流露出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
下课钟响了,但他们好像谁都没有听见,都还沉浸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之中。